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药学本科学位论文精选(九篇)

药学本科学位论文

第1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是我国传统瑰宝。新时期,除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外,中药行业职业种类的日渐增多和细化,迫切要求中药人才从单一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型发展,并与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多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首批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43家院校中,中医药院校22所,西医药院校11所,综合性院校7所,农林院校2所,商业院校1所,几乎覆盖各类院校,也充分表明这一点。因此,以中药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成功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如中药学与化学、工学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药学与医学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学与管理学结合,培养能进行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专业方向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和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2.4规范格式与评阅标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狭义上讲,论文质量即代表着一个类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必须做好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论文工作。在内容上,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细化论文格式规范、内容与行文要求,要设置相配套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与管理办法,供评阅、答辩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参考执行。

第2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学;毕业实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14-02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包含的环节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应只是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的事,要明确各部门、实习基地各方人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职责。[7] [8]只有既有横向分工,又有相互协助,才能做好现阶段的实习教学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玉芳.药学本科生在医院实习的带教体会与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S1).

[2] 叶桂存,张辛,段继华等.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能力的调研报告[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 杨波,李津明,张晓丹.药学专业课程大实验的设置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

[4] 蒋鸿辉,漆小鹏.高校本科生毕业环节与就业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4(6).

[5] 董吉贺.教育实习质量监控:问题与反思[J].山东高等教育,2014(6).

[6] 王鹏,赵峡,方玉春等.药学专业实习模式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药学专业,2015(3).

第3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包含的环节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应只是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的事,要明确各部门、实习基地各方人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职责。只有既有横向分工,又有相互协助,才能做好现阶段的实习教学工作。

第4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1.1资料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语

第5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1.1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主要突出科教结合,通过学科前沿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是与行业紧密结合,突出职业导向,考核及评价与行业资格标准尽可能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研究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专业知识应用的职业能力。总之,在素质结构方面,两者是科学家与实干家的区别,从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来说,是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

1.2学习要求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要求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承担本学科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工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学位论文要求的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一定时间的专业技能实践,以增强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硕士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应基本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达到执业中药(药)师注册申请的专业技术要求;能胜任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及训练,同时亦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科研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任职能力考核,任职能力考核内容须与行业资格标准衔接。

1.3培养方法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实行研究生处、二级学院、学位点共同管理,导师(导师组)全面负责的模式,课程学习所占比例较专业硕士大;专业学位硕士坚持与实践和应用结合,采用“校-企合作”、“政、校、行、企”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理论课程教育在校内完成,实践环节到产业部门实施,所选的课题要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及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求。学分方面学术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学术活动学分为主,专业学位以课程学分和实践能力学分为主。设置课程学术学位应根据学科内在逻辑来设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一种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而专业学位应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进行多元化综合性教育,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等人文教育。

1.4论文选题的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立足本专业研究领域进行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创造性、理论性,提出新发现、新方法、新理论,解决新问题;而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应紧密结合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对中药产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和研究课题,论文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1.5就业方向不同

学术学位硕士多继续攻读博士,或到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中药学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而专业学位硕士多到生产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从事技术、产品开发、管理与销售、质控监管等工作。

2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分析

2.1两种培养类型的意义

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仅是两种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种重要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种强调学术研究,一种强调应用实践,没有优劣之分。认为专业学位硕士文凭“含金量”不如学术学位硕士,或者认为学术学位硕士不能获得高薪资工作而不如专业学位硕士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传承和发展既需要教学科研人才,也需要从事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两种培养方式需要并行共举,不能相互取代。

2.2目前存在的不足

学术学位硕士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多为单一导师指导研究生,导师知识和精力有限,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学术交流的范围较小,研究生课题研究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属于新设学位类型,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较低,培养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和生源不足,没有成体系的培养模式可供借鉴,从招生选拔的方式到整个培养过程皆因未能走出学术型研究生模式而遭诟病,课程设置多参考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课程的应用性及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培养需要,部分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仅有学术型的教材或授课教师的讲义或提纲,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和专业实践的偏离。另外作为职业指向性较强的学位类别,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必须与执业中药(药)师资格证书制度紧密联系,目前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更缺乏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3改进方向

对于学术学位硕士,应改变目前单一的导师制度,改为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既有利于扩大信息渠道、扩充知识面,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增强学术学位硕士的实践能力,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给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对于专业学位硕士,应加大宣传力度,认识到设置专业学位是出于中药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适应国内外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学机构应各方配合,确保物资经费、师资配备,做好专业学位的相关工作,要充分借鉴国外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先驱院校的经验,立足中药学学科发展现状,突出自身特色,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充分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规格之间的差异,即使同一门课程也应名同而实异。最后,还需要社会各界推动,实现专业学位硕士学历或学位与国家执业中药(药)师资格的挂钩,推进国际中药职业标准化资格认定。

3结语

第6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剂学;研究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52-02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对研制出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剂和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讲授的内容是药品生产及新药开发等领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传统的《药剂学》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按照定义、分类、特点、赋形剂、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的顺序详细介绍各类剂型。这种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基本上是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收地位,往往觉得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往往通过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来获得高分,知识体系并不牢靠,知识点考完就忘,也完全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我院虽开设了实验教学,以求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往往根据实验讲义模仿学习,缺乏缜密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实验能力培养,仅能达到操作工的培养水平,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受到美国药学教育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的启发,我们认为,树立研究型教学的思想,即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根本上摒弃“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授之以渔”和教会学生学习作为课堂授课的根本目的。建设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研究型教学体系,必须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结业考评3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这一改革是对现代药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性研究,对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善于交流、解决问题、联系实际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教学的改革

1.角色转换——确立教师的引导地位,树立学生的主体角色在课堂授课中,由教师系统讲解《药剂学》基础理论、最新学科研究进展的同时,课前为每位学生设置一个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理解本学科前沿技术。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不仅给学生创造锻炼口才、造就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及综合表达自我的能力,形成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同时,也可弥补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通过课堂讨论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介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基本理论后,指出该系统存在储存不稳定的缺点,由学生课后查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汇报及讨论,教师当场点评,根据学生思路及发言情况记录平时成绩。

2.更新教学内容——知识领域多元化依赖于现代科技的进步,《药剂学》的发展较为迅速,至今已经历了5代剂型的变化,一些药物制剂新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断涌现、发展、成熟,并逐渐被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领域,才能使学生跟上学科的发展,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和文献资料,有一定前瞻性的教授这门学科。其中,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多是针对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以专题报告等形式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思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为灵活应用课堂所学奠定基础。

3.发挥多媒体优势——教学趣味化、具体化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吸收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时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充分应用现场录像、动画等趣味手段,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复杂工艺直观化,不断提高课件的质量,激发学生的新鲜感,使学习更轻松和实用。

二、实验教学改革

1.更新实验内容,改善实验条件《药剂学》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型给药系统尤其如此,且有相当大部分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现有实验教材严重滞后于学科的发展进程,迫切需要更新。重新编写实验教材,引入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缓控释给药系统、静脉脂肪乳、脂质体等新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同时,增添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滴丸机、高压乳匀机等,增强学生对现代《药剂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2.引入综合性设计实验综合实验能力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在完成原有实验教学任务基础上,引入综合性设计实验内容。教师提前为每位学生选择1种药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及剂型,并初步设计处方和制备工艺,根据《中国药典》要求设计评价方案。通过教师指导确定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3.开放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教师科研实验室,让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能够进入实验室,做教师或研究生的科研助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并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学校和学院的大学生科创基金,尽早参与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的科研论文。

三、结业考核改革

现有考核方式采取期末成绩加实验成绩的评价方法,死记硬背也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种考评方式不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结合上述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对结业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总体思路为降低理论考试所占比例,增加能力考核比重。考核成绩将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设计实验成绩及实验课成绩4个部分综合评定,各部分所占比例可在具体实践中予以调整以求合理。这样,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其积极性,才可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接收方式,达到《药剂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珊珊.改革药剂学课程教育方法,促进药剂学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233.

[2]关延彬,贾永艳,田效志.PBL与PLTL教学法相结合在药剂学教学中探索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43-45.

[3]何勤,张志荣.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药学教育,2007,23(3):37-39

[4]程亮.提高药剂学课程授课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5):128.

[5]宋亚玲,杨宜华,赵子明,杜倩,刘晓.《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0):150

[6]黄秋洁,叶勇.浅谈药剂学教学的体会[J].广州化工,2013,41(1):201-202.

[7]邓莉,鲁莹,邹豪,钟延强.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7,23(4):30-31.

[8]缪菊连,王成军,郭建伟,吴俊珠,高鹏飞,杨志勇.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3):62-63

[9]苏瑾,于莲,孙维彤,于敏.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58

[10]王秀,张劲,邢蓉.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92-1093.

第7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1调研与总结

在进行中药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调整改革前,我们专门召开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讨论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到国内兄弟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进行调研,对收集到的建议和到兄弟院校学习的经验与调研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提出我院中药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

2调整与改革

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08)3号]文件中有关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参考国内多所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对我院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完善了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课程体系,精炼和确立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构建中药学本科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1教学内容调整中药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中药学专业教育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进行必要调整、补充新的内容,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各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讲授基本的和共性的部分,减少讲授个性的和特殊性的部分;重点是讲方法,当向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及时讲授反映专业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的教学,突出实践对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2.1.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要精讲,讲方法、讲重点、讲难点和疑点。结合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中药产业的需求,理论教学中融入广西特产药材和民族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色。教学过程加强传授中药的功效、鉴定、种植、采集加工、养护、炮制、质量分析、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的生产研究、强化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实践等知识。

2.1.2实践教学中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很大比重,主要由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组成。在实践教学中,完善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前期、中期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并指导实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期结合产学研基地实习、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前期、中期,采取统一集中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对于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主要采取集中教学,教师讲授和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巩固基本实验技能;对于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逐步建立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后期重视毕业实习的开展,加强实习检查,及时与实习单位、实习同学沟通反馈,切实抓好后期教学实习质量,在实习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实干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复合实用型人才。结合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认药,到药材市场调查,在大二、大三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接触药品生产、流通、管理第一线,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更好地了解目前药品的质量及市场流通情况,增加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调整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注意基础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精简融合相关课程内容,注重中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构建以中医药学为主干,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计算机、管理学知识为支持工具,辅之以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

2.2.1确定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确定了中药学、药学、中医学为中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含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等课程为主干课程。在必修课中保证中药传统特色课程如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方剂学等占有重要地位外,还开设现代药学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课程,使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中药理论知识外,还具备现代医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2.2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确立主干课程后,尽量减少必修课程比重,选修课程达到总课程的10%左右;将中药资源学、药学科研方法等传统必修课列为选修课,增加本草选读、药用植物栽培学、药学综合知识技能等专业选修课,结合学生毕业后部分到医药公司从事营销工作,增加了医药市场营销等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后,减少了统一要求,满足了学生能力拓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2.3减少上课学时,增加自学时间学分不变,减少学时。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实验课时由原来的18学时计1学分改为16学时计1学分,实习环节1周计1学分,所有课程减少总学时10%。在减少上课学时的同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提高单位学时的使用效率。学生获得相同学分情况下,上课学时减少,自学和课外时间增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2.2.4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减少理论课教学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和实习实践环节,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1︰1,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现理论素养和实验技能并举,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2.2.5增加学生毕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了加强学生热爱中药专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邀请校内经验丰富的实习带教老师,医药生产企业、营销企业、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和学校领导、专家分类分块做实习前的综合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实习要求,能够尽快地适应实习岗位,安心实习。

3取得的成效

改革和调整后的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从2007级中药学专业开始实施,4年来,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特别是2011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9%。教师共指导学生公开58篇,获专利授权2项;学生参加广西全区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5项;参加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参赛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西赛区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成功参赛奖4项;参加“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老百姓杯”药师精英赛,获一等奖2项。升硕率也有大幅提升,考上区外重点高校的学生也不少。

第8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曾用刊名:医药产业资讯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创刊时间:1980年 

主管单位: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国际刊号issn:1673-7210 

国内刊号cn:11-5539/r 

邮发代号:80-372 

办刊宗旨

《中国医药导报》秉承“解读医药政策法规,分析医药发展趋势,传播经营管理理念,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办刊宗旨。 

主要栏目

设有政策法规、产经视点、业界关注、管理前沿、医学论著、基础研究、药物研究、科研进展、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医药教育、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报告、医疗器械、中医中药、病案分析、医学护理、经验交流、工作探讨、调查报告、卫生监督、疾病控制、药品监督、药品检验等30多个栏目。 

收录情况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允许处方药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继续教育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学分授予标准,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获得部级继续教育ii类学分6-4分。 

杂志定位

第9篇:药学本科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理论文化技能文化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赵红深(1958-),男,湖南衡山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湖南衡阳421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学会2010-2011年全国科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院系特色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732222)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职业院校院系文化的拓展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1CZJ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73-02

大学文化特色因校而异,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时期的学校有其不同的文化状态。古今中外,大学文化最厚重的底色是“理论”,教师们最引以为豪的是脑子里的“理论水平”,高校职员让别人最欣赏、最羡慕、最崇拜的是学识渊摶,让别人最厌烦、最不合群的也是这种文质彬彬。可以说,大学的“理论文化”天性已根深蒂固,已深深渗透到高校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血脉骨髓。但是,培养高、精、深的学术大师之精英教育年代已经过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慢慢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

大学既是继承和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创造和更新知识的阵地。大学的主要功能,一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二是传播科学、传播真理,创新知识、创新科技等学术研究;三是服务社会。创新知识是基础,人才培养是核心,服务社会是目的。不同类型、不同体制的大学在职能方面的要求尽管有所不同,但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却是所有大学共同的责任。

创办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理论中心,开展理论研究,继承和传播、创造和更新知识。西蒙·施瓦滋曼认为“大学是追求知识的学者的团体”,纽曼坚持“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弗莱克斯纳强调“大学本质上是做学问的场所”,伯顿则说“大学是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大学的本质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核心内容却是一致的,这就是大学的主要功能是做学问、传授知识和服务社会。因此,大学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理论组织,大学教育的本质也是传播文化理论知识的社会活动。

二、职业技能:发展高职教育的理性抉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而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劳动者掌握技能和本领,能够成为有用之才。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登“大雅之堂”,在人们的心目中,职业学校更多地属于“职业”,较少地属于“高校”。即使是在发达的美国也是到上世纪70年代才把职业学校归入到大学队伍,才被看成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才二十几年。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它与研究型大学、学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均有所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一切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定。高职教育文化虽然具有高等教育理论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必须强调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定位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因此,把大学的理论文化向技能文化转换,是发展高职教育的理性抉择。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服务”就是要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即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方向”是产学结合,没有要求“研”,不需要理论研究、科技研究与学术创新、科技创新。虽然不排除“研”,但这个“研”,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能力、社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求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求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课程和教学等改革。重点是改革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尤其是要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有所突破。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与建设要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专业设置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工学结合内涵,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课程建设与改革同样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开发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课程改革要求需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标准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学、做”合一;教材建设要求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

教师队伍建设要实行专兼结合。专任教师要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新来教师要安排他们到企业顶岗实践来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课,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和“双师型”教师比例。

三、能工巧匠:对接经济社会的当务之急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要求职业院校归队,坚守自己的层次和类型,不要盲目地跟在普通高校后面照抄照搬。他在2010年9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说,高职院校宣扬的杰出校友应该是劳动模范、岗位技术能手与企业家,而不是宣传学校培养出了多少官员、科学家和学术大师。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素质,迫切需要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迫切需要能工巧匠。但如何培养能工巧匠,如何打造技能文化,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培养技能人才,学校解放思想是关键。社会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举例来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独有的一所普通高专转办高职的实力高校,该校的理论超前、知识密集,但它却成了学院技能文化建设的阻碍和羁绊。所以,当前该校应该将原本的羁绊“转换”为学院各专业群蓬勃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智力支撑。重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以药学技能为例,探讨理论向技能的转化

打造药学技能文化,培养药业能工巧匠,需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发挥课改教改作用。制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走为一体”的课程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纵横式结构体系、单元教学计划和模块教学方法,形成菜单式课程配方、拼盘式个性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式,形成“专业有能力,就业有优势,发展有潜力”。

二是要强化工学结合作用。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把“讲堂”变成“学堂”、“课堂”变成“店堂”,校门连着厂门、教室连着科室,实现系企合一、系科合一、系店合一,真实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在办好“民生堂班”“江南班”的同时,进一步开辟深圳宏康等订单培养、特色培养,巩固在上海、深圳、长沙等地的58家医药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连桥中药集市见习考察、南岳深山采药实践、暑期药品超市团体打工锻炼等职业实践。

三是要进一步挖掘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快南冲塘南侧百药园和药苗中心的建设,全天开放中药标本室、模拟药房。通过这些可视载体展现职业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透视技能培养特色。引入药企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感受到企业的气息。

四是要扩大企业对接作用。借鉴企业形象战略,有效融入企业先进理念和优秀制度。定期进行创业、药事管理、企业精神讲座与企业家论坛,定期与药企、药剂科联合举办系企、系科文化沙龙。学生每年暑期到药企进行社会调查、见习实践、打工锻炼,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快的职业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

五是要把握宣传舆论作用。全方位融入药企文化、药市文化、药史文化和药技文化,把握宣传舆论阵地,加强特色文化导向。

六是要重视专业社团作用。“医药营销口才与策划协会”“中草药形态与功能鉴定协会”等专业社团除开展常规活动外,可在周末和节假日里组织留校学生到市区医药连锁店当导购,开展“营销策略”论坛活动。

七是要营造专业氛围。每年举办一次“药师技能节”和“药代会”,广泛开展校园药草文化、餐厅药膳文化、宿舍药疗文化、教室药歌文化、工场药技文化等活动,拓展药学技能文化内涵。

理论文化向技能文化的转换,是高等职业教育逻辑发展的自然,更是一种合规律、合目的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抛开一切不合经济社会的文化负累,拿出任重而道远的必胜精神,去实现理论文化向技能文化的转换。我们应该坚信,有政策的引领,有企业、行业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有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技能文化的打造就一定能够升华和跨越,就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马美,刘宏磊.我国职业教育文化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职教通讯,2010(7).

[2]邓任涛.德美并举,学技兼具,创建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J].中等职业教育,2010(4).

[3]杨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理论修养及职业素质的提高[J].市场周刊,2008(12).

[4]沈雷.浅论文化创新与传播机制的构建[J].中等职业教育,2009(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