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基于互联网视域对高校思政教育展开教育工作革新研究,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具有强化教育感染力、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基于互联网视域革新教学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正视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双面影响,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的多重教育问题,结合问题实施思政教学革新策略,从而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改革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受到一定的冲击,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机遇,革新教学工作,应对时代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多重优势,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互联网在思政教育中积极作用的最大化发挥,突破现有教学困境,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与教学成效,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趋向网络化、专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强化教育感染力在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改革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正视互联网背景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通过积极影响的充分利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革新发展。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之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1]。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本身具有较强的放射力、包容力与吸引力,互联网背景能够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新兴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拥有更宽广的传输空间,有效扩大当代大学生知识传播场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立体与生动,以强烈的感官震撼力,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能力提升的视野,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与记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此可见,互联网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二)丰富教育载体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载体能够得到有效丰富,为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知识提供更多渠道,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提供更多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吸收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积,从而有效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互联网以新媒体形式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可以在微博、微信、论坛、网站与QQ等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与人际交往,这种现实情况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阵地拓展新的领域。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集中在课堂的基础上,拓展到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其传输思想政治知识,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同时,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冲击学生思想观念事物均有两面性,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必然会为其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其中的主要消极影响之一是网络信息的繁复杂乱,冲击学生思想观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发展[2]。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属于多元文化与多元思想的集中地,能够为网络使用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在互联网信息本身具有渗透性、肆意性、虚拟性、扩散性、隐匿性等特点的情况下,互联网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不良信息、散播谣言、放大社会矛盾等,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期,任何教育信息与舆情事件都会影响学生“三观”的树立,尤其在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的现实条件下,学生容易被不良信息与不法分子左右,出现思想混乱与迷茫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理想信念。

(二)增加思想政治教师压力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消极影响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为思想政治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虽然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足够的专业教学能力,但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求新求知的学习特点,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3]。在师生角色定位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被重视,学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弱化了思政教师的崇高地位与主导权,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知识,了解思政最新消息与热点事件,弱化了自身对教师的信任感与依附感,使思想政治教师教育影响力减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这种消极影响有效转化为自身能力提升、素质增强的动力,从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质量。

三、基于互联网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大多数思政教师并不能够清楚认知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沿用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使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理念旨在教育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但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思政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这种传统思政教学模式,已暴露出思政学科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并未结合互联网技术与资源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思想政治知识获取需求的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

(二)教学方式单一基于互联网视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可以发现,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教师课堂理论讲解为主,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呈现出一定的弱化问题,在高校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工作的形势下,部分高校已经能够积极融合理论教学与思政实践教学,提升思政教育整体教学质量[4]。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仍然暴露出单一性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以线下教育为主,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现阶段,各个高校与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推行网络教育,融合学科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整体性提升教育成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网络教育,借助网络教育丰富思政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思政教育有效改革。

四、基于互联网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一)革新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互联网视域改革教学工作,需要从教学理念层面入手,革新高校与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校自身需要强化教育革新理念,积极了解教育领域应用互联网的先进成果,学习互联网技术应用方法,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以此为教师教学理念革新提供正确引导方向。在增强自身教学理念革新意识的前提下,高校需要在校内大力宣传互联网应用的诸多益处,使思想政治教师初步了解互联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工作交流会,引导教师交流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使教师在交流会上进一步意识到自身教育工作的不足与教学理念的落后,促进其革新教学理念。同时,高校还需要在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立德树人相关的教育培训,使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互联网优势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育,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从而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改革创新。

(二)丰富教学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需要积极借助互联网背景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改革。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难以追赶时代变化的速度,无法满足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尤其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当代大学生时刻受到先进理念与思想的冲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其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三观”树立与理念信念坚定提供正确的引导。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地选取与整合网络资源,使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知识,如教师可以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整合网络资源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件视频,将其应用在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自觉对其进行践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互联网背景丰富教学内容,需要保证网络资源的科学利用,使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加亲民与接地气,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需求与主体地位的尊重。例如,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思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整理相关数据,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内容与就业前景分析内容,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解答大学生就业的困惑,增强思政教育成效。

(三)创新教学方式高校思政教育基于互联网革新教育工作,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式,通过实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利用微课与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革新发展。实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线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设立校园思想政治网站,学校在网站内最新的思想政治相关信息,并组织教师在网站内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可以在网站学习知识的同时留言表达自身见解,增强思政教育的师生互动与校生互动,增强教育效果。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平台,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在QQ平台建立思想政治师生交流群等,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知识获取需求,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发展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师也不可忽视课堂思政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改革发展需求。

(四)加强师资建设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师资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教育改革,必然会在传统课堂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实践工作经验与网络技术有效运用的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对于年轻教师,主要培训其专业化教学能力与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年龄偏大的思想政治教师主要培训其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从而整体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加强师资建设,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引入优秀教育人才,聘用兼具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其编入到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使其有效影响思想政治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强化师资力量的同时,满足教师教学素质提升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共同发展需求。

(五)加大支持力度我国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层面、技术层面与管理层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资金层面,高校需要以财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建设校园网站,雇佣技术人员,维护网络安全,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效落实。在技术层面,高校需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校园思想政治网站出现问题时,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维修与长期维护,保证网站正常使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同时,在思政教师出现网络使用问题时,专业人员也可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管理层面,学校需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使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思政教育呈现出更好的状态,避免不良教育信息的侵入,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保证整体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工作,需要以对互联网带来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的清晰认知为基础,引导教师积极分析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结合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建设、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教学革新措施,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基于互联网视域改进思政教育工作并非简单工程,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校、学生共同努力,为思政教育发展开拓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军成,翟幸娟.“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J].西部学刊,2017(4):76—79.

[2]蒋篁.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若干思考[J].经贸实践,2017(21):189.

[3]李轩航.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2):88—90.

[4]付成程.“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向[J].陕西教育(高教),2018(7):66—67.

作者:温彦军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