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精选(九篇)

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1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赵国祥作者简介

赵国祥,男,1968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88年6月毕业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师范,两次函授于2002年获得贵州师大中文本科学历。毕业后一直在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法那学校任初中数学教学,曾有几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水城县蟠龙乡法那学校贵州六盘水553021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的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归纳、实践、创新、概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体验、比较、猜想、分析、归纳、实践、创新、概括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要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1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的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平时在跳绳中来感知开口方向及最高点和最低点;在路程、速度、时间的教学中,除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让学生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这段路程来感知时间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激情。

2鼓励猜想、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人们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形成命题,这种尚味判明真假的命题就是猜想,再对命题进行验证,这便是猜证结合的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圆周角定理时,展示课件后,引导学生考虑一种特殊情况(角的一边经过圆心),一般情况(角的两边都不经过圆心的两种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转化、分类、分析、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激励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论文范文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展、创新;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学生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对顶角相等”等公理。就是人们在“实践——创新——再实践”的数学结晶。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4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的思维在现成的知识体系中不活跃,而在形成知识结论的整个探索过程中比较活跃。在教学中,若单纯地讲,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趣,不能进入思维的境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后,再用课件演示倾斜程度的变化。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适当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持续。这样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思维的情景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5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

5.1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优劣的标志之一。在教学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很聪明,而有的学生却不那么聪明,除了先天因素外,更主要是后天培养造成的。聪明的学生,他们善于联想、归纳、推理、概括、探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超群,是他们数学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其实并不是他们比别人笨,关键是他们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学习数学的支撑点,因而对学习数学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对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5.2在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必然要努力学习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还要努力学习数学专业知识,只有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教学中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感及教师教学技艺。

5.3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解 决问题更没有创新性,不能更好地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要重视培养好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必然要研究好把每一节数学课上得活泼一点,生动一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数学思维

第2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一、启发学生多问,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说明思维总是从提问题开始,敢于提出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为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思好问,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挑明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开动脑筋、闯开思路。如八年级《难报三春晖》这堂课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我们应当怎样孝敬父母?2、在这一周我能为他做些什么?3、怎样落实孝敬长辈的计划?等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智力活动就有较高的思维强度,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其”“不耻下问”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弗来发明抗菌素,伽利略发现惯性,鲁班发明锯等无一不是想象的硕果。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维。如九年级《思想品德》中,教师在讲人生理想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解决理想同现实的矛盾问题。长期这样下去,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培养思维的多极性

    创造性思维的角度不只是一个,而是几个,几十个。战国时的孙膑用减灶的方法故意示弱,以诱敌深入,打败魏将庞涓;而东汉的虞诩则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用增灶计示强,吓退了羌军。思品教师可借鉴此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想问题。如对“的士司机为救生命垂危的病人连闯红灯”的行为发表看法,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讨论。这样变换角度让学生思维,可以促其思维的多极发展,为社会培养开拓性人才。

    四、发展学生的否定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要求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敢于不受前人的约束而发表独立见解,甚至敢于否定权威结论。爱因斯坦敢于对奉若神明的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提出怀疑,从而创立了自己的狭义相对论,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重要的基础。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尝试发展学生的否定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讲授“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给生产力下一个更为科学的定义。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做到培养,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中坚人才。

    五、开辟第二课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第3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早已被广大数学老师所重视。但是,目前确实有一部分老师谈到能力的培养时常提到的是自觉学习能力,计算能力,掌握基础知识能力,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把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成是高中和大学的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是一种违背素质教育的倾向,必须认真地加以注意。

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升入高中、大学以后的成绩优劣,他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学生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及情感意志仍大量保留着小学生阶段的种种特点,特别是刚进校的初一学生,思维特点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正在萌芽抽象思维。因此,在这个阶段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1、讲究提问的艺术,立足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以重视思维为主线。在提问中,既要精心设计问题,更要重视让学生讲得出结果的整个思考、计算、推理过程。体现让学生“知其然”,还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时,就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先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音,让学生注意听天气预报中关于气温的描述,从而思考为什么预报中不说某地今天的具体气温,而是说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既然不具体说出今天的气温,为什么不说:“今天某地气温不知道”,在幽默和启发中使学生思考回答,得出预报,知道了今天气温变化范围的意义。

2、要克服将学生的思路往教师思路上拉,不要束缚学生的手脚,阻止扩散思维的正常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准确迅速地找出问题的所在,查出“病因”,再画龙点睛的点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也增强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如在讲到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判定定理后,让学生去找规律,发现问题。然后问同学们,已知两边和一角,如果这个角不是两边的夹角,那么这个角在什么条件下,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学生无从下手时,我给出了第一种方案:已知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如果这个角刚好是大边所对的角,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也就是说,此时“边边角”成立。哪位同学还发现使“边边角”成立的其他方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对有争议的方案进行指导,引导他们紧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并借助图形加以判定,最后学生提出如下方案得以肯定:(1)、若这个角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若这个角是钝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至此,这节课的目的可以说达到了,虽然花费了时间,却巩固了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对于个别学生富于想象,有创见性,解题方法具有独到见解的更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在解方程中,0.25X=0.16,甲学生按照步骤在方程两边同除以0.25得X=0.16/0.25=0.64;乙学生通过观察,发现X项的系数是1/4,方程两边同乘以4得X=0.64。甲乙两学生的解法,答案虽然一样,但乙学生的方法简捷,思路新奇,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独到之处。因此老师应给以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4、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思维的巨大动力,有兴趣才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时,他总是积极地去思考、去拼搏。所以,老师要关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强迫为我要学,增强学生自觉思考、钻研的主动性。如果课题引入自然、恰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尝试着用一个故事开头:“丢番图是公元三世纪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因为他在代数学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被称为代数学的“鼻祖”。他去世后人们给他立了一块奇特的墓碑,碑文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的是丢番图,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婚了;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痛苦中度过了四年,与世长辞了。过路的人儿哟,你可算出来了,丢番图活到了多少岁”?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教师适时引导:“我们一起计算一下丢番图去世的年龄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学习。

5、要教学相长,教师要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急于预示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时间和机会。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按照题目的已知结论,自觉地改变观察角度,灵活运用公式和解题途径,促进智力的发展。

第4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虽然教师讲解时能听得懂,阅读例题时也能理解个大致,但独立作业时无思路,无从下手,出现了"眼高手低现象",很多人将其归为训练不够,练习不多,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若片面追求无意识的多练多做,也只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物理难的问题。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本人就长期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1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些定义、概念、定律(或定律成立的条件)的逆命题是成立的,而有些是不成立的。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位移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反之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必相等。又如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必产生加速度,反之加速度不为零则合外力必不为零。对于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去探究它们的特征、内在联系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定义、概念和定律。

1.2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物理科学的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给学生讲完了一道例题时,然后出几道与例题相反的题时,学生很快就会求出正确的答案来,正确率是比较高的。如果将例题的已知和未知颠倒一下,出几道"反过来"的题时,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正确率很低。由此可以看出,从一个正向题到一个逆向题的转换中所发生的思维,不是畅通无阻的,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正是思维逆向的特有属性在起作用。在一种逆向思路中思维并不是一定恰好重复原来的途径,从A到B的途径可不同于从B到A,而只是反方向运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1.3 巧设问题,利用思维的突然转换,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讲授磁现象的发现时,教师在演示上图磁现象发现的演示实验后,可以结合教材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给学生布置5道预习题:(1)磁铁为什么能够吸引铁粉?列举你所见到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实例。(观察、分析、思考);(2)磁铁吸引铁质物体具有什么特性?对照上图中的情况,做出说明。(对比);(3)用小磁针进行演示时,为什么有时吸附,有时排斥?对此你有什么见解?(比较、理解);(4)结合演示和左右两图的形式及表述,你能否得出不同形态的磁铁其特性有何区别?(知识的延伸);(5)尝试运用一种形态来描述磁铁吸引或排斥铁质物体的表现形式?(高级思维活动)像这种通过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对比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分化,赋予探讨问题和研究性学习以新的载体。

2 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2.1 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如I=U/R, R=U/I这两个公式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物理意义,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在串联了有关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2 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 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

第5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政治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中职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1培养创新思维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重的原则。思想品德教学要在重视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把对基础知识的教与学放在首要位置。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忽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病的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即只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种 对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僵化的误解必将阻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2坚持以社会现实为依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思想品德学科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时事性,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以事实为依据。思想品德就其本质来讲是不可以假设的,它是现实的,脱离现实基础的所谓“创新思维”必然缺乏科学性而不足以使人信服。

2中职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建议

2.1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等缺陷,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发挥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要任务。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讨论、研究、争论,这样有利于减轻中职生学习的精神负担。这样课堂上,中职生把老师当成同学或者朋友,教师完全退到和中职生一起探究的位置,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来启发中职生思维,引导中职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问。就是要引导中职生多发展自己的见解,使他们敢于张扬,敢于显示自己的个性,要锻炼自己敢于打破常规,想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独树一帜,使中职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中职生的闪光点,对中职生充满热爱,尊重中职生的每一点进步,让中职生获得强烈求知欲的时候,体验成功的快乐。

2.2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最初是从问号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按着教师的思路,循着教师预设的”轨道”去定向思考并回答,不敢多说一句话,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泯灭,也就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激发中职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老师问,中职生答。要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中职生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在鼓励中职生自己发现问题的同时,要鼓励中职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且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激发中职生问题意识的办法很多,一是指导中职生预习,让中职生从预习中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在自学中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或者就一些很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中职生辨析多角度认识某个知识点。这样中职生会渐渐的学会提问当然所提问题尽量做到观念新见解广有一定高度与众不同充分表现自身特点体现竞争能力。另外,中职生做完试题后,要“再回首”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鼓励中职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索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培养中职生发散思维能力。

2.3注重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一个问题开始,顺藤摸瓜,积极地思考下一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解决学习上的诸多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深入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善,提高学习效率。在多个政治知识点之间,为学生建立必然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地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指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在思考该问题的时候将思考问题的方式发散开来,并将与问题有P的各种信息都朝着各种方向进行思考,得到合乎常理的答案。

2.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辩论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贵在教学中的潜移默化和长期积累,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才能通过实践行动去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想之门,使其能够将政治学习与自身的思想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政治教学的深化和创新,提升中职学生政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1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40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当前各年级各层次的数学试题,采用新的教学法,开展新型数学课堂教学。

当前的数学试题不但形式新颖,考查的重点也有所变化,从以往注重考查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转变为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从以往注重考查学生的单向思维,转变为注重考查学生的多向思维,等等。而当前学生的解题情况是,教师没讲过的学生不会,遇到新题不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仅停留在学习简单的知识层面,而对于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则没有机会涉及。

所以,作为从事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思想和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维。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罗列出来,和广大同仁探讨。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所谓数学阅读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不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要求学生独立学习课本,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首先向学生划定阅读的范围,明确阅读的目的,提供阅读的相关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开始阅读,弄清弄懂涉及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学习各道例题,完成后面的练习;之后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前后联系、上下对比、左右贯通等,在不求助于教师的情况下,自己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可以请教教师或其他学生,也可以求助于课外书籍等。通过数学阅读课,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从而使他们具备了主动学习获取课外知识的基础和条件,为拓展他们的思维提供了机会。

(二)注重知识的生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有些只需学生进行简单记忆就可以,而对于大部分来说,则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推导、总结,在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运用,以便牢固地掌握。对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等进行推导、总结,是一个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是一个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师对这个过程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教材编写工作者也越来越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也体现了这一点,这是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把涉及的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归纳过程等充分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己对这些过程进行重演,使学生单纯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重要内容。以往的数学教学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性,不会自觉地去质疑、思考、探究,会做的题也仅仅限于教材中设计的知识和题型,没有灵活性和创新性,遇到没见过的题型就“抓瞎”。这种种情况,迫切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方法开展“创新教育”。

(一)以生为本,培养学生思维

从人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所处的数学世界都与众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自己的方法主动进行分析、吸收。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本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运用活泼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热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利用合理的契机引发学生交流、质疑、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需求,培养出学生思维的意识。

(二)巧设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只有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真正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学生才能够在数学实践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方法原理时,不能一下就“倾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只顾着全盘“接收”了。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体验而接收来的数学知识,只能作为单独的、零散的部分存储在大脑中,和其他知识很难融合,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感觉无所用处。

要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巧妙设置问题,一环扣一环,不断深入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一步接一步接近问题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获得的知识不断梳理、整合、内化,从而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巧编习题,引导学生创新

试题训练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笔者认为试题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上的基本试题,多设置在每小节、每课、每章后,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解题技能;一类是能力提高试题,多见于课外辅导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培养创新型数学人才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使命。因此,在教学中,在做好基本试题的练习后,教师要适当援引或创编一些能力提高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我们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自己创编试题,有的放矢地完善和提高学生相应的数学能力。例如:可以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改编,一题变成多种问法,一种解法变成多种解法;或者是设计条件不充分、有多种结论的开放型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向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思考,组合多种知识进行解答。通过能力提高试题的广泛练习,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新潜能得以有效开发。

参考文献:

[1] 郭芸芳.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河套学院学报,2012(4).

第7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阅读 批判性阅读思维 阅读能力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文字资料远远比声像资料多得多。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过度依赖老师讲解和字典;对材料的理解仅限于表层理解,缺乏深度,缺乏创新理解;阅读速度比较慢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批判性思维是当下国内外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批判性阅读思维,基于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理论,强调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更要注重洞悉作者的观点、写作目的以形成读者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读懂文章表面意思。我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的正是这种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

一、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需要师生的共同关注

师生都要意识到课堂上批判性阅读思维的重要性。其中,教师起主要引导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课堂授课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不要仅仅是给出问题让学生找答案,这样才能激起并保持学生们对批判性阅读的兴趣。

二、批判性阅读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从学生方面来讲,主要是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学生课前应该预习一下课堂上要学习的文字资料,了解一下材料中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的相关背景情况等,学生不需要遇到生词就每词必查。

其次,大学英语课本课后题设计中都有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的几个问题,学生可以在预习中自己找找答案。此外,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多提出几个文章字面理解上的问题,划分一下文章大体的组织结构,尝试着去概述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最后,学生可以大胆尝试着猜度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态度,将自己读文章理解到的观点与猜测的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做一番比较,大胆质疑。如果我要表达作者的观点,我会怎么表述,是另辟蹊径,还是走作者同样的路子?

此外,学生在预习中想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或者是有点眉目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做好标记留到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

从教师方面来讲,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过程主要如下:

首先,在讲解文章前,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提问、讲解等形式来进行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讨论题目猜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文章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大胆猜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态度。

其次,在讲解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快速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总结段落大意,划分文章的组织结构,概述文章中心思想,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在教师指导下对文章的理解作比较,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然后,教师进一步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及知识点,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等。

最后,文章讲解结束后,教师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让学生谈论一下自己猜度的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并将两者作一番比较。回顾整篇文章进一步讨论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师可适当据此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讨论解决。

三、结语

批判性阅读,不仅仅是关注文章浅层内容的字面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涵的深层次理解,有理有据地评价作者的观点、写作态度等。批判性阅读,不仅仅能增加学生们的质疑能力、思考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多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胡莲清.大学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0,(3).

[2]李晓梅.批判性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术纵横.

[3]贾秋仙.英语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J].温州大学学报,2004,(5).

第8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摘要: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 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

首先,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而进行逐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比如,在研究“影响鼠妇活动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先把“外部条件”分析成光、水、化学物等单个因子,然后逐一考查和鼠妇活动的关系;在研究“光合作用”时,也是将其分解为原料、条件、产物几部分,而这每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级的成分组成。为了便于研究还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所有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分析。

综合,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比如在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构造之后,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的细胞的概念。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相成、紧密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例如,比较各种细胞在形态构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各种种子的构造,比较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对淀粉的作用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的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功能与构造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抛开次要的、非本质属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联系。并且,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比如,在研究了植物的各种花之后,舍去颜色,形状等次要属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担负“有性繁殖”功能这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形成花的一般概念,这就是对花的抽象和概括。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都是共同参与,紧密结合。一般说来,分析、比较、综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础,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核心。只有通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概念和原理,从而达到对事物理性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 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例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它一般又分为完全归纳、简单枚举法和因果归纳。简单枚举法在中学生物实验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一个鼠妇喜暗怕光,二个鼠妇喜暗怕光,……,从多数的鼠妇喜暗怕光,归纳出所有的鼠妇都喜暗怕光。再比如,花、种子等许多生物学概念均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果 。

因果归纳可有求同法、求异法和剩余法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在设计生物实验时都有所应用。例如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就应用了求异法。求异法是研究现象(a)和条件(A)的因果联系。如果当A存在的场合a现象也出现,当A不存在时a也不出现,则可归纳出a与A有因果联系。光合作用和“光照”条件的关系推理如下表:处理 光(A) 其它条件(B) 光合作用(a) ①光照 √ √ √ ②遮光 × √ × 结论:光合作用与光照条件有关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它有三种类型,其中以“三段论”应用最为广泛。比如,检验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就应用了“三段论”的思维形式。

大前提:所有遇碘变蓝的物质都是淀粉,

小前提:如果光合作用产物之一遇碘变蓝,

第9篇:浅谈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思考,精心设计问题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用稀硝酸?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了出来。

二、训练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就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概念不断地引入,新知识不断地涌现,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2)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钠是碱金属元素”这两个判断推出“钠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的结论;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时,在学习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后经常可推理出同族其它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这就是演绎推理。在教学中应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胶体的稳定性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制得的胶体没有沉淀呢?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Fe(OH)3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胶团在阴极附近上下浮动的情境,仅用五分钟就看到了Fe(OH)3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2.学生立体思维的训练

立体思维是变点的、线的思维为立体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空间,培养多系统、多方位、多功能、多角度、多途径的高效率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品质,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启智慧的大门,打破传统和习惯的惰性,产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

(1)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思维的广阔性、高度性和整体性。站得高,看得远,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介绍“温室效应”,讲二氧化硫时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等等。

(2)逆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3)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具有同一性、程序性、比较性三个特点。对于已设计出来的方案,它能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审查比较,以确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所以它又是一种批判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