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内容形式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内容形式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内容形式创新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步深入,传播越来越重要,广播电视媒体如何紧跟时展步伐,适应媒介融合下传媒格局和生态的变化,抢占舆论主阵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从业者转变思维,努力学习,掌握融媒传播的特点和技巧,学会“融本领”,在节目内容上、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内容形式;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成了互动性更强、获取信息更便捷的移动终端,看电视、听广播的场景正在被看手机取代。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如何吸收融媒元素,实现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创新,实现有效传播,是电视人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融媒体时代传播的特点

1.多元化、交互式传播融媒体时代,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不再明显,受众既是传播的对象,同时又是内容生产者和传播参与者。媒体内容在不同媒体间的循环互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受众的积极参与,同时,受众也渴望做一个发声者,传播呈现多元化、交互式传播特征。

2.即时、实时、全时传播融媒体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将亿万用户连接起来,使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随着视频直播的发展,受众更是被直接带到了事件现场,实现了事件进展、传播者信息及受众接受三项同步进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大为增强,呈现出即时、实时、全时传播的特点。

3.移动化、可视化传播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5G时代的到来,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主要的移动网络社交语言,和主要的信息表达与社会交往方式。对于很多网络用户而言,视频是他们接触内容的第一介质。融媒体移动化传播、视频可视化呈现显得尤为突出。

4.智能互联、多终端融合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传统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与新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实现了在信息共通基础上的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智能互联、多终端融合共享已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突出特点。

二、融媒时代,广播电视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科技改变生活,技术驱动媒体变革。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也是科技进步与发展的缩影。随着现代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不断提升内容创新能力,不断推出符合全媒体传播的精品,是时展对广播电视媒体提出的要求。

2.广播电视节目新特征的要求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获取素材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与用户的交流互动更加方便快捷,借助网络、平台和渠道,原有的线性传播、一次性传播的局限不在了,节目生命力得到延长。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传播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倒逼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地更新创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媒体融合的需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受众变成了用户。传统的广播电视由纯粹的内容播出平台和内容生产者,变成了内容和增值服务的供应商。传播的终端也由过去的广播电视变成了屏、网、端、微全媒体。大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与内容偏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必须创新,才能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探究

1.学会“融本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内容和形式创新首先是要采编从业人员学会“融本领”。过去,广电人只要会写稿,会摄像、会编片子就可以了。现在不一样了,要会“十八般武艺”,要一专多能,做到一次采集、多平台传播,一条新闻要用不同的形式,适合在不同的传播平台上分发,这对广播电视采编人员的策划能力、信息分析和选择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无论是新闻采编,还是活动策划、新节目的推出,都要更多地思考,怎么在移动端很好地、快速地传播,这就要求记者、编辑、主持人要成为“全能战士”。中央对媒体从业者提出践行“四力”的要求,其实就是在融媒体时代,对记者“融”能力的要求。如:人民日报客户端2017年8月1日推出的新媒体互动型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被亿万网友成功“刷屏”,成为媒体融合中的成功案例。这就是媒体人“融”能力的展现。

2.用户思维下的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媒体立身之本。媒体融合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即用户思维。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用用户思维,围绕如何更好地在互联网传播,进行内容生产、分发和产品设计,真正形成自己独有的内容生产创新能力。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必须打破固定思维,用心研究用户,用用户思维去深挖用户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为出发点生产内容,用受众可感可亲的方式去表达,这样才能进行有效传播。如: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全国首档市民与公共领域对话节目《向前一步》,聚焦北京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和痛点,直面市民与公共领域的分歧和冲突,总能从居民关心的各个角度入手,用最平实的话语解读政策,搭建起百姓与政府、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2019年播出的《向前一步•八米阳光》荣获第二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3.新技术应用下的内容形式创新内容要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和表达形式的创新。融媒体时代,短视频、H5、移动直播、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媒体探索创新信息呈现方式、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报道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在今年抗击疫情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推出“与疫情赛跑———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最前沿”系列慢直播,通过5G信号高清化展现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抗“疫”医院争分夺秒抓紧建设的情况,将直播的实时性与VR全景的无死角传播、动态调整视角等优势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完整的沉浸式“监工”体验,吸引上亿人次在线观看。

4.资源整合下的内容创新资源整合的实质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资源整合中,每一个环节都包涵着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形成并完成一个选题、一个策划、一场活动需要多方面信息资源的支持。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如何整合相关资源,以达到内容创新的目的,是衡量一个媒体的创新与开放的重要指标。如:湖北省恩施州广播电视台的2019年7月26日在恩施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今天,张富清受到亲切接见》,24小时阅读量达到16万多。这条推文是融媒体中心内容团队整合央视新闻视频、新华社、人民网等有关报道素材推出的,推送及时并且信息量大,体现了媒体高效整合采编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珺、张春雨:《全面移动化:构建面向5G的全媒体传播生态》,《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8期

[2]李宝善:《坚守媒体正道坚持“内容为王”》,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融合论坛上致辞,2019年10月21日

作者:龙梅 单位:恩施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