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移动学习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

移动学习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

【摘要】将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基本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碎片,以这些知识碎片为基础,设计并制作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工作任务书、考核题库和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将这些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访问学习,教师可以灵活地组织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子技术;移动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省级及各高职院校学校都开展了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丰富,对高职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已经实现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并且更够畅通无阻地接入到互联网。因此,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将移动学习引入高职教学中已势在必行。移动学习具有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独特特性,从而拓展了数字化课程的学习手段,将进一步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在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形成一个个基本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碎片,以这些知识碎片为基础,重新建设了以微视频为代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得实、超星慕课等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了以智能手机在线学习为主要手段的移动学习改革,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1建设适合于移动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为《电子技术》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促进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些传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不适合用于当前正在兴起的移动学习模式。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是按照一堂课40-50分钟学习时间准备的。例如,学生是不会耐心用手机看完一堂45分钟的课堂授课录像的。所以,针对移动学习,我们要重新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分解,设计并制作碎片化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工作任务书、考核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1.1课程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处理

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源素质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移动学习仍然是课程课堂教学的补充。要以原有项目化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理论和技能技能知识的分解,形成一个个基本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碎片。每一个知识碎片内容不能太多,以能够制作6~10分钟的微视频讲解清楚为宜。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在了八个学习项目中,每个项目又安排了若干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每一个工作任务都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必须再进行细分。以项目六智力竞赛抢答器装配与调试为例,每个工作任务的知识分解情况如表2所示。根据高职教育和《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不能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我们融入了电路的实际装配测试和仿真测试内容。借助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训练操作技能。

1.2课程碎片化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

移动学习首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微视频,一般情况下一个知识碎片对应一个微视频,每个微视频的时长最好控制在6~10分钟,最长不要超过20分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碎片比较多,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团队不可能短时间内集中将微视频录制完成。所以需要课程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利用课余时间逐步完成。对于理论类的知识碎片,可以通过电脑录屏、录播室录制或多媒体教室录制的方式,其中电脑录屏的方式比较灵活,老师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随时录制随时编辑修改,所以是首选的方式。对于技能操作类的知识碎片,则必须在实训室现场录制,学生通过微视频能够看到老师完整的操作过程,常用的录制方式是利用智能手机或DV数码摄像机分段录制,后期再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合成。录制微视频最重要的是合理的教学设计,而不是追求花哨的录制或视频编辑技术。微视频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引人入胜,要利用短小精悍的设计、精彩的讲解语言吸引学生观看,才能真正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对于理论知识碎片内容,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供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多媒体课件要精心制作,图文并茂,切忌简单罗列大段文字。要突出知识碎片的重点内容,可以利用自定义动画功能,合理设置各关键知识点的播放顺序和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例如,对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部分内容,可以在电路原理图的基础上,依次播放出电路各点的工作波形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子教案主要供任课教师授课使用,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参考。电子教案可以按照一次课两学时编制,也可以按照分解的知识碎片编制。在电子教案中应该写明每一次课或每一个知识碎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项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学情分析和板书设计等内容。工作任务书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每一个实测类的微视频都要有相应的工作任务书。工作任务书的编写要简明扼要、步骤分明,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名称、工作时长、工作目标、安全注意事项、仪器工具清单、元器件清单、工作实施步骤、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等内容。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莫过于通过期末课程考核了,所以课程考核题库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关注度和利用率最高的教学资源。为了便于通过移动学习平台使用,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测评,考核题库的题型最好以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两种客观题型为主。《电子技术》课程有很多计算题、读图分析题、作图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这些都需要想办法转换为选择题或判断题。例如,对于分析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类的题目,我们可以给出四个波形图让学生选择正确的,也可以给出一个波形图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不同的移动学习平台要求的题目格式也不同,这点在题库建设时要注意。

2移动学习平台的选择与应用

随着移动学习的发展,很多信息科技公司、出版社都推出了移动学习平台,不少大学也推出了自己的APP。例如,得实信息科技公司的得实网络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有较广泛的应用,超星公司推出的超星慕课平台在各类学校也在不断推广使用中,另外还有爱课程网站的中国大学MOOC、中国职教MOOC。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使用也深受师生欢迎。不同的移动学习平台都各有优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学习平台开展教学。

2.1得实网络教学平台

得实网络教学平台是深圳得实信息科技公司开发的针对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APP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该平台是为大学校园内部的网络辅助教学而开发的,包括网络课程制作、教师平台、学生平台和系统管理等四大模块。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公共互联网访问学习,而且可以通过校内免费的wifi热点进行访问学习,这给学生解除了观看视频需要购买手机流量的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在校园内全面推开使用。使用该平台,教师首先要创建内部课程,填写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创建成功后,会有课程管理、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三个模块。通过课程管理模块,课程负责人主要进行指定授课教师和维护课程结构的工作。通过课程建设模块,主要进行课程微视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上传工作。通过课程教学模块,可以进行教学内容、测验、作业的,还可以查看学生学习、作业提交、问题讨论等情况。

2.2超星慕课平台

通过超星慕课教学平台,教师能够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资源共享,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该平台创建课程并上传教学资源后,可以很方便的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在班级中发起签到、投票、抢答、作业、直播、讨论等活动,并且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反馈以及数据分析。超星学习通也是一款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它还拥有海量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原创等资源,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与工作环境。在课程教学中,相比得实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也具有更加灵活的互动功能。学习通需要通过公共网络访问,学生要观看视频资源,需要解决手机上网流量的问题。

3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移动学习的引入,给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专门适用于移动学习的网络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不足。以微视频为例,要能够吸引学生观看,在时间上不能太长,以6~10分钟为宜,在教学设计和讲解上要精彩。但是由于课程开发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实现课程所有的知识点都能通过微视频呈现,也不能保证所有微视频的设计都能做到十分精彩和有吸引力。其次,移动教学平台应用不理想。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混合式教学的经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受学校网络条件的限制,存在学习平台访问耗流量或不流畅的问题。最后,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很多学生课外有时间玩手机游戏,但没时间观看课程教学视频。

4结束语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移动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移动学习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不断发展、逐渐成熟,作为高职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和应用,必将使高职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移动学习应用实践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知识碎片,建设了适用于移动学习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移动教学平台,将学生的智能手机变成了课程学习的工具,开展了灵活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晓东.提升移动学习平台应用效果的方法研究[J].职教通讯,2017(21):66-68.

[2]龚成清.移动学习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57-60.

[3]仝宇光.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7(02):101-106.

[4]李金林.移动学习发展及其绩效评价设计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7):95-98.

作者:武玉升 单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