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药学专业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药学专业毕业总结

第1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及抽样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2008和2009年级的药学J、中药学二个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100%。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调整和增设的选修课程、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数据分析由SPSS统计与案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元素描述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X检验。

2结果

2.1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可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公共课、化学类、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修课,核心课程包括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医药数理统计学等。

2.1.2学位课程由医学基础课、公共课、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根据教学大纲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公共课学时624占总学时(2816)22.16%,基础课学时704占总学时25%,专业课学时816占总学时28.98%,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学时(584)和实践课学时(338)的比例为1:0.579;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5周,共计23周。经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整体情况认为满意136人,占73%,不满意50人,占27%;总体来看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目前认为基本合理。调查结果见表1。

2.1.3选修课程设置经调查,药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临床药理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均可作为药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程,针对增设选修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

2.2实践能力培养

2.2.1生产(毕业)实习根据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安排药学专业学生的生产(毕业)实习时间为8周,经调查认为毕业实习时间合适92人,太长4人,太短的94人。

2.2.2毕业设计药学专业安排毕业设计时间15周,经调查认为时间合适141人,太长36人,太短9人。

2.3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见表3

2.3.1专业前景药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比如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2.3.2就业意向目前有390人次分别选择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向就业;51人选择继续深造考研。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在通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个性培养,这样也能改善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第2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一、毕业实习对象

XX届全院本科毕业班学生。

二、毕业实习时间

XX-XX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和第二学期。

三、毕业实习进程安排

周次时间内容及要求

XX-XX学年第一学期9-11周XX.10.25­-XX.11.141、做好实习动员,制订安排计划,明确实习时间,确定校内指导教师。

12-14周XX.11.15-XX.11.301落实学生实习单位,以班级为单位上交《毕业实习登记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第一学期15-20周第二学期

1-12周XX.12.6-XX.5.151、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认真填写周记,教师进行过程指导。

2、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联系至少1次,教师进行指导。

3、二级学院组织教师对实习点检查,教师现场指导。

13周XX.5.10-XX.5.161、学生返校,上交实习鉴定表、毕业实践报告。

14周XX.5.10.-XX.5.201、毕业实践成绩评定、二级学院实习工作总结。

四、毕业实习环节的组织

1.重视集中实践环节的质量,成立集中实践环节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实习秘书:

指导老师:

2. 实习场所

自主实习生由其本人选定实习场所,原则上必须是医药、化工、生物、保健品、化妆品等相关生产、研发、营销单位,填写审批表,报药学院批准;由药学院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有合肥圣鹰药业、安徽国正药业、合肥先锋药业、阜阳金太阳药业、合肥国森药业、温州康之源药业等,学生确立实习单位前可向辅导员了解实习单位概况,并就实习单位确定事宜与家长沟通。

3.指导教师资格

根据学生及实习单位情况,组织实习小组,一个实习单位指定1-2实,由药学院和企业分别确定1名实习指导老师,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各组学生指定毕业实习。集中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应由较高思想理论水平、较好专业知识能力和较强写作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担任:

(1)具有药学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取得药学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高校教师。

(2)具有药学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从事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满3年的教师。

(3)没有达到以上条件,但是从事药学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对制剂原理和工艺路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人也可作为指导教师。

4.指导教师职责

(1)熟悉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见习、质询等教学环节的专业技能,药学理论及行业动态,熟悉药品管理办法及实际操作规程与方法。

(2)做好实习准备工作。用2学时时间指导学生准备好实习必须的各种文件、资料、器材;向学生讲明见习、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注意的问题、各种报告撰写方法及其要求等事项。

(3)指导学生实习全过程。在实习开始后,及时指导、解答、处理疑难问题,做好学生与学校、实习基地及实习导师的联系、沟通与协调工作,并做好集中性指导与检查。指导老师每周与学生联系不少于1次,合肥市内每月到实习单位实地指导1次。

(4)在实习结束后,及时要求和检查学生撰写的实践环节报告;审查学生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评定学生报告成绩。写出评语并提出评分意见。

(5)指导学生做好毕业生时间环节总结撰写工作。毕业总结撰写集中指导课一次,不少于3学时。对学生撰写的毕业总结初稿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评语、评定毕业总结成绩建议。如发现作业(总结)有抄袭问题应责成重写。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个别指导次数不能少于3次。为了真实客观反映教师指导过程,提倡用电子形式如email,XX的方式进行指导,请指导老师保留实习周记、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等指导和批改记录,保存好指导内容、指导时间备查。

5.指导老师安排: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药学院XX届本科毕业生人数82人,共分成14组,需安排14位校内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及指导学生名单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校内指导教师根据辅导员和自身了解确立实习小组长,原则上一个实习单位要确立1-2名。

6、指导老师工作量确认:依据学校规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每位学生平均8学时计工作量。

五、实习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1.实报到实习生进行生产和管理制度培训,明确遵守的规定及违反劳动纪律的后果。

2.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有困难的应安排三到五习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要确定实习管理负责人,负责实习生的学习、生活管理;企业应对新天的岗位观摩,有专业指导老师解说。

3.企业要为实习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指导、思想教育和实习成绩评定三项工作。导师对实习生应严格要求,对表现不合格,严重违反生产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应与校方沟通,并有权判定实习生实习不合格,学生将不能正常毕业。

第3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医药院校药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资源整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药学类人才数量也逐年增加。随着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如何整合药学类院校就业市场资源,实现药学类毕业生同药学人力资源缺口的有力衔接,缓解院校、学科、毕业生人数带来的药学类专业就业压力是众多医药院校所面临的问题,亦是高校就业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辽宁省6所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就业市场建设的情况,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和学校的供求情况,对实现辽宁药学类院校就业市场及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为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一、药学类专业院校就业市场建设现状

1、辽宁省各药学类院校就业市场建设情况

辽宁省医药类高等院校主要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和沈阳医学院,除沈阳药科大学外,其他5所院校均是以医为主、以药为辅的专业格局。以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上述6所院校药学相关专业毕业生本、专、研总人数达3910人,毕业生总体情况在整个东北地区药学类毕业生中也占主导地位,其中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为59.85%,辽宁中医药大学排在第二位约占19%。由于受学校专业结构设置影响,上述的医学类院校每年只结合卫生相关部门的要求集中举行一次大型校园招聘会,有的院校甚至自己并不独立组织大型双选会的召开,只是组织学生参加兄弟院校的招聘会。参会单位一般也都是以一些医疗、美容机构等医学相关用人单位为主。受生源情况的影响,药学专场招聘会召开的情况不容乐观。而沈阳药科大学作为6所院校中唯一一所专门的药学类专业院校,其校园双选市场建设已经颇具规模,以2013届毕业生为例,学校共举行大型双选会2次,举办专场招聘会133场,共接待用人单位518家,提供就业岗位17000多个,2013届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生2510人,供需比已达1∶7。

2、医药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情况

作者通过调查问卷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328家用人单位中,有80%的用人单位优先选择的招聘方式是参加校园双选会,65%的用人单位选择通过网络招聘信息。在对信息的网络媒体的选择调查中,有40%用人单位选的校园官方网站,有40%的用人单位选择的是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专业的商业类人力网站,而政府类的综合就业信息平台几乎不被医药企业类的用人单位所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50%的用人单位会前往2所以上的辽宁省医药类高校进行招聘,而且也会根据需要多次前往同一家学校,招聘高峰期基本都在10-12月之间。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单个学校生源不足,无法满足单位招聘需求”、“在全国多所院校巡回招聘,招聘成本过高”、“制定招聘计划与学校实际情况脱节”、“学生违约造成招聘计划无法按预期完成”等是目前困扰用人单位的主要几个问题,有45%的用人单位的人均招聘成本在500-1000元,有35%的用人单位则在1000元以上,因此为了挽回人才流失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这些用人单位也都向违约毕业生收取了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一般都在2000-3000元。

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规模受限

一所高校的生源和专业数目毕竟是有限的,毕业生资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鉴于学校的影响力和学校的规模,使得中小型的医药院校不足以吸引一些大中型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因此很难单独举办一场大型双选会。而医学类院校因其以医为主的专业格局,其校园招聘会的时间一般主要根据各地卫生系统的用人计划来安排,与医药用人单位招聘时间不对等,针对药学专业毕业生只能停留在零散就业信息的搜集和上,单独为药学专业举行大型招聘会的可行性很小。

2、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升高

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前期工作是用人需求,由于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都需要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后台操作,用人单位都不能直接登录,而高校就业信息更新不及时,直接影响用人单位接下来的工作进展,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率。在招聘和应聘这个双选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需要通过试用的形式来判断是否真正录用毕业生,应聘者同样也在考察用人单位是否能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因此诸多因素也导致了人才流动,用人单位将面临人才流失和再选择的风险。另外,受各医药院校规模、药学相关专业特点及专业人数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一家用人单位很难在一所院校便完成招聘任务,奔走于不同院校大大延长了招聘周期,这在降低招聘效率的同时,也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因此用人单位也迫切希望寻求一个可以节约招聘成本、缩短招聘周期、提高招聘效率的有效途径。

3、就业资源浪费

医学类院校及中小型药学类相关院校由于药学专业的就业市场建设还不太成型,这就逼迫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要走出校园,走进其他药学院校寻求就业机会。而在未实施就业资源整合之前,由于目前还缺乏顶层的设计规划,各医药院校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各高校中间难以形成信息共享。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有些较有影响力的院校为保护本校学生,采用屏蔽信息等保护性措施,这些高校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也人为地造成了各信息服务平台呈对外封闭状态,阻碍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在校际间的交流,造成了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人为分割,使本来就匮乏的就业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共享,造成部分就业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大了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的难度。

三、实现药学类毕业生就业资源整合的意义

通过高校就业资源的整合,使省内医药类院校所有资源服从主办单位的总体战略部署,使这些院校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关联、互相配合的战略体系,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这一举措将极大地促进全省医药类毕业生与医药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并将极大地满足广大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拉动辽宁省医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1、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就业资源整合可以使各成员高校的就业工作更具系统性、专业性和影响力,如通过整合简历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使就业工作实现对全国的辐射,有助于提高联盟中各院校的知名度,以便吸引更多、更具影响力的用人单位参与到各联盟院校的就业工作中来,最终实现拓宽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的。东北师范大学就是此类就业资源整合的典范,东北师大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部属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其就业资源优势,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教育人才集散地,是全国基础教育用人单位招聘的首选对象。

2、有利于统一规划高校就业信息,避免有限就业资源的浪费

就业资源整合之后,联盟成员院校协同开展工作,可以及时准确、系统全面处理各院校的就业信息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各联盟院校毕业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可选择范围和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以往由于就业信息的不透明、更新不及时,所造成的就业资源的浪费。同时,就业联盟各高校通过就业市场资源的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将蛋糕做大,用人单位可以免去奔走劳顿之苦“一堂求尽药学人才”,这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进而吸引更多的医药企业及用人单位到北方来招聘,如此良性循环,为毕业生赢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有利于就业竞争,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就业水平

沈阳药科大学作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是两所专门类药科大学之一,与中国药科大学并称为北药和南药,在北方药学类院校中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实现资源整合,其影响力将迅速得到增强,加之硬件条件的改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资源数量会大幅增加,双方的满意度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双选的范围会更广,整个同盟院校将具备和全国各地其他医药类院校进行就业资源较量的实力,面向全国取得就业的竞争优势。

4、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和分析供需信息,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通过就业资源整合可以更加真实、准确的掌握联盟中各高校的就业情况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掌握和分析供需信息,结合用人单位回馈的信息,对学科的发展给予指导性意见建议,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使得一些新兴学科能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实现就业资源整合的院校间还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将就业弱势的专业与具有优势学科地位的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借鉴,从而增强该学科的生命力,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上,就业市场资源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的生存问题,而是一个收益最大化、就业效果最优化的共赢结果。只要各联盟院校统一思想,群策群力,相信一定能打造出辽宁省乃至北方地区医药类高校就业工作的品牌,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药学类专业毕业生轻松就业、温暖就业,为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创新引领方向。

参考文献:

第4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就业;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资料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至2014届中医及中药学专业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论坛投票等方式共获取5130人的就业资料。其中女生占61.02%,男生占38.98%。中医药专业就业率在76%,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占48.31%,其次是科研设计单位占18.64%。而就业单位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调查数据显示工作稳定是中医药专业毕业生首要的择业因素,占总数的25.42%。中医药专业就业范围的局限性和专业性,使得工作稳定成了择业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初次就业的中医药毕业生对于薪酬的期望层次不同。3000元到5000元不等,但对于3000元以下的可接受的人数较少。而这一数字与市场行情对比有着巨大反差。

不同的地区环境,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工作环境,个人因素,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限制了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就业时必须面临和考虑的实际问题。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去大城市占比例最大,达到35.59%,家乡也是理想就业地,占33.9%。18.6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毕业城市,只有0.85%的调查者选择乡镇或农村。除了就业地区差异大,就业单位也有着很大差距,20012-201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中约40%为企业单位,20%为医疗机构,事业单位。中药和中医不同,所以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中药专业毕业生截然不同。中医专业毕业生择业领域多为事业单位,比例占50%左右,而企业单位则寥寥无几。

通过调查,在最有效的找工作的途径中,比例最大的是现场招聘会,占48.31%。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认为现场招聘会是最有效的就业途径。其次是亲友介绍,占28.81%,网投简历占11.86%。可见毕业生的就业离不开学校与政府的参与,政府提供的市场信息,以及学校给搭建的就业平台是学生认为的最有效的就业方式。

针对毕业生扎堆大城市的现象,我们调查了大家对下基层的看法。47.46%人认为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最大难题是待遇偏低,条件差,34.75%人认为在基层提升空间小。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落后,对于学术研究,个人发展确实有一些影响。政策束缚,岗位萎缩,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毕业生下基层的原因主要是待遇条件和个人发展受困两大难题。面对一边多余一边吃不饱的情况,待遇问题和自身发展问题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工资多了,自身权益得到保障,自然都愿意下基层了。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的素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所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有力可靠的参考数据,学校以此为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的指导方案。除此之外,对于课程的设置,不仅要符合社会需求,还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调查者表示对于现行的课程设置并不满意,很大一部分同学表明中医药是个复杂的学科,所学范围广,对中医药基本功的而要求高。而大部分同学都是考前突击式的学习,仅有一小部分同学学习专业课较为认真。由此可知一部分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并不扎实,这也因此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设置了障碍,在以后的工作中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也有其不合理之处,仍需要更具体的调研,来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

通过调查“在校期间哪个环节可以有效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有用的课程是专业实习,占总数的45.76%。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进行学习,这是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是教学实践课,占总数的23.73%。实验课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学生对其认可性更高。课程量最多的专业课程则只排在第三,占22.0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比起单纯的专业课,学生们更趋向于喜欢实践课,而且实践课的接受程度,课程效果远远大于在教室上专业课。所以要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毕业生,除了夯实基础,增加专业主干课学时,最重要的还要进行实践。将知识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以后从事医疗工作提供了经验,为找工作更是增添了一份砝码。

第5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摘要】 通过对广东药学院2006届毕业生的择业调查分析,提出今后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努力方向,以期对医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医药院校;毕业生;择业;对策研究

近年来,广东药学院坚持“以药学为特色、药医结合、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思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校上下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2004年至200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今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们于2006年5月对我院2006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医药类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所借鉴。

一、 调查方法与结果

(一)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向我院2006届的毕业生发放了1 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456份,回收率97.07%。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考虑因素等。

(二)结果

1.从就业区域来看,医药类毕业生主要集中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尤其是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见表1。表1就业区域分布表(略)

从表1中看出,有1004名毕业生就业选择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311名毕业生选择回生源省市就业,有111名毕业生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业,只有30名毕业生选择到中西部、西南地区就业。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了76.58%,这说明,中等城市以上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比较发达,需求毕业生的量也较大,吸引人才集中的优势比较突出,毕业生普遍寻求待遇优厚、教育环境和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就业去向。但同时也发现,有21.26%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就业,这也说明,这几年在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方面上有所突破,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有一定的发展;比较遗憾的是只有2.06%的人希望走向中西部、西南地区工作,这说明我们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相对狭窄的同时,我们的毕业生还是有很大的就业选择空间,社会对我们的毕业生还有较大的容纳能力。

以上的数据,体现了毕业生追求良好发展空间的愿望,同时也说明当今毕业生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减退。尽管毕业生都知道当年就业形势严峻。学校也反复倡导要求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但多数毕业生仍将“择业”放在首位,希望找到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工作。

2.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医疗卫生机构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始终是医药类毕业生的首选单位。

从表2中看出,选择医疗卫生机构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自己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占68.61%,选择三资企业的占12.57%,选择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占6.66%,选择高校、科研单位的占5.63%,选择国有企业的占5.70%,只有0.83%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表2就业首选单位性质人数分布表(略)

接近70%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机构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占总就业人数的大多数,这说明医疗卫生机构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较大的吸引人才的能力,也符合医药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接近20%的毕业生选择到三资企业、民营和私营企业就业,这说明在择业时,毕业生的规避风险的意识很强烈,而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明显不够。同时也说明,人才市场对我们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也存在较大的容纳能力。

3.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考虑因素。

从表3、表4中分析,毕业生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还是单位的待遇(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有47.18%的毕业生选择了该项目,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占15.59%,选择工作是否稳定的占17. 17%,选择能否解决户口问题的占0.83%,选择单位所在地区吸引力的占13.53%,选择晋升机会的占5.70%。说明毕业生已经开始不再关注户口问题,主要还是关心单位的待遇问题,这也是高校实行缴费上学后,毕业生迫切需要还清教育投资的结果。当然,工作稳定和兴趣爱好也是毕业生重点关注的方面。同时,也看到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接近90%的毕业生普遍月薪都选择在1 000元至3 000元之间,选择1 000元以下的非常少,说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有适当的调整,这也和目前国家发展的形势相匹配。表3主要考虑因素分布表(略)表4毕业生期望的月收入分布表(略)

总体来看,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要考虑因素还是跟毕业生本身的切身利益有关,这涉及到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国家在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采取的保障措施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考虑其就业的问题。

二、讨 论

(一)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背景

我国已逐步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高速增长,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却呈下降趋势,供需矛盾突出,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就医药类毕业生而言,存在行业性较强的特点,就业面相对较窄,相关社会形势的变化还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医疗改革的争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为此,中国将启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近期原则上通过《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

2.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

广东省在2006 年2 月作出《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打造名店名城为重点,搞活中药现代物流业。支持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广东药学院、中山市联合共建一个官、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中药城。

3.学校毕业生发展情况。

21世纪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应该是走向大众化,这有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近几年来,广东药学院毕业生数量有明显增加,见表5。表5广东药学院2003—2008年毕业生数情况(略)

(二)今后医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努力方向

从根本上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主动配合政府,大力推进医药类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医药类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群体,是国家宝贵的医药卫生人才资源,合理使用药学类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药学类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有责任主动配合政府,把加强医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规划,合理引导医药人才流向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把我国特有的医药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社会成员健康第一位的保障,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目前,医药类院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医药卫生行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高校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不平衡明显。对高校而言,应该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认真研究分析未来几年医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按照形势需要加强和增加人才的培养。

2.改革教育体制,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所接纳,应该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志。学校要增强“产品”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不合格的“产品”绝不向社会输送,以免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未来的市场。加快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是增强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基本保证。

3.要结合形势和行业特色,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从学生跨入医药高等学府的时候起,就要有阶段性地加强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和择业理想教育,要求学生在学期间深刻领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南丁格尔精神、白求恩精神、孙思邈精神和李时珍精神,舍身忘我,救死扶伤,是医护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刻苦钻研,提高水平。

4.转变就业指导机制,为毕业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

设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未来,与设计一个有形的产品、标志、外观实体截然不同,涉及的学科知识领域要复杂得多。现在社会上虽然已经开发了专门的职业生涯测试系统软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科学性,但要提高职业生涯设计的准确性,高校应紧跟社会科学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脚步,更好地把握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个体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与观点,结合高科技的手段来逐步完善这项新摸索、新开展的工作,使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5.拓宽大学生就业空间,将就业途径西移、下移。

充分用好国家就业扶持性政策,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社会的第一线特别是到艰苦地区和乡镇等基层单位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学校要制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政策,要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要广泛宣传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医药高校毕业生的典型事迹,营造有利于激励医药高校毕业生到街道社区、农村、山区、煤矿、地质、石油等医药卫生条件比较薄弱的基层或系统就业的良好校园氛围。就我们医药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大医院不能进,为什么不能进小医院?在大医院固然有利于专业深造,在小医院实践机会更多,往往更有利于个人专业水平的发挥,甚至还可以放弃医院。相当多的毕业生选择医药企业当医药代表,做药品营销工作[2]。医药类毕业生就业有其特殊性,只要注重实际,不好高骛远,认准了的就大胆去实践,持之以恒,一定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第6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医药类独立学院毕业生尤其面临着更为艰难的竞争环境。本文通过对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2009 至2013 年毕业生总体情况、专业考研情况、就业单位性质、不同专业毕业生所在医疗卫生单位的等级分布情况、工作单位所在地区分布等方面开展调查与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医改背景下解决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使独立学院医学毕业生合理及时而充分地就业。

[

关键词] 新医改;独立学院;湘杏学院;医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76?04

[收稿日期] 2014-06-18;[修回日期] 2014-06-25

[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课题“新医改视野下湖南医学人才服务基层激励政策研究”(2014ZK3065)[作者简介] 廖海燕(1985-),女,江西萍乡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立学院就业.

2009 年4 月7 日国务院下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明确提出,三年内要开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方面问题。这些举措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湘杏学院2009-2013 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独立学院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

一、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2009-2013 年毕业生就业现状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是2002 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生共享湖南中医药大学50 余年的办学资源。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严谨规范,学习生活环境优美。学院现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康复学等13 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 886 人。2006 年有第一届毕业生,至今已有毕业生4 551 人。

(一)2009-2013 年毕业生的总体情况湘杏学院2009-2013 年毕业生共4 012 人,其中男生1 291 人,占总人数的32.18%,女生2 721人,占总人数的67.82%。五年中,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13 年毕业生人数最多,详见图1。

(二)2009-2013 年毕业生各专业人数分布情况

2009-2013 年毕业生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数最多,为1 629 人,占40.60%,其次为护理学占17.85%,中医学16.70%,药学占10.22%,医学影像学占3.79%,针灸推拿学占3.07%;所占比例较少的专业为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药物制剂、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等,详见表1。

(三)2009-2013 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1. 2009-2013 年毕业生各专业考研情况

随着考研热的升温,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各专业考取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因毕业人数增多,比率有所下降。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从2009 至2013 年分别为19.08%、15.24%、21.28%、20.33% 、15.81% ,中医学专业分别为30.77%、26.55%、29.93%、23.02%、20.09%,考研率整体有所下降,详见表2。

2. 2009-2013 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医学专业学生受专业所限,其就业面较窄,除升学继续深造外,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要就业去向,其次为一些企业单位、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等,详见表3。

3.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比较

护理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要就业去向,分别占:86.45%、85.53%、60.98%、50.30%、46.42%,占就业的绝大多数;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中药学、市场营销、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药学等专业以企业单位就业为主,分别为:90.24%、73.17%、69.01%、66.67%、61.54%、58.57%、57.8%,详见表4。

4. 不同专业毕业生所在医疗卫生单位的等级分布

2009-2013 年期间,大部分毕业生主要在县级以上医院工作,所占比例分布为:县级医院占35.88%,市级医院占42.84%,省级医院占10.54%,而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就业的毕业生极少。从专业分布看,护理专业主要在市级、省级医院工作,分别占58.97%、22.29%,影像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市级、省级医院就业的占大多数,分别为44.62%、20.77%。针灸推拿学专业主要分布在市级、县级医院,分别占46.67%、30.67%。临床相关专业如中西 、中医专业则主要分布在县级医院,各占比例为48.96%、50.8%。详见表5。

5. 2009-2013 年毕业生工作单位所在地区分布2009-2013 年间,毕业生中有83.93%在中部地区就业,其中在湖南省内就业人数达到2330 人,占99.32%;14.24%在东部地区就业,其中在广东省内就业人数达到266 人,占66.83%;仅1.82%在西部地区就业,详见图2。

二、独立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从表2-1 的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湘杏学院就业率不高,约为84.8%,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就业地域存在结构性矛盾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需求饱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愿意去的毕业生少。从表3-4 中表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偏向大城市,一心要到省级、市级单位工作,而不愿意到乡镇、村等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和岗位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屈就,从而导致了这些毕业生待业率较高”[1]。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从湘杏学院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就业,医学毕业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的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护理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药类专业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

(三)医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狭窄

部分医学生仍然抱着“学医就要做医生”的观念,就业问题上,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择业意向狭窄,片面地认为高的教育经费投入,就应该有高的产出,期盼毕业后很快能有高额的工资回报,仅面向医疗相关专业的临床岗位。从表3-2 看出,到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50.37%,而愿意服务于国家基层项目(到村任职、选调生、西部计划等)的毕业生仅占0.4%,敢于自主创业的仅占0.27%,预征入伍的毕业生仅占0.1%。按毕业生所学专业来分析,护理专业到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86.45%,其次为医学影像学85.53%。

(四)用人单位的偏见

独立学院一般招收“三本”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来说,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导致市场形成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统计性歧视,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学生自身各方面素质又有强有弱,因而社会上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不少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出现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这与紧迫的就业形势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无疑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2]。

三、改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对策研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国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要调整有关政策,制定优惠措施,提高农村和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针对毕业生大部分为省内生源,其就业去向倾向于留在省内就业的状况,政府应加大省内县、乡镇等地区的医疗卫生投入,加强经济建设,促进更快更好的发展与建设,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就业。

“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医学人才”[3]。加强基础医学教育,扩宽知识面和专业口径;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对外交流能力等等使毕业生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需要的毕业生。

同时,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就业。

参考文献:

[1] 张利.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问题思考[J].职业时空,2010,6(1):96-97.

[2] 许立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5):239-240.

第7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研究

依据科技发展导向,结合当今及未来人才需求,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2006年开设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了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从事生物制药领域相关工作的综合素质,有必要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发展性的探索和研究。

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1.就业领域分析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制药技术类的下设专业,生物制药涉及生物技术、制药、药学、化工等多学科。从生物制药广阔的发展前景分析,就业市场应当十分广阔,但现阶段国内的生物制药领域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真正的生物制药企业并不多。加之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并与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近几年,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就业不能完全集中在生化制药企业、微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工程制药企业、生物试剂企业公司等生物制药领域,而要适当地适应现已形成规模的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等领域。这与培养目标并不矛盾,《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虽然将药物分为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但从制药企业来看,并没有这样严格的区分,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是既做化学制药,也开发生物制剂。这就要求专业建设时从培养方案上体现出重基础、重素质的特点。

2.就业地域分析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首先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对河北省的相关企业进行查询可知,截止2009年11月,河北省的药品生产企业有111家,通过了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631家;此外,北京的药品生产企业有285家、天津药品生产企业有143家;这些企业的生产、检验、销售、研发等职位,都在近期和将来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

对河北省的高校进行查询可知,省内开设本科药学、制药相关专业的院校有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等8所。开设大专药学、制药相关专业的院校有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学院、邯郸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等10所。其中以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生化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等为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仅有2家,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该专业在培养区域稀有专业人才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3.毕业生去向分析

海洋学院现已经毕业一届学生,毕业生的去向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从事不同类型药品或产品的销售或服务,如生物试剂、处方中药、医疗器械、兽药、保健品、零售药店服务等,约占到毕业生总数的60%。(2)从事不同类型产品或药品的生产或者研发,如生物试剂、化学药品、中成药,体外诊断试剂等,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0%。(3)有3%的学生从事药学类中专教育。(4)升本,顺利通过专接本考试的学生占9%。另有学生创业、从军或者改行,约占10%。

从数据统计可知,从事销售服务的人数超过总人数一半以上。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现代制药行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决定了生产岗位人员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多以本科学历限制生产、检验岗位,这就削弱了专科毕业生的竞争力。第二类学生的就业证明了专科生并非不能胜任研发、生产岗位。另外,从数据统计可知,毕业生的去向呈现多元化,这体现了就业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同时,也证明了重基础、重素质的培养方案指导下的学生可以胜任比预期的生产销售更广阔的相关工作。对毕业生去向的跟踪分析有助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性探索和研究。

二、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1.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围绕就业领域的主要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展开,体现出重基础、重素质的特点,课程可分为三大体系:(1)开设适用于所有药品生产、销售的课程,如药理毒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市场营销学、药物制剂设备等课程。(2)开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等主要针对生物制药的课程。(3)开设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课程,如药物化学、海洋药物学、医药数理统计、专业英语等。

由于培养年限和课时总数的制约,课程设置不能面面俱到,还要结合用人单位和就业反馈信息不断论证调整。

2.突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方面。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对生产、经营一线,实践能力格外重要。所以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充分重视实践课程教学,从课时安排上加大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建议:转变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积极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新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1]。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1.实验硬件设施方面

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全部依赖实习基地来实现,实验室的技能训练必不可少。而许多课程在实验设备、实验耗材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比如用于药物分析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最低配置每台10万元以上。再如生物技术大实验中,一次简单的PCR实验,1人/次至少需要3-4支微量加样器(1支普通的微量加样器大约600元),1台普通PCR仪大约3万元,试剂费用大约20元[2]。如果实验硬件条件不能及时提高,仅用理论、视频、观摩实验来代替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很难实现。所以开设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院校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实验硬件设施建设。

2.实习条件方面

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置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对于制药专业学生,制药企业车间是实习基地的首选对象。然而,由于制药企业的特殊性,很多企业都担心人数较多学生的实习会影响GMP认证的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甚至导致工艺技术泄露等,而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此外,实习时间有限,学生对于新环境、新工艺的熟悉几乎占据一半以上时间,待到基本达到成手可以正式生产时,实习时间已经结束,这对企业的培训指导投入来说,经济上也是损失。药品经营单位也是对口的实习单位,但由于药品经营操作灵活和经营周期较长的特点,也难有经营单位愿意接受短暂的实习。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实习基地的开拓。

海洋学院2006年开设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几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法,一方面开拓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如已经与华北制药秦皇岛分公司达成灵活实习协议,并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依据厂方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实习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分散进行实习,不至于影响生产。2007级学生三周的实习情况证明,经过理论实验学习后的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制药车间的生产工作,能带给企业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将有助于提高制药企业与校方合作的信心,促进深化合作,早日达成双赢局面。

3.师资力量方面

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先有高素质的教师。新开设的专业,配套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专业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高校引进教师标准的控制,近年来教师学历水平越来越高,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力军,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数是应届毕业后直接来到高校工作,虽然知识理论系统,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由于没有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在实践教学中,难免底气不足。

为此,应该积极“走出去,并请进来”,安排没有生产销售经验的教师走到一线岗位,进行锻炼。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生产销售人员来校开设讲座。另外,可以提供一个毕业生与在校生的交流平台,便于学生间直接经验的交流,弥补教师直接经验的缺乏。

4.特色体现

新专业是基于原有学科资源而设置的,在专业建设上也应该结合原有学科优势来建设。海洋学院位于渤海湾,学科核心是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基于此,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建设应该在素质培养方面体现一定的海洋、水产学科特色。

医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更是朝阳中的朝阳。由于产业人才需求而带动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育也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更应该抢抓机遇,发展性地探索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培养生物制药领域的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近1300所,占普通高校的一半之多,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药学行业曾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但近十几年来,各高校大力兴办药学及相关专业,扩大招生,使得药学类人才的就业形势逐渐不容乐观。2007年后,药学大学生的就业层次降低、收入减少、职位升迁越来越慢。党的十指出,促进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尤为重要的是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的就业。大学生作为高学历高知识群体,他们的就业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人的利益。同时,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的实现,也是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合理的配置,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个人价值追求实现的三个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药学类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

1.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促进以高效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等,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麦可思研究院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合作每年出版一本《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报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和解读。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就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每年的《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在夯实学生就业技能,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学生就业服务。

2.特色创新

高职药学类专业有其自身特色,一方面,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药学专业职业素质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但服务的对象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人”。这意味着药学类工作必须更多地考虑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从事药学服务时要更加突出社会化和人性化,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类院校的主要区别所在。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后者重在培养研究型的人才,而高职教育注重培养的是技术含量高、岗位针对性强的卫生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周期较短,专业技能要求高,需要在校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在探索药学类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过程中,响应大学院构建的全过程、多层次、零距离的教育引导(Guide)、实习实践(Practice)和就业服务(Service)三方合一的“GPS”就业导航工作体系,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药学院2013届毕业生总人数为354人,包括药学专业165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93人,药物制剂技术96人。截止2013年8月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59%,其中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现100%就业。截止2013年11月底,毕业生就业率达99.15%,其中协议就业率为87.57%。201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19人,截止2014年8月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28%,其中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和中药专业实现100%就业。截止2014年11月底,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协议就业率为88.54%,灵活就业率0.48%,升学出国率10.98%。根据第三方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半年后离职率低于本省平均,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三、就业工作的具体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实施一把手工程

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切实落实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药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领导亲自对就业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就业工作,积极有效地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人人关心就业的局面,切实做到就业工作责任到人。

2.注重专业教育,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所学专业有更清醒的认识,从新生入学,请专业带头人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明确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让新生通过给课程对所学专业的内容、现状及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初步了解,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对社会的重要性,自己肩上所负有的责任,使学生在入学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将来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第9篇:药学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药学专升本人才培养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社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与学历层次,增加就业机会,不少药学专科生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药学专升本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笔者根据浙江中医药大学近几年来全日制药学专升本的教育情况,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就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毕业课题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药学专升本学生的自身特点

相对而言,专升本学生属于较为特殊的人群:一方面,他们已经历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有些学生已经就业过,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心理年龄较一般的在校生成熟,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强;普遍具有学习的需求,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另一方面,由于受专科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缺乏创新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面比较浅,重在实用性和技术性,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此外,专升本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要比4年制的本科生差,不能较好地正视在学习、生活、实习或就业等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药学高等院校应采取措施,提高药学专升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学校应对专升本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弥补学生的心理缺陷,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提升其对环境等的适应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团举行的各类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草药”嘉年华等,通过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打造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药学专升本学生的专业理论性和技术性较高,从长远发展考虑,毕业生考研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很好的途径,可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深造。

二、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升本的学生专科期间所学专业涵盖药学、中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因而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

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

2.教学模式

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

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参考文献:

[1]邵海燕,蒯丽萍.药学专升本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6):375-376.

[2]姜远英,孙华君,曹永兵.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J].药学教育,2008,24(5):9-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