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流企业公路运输空载率现象分析

物流企业公路运输空载率现象分析

摘要:目前,从企业运作方式和实际经济效益来看,我国整个物流运输行业的利润收益普遍偏低,其中,物流企业车辆空载率高的问题尤为突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本文分析了高空载率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从整体层面的角度提出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建议,提高运输车辆利用率,降低空载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关键词:物流企业;空载率;对策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竞争充分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站稳脚跟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在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众所周知,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关系,二者交替损益,在各方面成本逐步上升的大坏境下,如果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那么物流成本也会增加,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将减少。所以,要想在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就必须努力挖掘物流中的利润潜力。但是,就目前的企业运作方式和实际经济效益来看,我国整个物流运输行业的利润收益普遍偏低。其中,物流运输车辆空载率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据了解,我国公路运输车辆有40%是空载状态,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出去的时候是超载,而回来的时候是空载,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所以说,当前物流企业想要在不降低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最有效的办法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空载率。

二、我国物流运输中空载现象研究现状

空载率是指物流企业完成商品配送,车辆在返程的过程中,无货可拉,空载回程。而这个空载成本,是物流企业非常大的成本浪费,也是很多大宗商品的垂直运输领域,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个空载成本,又是最具优化潜力的成本区域。关于物流运输中空载率高的问题,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他们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鱼骨图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对公路运输空载问题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刘宇哲、郭延娜对近年来国内外公路运输空载的现象进行综述,认为运量与运力的平衡关系和运输市场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是解决运输车辆利用率的关键因素[1]。王树青、刘维利用鱼骨图方法分析空载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导致公路货运高空载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企业层面来说,强调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大力发展甩挂运输[2]。桑茹、王惠书认为车辆空驶率是影响车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物流企业收益的重要因素,提出要从运力结构调整、物流网络和运输方式以及运输市场的组织与管理三个方面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3]。王彩霞主要针对中小物流运输企业的空驶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空驶的关键要构建实际企业之间的联运网络和虚拟进行货运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络[4]。高捷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空载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调研,认为返程空载表现主要为无固定返程货源不能一次性匹配、配货等待时间较长、司机转运区域较大等,构建“互联网+”运输平台是解决运输返程空载的有效途径[5]。

三、我国物流运输中空载率产生的主要原因

1.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提高物流运作的智能化程度,从而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目的。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态势较好,但规模化、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智能化、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只有几家。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受规模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系统规模小。而信息系统规模小,智能化程度低就意味着企业能够接收的信息量少、获取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差,车辆信息和货源信息不能及时更新,车主和货主不能及时沟通,就造成了大量的运输车辆空车返程,空载率高。

2.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物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仍然较低,虽然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大都自成体系,结构分散,难以统一规划和管理。物流管理体制混乱,难以发挥社会化生产和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实现物流业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也是物流运输车辆空载率高的原因之一。此外,政府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够,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相关制度化的法律法规依旧有待完善。

3.缺乏统一集中的物流信息平台

就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来说,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是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没有面向社会,没有资源共享,也就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虽然近年来不断有专业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在网上建立,但规模都比较小,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且可信任程度是平台最大的问题,大多物流企业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运输信息到平台上,这些平台的实施大多效果欠佳甚至很多平台直接倒闭,运力市场集中度相当低。因此,物流企业很难形成规模化的组织和指挥能力,不能实现货源以及运输车辆的统一调配,资源集约化程度低,异地配载难度大。

4.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限制

大多物流企业的关注点仍在自身物流服务上,没有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统筹和安排,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限制,企业间缺乏合作,没有相互合作的意识,缺乏先进的物流发展理念。此外,由于我国公路呈现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的特点,且公路运输进入的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个体商户从事公路货运行业。个体户以其灵活、机动的特点成为公路货运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大多数分销商进行货物配送时也存在空载返程的现象。同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个体户独自经营,个体户与个体户之间、个体户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缺乏合作精神。

四、对策分析

基于以上关于物流运输车辆空载率高的原因分析,要想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率,就要平衡好运力和运量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组织与管理,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建立完善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本文主要是从整体层面的角度进行分析,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建立科学、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物流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科学规范的物流网络

发展运输网络是建立储运体系的需要,也是运输发展方向。首先,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建立科学规范物流网络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大多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与协调,积极为物流网络建设争取相关鼓励政策。出台的政策要具体落实到执行上,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观,要有合作竞争意识,为物流网络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其次,物流网络的建设要依据地方物流专业设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当地优秀企业作为货物集散枢纽,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并进一步向外延伸,同时,引入货物跟踪定位、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真正实现物流网络信息化。此外,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性,进行有效组合,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2.政府引导,完善物流管理体系

时代形势决定行业发展前景,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国家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当加强对物流运输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制定行业标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大环境,从而提高市场调控能力,推动运输结构的转变。同时,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物流企业间的协调和监管力度,以当地优秀的物流企业为依托,协调好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物流网络,集中整合优势资源,提高车辆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物流整体效益。

3.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有效整合资源

建立统一、规范、集中的公共信息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预测,有效的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并在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统筹协调好各区域实施交通运作,实现运力和运量的协调发展,合理调整运力结构。平台建立初期可以是几家甚至数家物流企业共同搭建,也可以是多个个体户共同建立,待后期信息平台系统化、规模化发展后,进一步扩大平台规模,合并多个信息平台,再次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社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以强大的物流信息网络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将个人信用和企业信誉连接起来,确保各个参与主体的诚信资质,同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信息联动服务,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效降低空载率。

4.积极了解现代物流理念,树立合作意识

物流企业和个体户作为公路运输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更应该着眼于长远发展,树立学习意识、大局意识,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物流知识和理念,了解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形势,拓宽发展思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并将其应用在日常的管理和经营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和个体户也应树立强烈的合作意识,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体户之间加强合作,诚信经营,共同建立运输市场机制,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能更快速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有效协调供需变化,降低回程空载率。

五、结论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提高物流运输车辆空载现象方面,降低空载率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帮助,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降低空载率,必须建立科学、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物流体系,从而进一步平衡好运力和运量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组织与管理,本文也就是从整体层面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参考文献:

[1]刘宇哲,郭延娜.对高空载率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S6):36~36.

[2]王树青,刘维.公路货运空载问题的方法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29):25~28.

[3]桑茹,王惠书.空驶现象分析及物流解决方案[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6):22~23.

作者:蒋婷 陈飞月 黎飞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