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儿童画画教学范文

儿童画画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儿童画画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儿童画画教学

第1篇:儿童画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策略

一、美术课程内容设置需体现岗位性

1.课程内容的设置需合理有效

根据《专业标准》精神,在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领域,引导美术课程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利用美术技能辅助教学的能力,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室内外空间环境、主题墙饰、区域环境)与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能力”,并结合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具有弹、唱、画、跳、讲故事、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要求,美术课程设置能够满足美术基本常识的掌握,体现儿童画创作、儿童手工制作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能力,突出“实践取向”。因此,可将美术课程设置为学前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四个模块。在课程设置具体内容上,关注市场需求,强化幼儿园的应用性,彰显学前特色。在表现形式上要具有丰富性、儿童性特点。因此,其能力也被称作“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③,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能力。根据“岗位需求”,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大一为打基础阶段,结合“半日见习”,开设美术基础,内容有素描基础、简笔画、装饰色彩基础、装饰图案基础等。有了一定美术基础后,结合“一日见习”,大二上期开设儿童画模块,主要包括儿童画线描创作、儿童画色彩创作(水粉、水彩、油画棒)、色彩特殊技法创作、儿童纸版画创作、儿童水墨创作等。大二下期开设手工,主要内容有纸工、布艺、泥塑、综合材料设计制作。到了大三上期,结合一月“影子跟岗”保教见习,开设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模块,内容包括幼儿园墙饰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区角环境的创设、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

2.课程内容需体现“师范性”

学前美术课程不仅要关注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还要体现“师范性”,“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广度与交叉融合性”④。美术课程应加强与其它领域(《学前儿童音乐》、《学前儿童健康》、《学前儿童语言》、《学前儿童科学》)等主干课程的联系,形成系统的儿童发展观。加强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课程各模块不是孤立的,加强课程各模块之间的结合。因此,既注重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又注重人文教育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手工课》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相结合,《儿童画》与《简笔画》结合,并适当增加地方特色的内容,如将民间刺绣图案、剪纸等地方非物质文化内容融入手工课程教学。开设选修课,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如书法、陶艺等选修课的开设。

3.改革传统美术课程内容

首先,美术基础中设置结构素描,改变传统明暗素描教学模式。显而易见,素描的空间、体积会影响后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手工的空间关系,构图也会影响儿童画的构图。如果按照传统的逻辑关系安排素描课程,将占去大量课时而收效甚微,导致与幼儿园相关的课程儿童美术创作、线描、手工、幼儿园环创与玩教具制作等课程教学时间不足。而结构素描以线造型为主,减少了明暗步骤环节,节约了教学时间。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采用线描形式描绘物体的基本结构,简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花较少的时间掌握空间、构图、造型等知识。其次,创新简笔画课程,设置儿童线描课程,加强创造性。当前各院校的简笔画教学以临摹为主,学生照着老师的范本或者教材上的图式进行不断地重复、描绘,缺乏思考和想象创造的空间。简笔画在幼儿园教学中虽起到一定作用,但这种千篇一律的程式化训练,容易形成固定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去创编儿童画,教师固定的程式必然会影响儿童,限制儿童的思维创新发展及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这种千篇一律地训练,难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⑤。因此,在线描教学时,反对临摹,鼓励创作,加强儿童线描的创造性。第三,设置必要的装饰色彩基础内容,去掉复杂的写生色彩。毕竟学前教育专业与美术专业是有区别的,写生色彩就连专业的美术班花去大量课时也不一定有较好的效果。装饰色彩基础知识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色彩知识,会影响后续课程儿童画、手工及幼儿园环创等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需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1.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起指导、引导作用,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美术技能创作中来。“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应结合幼儿园实际运用的儿童画、手工、幼儿园环创等项目,结合五大领域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完成美术创作。“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能力训练为目的,结合任务项目驱动(“简笔画大赛”、“儿童画大赛”、“玩教具制作大赛”、“毕业班美术作品展”等项目)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2.完善美术课堂教学

适宜的教学艺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技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相互沟通、团队的合作能力。临摹和创新结合。通过“新知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亲自示范作画步骤,加强课堂练习的个别辅导,认真检查课后作业。通过语言的组织、教师范画的感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以临摹和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绘画技能和审美表现力。小组合作,主要运用于手工和幼儿园环创设计领域。设计制作具有促进儿童发展价值的手工玩教具,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学场地的多元化。手工、泥工实训室,室外写生、带领学生参观展览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资源的利用。实现“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个性化参与、探究的过程。网络视频学习、网络展览等丰富拓展学生的视野,是美术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

三、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提升美术运用能力

1.抓好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指导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贯彻“以人为本,技能优先”的实践教学目标,遵循“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统一规律。具体做法是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课程见习、跟岗见习、顶岗实习”。美术课程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儿童画、手工、幼儿园环创等方面。美术教师参与带队、指导半日见习、一日见习、课程见习、“影子跟岗”见习和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结合,缩短从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距离。通过“教、学、做”,培养学生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反思美术课程的合理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实际,美术教学实践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模式为主线,通过专业实践,美术教师的任务为驱动,带着问题,结合五大领域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贯穿学前专业教育整个过程。

2.灵活多样的美术技能实践,促进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课堂学生绘画、手工制作等制作练习,提高学生基本美术技能。采用的方法是临摹与创作相结合,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主要围绕“玩教具制作大赛”、“简笔画”大赛、毕业班美术作品展等赛事项目开展。用好实训室模拟教学,贴近学生职业素质。利用手工、泥工实训室,在仿真环境中模拟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反复训练,促使学生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现美术技能。美术教师参与指导省级、国家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的玩教具制作、绘画展示,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搞好“校-园”、“校-校”交流。“校-园”合作,深化实践内涵。与幼儿园加强合作,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到校讲座、上课,了解幼儿园,提高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关心热爱幼儿的情感,增强师德意识,明确自己从事专业必备知识与能力。“校-校”交流包扩互派学生、互派美术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指导与回访。

四、完善美术课程评价与保障机制

1.加强“专业化”的学前美术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是课程实施的媒介,教师的专业化作为专业建设的大趋势,对于学前美术教师而言,其“专业化”应有别于“专业的美术教师”。首先,成立学前美术教研室,专门研究学前美术教学,为学前美术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提供了专业化团队。其次,确定教研室教师的“专业方向”。根据美术基础、手工、儿童画、幼儿园环创与玩教具制作课程,结合教研室每位教师特长,确定一个主研方向,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切忌将学前美术当“小儿科”。第三,制定学前美术教研室团队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以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为骨干,定期开展对年轻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加强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有关课程的培训,开展美术主题教研活动,开展跨学科听课,特别是五大领域课程,来反思美术课程的教学,从而提升职业水平。第四,加强“双师型”学前美术教师的培养。根据我校的实际,推进“园校”合作,派美术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见习、实习过程;安排美术教师利用无课时间到实习基地听课,每学期到幼儿园上一次课,指导实习生进行美术活动教学,并纳入年终考核。

2.美术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美术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主要围绕在美术课堂教学、学生艺术作品的创新力和幼儿园实际美术活动应用力进行。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第一,学生美术技能评价。课堂教学方面,突出能力目标,重视平时作业的训练,改革期末考试方式。美术的学习是由易到难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一模块有不同的训练目的,每一学期可能训练几个模块,用以训练不同能力,这些能力的训练将来必须解决幼儿园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仅以期末成绩考核学生。由于每一学期美术教学内容由若干模块构成,增加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以项目活动完成效果评价美术技能。学生通过对学前美术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明确幼儿园教师需要什么美术技能,利用儿童绘画大赛、手工制作、各项美展、期末作业汇报展等等项目活动强化学生的技能。学生儿童画作品具有的创造性评价。不能以一味临摹书本、老师的范画,多观察、多思考,作品要体现创造思维。第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通过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对幼儿美术活动课程进行指导情况评价。通过对美术技能训练,看学生是否能够从事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能力,从而了解学生的职业素养情况。第三,对美术教师评价。老教师上好示范课,新教师上好合格课。开展同行听课、评课。学生期末评教和同行互评结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3.美术课程保障措施

加快学前美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学前专业素描教室、儿童水墨画教室、美术展厅,增加实物投影仪、写生台等教学设备,完善泥塑、手工实训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放互联网教学资源,加强“互联网+时代”网络课程建设。打造学前美术教研室对美术课程建设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美术教师观念的转变、“双师”教师培养、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及科研能力与自身美术素养的提升。

五、美术课程融入师德意识激发职业认同感

第2篇:儿童画画教学范文

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与幼儿美术活动的结合

在《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在美术活动中尊重理解幼儿的想法

陈鹤琴在《儿童的绘画》一文中说道:“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心。要知儿童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儿童画是儿童内心的真实写照,应以此为教学目的激发幼儿表现力、创造力。有时候孩子们会用用稚拙颠歪的线条,拼接组合成一些莫明其妙的形状、图案,成人是难以读懂,而孩子们总能描述的非常详尽:“这是房子、这是小河、这是花朵、这是白云……”。这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内心真实地写照。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形成生动的全新的世界。就像一句话所描述的:“幼儿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当她(他)看到漂亮美丽的事物时,总会异常兴奋,产生心灵共鸣,进而表现于美术作品中,即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

2、带领幼儿感受欣赏少数民族艺术元素

在少数民族艺术元素感受与欣赏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经常带幼儿参观清真寺、回民小吃街、文化广场、回族工艺品商店、食品加工坊,同时对幼儿进行分组到回族爷爷奶奶的家里去,让幼儿身临其境,玩耍、游戏、观察体验,感觉少数民族文化的变化,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孩子们观察特色建筑、回族服饰、工艺品,对它们身上的装饰纹样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如参观的感受、生活情境中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事物都是创造的起点、灵感的源头。在参观活动中引导孩子去体验民族文化带给大家的震撼与惊奇;在活动前要求每个孩子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活动之后鼓励孩子通过行动去体验,用语言描述,用视频回放的形式促使幼儿的灵感运动起来,内化于画中,从中去发现、去辨别,并悟出道理,看谁画的颜色搭配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真实的景象中的用色与色调的搭配等,所以幼儿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备则越多,幼儿头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由此达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最终教育目标。

3、在美术活动中妙用多种技能材料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美工、欣赏,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在面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往往只给幼儿一纸一笔,无法激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因此,在探究少数民族(回族)文化艺术在我园美术活动中运用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工具、方法,如竹签、棉团、色纸等,运用喷、洒、印、拓、吹等多种技能,同时运用多种材料将美术活动丰富化、游戏化,如用牙膏盒、饼干盒拼装成清真寺并加以美化、用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各类回民小吃、并用布、纸等不同材料制作自己心目中的民族服饰。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研究,我有机地将少数民族(回族)文化艺术在我园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淋漓尽致,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惊喜,体验作为师者的快乐与幸福!

二、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表现技能

《幼儿园规程》明确提出:“教育活动应灵活运用集体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回装饰艺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使美术欣赏更加直观

回族艺术独特的民族特色、丰富的图案形式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优质素材,老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中,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美术欣赏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例如:教师在网上搜集回族影像视频、收集各类回族装饰纹样,利用幻灯或者课件的形式让幼儿欣赏。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备课,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欣赏到到回族装饰艺术的图案美和色彩美,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幼儿兴趣。此外,幼儿的作品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也能够通过大屏幕上的展示,增强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让幼儿有成功感。

2、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游戏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幼儿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获得对回族族装饰艺术的认知、表现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花儿弹唱会》活动中,由幼儿和教师、家长共制作、收集回族乐器、回族娃娃、头饰、服装等,在活动区中,女孩子戴上用丝巾做的头饰、穿上皱纹纸做的回族服装;男孩子带上自己做的自制的小花帽,穿上自制的马甲,手里拿着冬不拉,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游戏化的情境,吸引幼儿强烈的参与欲望,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3、搭建展示的舞台,给幼儿积极的评价

第3篇:儿童画画教学范文

一、现象

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趣味性、灵活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有儿童画、卡通画、剪纸、软陶等等。这与校内的美术课是有一定区别的,许多课程内容也新颖有趣,深受儿童喜爱,就连有的家长听了课都心神向往,但也不乏一些问题的存在。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为了保证教学的系统性,一般会给教师提供固定的课题,这些课题的设置往往都遵循着‘出效果’的原则,换言之,就是保证学生的画符合家长及老师的审美要求。我想这种动机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体验快乐;二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口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许多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不得不顾及“上帝”的感受)。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这固然是好事,但第二种原因却多多少少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发挥’。部分家长不能理解儿童绘画中的稚拙,认为花了同样的价钱,就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服务’,所以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孩子画得差。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观念驱使之下,美术教师们只得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以最高的效率让孩子们创造出最好的‘效果’。然而在得到好的‘效果’的同时,教师的教学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大、多的程式化构图模式;

2)对儿童吹毛求疵的造型要求;

3)色彩感知训练的缺乏;

4)艺术情感表达的缺失。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画面效果,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再通过儿童的手传达到绘画作品中,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纳德所观察:中国教育者认为美是和谐与平衡,鼓励孩子按照教育者自己的标准绘画。这样就不免会产生绘画创作的雷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二、反思

分析以上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现象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1、应注重儿童个性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绘画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倘若用同一形状的黑匣子去锁住不同形状的自由灵魂,岂不是比扼杀它们还要残忍?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创造性发展的潜能,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制造条件让这些潜能得以激发。笔者看过一些日本优秀美术课程的视频,在日本的儿童美术课上,学生是主角,从作品的酝酿、创作到工作结束,几乎都由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不是指挥者,而是引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他们进行适当指导。但多数情况下,学生并不寄托于老师的求助,而是尝试独立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体现。

2、应尊重儿童特有的绘画思维

儿童不似成人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在绘画的过程中以感性思维占主导,常常表现出无目的性。许多儿童绘画作品,在成人看来可能是粗糙、变形甚至是不符合逻辑的,但正是这种儿童浑然天成的思维与表现方式,唤起了人类最原始而美好的心灵。感性思维实则是绘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可以给绘画创作带来灵感,成人不应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为标准来衡量儿童的绘画思维,而应尊重与鼓励。

3、珍视儿童绘画中的稚拙味

热爱绘画是大部分儿童的天性,当儿童不具备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往往会借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表面上看,儿童所描绘出的事物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所画物象简单粗糙,甚至怪诞扭曲,实际上他们是在用稚拙朴实的手法表达自己主观的想象或情感。儿童用这种特殊的手法表达了人类童年的特殊美感——稚拙美,是成人作品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著名的文艺评论家陈丹青非常欣赏凡高的一幅油画作品,并用小刀从书上裁下装裱,以表喜爱。这幅画是凡高绘画初期的作品,画的是一位在海边的男人,将双手插在口袋里懒散的样子。这幅作品从造型到色彩再到笔触,均透着浓浓的稚拙味。技法上不够成熟,但看后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很短的时间画得像一位大师,却花一辈子的时间画得像个孩子。“儿童绘画的稚拙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是伟大的画家毕加索都只敢说自己画得‘像个孩子’。可见,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三、结论

第4篇:儿童画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幼儿美术;幼儿教育;美术活动

水墨画作为一项极具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以它的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操作性受到幼儿的喜爱。教幼儿学画画,可以加深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推动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墨画简练、概括的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适合儿童绘画的特点,加上绘画过程中,特殊的作画工具,宣纸与墨色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水墨画造型与儿童画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把水墨画强调自然、物趣,不拘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追求和孩子纯真率性的天性特点相结合,不但引导幼儿绘出自己的水墨画,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求知欲。正是水墨画的材料和用笔的形式比较适合幼儿的思维特性,才有助于幼儿大胆挥毫、无所顾忌地作画,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很多幼儿园在水墨画教学上,尤其是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富有创造性审美思维品格上用了很多心思,并已粗具规模。在幼儿园时期开展水墨画教学,幼儿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和笔情墨趣的美妙,对幼儿熟悉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培养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爱好与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现状解析

水墨画也称写意,用毛笔调墨或颜色在宣纸上直接作画,具有富有韵律的线条、多姿多彩的墨和色、变化多端的水墨渗化、容易成型等特征,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自成一套完整的绘画美学体系,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画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高,因而被认为很难为幼儿所接受。但是,我们的先辈在“仰观天象”“俯察鸟兽之迹”的历程中,缔造了最初的绘画,中国画的形是万物与人心相互交融天人合一的产物,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从这一点来说,与幼儿有相通的地方[1]。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认为“儿童是艺术家”,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也说过“儿童是真正的大师”。把儿童的画与成人的画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儿童的画的生动性是无可比拟的[2]。画画对幼儿来说,是本真的感情与情绪传达的最佳方式。水墨画独特的墨色效果,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诗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方式,但是由于成年人不当的教学方式和评议,可能使幼儿不能完全自由自在地用墨色描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缺少充分的认识和估价。他们不相信幼儿的创造性,怀疑幼儿的表现能力。有些教师和家长担心不告知孩子画什么、怎么画,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其实这完全是成年人看高了自己而低估了儿童。在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以成人的意志和标准要求并规范幼儿创作的情况随处可见[3]。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对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只不过成年人的指导并非是让幼儿“照我的意思去做”,而是要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因为幼儿自有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理想境界。在水墨画的学习进程中,幼儿要面对诸多事情,例如毛笔的使用,对不同层次墨色的把握,以及水墨画特有的意境营造,“与物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也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协调的控制力,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地运用笔法、墨法,以及表现水墨画的意韵、情趣。因此,幼儿园里的水墨画教学活动有更多的启蒙意味,对幼儿的品评也应当联系幼儿自身的成长程度,采用鼓舞和建议这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法。为幼儿制造一个舒畅的内心空间,防止幼儿在过度地干预、批评、嘲笑下形成恐惧心理,帮幼儿建立自信心,勇敢地进行多种创作和尝试。当幼儿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教师应适时予以指点迷津和心灵的安抚,为幼儿自由表现提供时机与空间。

二、激发兴趣,让幼儿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水墨韵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如果对水墨画迸发了兴趣,通常注意力就能特别集中,再通过教师恰当的启发与鼓励,孩子就会大胆、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活动。不同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幼儿能承受的水准,挑选观赏的作品和创作的题材,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幼儿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在学习环境方面,教师应创设有深厚书卷、水墨氛围的作画空间,幼儿走进活动室,拿起毛笔,泼、墨、点、洒时能沉浸于小文人的情境中。例如,将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国画角,在墙上贴挂水墨画作,有人物、动物、植物等,那简洁生动的形象,丰富多彩的用笔,深化酣畅的墨与色,生动传神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受水墨画的无穷魅力,从而被深深的吸引,兴致盎然。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这些水墨画是不同于油画棒、水彩、线描画的,是用毛笔、宣纸、墨、国画颜色画出来的,表现的是事物的特征、意境,能够提升孩子对水墨画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孩子们发出“我也想画”的强烈愿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兴致,如采用让幼儿跟着画、变画、添画、组画等手段,使孩子能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离开活动室,指导写生与画家谈话、看资料片等。孩子经过各种赏画、谈画、画画等活动,就会不断增强审美及表现的能力。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有些是天赋使然,有些是与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首先要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着手。由于幼儿对水墨画比较陌生,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刻板地摹仿教师的范画,他们可能会出现厌倦的思想,从而不喜欢画画,错过画好水墨画的良好时机。教师应指导他们将看、画、玩合而为一,把握幼儿对水墨画的新奇感,指点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引用齐白石91岁时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白石老人用简洁的墨色,在两座石青色远山的衬托下,几只黑色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溪流中摇着小尾巴欢快地顺流直下,它们不清楚自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开心地游玩着。教师讲述白石老人在作这幅画时的想法,从而让孩子们了解这幅画,让幼儿体会水墨画的无穷奥妙,以及变化多端的笔墨形式,从而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三、将美术教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感受水墨所带来的乐趣

在游戏中激起孩子们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积累幼儿的学习经验。在幼儿园,幼儿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只有在游戏的过程中把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绘画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年龄越小,目的就越不明确,他们通常把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好玩的游戏,描画起来非常投入、果敢、无拘无束。所以可以让他们一同采用以色撞墨、以墨撞色、滴墨、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笔墨方法,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边玩边画,在这样的过程中,画画已经成为幼儿的游戏了。尽管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常常只注重事物的外表。所以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可通过投影仪展现他们的作品,启发幼儿了解他们作品中所制造的多种墨色,以及墨色是如何出现的,为孩子讲解作品中出现的点、线、面是如何用不同的笔墨描绘出来的。而在这一刻,孩子会十分惊奇本来自己随便涂画中竟然不知不觉间使用了水墨画的几种常用的笔法、墨法,这引起了孩子们有意识地展开一些用笔用墨练习的热情。所以这期间教师可以联系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如何控制水分,让孩子了解如何画水墨画,让他们在主动画画的同时越发深入地把握水墨画的绘画方法,同时让幼儿熟悉一些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让他们知道“墨分五色”的神奇变化,而“墨分五色”这个词就是指墨在加入适当的水后画在宣纸上所呈现的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变化,让孩子们对于墨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水墨画不再生疏,让他们学会观察。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作品,注重培育幼儿的审美情趣

美妙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中国画向来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的画面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诗词内容,把美妙的景物展现给幼儿,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给他们美的享受。观赏是制造美的源泉,通过观赏国画大师们的水墨画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最初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与情趣。幼儿园时期的美术活动应当是以感受美、展现美为中心的美术启蒙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艺素养,在名画观赏过程中,可以用虚拟的音效或合适的乐曲,协助幼儿找寻认识上的共鸣,迸发内心的感动,或重现画面中的场景加强幼儿的体验。例如,在观赏徐悲鸿《奔马图》的时候,可以同期放《赛马》的乐曲,由于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很生动地营造出马儿奔腾的意境,从而可以使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国画家所绘马儿的体形和动势。在挑选欣赏内容上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挑选孩子知道的动物、蔬果、花草、树木或者与人物相关的水墨画作品。如吴作人笔下的《熊猫》《熊猫竹石图》,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题材,从画面中能感受到熊猫的憨厚、可爱,感受作品中的和谐、恬静之美。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题材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蔬果、花鸟、草虫、小动物等等,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的水墨画简练、清新、明朗、色彩艳丽,能给孩子带来生气勃勃的感觉,往往能够激起孩子喜爱之情。在观赏齐白石先生画的虾、蟹时,让幼儿知道用水和墨便可以替代任何色彩的用笔、用色特点。寻找可以帮助幼儿感受水墨趣味的方式,研究可以调动幼儿的技巧和经验,把水墨画生动地展现给幼儿。

五、大胆创新,展现童趣,为幼儿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幼儿练习水墨画首先是从颜色开始的,他们用带颜色的毛笔直接绘画,用色大胆、夸张、直接。幼儿绘画常常使用原色、对比色表现事物,使作品看起来靓丽明艳[1],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这也表现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水墨画不受焦点透视的影响,墨色处理又有很大的灵活性。著名画家米罗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绘画是在认真描画生活,会自然而然出现孩子的形、神及气韵。因此,在引导孩子了解用笔、用墨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们多研习、多看、多考虑,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墨色表现出来,并且给孩子足够的摸索时间,容许他们出错,鼓励孩子多思考,尝试换几种方法画一画。让孩子有绘画的自由和自信,勇敢地发挥、创作。在水墨画创作中,作者既要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又要熟知对象,还要熟悉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才能胸有成竹地作画。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同时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的控制力也不足。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不能太注重幼儿所画一点一线的准确性,以免无形当中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因而,教师最好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逐步学会巧妙地结合水墨材料、工具特性与形式语言,进行自主创作,慢慢掌握水墨画的创作要领[4]。例如画水墨《萝卜》时,可让孩子仔细观看萝卜的外形特点,并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引发他们绘画的兴致,接着再让幼儿动笔绘画。首先,让他们自己多尝试几次,感受墨色在生宣上的奇妙变化,并联想成不同形状的萝卜。其次,让他们看一看,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哪些位置画的不同,自由探讨怎样下笔才能更好看。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宜的提示,如墨色之间的对比、简单的笔触运用等,引导孩子快乐地作画。绘画期间,教师也可以使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例如说:“小朋友们,我们画萝卜的一家好不好?”这样一来,幼儿所绘的萝卜肯定会大小不一、形态各不相同。当然,除了以上浅析到的几点,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还要注重更多有趣、幼儿喜欢的探索与实践。在幼儿园时期的水墨画教学活动,不光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还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总之,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情感表现的自然美,以达成寓意于物的创作愿望,创作出别具生机与意韵的水墨画作品来。对于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探索,路还很遥远,相信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定会为这个新时代画出精彩的画卷。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92—299.

[2]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4.

[3]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94.

第5篇:儿童画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幼儿美术;幼儿教育;美术活动

水墨画作为一项极具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以它的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操作性受到幼儿的喜爱。教幼儿学画画,可以加深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推动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墨画简练、概括的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适合儿童绘画的特点,加上绘画过程中,特殊的作画工具,宣纸与墨色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水墨画造型与儿童画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把水墨画强调自然、物趣,不拘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追求和孩子纯真率性的天性特点相结合,不但引导幼儿绘出自己的水墨画,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求知欲。正是水墨画的材料和用笔的形式比较适合幼儿的思维特性,才有助于幼儿大胆挥毫、无所顾忌地作画,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几年,很多幼儿园在水墨画教学上,尤其是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富有创造性审美思维品格上用了很多心思,并已粗具规模。在幼儿园时期开展水墨画教学,幼儿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和笔情墨趣的美妙,对幼儿熟悉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培养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爱好与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现状解析

水墨画也称写意,用毛笔调墨或颜色在宣纸上直接作画,具有富有韵律的线条、多姿多彩的墨和色、变化多端的水墨渗化、容易成型等特征,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自成一套完整的绘画美学体系,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画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高,因而被认为很难为幼儿所接受。但是,我们的先辈在“仰观天象”“俯察鸟兽之迹”的历程中,缔造了最初的绘画,中国画的形是万物与人心相互交融天人合一的产物,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从这一点来说,与幼儿有相通的地方[1]。英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汤姆林逊认为“儿童是艺术家”,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也说过“儿童是真正的大师”。把儿童的画与成人的画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儿童的画的生动性是无可比拟的[2]。画画对幼儿来说,是本真的感情与情绪传达的最佳方式。水墨画独特的墨色效果,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诗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思绪的方式,但是由于成年人不当的教学方式和评议,可能使幼儿不能完全自由自在地用墨色描画自己的内心世界。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缺少充分的认识和估价。他们不相信幼儿的创造性,怀疑幼儿的表现能力。有些教师和家长担心不告知孩子画什么、怎么画,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其实这完全是成年人看高了自己而低估了儿童。在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以成人的意志和标准要求并规范幼儿创作的情况随处可见[3]。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对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只不过成年人的指导并非是让幼儿“照我的意思去做”,而是要引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因为幼儿自有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理想境界。在水墨画的学习进程中,幼儿要面对诸多事情,例如毛笔的使用,对不同层次墨色的把握,以及水墨画特有的意境营造,“与物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也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协调的控制力,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地运用笔法、墨法,以及表现水墨画的意韵、情趣。因此,幼儿园里的水墨画教学活动有更多的启蒙意味,对幼儿的品评也应当联系幼儿自身的成长程度,采用鼓舞和建议这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法。为幼儿制造一个舒畅的内心空间,防止幼儿在过度地干预、批评、嘲笑下形成恐惧心理,帮幼儿建立自信心,勇敢地进行多种创作和尝试。当幼儿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教师应适时予以指点迷津和心灵的安抚,为幼儿自由表现提供时机与空间。

二、激发兴趣,让幼儿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水墨韵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如果对水墨画迸发了兴趣,通常注意力就能特别集中,再通过教师恰当的启发与鼓励,孩子就会大胆、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活动。不同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幼儿能承受的水准,挑选观赏的作品和创作的题材,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幼儿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在学习环境方面,教师应创设有深厚书卷、水墨氛围的作画空间,幼儿走进活动室,拿起毛笔,泼、墨、点、洒时能沉浸于小文人的情境中。例如,将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国画角,在墙上贴挂水墨画作,有人物、动物、植物等,那简洁生动的形象,丰富多彩的用笔,深化酣畅的墨与色,生动传神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受水墨画的无穷魅力,从而被深深的吸引,兴致盎然。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这些水墨画是不同于油画棒、水彩、线描画的,是用毛笔、宣纸、墨、国画颜色画出来的,表现的是事物的特征、意境,能够提升孩子对水墨画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孩子们发出“我也想画”的强烈愿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兴致,如采用让幼儿跟着画、变画、添画、组画等手段,使孩子能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离开活动室,指导写生与画家谈话、看资料片等。孩子经过各种赏画、谈画、画画等活动,就会不断增强审美及表现的能力。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有些是天赋使然,有些是与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首先要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着手。由于幼儿对水墨画比较陌生,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刻板地摹仿教师的范画,他们可能会出现厌倦的思想,从而不喜欢画画,错过画好水墨画的良好时机。教师应指导他们将看、画、玩合而为一,把握幼儿对水墨画的新奇感,指点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引用齐白石91岁时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白石老人用简洁的墨色,在两座石青色远山的衬托下,几只黑色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溪流中摇着小尾巴欢快地顺流直下,它们不清楚自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开心地游玩着。教师讲述白石老人在作这幅画时的想法,从而让孩子们了解这幅画,让幼儿体会水墨画的无穷奥妙,以及变化多端的笔墨形式,从而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三、将美术教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感受水墨所带来的乐趣

在游戏中激起孩子们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积累幼儿的学习经验。在幼儿园,幼儿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只有在游戏的过程中把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绘画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年龄越小,目的就越不明确,他们通常把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好玩的游戏,描画起来非常投入、果敢、无拘无束。所以可以让他们一同采用以色撞墨、以墨撞色、滴墨、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笔墨方法,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边玩边画,在这样的过程中,画画已经成为幼儿的游戏了。尽管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常常只注重事物的外表。所以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可通过投影仪展现他们的作品,启发幼儿了解他们作品中所制造的多种墨色,以及墨色是如何出现的,为孩子讲解作品中出现的点、线、面是如何用不同的笔墨描绘出来的。而在这一刻,孩子会十分惊奇本来自己随便涂画中竟然不知不觉间使用了水墨画的几种常用的笔法、墨法,这引起了孩子们有意识地展开一些用笔用墨练习的热情。所以这期间教师可以联系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如何控制水分,让孩子了解如何画水墨画,让他们在主动画画的同时越发深入地把握水墨画的绘画方法,同时让幼儿熟悉一些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让他们知道“墨分五色”的神奇变化,而“墨分五色”这个词就是指墨在加入适当的水后画在宣纸上所呈现的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变化,让孩子们对于墨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水墨画不再生疏,让他们学会观察。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作品,注重培育幼儿的审美情趣

美妙生动的画面有助于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中国画向来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的画面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诗词内容,把美妙的景物展现给幼儿,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给他们美的享受。观赏是制造美的源泉,通过观赏国画大师们的水墨画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最初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与情趣。幼儿园时期的美术活动应当是以感受美、展现美为中心的美术启蒙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才艺素养,在名画观赏过程中,可以用虚拟的音效或合适的乐曲,协助幼儿找寻认识上的共鸣,迸发内心的感动,或重现画面中的场景加强幼儿的体验。例如,在观赏徐悲鸿《奔马图》的时候,可以同期放《赛马》的乐曲,由于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很生动地营造出马儿奔腾的意境,从而可以使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国画家所绘马儿的体形和动势。在挑选欣赏内容上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挑选孩子知道的动物、蔬果、花草、树木或者与人物相关的水墨画作品。如吴作人笔下的《熊猫》《熊猫竹石图》,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题材,从画面中能感受到熊猫的憨厚、可爱,感受作品中的和谐、恬静之美。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题材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蔬果、花鸟、草虫、小动物等等,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的水墨画简练、清新、明朗、色彩艳丽,能给孩子带来生气勃勃的感觉,往往能够激起孩子喜爱之情。在观赏齐白石先生画的虾、蟹时,让幼儿知道用水和墨便可以替代任何色彩的用笔、用色特点。寻找可以帮助幼儿感受水墨趣味的方式,研究可以调动幼儿的技巧和经验,把水墨画生动地展现给幼儿。

五、大胆创新,展现童趣,为幼儿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幼儿练习水墨画首先是从颜色开始的,他们用带颜色的毛笔直接绘画,用色大胆、夸张、直接。幼儿绘画常常使用原色、对比色表现事物,使作品看起来靓丽明艳[1],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这也表现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水墨画不受焦点透视的影响,墨色处理又有很大的灵活性。著名画家米罗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绘画是在认真描画生活,会自然而然出现孩子的形、神及气韵。因此,在引导孩子了解用笔、用墨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们多研习、多看、多考虑,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墨色表现出来,并且给孩子足够的摸索时间,容许他们出错,鼓励孩子多思考,尝试换几种方法画一画。让孩子有绘画的自由和自信,勇敢地发挥、创作。在水墨画创作中,作者既要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又要熟知对象,还要熟悉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才能胸有成竹地作画。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同时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的控制力也不足。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不能太注重幼儿所画一点一线的准确性,以免无形当中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因而,教师最好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逐步学会巧妙地结合水墨材料、工具特性与形式语言,进行自主创作,慢慢掌握水墨画的创作要领[4]。例如画水墨《萝卜》时,可让孩子仔细观看萝卜的外形特点,并让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引发他们绘画的兴致,接着再让幼儿动笔绘画。首先,让他们自己多尝试几次,感受墨色在生宣上的奇妙变化,并联想成不同形状的萝卜。其次,让他们看一看,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哪些位置画的不同,自由探讨怎样下笔才能更好看。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宜的提示,如墨色之间的对比、简单的笔触运用等,引导孩子快乐地作画。绘画期间,教师也可以使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例如说:“小朋友们,我们画萝卜的一家好不好?”这样一来,幼儿所绘的萝卜肯定会大小不一、形态各不相同。当然,除了以上浅析到的几点,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还要注重更多有趣、幼儿喜欢的探索与实践。在幼儿园时期的水墨画教学活动,不光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还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总之,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情感表现的自然美,以达成寓意于物的创作愿望,创作出别具生机与意韵的水墨画作品来。对于水墨画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探索,路还很遥远,相信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定会为这个新时代画出精彩的画卷。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92—299.

[2]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4.

[3]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