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路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公路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文中基于湖北公路运输行业特点,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公路运输专业职业岗位群,开发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方案,重建课程体系,构建生产性实训平台,探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关键词】公路运输;工作任务;培养方案

1研究思路

公路运输行业是湖北支柱行业,也是现在大力发展行业。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课程。

2公路运输行业职业岗位调研

根据公路运输行业特有工种目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公路运输行业)和企业岗位规范确认职业岗位群,将“汽车客运服务员”“运输调度员”作为主要工种,引人“运输安全管理员”、“运输信息员”、“路政管理员”、“物流相关岗位”等相关职业工种作为本专业毕业生的拓展就业岗位。

3公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3.1确定公路运输行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湖北及中部地区,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公路运输与管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公路运输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道路运政管理、交通行政执法、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道路运输站场管理、汽车运输安全管理所需的能力,满足运输企业生产、公路站务管理、运政管理等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2确定公路运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根据公路运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公路运输管理职业教育特色,实施“四个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对接。通过四个方面的对接,为道路运输行业和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性专门人才。

4公路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依据“公路运输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针对公路运输实际工作的需求或任职要求,参照公路运输行业职业标准,遵循公路运输人才成长职业规律,构基于公路运输工作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

4.2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4.2.1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小组,针对湖北及中部地区公路运输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2.2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

通过研讨、论证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和学校等各方意见,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点不同,将相近工作任务按能力阶次进行归并和分层、分类,同时参照汽车客运服务员、汽车运输调度员2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归纳出本专业所必需要的行动领域。

4.2.3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

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参照公路运输管理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公路运输专业主要学习领域。

4.3专业课程开发

4.3.1理论课程开发

理论课程开发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课程的开发上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学习情境中。例如:汽车运输企业管理开发为这几个情景: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汽车运输企业经营决策、汽车客运站务管理、汽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运输安全管理开发为: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通事故分析4个情景。

4.3.2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任职标准(要求),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技能与人文融通”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校内实训室、校外合作实习企业为依托,建立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与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

5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以学院“四方参与三级管理”(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院四方共同参与,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为基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四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完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有效改进机制建设,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5.1各环节质量标准

成立校内外教育专家、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等组成的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分析探讨、实践操作、总结完善等过程,以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构建包括课前环节质量标准、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环节质量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四大模块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5.2教学过程监督

建立了教学监控的“四保障”系统,分别为日常教学监控体系、教学督导监控体系、校内实习实训监控体系、校外顶岗监控体系。建立了院、系、专业三级教学督导小组,执行各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列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备课、课堂、作业、习题、答疑、考试、成绩、实践等)均有规范制度,控制有效。教学信息员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沟通。将监控结果直接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级挂钩,形成自觉遵守教学制度的氛围,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3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制度和反馈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

6结束语

在公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完成了专业调研分析报告,校企专家共同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形成了一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开发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对接的凸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作者:金涛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