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药学干预中儿科临床的抗菌药物应用

药学干预中儿科临床的抗菌药物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儿科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102例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合理应用指导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皮肤不良反应、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39.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抗菌药物并加以药学干预进行合理控制是保证药物疗效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治疗;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作为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药物,具有预防、控制和治疗感染的作用[1]。儿童由于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身免疫力较差,容易受到感染引发疾病,因此抗菌药物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多。为了保证药物疗效,须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2]。为此,本次研究对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干预,并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102例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纳入研究,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儿,男28例,女23例,年龄2~12岁,平均为(6.53±2.71)岁;包含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例。对照组患儿,男29例,女22例,年龄2~12岁,平均为(6.42±2.69)岁;包含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均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依据常规抗菌药物应用方式,不进行特殊指导;观察组则在药学干预下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后,需要及时进行患儿病情的评估,并进行常规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患儿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向患儿及家长询问是否有过敏史,并明确患儿的生理反应,选择合理的抗菌种类,控制适宜的剂量。对于能够口服的抗菌药物应尽量口服,减少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等用药方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均属于常见的抗菌药物,注意谨慎使用新药治疗。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儿在经过5d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含胃肠道反应、皮肤不良反应、食欲不振等。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即观察组疗效更好(χ2=8.28,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皮肤不良反应、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39.41%,观察组安全性更高(χ2=9.71,P<0.05)。3讨论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治疗中,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若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药物不合理使用,会明显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3]。引起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的原因较多,如某抗菌药物使用方法、用量或时间间隔不合理等,导致患儿体内产生耐药性;没有结合患儿病情、过敏史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等,继而引发各类不良反应发生,不仅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还可能危害患儿的健康,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因此为了确保患儿的健康,促使患儿尽快恢复,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督导,进行药学干预,严格依据患儿生理情况、抗菌药物的种类等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依据患儿病情、年龄、体重等合理控制用药时间和用药时间,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制剂为主[4]。其中,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必须综合患儿的病情、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对于轻度感染患者选择口服给药方式,而对于重度感染及全身性感染,则初始需要给予静脉给药方式,当病情稳定后则转为口服给药方式。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给药次数,依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原则进行控制[5]。而对于一些不宜患儿使用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含有耳毒性和肾毒性,若给予患儿使用,则可能引起永久性耳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可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牙齿,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研究对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药学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药物用法用量和给药方法等,有利于保证药物疗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使患儿症状尽快恢复,降低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翠翠.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研究.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3):6578.

[2]罗承洋.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48-5449.

[3]宋锦.儿科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中国处方药,2016,14(3):30-31.

[4]李娟,郑诺,刘雯,等.血培养结果在指导儿科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9):1209-1210,1213.

[5]覃启荣.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数的89.97%。

作者:刘书琼 单位:宾川县中医院中医科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