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与管理运行机制

浅谈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与管理运行机制

摘要:伴随高等院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后勤部门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同时受新时代下新形势的冲击,后勤管理工作在运营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后勤部门及时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做好后勤体制机制改革及风险防范措施。本文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发展实践,从后勤服务保障运行实际出发,对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与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引起重视并落实到后勤日常管理工作中,助力提升后勤管理水平与服务效能。

关键词:高校后勤;风险防范;服务保障;运行机制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概述

后勤服务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后勤部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师生对后勤部门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方面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让后勤管理工作难度系数也逐年增大。因此,对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与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并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落实到后勤日常管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各大院校在后勤生产力发展及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对学校改革发展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转换运行机制,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服务,建立了适合学校校情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在各高校形成普遍共识,但在如何进行社会化改革方面,高校各执一词、各显神通,当然也不排除“止步不前”者、“蜻蜓点水”者,这类高校要想发展,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及管理运行机制必须进一步强化。不同高校、甚至同一高校的不同校区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服务水平与管理效能均有提高。这既让大多数高校师生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益处,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后勤生产力,同时适应了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此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参与,助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总体而言,各高等院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利于后勤服务保障运行的因素需要我们亟待改进和解决。

二、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及管理运行机制现状研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就是构建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其基本框架是“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达到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就目前来说,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后勤资源规范分离、归口管理不到位、投入低效、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政府宏观调控和学校监督机制不健全、实体力量薄弱、竞争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也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些相互关系的分支运行机制组成的,主要包括决策纠错机制、选择进入机制、运行监督机制、评价反馈机制等。目前,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已在后勤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但也存在诸如后勤员工冗余、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技术观念落后等问题,必须要求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既要加强四个机制的完善建设,更要从学校公共服务的视角出发完善和改进运行机制。目前,高校教育事业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这对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后勤必须按现代组织变革基本规律进行建构和完善,以获得适应现代后勤保障体系的要求,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助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应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决策纠错机制、选择进入机制、运行监督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决策纠错机制”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决策、及时应对决策失误提供保障条件,确保后勤工作安全平稳运行;“选择进入机制”可为优质企业进入高校服务师生提供基础条件,也能防止出现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确保师生利益不受损;“运行监督机制”是高校后勤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可有效保证成本控制、质量优化、安全防控、廉政建设等子机制;“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实施对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上级部门评价、师生评价、自我评价、经营单位评价测评机制,构成新时代高校后勤评价反馈机制,透明化后勤工作。同时,后勤管理和经营户服务水平都需要评价,评价后需有反馈,反馈后有改进提升,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新时代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高效协调运转。

三、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方面。1.基础设施陈旧、技术手段落后。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拥有先进的设备实施以满足高校科研、教学及服务的需求。但事实上,部门高校将资金大批量应用于教学、科研方面,而在后勤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少,导致“人防为主、技防为辅”的现象。这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如宿舍基础设施跟不上学生需求、暖气管道及线路老化、供暖系统落后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后勤保障水平及服务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对后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将其放在一定战略高度对待。2.后勤人员素质较其他部门偏低且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后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学历层次较低,技术骨干、技术工种和高水平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同时队伍老龄化较严重。后勤部门既要解决“老人”的去与留,又要解决“新人”的引进及薪资问题。但受学校人事制度的影响,“老人”难以和学校其他部门的流动,“新人”普遍工资较低,出现了“离人,留人”两难现象,所以急需引进和补充专业技术型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的后勤服务保障队伍。3.缺乏自主经营,实体市场竞争力较弱。学校党政领导下的实体运营当中存在风险,同时缺乏自主经营,与市场上的企业相比竞争力较薄弱。此外,后勤账务是在学校大账下的二级账务,资金使用不能完全按照企业模式操作,没有独立的自主权和经营权,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运营。(二)后勤管理运行机制方面。1.后勤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学校对后勤的规划力度不足,导致不合理的构架引起责、权、利不对等,管理方面遇到较多阻碍,运行机制不顺畅,调动内部积极性,内部干部职务、职称晋升空间有限,人才流通不畅,经费管理也亟待理顺。同时,在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过程中,需进一步推进后勤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各高校后勤部门虽拟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落实内控制度建设和推进制度执行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后勤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还需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早已进入到高校后勤管理中,但由于高校后勤服务范围广、工作任务重、安全隐患多,对信息化要求程度也高,同时要求精细化管理。但目前多数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较低,开展信息调研论证较少,多以被动形式发展自身的后勤管理,还需在信息化建设上持续用力。与此同时,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程度也不够,所以在注重细节,立足本职,科学量化,将每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3.后勤人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也需进一步转变。高校后勤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后勤职工不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总体而言,后勤职工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不强,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理念还有待加强,这也造成了许多工作较被动,跟不上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服务工作离师生员工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及管理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后勤体制机制、内控体系及制度建设。开展广泛调研,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以致用,进一步理顺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覆盖后勤业务和内部管理各个环节,明确后勤所属部门职责范围和权限。同时,构建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评体系,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和考核指标,通过后勤社会企业的自我监督和内部考核。后勤监管部门日常监督和工作考评以及师生员工等服务对象的服务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方面充分发挥对服务企业的监管,对服务企业进行有效的管控,营造校内良性竞争机制。(二)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及人才引进。在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启动全员聘任,进行岗位设置,定岗定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按照竞争上岗和双向选聘进行岗位聘任,保持关键岗位相对稳定。同时,弥补自然减员下人员队伍的严重不足,创新用人机制,对于缺编岗位运用退休返聘及劳务派遣等管理模式,并逐年引进和补充必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现后勤服务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优化后勤队伍结构。也要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分类、分层次、分阶段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培养员工职业道德、综合管理、业务技能等。(三)加强后勤安全稳定意识。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定时召开安全专题工作部署会议,安排全年工作,与所属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筑牢安全防范体系。同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自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做到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有记录。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预案,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妥善处置各类劳务用工纠纷,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和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高校氛围。(四)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后勤部门应充分发挥高校后勤新媒体媒介,如微信公众号、QQ群、二级门户网站等搭建与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台阶,这就要求后勤一方面需不断完善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全面、分类明确和结构合理建设,加强后勤人员管理。同时,根据各高等院校实际情况,推进如公寓楼门禁系统、通勤班车刷卡系统、校内超市浴室等生活服务与校园一卡通的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师生校园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新时期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面临许多挑战,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工作方式与服务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通过对高校师生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剖析,不断改进餐饮服务、动力保障、物业服务、修缮维修、校园环境提升、通勤车运行等服务方式,提升后勤保障能力,满足师生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

五、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与管理运行机制探索恰当其实,但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无论怎么改、不管采取什么模式,落脚点都是提高后勤的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作为高校来说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前高校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机制,构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分为,全面提升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效能,助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王进 夏鲲 王玲娟 张忠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