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文学的特色分析

儿童文学的特色分析

《大芦荡》是李有干先生近些年创作出来的一部力作,该作品获得了国内多个奖项。小说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北湖荡水乡的生活。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时代气息,故事中的锅巴滩、芦苇荡、土墙草房以及荒村古庙等场景,描绘出了一幅充满乡村特色的时代画卷。故事以主人公随父兄垦荒为主线,讲述了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磨难,通过主人公与命运的抗争以及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人们面对磨难所展现出来的奋力抗争的状态,勾勒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篇章。李有干这个似乎不太为人熟知的名字,伴随着《大芦荡》的获奖而进入了公众的视线。由于这部充满了地域色彩的作品,脱离了近些年人们熟悉的城市钢筋水泥的味道,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充满岁月情怀的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使得作品增添了很多充满人文情怀的农村景物描写。加上在这部作品中,有着特点鲜明的主人公和深入儿童心灵的故事情节,同时少了我国儿童文学“说教”和“缺乏想象力”的缺点,再加之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因此,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近些年不可多得的佳作,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我国儿童文学的优点

(一)内容健康、教育性强

内容健康和教育性强是我国儿童文学众所周知的优点。因为儿童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在任何一个国家,无不把孩子看做希望和未来。同时,受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的儿童文学中,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教育意义。健康向上、无暴力、无色情、无不恰当语言也成为我国有关部门审查儿童读物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李有干先生的《大芦荡》为例,小说中,乡亲们帮助大批逃荒人度过最痛苦的磨难,以及正直的父亲宁可饿死也不动一粒别人的粮食的故事场景,对于青少年而言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富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而主人公一家人在面对磨难时所呈现出的对抗命运的精神也是让人备受鼓舞的,少年读者也将从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中,感受到厚重的亲情和茫茫芦苇荡的魅力。相比之下,西方的儿童文学强调的则是趣味性和欢乐性。对于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则显得较为单薄。故而,尽管现代西方儿童文学受到了青少年的广为追逐,但其中夹杂的暴力、炫富等不合时宜的片段也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比如《指环王》等影视作品中的很多场景就过于暴力,这些因素也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内容健康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儿童文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要因为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对我国儿童文学产生过于消极的态度,我国儿童文学的优点还是需要发扬和保持的。市场是一面双刃剑,虽然能给作家带来一定的效益,但其负面的影响力是必须要注意的。

(二)语言强调人文性,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

一般而言,我国儿童读物的语言描写都是极具人文性,而塑造的主人公也都很有典型性,主人公一般都是正面形象,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事无论怎样曲折,结局总是光明、向上的。

1.人文性。比如李有干先生的《大芦荡》,故事背景是30年代的苏北平原,小说的语言运用和对景物的描写颇具人文性,从其语言的描述可见作者不俗的文学造诣。李有干先生在《大芦荡》中花了大量的笔墨,细致传神地描写出极具特色的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风景人情。作者毫不矫情地将苏北地区的方言穿插在自己的小说里,还有那些风俗人情,都是原汁原味的。芦苇“十天半月就长到半人高,绽放出青嫩的芦叶”“芦苇被风荡起绿色的波涛,阳光在缎子似的草尖上闪烁,白晃晃的刺眼”。细腻、唯美的描写不仅让青少年感到好奇和新鲜,也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忆。

2.人物形象。从人物塑造来看,李有干先生笔下的人物还是颇具典型性的,具有积极、努力、向上、不屈的特点。比如,小说中有这么几个场景:尽管物质如此匮乏,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一字排开跪在河边,尊严挺直了他们的腰板;被汉奸砍去三根手指的莲子姐,虽然历经磨难,却通过不屈的挣扎,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主人公“我”和富子哥在锅巴滩上,一次次受伤,一次次爬起……这些风俗的描写和说法,无不反映着生活穷苦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平淡中咀嚼人生的苦痛。另外,小说的结尾亦是橘色的希望,是充满乐观情绪的未来,日子虽然艰难,生活却会越来越好。

3.创作理念。作者笔下的这种人文性与作者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当下的青少年文学阅读中,有太多的浅薄搞笑,太多的轻歌曼语,太多的做作呻吟。这种阅读中的贫血,缺少的是滋养人性的厚重,潜入历史的深邃,激荡血肉的永恒!真正的成长无法回避苦难与乡土,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告别贫血阅读,领悟厚重人生,感悟沉重与命运。”

我国儿童文学的不足之处

(一)脱离当代儿童生活,过于写实,缺少娱乐性

李有干先生的《大芦荡》可谓是近些年我国儿童文学中的一部巨著,对于这本有着优厚人文情怀和地域特色以及特殊时代背景的作品,专业人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人称它为儿童文学中的《白鹿原》。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这部书“叫好不叫座”,尽管这部著作在第22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评选中荣获高于一等奖的“大奖”。但从发行量和现今青少年对此书的熟悉程度来看,还是不尽如人意。与《哈利波特》等西方儿童读物的影响力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背景与现代青少年的生活背景差异很大。当时人物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是现代儿童所不熟悉的。文中的老牛、芦苇、耕种、茅屋也是孩子们所不了解的,虽然小说一时间会以新奇的视角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冲击,但随着故事的推移,“为了生活让女儿去当尼姑;在饿肚子的情况下不肯吃一粒不属于自己的粮食”,等等。这些情况,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而且,大量唯美的语言描写,对于青少年来讲并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吸引住他们的眼球。小说总体来说,过于写实,缺少了现当代少年儿童所喜欢的趣味性和幽默性。作品内容太过沉重,时代背景太过久远,缺少娱乐性。虽然这部作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如果想拥有市场,还是需要与现代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契合。

(二)想象力不足

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近些年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乏有畅销书问世。对比西方儿童读物,可看出我国儿童文学普遍存在缺少想象力、缺少趣味性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中,唯美、细腻的读物不在少数,但像奥特曼、超人之类的富有想象力的、具有超能力的人物形象几乎空白。青少年处于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年龄段,如果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呆板、说教性太强,缺乏想象力,缺乏时代特征,那么孩子必然不喜欢。

(三)中国儿童文学不是“儿童本位”

周作人先生早在“五四”时期就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可惜的是,我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并没有遵循这一理论前行。对于青少年类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更接近成人,经常出现一些“小大人”的语言,而榜样类的人物形象在儿童文学中依然占据主导。实际上,孩子的世界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们的恶作剧、小动作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而“成人本位”的儿童形象,只能让孩子们感觉故事的主人公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

结语

李有干先生的《大芦荡》是近些年儿童文学界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这部作品获得了国内多种奖项和殊荣。但尽管如此,《大芦荡》还是无法进入畅销书行列。在孩子们的眼中,这部充满人文情怀的著作所产生的吸引力,还是无法和充满魔幻色彩的《指环王》《蜘蛛侠》《哈利波特》相比的。由此,可折射出我国儿童文学所处的尴尬地位。有口碑无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文学既需要具有独特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应考虑是否畅销,是否符合儿童所追逐的通俗性、趣味性的特点。发挥我国儿童文学的优点,批判地学习国外儿童文学优点,将两者相结合,方能创作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深入儿童心灵的优秀作品。(本文作者:房新侠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