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共卫生下流动摊贩规范化管理探究

公共卫生下流动摊贩规范化管理探究

[摘要]国家松绑了地摊经济政策以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因此流动摊贩人数扩增,相对应的管理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基于实地调研所得数据,从经营主体、经营种类、经营形式、经营收入四个方面分析了近段时间流动摊贩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流动摊贩规范化管理的障碍,并提出了实现流动摊贩规范化管理的路径:实施包容性与强制性并进的弹性时空管理方针,运用互联网技术缓和人流聚集风险,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流动摊贩;规范化管理

1前言

由于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特征,其导致的国内经济无活力等不良经济影响不可避免,因此统筹推进防控及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政府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主要任务。而“地摊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具有极大的经济活力,对激发经济有着重大作用,中央文明办便以解决民生和推动就业为关注点复燃地摊经济。但其引发的人群聚集风险、城市管理障碍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给公共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其成了新势态下考验各级政府部门治理能力的重要命题。为此,政府如何在新势态下审视其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矛盾冲突,在良好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引导流动摊贩走上规范化治理的轨道,该问题还亟待解决。

2研究样本概况

本次研究中,共发放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在社会特征方面,男性占40%,女性占60%,摊贩的年龄以28~45岁的人口为主。文化水平以小学、初中和高中为主,共占72%,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28%。

2.1经营主体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从事地摊经营两年及以上的摊贩占调查人口总数的48%,近期开始从事地摊经营的摊贩占调查人口总数的52%(如图1所示),在鼓励地摊经济之下,带来了显著的就业效应。从经营主体的构成来看,城市摊贩的经营主体主要是无业游民、进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失业工人,低成本、低门槛的摊贩经营成为他们谋生的基本手段,对于部分难以再就业的人群而言甚至是谋生的最后手段[1]。但是地摊经济走热,许多企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等人跟风摆摊,此类经营者缺乏摆摊经验,收益不理想。

2.2经营种类

摊贩的经营种类多样、形式丰富,所卖商品以小吃和饰品为主,其次是玩具、果蔬、衣服和文具,还有其他商品如电子产品、古玩、动植物等(如图2所示)。摊贩提供的丰富多样的商品,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但经调查发现,在经营的各类商品中,饰品、玩具等商品往往是三无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绝大多数地摊主无法提供发票等正规产品交易凭证,地摊活动流动性强,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同时地摊经济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无法对流动摊贩进行有效登记,流动摊贩身体健康状况无保障,导致各类产品质量问题中以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2.3经营形式

摊贩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定点摆摊的摊贩最为常见,占调查总数的51%,视情况定点或不定点摆摊的情况也较多,占调查总数的39%,步行叫卖和利用交通工具游走叫卖的情况较少,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和4%(如图3所示)。在早上时间段摊贩数量不多,一般只有在各个小区门口或者上班途中附近定点摆的早点摊;白天其他时间段一般是视情况定点或不定点摆的菜农摊,瓜果蔬菜摊和步行叫卖和利用交通工具游走叫卖的摊贩。总体来看,白天摊贩活动少。晚上摆摊的摊贩数量和种类最多,摊贩在各级政府划出一定区域摆摊,或者摊贩根据消费者群体活动情况定点或不定点摆摊。为招徕消费者,部分摊贩会播放音乐、循环促销口号,他们一般从下午5点摆摊到半夜两三点,由于时间长,易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学习。视情况定点摆摊或者不定点摆摊的摊贩的摊点往往设置在人流密集地区,易引发交通拥堵。

2.4经营收入

根据收集和实地访谈所得信息,大部分长期从事地摊经济的摊贩表示地摊开放政策导致竞争压力增大,收入都普遍较低(如图4所示)。29%的摊贩月收入不足800元,39%的摊贩月收入为800~2500元,22%的摊贩能达到2500~4500元的稳定收入,只有10%的摆摊经验丰富,懂得一定经营技巧的摊贩在需求量大的月份能够达到4500元以上甚至上万元。总体来看,大部分摊贩的收入不容乐观,政府的相关政策需要增强落地性。

3流动摊贩的规范化管理障碍

3.1基层政府与上层政策对应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涉及政府是否在当地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时,只有33%的人表示当地政府有颁布减税降费、提供摊位、完善设施等政策支持,39%的摊贩表示没有了解到该情况,该数据反映出基层政府对流动摊贩没有进行有效的放宽与较好的引导扶持。为地摊经济更加良性发展,流动摊贩还需要进行实质上的引导和扶持。部分基层政府虽响应了国家号召,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文件对摊贩活动地点、经营时间等放宽了限制,但其政策文件上体现的各点都仍陷于表面[2],没有实质性的指导细则和执行精细化管理来对摊贩自营的扶持与管理。以调研中的湖南省宁乡市为例,其开放了“流动摊贩规范点”,划分了摊贩的摆摊经营区域。在步行街民生路以及湘核华府居民区楼下多地设置了流动摊贩临时规范点。此集中规划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归置流动摊贩,有利于集中管理,且整顿了市容市貌。但就当前实践情况来看,摆摊区位的机械划分和供给的自由调节使摊贩竞争加大,而经营空间的固定又让原本摊贩的流动性能降低,政府地摊区位选择在城市边缘化则让摊贩彻底脱离了市场[1]。这令摆摊情况变得不甚乐观。

3.2摆摊区域不规范

据调查统计,有51%的人认为同区域同类型的摊位多,竞争大,并且有51%的人选择定点地摊摆卖,有固定的客源,并且有一定的信誉度。如果依照政府规划区域,把所有的摊贩聚集在同一片区域内,无疑会让摊位竞争增大。首先,流动摊贩生存空间下降,易失去地摊经济的活力;其次,把范围限定在人流量少的边缘地区,呆板的经营模式让地摊失去了原有的灵活性;最后,政府忽略摊贩的核心需求,在规划区域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合理的摊位费收取,令摆地摊低成本的优势丧失[3]。如何规范化管理流动摊贩的同时维护住摊贩的核心需求迫在眉睫。

3.3食品卫生无保障

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为例,调研小组通过走访,对当地的地摊主与消费者均进行了访谈。首先,就进货渠道来说,地摊主在购买食材时大部分不会考虑来源安全,更多关心价格,通常会选择价格低廉的一类;其次,他们购买食材时不会有正规发票,通常以简易手写票据,或在微信上以发信息的形式来作为购买记录;最后,地摊主购买食材一般会固定进货渠道,尤其在冷藏食品方面,但作为新加入以跟风体验为目的的摆摊主来说,食材的进货渠道就不会那么明确。可以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在对地摊小吃相关的问题里,最关心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

4规范化管理建议

4.1实施包容性与强制性并进的弹性时空管理方针

第一,综合执法和柔性执法并进,促进地摊经济合法化。政府应主张相关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使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城市治理空间、流动摊贩活动领域等来化解商家与消费者因经营产生的矛盾,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4]当然,柔性执法的同时,执法人员也应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政府出台的相关地摊经济的治理条例从严执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与管理,确保城市地摊经济的良好发展。第二,政府倡导弹性时空管理,增强摊位可重复利用率。不同区域分时间段进行经营,制定政策时政府应以人为本来结合出摊规律。比如:夏季摊贩出摊率明显高于冬季,三餐和夜宵时段出摊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高效且资源利用合理的方案。分区域经营,划分禁止、相对禁止、非禁止经营区域;分时段经营,规定无管制时段。用“地摊经济”点亮城市夜色,恢复城市烟火气,彰显以“人”为主的城市温度。

4.2运用互联网技术缓和人流聚集风险

第一,区域政府建立小程序管理。区域管理者应建立区域管理责任制,对于试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后,每个区域需安排相应管理人员负责交通管理,通过运用地摊管理小程序,严格控制与管理区域内人口分布与流量,及时缓解人口集聚现象;各部门应强化线上管理,建立管理小程序,对于区域内地摊主实行小程序积分激励制度,更好地督促与落实政策管理,帮助地摊主实现自我约束和防控保护,建立优秀摊位奖励机制,提高地摊市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运用小程序实现地摊固定化管理,合理划定占道区域,规定摆摊时间节点,防止占用公共交通要道与扰民情况的发生,不断完善区域管理体系,实现地摊经济的规范化发展。第二,在地摊经济市场上,地摊经济的互联化与智能化能更好地解决诸多城市管理问题。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有效的摆摊地点与摆摊时段、运用人流分布热力图实现区域内人口流动精准轨迹定位,更好地帮助了管理者对于人流密集区进行及时疏导,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次,运用如智慧照明、智慧联网、智慧人流检测相机、智慧消防检测等一系列新型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城市管理的精准化,缓解地摊市场上的人口密集程度,实现地摊经济的可持续化良性发展。

4.3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

第一,加强备案管理,严格落实主体[5]。对各经营区域的食品类摊贩进行摸底登记,并确定完善的备案名单,实施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一人一证”发放食品摊贩登记证,落实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6],以便当消费者追责时,及时精准地落实摊贩的责任追究,同时要求签订《食品摊贩食品安全承诺书》,督促摊贩对经营环境进行整治。执行人员也要定时对集中经营场所和临时经营区域的食品摊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尚未办理备案的,现场说明备案所需材料、办理地点、办理期限等信息,书面告知。不符合备案条件的食品摊贩,应按照要求整改到位,达标后继续申请登记备案。第二,加强巡查整治,提高行为规范。加大对各个区域内食品摊位的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的巡查力度,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并对照当地政府对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7]认真完成好对食品经营摊点的卫生摸底登记和风险排查工作。重点对食品摊位经营者的持证情况[8]、摊点卫生情况、餐饮具及打包用具的使用和清洁消毒保洁情况、防蝇防尘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监管,提高食品摊贩的安全意识,规范经营行为。第三,宣传安全条例,加强部门协作。各地政府可以就摊位食品安全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例如,监管部门增加对食品摊位食品安全监测抽样的计划,各地政府在食品安全抽样检测上增加预算;卫生部门对食品摊贩宣传“即走即扫”,城管部门加强卫生巡逻等,共同治理,规范食品摊贩经营秩序。

5结语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正规经济[9],其具有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气、促消费的独特优势,在现今被国家优先采取为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的政策之一的境况下,其必然引发的负面影响也愈来愈成为热点话题。基于引导流动摊贩走上规范化治理的层面,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周边城市的地摊经营情况及其空间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了地摊经营的现状,揭示了流动摊贩规范化管理的障碍,并从实施包容性与强制性并进的弹性时空管理方针、运用互联网技术缓和人流聚集风险、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层面,提出了治理和政策建议,以解决民生为基准点,更加人性化、精细化地对城市进行管理。当然,本文基于地摊现实情况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尚在探索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郭咏薇 廖小莉 王襄华 林涵莎 黄纯 彭博钧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