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高税收风险应对质效思考探析

提高税收风险应对质效思考探析

摘要: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引进风险管理理念,把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收征管的全过程。本文结合基层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应对实践,探索提高基层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应对质效的路径,建设税收风险应对专业团队。

关键词:提高;风险应对;质效;专业团队

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其主要是研究风险出现的内在规律和相关控制方法,以实现用最小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管理收益的过程。近年来,税务部门在税收管理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理念,把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收征管全过程,在全面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纳税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通过风险提醒、纳税评估、出口退(免)税评估、特别纳税调查、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手段,防控税收风险,形成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的闭环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基层税务部门税收风险管理中专业支持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法治规范不严谨等问题,为税收管理现代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税收风险应对存在的问题

税收风险应对是税收风险管理最核心的环节,县(区)级税务部门(以下简称基础税务部门)是承担税收风险应对的实施主体,基层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应对质量、效率的高低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基层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应对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税务干部对税收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内在含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方法、措施缺乏较深的理解,重经验管理、轻大数据分析,重日常管理,轻风险防范,把税收风险管理看作是单项工作,与税收执法工作割裂开来,没有把风险管理融合到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

(二)基层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是综合性理论,在实践中需要大批精通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涉税法律、国际税收管理、特殊行业运行等方面的高素质专化人才,特别是随着风险应对复杂性的增加,需要科学高效的团队协作运作模式,而目前基层风险应对单兵作战、依赖经验传统习惯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税务人员对团队化管理、协作化履责、专业化分工模式的转变认识不足。

(三)现行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考评机制不完善基层税收风险管理机构设置、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岗责体系不够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实践无章可循,各职能部门资源未有效整合、未发挥整体合力,机关部门、专业化团队、应对分局之间未形成一体化、扁平化的分工协作体系,多头下发、多头部署、随意选户、简单应对的现象普遍存在。风险应对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应对结果运用不充分,应对与管理联动效应不强,后续征管反馈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对促进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提升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也不够明显。

(四)风险应对整体质量不高,应对过程缺乏制度保障和刚性约束现有风险分析手段、方法落后,缺乏有效的现代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撑。应对人员案头分析不深入、不全面、简单粗放,责任心不强,满足于程序操作的形式完美,仅对下发疑点开展评估,就数字论数字、就指标评指标,举证约谈走过场,疑点排除浅显化,人为主观判断还不同程度存在,应对结果不能有效验证分析疑点问题,导致税收风险应对成效往往与分析预期差距较大。

(五)风险应对支持保障力度不够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应对“单兵作战”现象普遍,受制于税收风险应对人员个人政策业务、数据分析、检查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缺乏,不仅应对效率、应对质量不高,还因应对过程不公开透明可能滋生大量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影响税收风险应对质效主要因素分析

当前基层税收风险管理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因素也较多,但其中的基层税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升是最致命的问题。税收风险应对质效受制于税收风险应对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一方面,税收风险应对人员个人政策业务水平、数据分析能力、检查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缺乏,税收风险应对效率、应对质量不高。具体体现在应对人员案头分析不深入、不全面、简单粗放,责任心不强,满足于程序操作的形式完美,仅对下发疑点开展评估,就数字论数字、就指标评指标,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报表信息、纳税申报信息以及内外部情报数据的深入挖掘拓展和多维思考,各种关联指标分析不够,缺乏对账账、账表、账实、表表等之间深入的钩稽对比分析和深度逻辑思考判断,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应对程序实施不规范,与纳税人约谈、下户实地检查过程、应对处理定性不够严谨,不能按现行规定要求严格执行。举证约谈走过场,疑点排除浅显化,人为主观判断还不同程度存在,应对结果不能有效验证分析疑点问题,导致税收风险应对成效往往与分析预期差距较大。整体税收风险应对质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保证应对质效的关键仍取决于应对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上述问题,目前缺乏系统具体的制度规范保障的刚性约束。另一方面,各级税务机关科室部门的专业优势、实体化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机关专家人才、业务骨干在风险管理中的支撑、引领、辐射作用不明显,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分享、协同、支持机制未有效建立,不能体现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的要求,不能匹配日益复杂的应对形势。迫切需要统筹协调机关、基层两个层面的资源,为税收风险应对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高税收风险应对质效的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资源配置效率,及时解决税收风险应对中出现的疑难复杂涉税问题,组建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建立“专业支持+综合应对”的专业化、团队化运行机制,促进风险管理质效全面提升。

(一)强化内部专业应对团队建设基层税务部门税收风险专业应对团队,按照税收管理分类分级管理要求,考虑行业、规模等可以设立若干小组,小组不少于3人,小组中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要有专业知识突出的骨干,还要有理论功底扎实的青年,形成高中低搭配、老中青结合的团队组合;要更注重具有会计师、税务师、律师等资格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也要突出具有专业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税收风险管理中行业知识不足的问题;要注重专业团队成员中青年才俊培养,通过风险应对实践进行锻炼,避免理论水平高而实践能力弱的情况;要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专业团队人员绩效评价,探索建立更标准、更科学的量化评价方式,强化绩效结果运用,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建设一支真正具备较高风险管理水平、适应新时代税收风险管理需要的人才队伍。专业小组承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税收风险应对,集中承担复杂、疑难问题的攻关,积极探索以案头分析为主要应对方式下针对性较强的约谈沟通模式和证据归集模式。

(二)强化内部专业支持团队建设按照团队支撑、统筹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选拔业务专家,组成支持团队,为应对团队在案头分析、应对实施等重要环节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风险管理专业支持团队,支持若干风险应对团队。专业支持团队由机关业务科室联合分局业务骨干共同组建,职责主要包括:第一,应对过程支持。负责提供风险应对过程中的检查业务支持;负责提供税收政策确定性问题的税收政策支持;提供与所得税、货劳税、大企业与国际税收等有关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以及会计与税收的差异等方面的财务会计支持;提供与生产经营模式、生产工艺、行业账务核算特点、行业常见涉税风险点等相关的行业知识支持;提供数据情报支持;负责提供与风险应对流程、系统操作等相关信息技术支持。第二,负责风险应对过程支持内容的持续改进、优化,负责典型案例编写和业务培训专业支持。

(三)强化外部专业支持团队建设推进税收管理社会化,加强与财政、市场监督、海关、住建、环评、银行等部门的协作,依托政府综合治税平台,扩大信息获取范围,提升情报支撑实效。积极探索建立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行业集中度较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中,选择部分行业,聘请行业协会中的专家、部分大企业总工程师为行业顾问,为税收风险应对人员提供行业风险特征、生产工艺特点等专业知识咨询。聘请专业律师为税收风险应对常年法律顾问,进一步明确服务事项,固化服务范围。成立税收政策专家委员会,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政策法规部门具体承办,负责税收政策确定性管理,保证税收政策执行的合法性、确定性和统一性,及时协调解决风险应对中出现的政策疑难问题、政策确定问题,统一税收政策理解和执行口径,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升风险应对的法治水平。

(四)专业团队人员绩效评价在税收风险应对序列方面扎实开展个人绩效评价,构建税收风险应对客观评价体系,绩效考评依据数据说话,有效实现了绩效考核考评指标化、数字化、累积化、可比化。设定规范化、个性化考核指标,把个人绩效得分分解为工作量得分和工作成效得分两个关键指标(KPI),并分别设定得分计算公式。在工作量得分计算方面,将风险应对流程划分为若干个工作节点,并确定每个节点的节点系数、岗位系数、难度系数,以此设定每个工作节点基准分,根据应对人员参与的工作节点,确定基准得分。并根据工作节点的不同难度,进行岗位系数和难度系数调整,综合计算个人绩效工作量;在工作成效得分计算方面,依据风险管理各项基础指标,采集疑点分析数量、应对总成效、单户应对成效等数据,以工作量得分为基础,结合疑点准确率、成效系数计算工作成效得分。最终以工作量和工作成效两个关键指标得分,确定纳税评估个人绩效得分。

参考文献:

[1]樊勇.OECD国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国际税收,2014(2).

[2]张德志.税收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3.

[3]马晓颖等.税收风险管理策略[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5.

[4]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征管评估(高级)[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6.

作者:谢金荣 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