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摘要:本文首先简论了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类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与内核作用,而后从西方不良文化渗透、多样化价值观冲击、家庭教育功能弱化、高校培育方位缺位和个人思想认知缺失等方面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从而阐述了梯次推进式、正向灌输式、专题涵养式、家校互动式、文创引领式等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类大学生;实践教育

总书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视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铸魂工程,指出“是否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与中国梦的伟大实现。”而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备选力量,能否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是对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是大学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应紧密联系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文化、心理等实际,积极探索树立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路径,以确保艺术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合格后备军。

1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1)文化自信的引领作用。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对象,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青年力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认同事关重大。因此,树立文化自信,是他们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动力,也是他们未来从事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好艺术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核”。通过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让艺术类大学生充分融合红色基因,树立行动自觉,从而在专业实践中能够积极自觉地弘扬中国精神、阐释中国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真正地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确保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接班人。

2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

(1)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中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空前加大,更是给西方加快对我文化渗透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一代的文化思想渗透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其中确有部分自身辨识力不强或者思想根基不牢的大学生思想意识发生了偏差,对现实问题产生了认识偏差。

(2)多样化价值观的冲击。国内国际文化价值观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多极化,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它价值观并存的现实,特别是负面消极价值观在网络媒体中大行其道,不少还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穿着宗教信仰的外衣、拿着西方价值观的利爪,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平台向大学生侵袭。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成功靠捷径”“成功靠出位”“成功靠不择手段”等社会不良思想和风气以及网络快餐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接受能力强但辨识能力弱的不少艺术类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抵触情绪,不能有效地应对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冲击。

(3)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家庭教育是每一名青年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起点,也是为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节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家之德、一家之风等家庭文化在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分层变化,比如“留守儿童”家庭、“读书只为出人头地”的家庭、“极致追求西方式教育”的家庭、“梦想捷径成名光宗耀祖”的家庭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忽视对子女特别是正处于大学生阶段子女的正确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家庭文化熏陶。因此,在良好家庭教育缺失下,部分艺术类大学生由内而外地缺乏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就更为模糊和缺位。

(4)高校培育方位的缺失。近年来,各所高校严格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懈改善提高。比如专业教师“天然”对艺术类学生的学习要求就放低一等,重专业知识传授不重价值文化引领,“课程思政”能力欠缺;部分管理岗位老师对艺术学生存在“想管不想管、想管不敢管”的思想;对部分学生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利化”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多;艺术类大学生班级辅导员年龄结构偏于年轻、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培养不够,班级辅导员与思政课程教师之间还没有建立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机制等。

(5)个人思想认知的缺失。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相对独立、新潮,但又容易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迷失。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情况看,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课程带有一定抵触情绪,“弱视”思政课程对于树立正确价值观、走好人生路的重要现实意义;部分学生带有浓重的功利意识,只为考试过关“不挂科”;部分学生处于“亚学习”状态,“人在心不在”,从理论考试成绩便“可见一斑”;部分学生不注重用正确的价值观思想保护自己头脑,加之思想辨别力不强,受到社会网络中不正确思潮、观念的影响,对一些是非问题有模糊认识。

3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路径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要通过“理论———实践”“感性———理性”的模式,进一步探索实践教育路径,提高教育效果,确保他们能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基本思想素质与政治能力。

(1)梯次推进式实践教育,逐步压实核心价值观认同。根据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大学不同年级进行梯次推进实践教育。针对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新奇、对学习充满热情的特点,应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和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时机,通过拟制大学生活学习规划、实践作业成果展示、撰写红色文化作品读(观)后感、参观红色资源等方式,推动核心价值观灌输教育,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趋于稳定,应结合他们开始进入艺术专修课程学习阶段,通过加载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思政课程实践、文化下乡等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向行动自觉转化;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已有较大提高,此时应逐步将他们的专业学习、职业就业等现实问题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将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正向灌输式实践教育,鲜明立起核心价值观导向。同志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是要理直气壮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因此,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向灌输教育,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帮扶和思想辩论,开宗明义地向学生讲明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就是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等文化类型的本质区别,就是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张旗鼓地讲革命道理、学先烈事迹、论革命精神,击破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羞于讲革命道理”的心理,并通过熟记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读记革命书籍和革命影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创作歌颂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作品等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专业实践和红色文化熏陶中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意识和道德伦理,使学生懂得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相互关系,认清自身承担的时代使命和应有的远大理想。

(3)专题涵养式实践教育,全面沁润核心价值观理念。高校的宣传教育不仅需要“德先生”“赛先生”的“双轮驱动”,更需“马先生”明辨形势、把准方向。因此,应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思维发散、情绪敏感、逆反心理较强,需要不断用客观事实才能使其理论信服的心理特点,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内涵,划分民主政治、社会生活、国防军事、经济发展、教育福利等多个教学专题,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分析,采取数据分析对比、影像图表对比、实例案例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选择国际国内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理论到实际的分析,并通过到农村、工厂、企业进行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文化宣讲和实地创作,组织参加科普、普法、环保等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自觉地在课堂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全方位地理解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家校互动式实践教育,多方深化核心价值观体验。家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地位不容缺失,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将会极大提高学校教育的成效。因此,艺术类院校要在班级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与学生家庭之间,建立互联互教互通机制。由学校辅导员、专职教师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水平进行评测,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等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应努力了解清楚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和是否有实际生活困难,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状况,并对有实际困难的学生家庭给予力所能及的照顾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温度”。针对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层次的内容与要求,制定有针对性地家庭调查实践作业,从家风家德家教中,学到孝敬父母、克己复礼、勤俭节约等家庭美德。同时,进一步让艺术专业老师担负起艺术类大学生“学业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充分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容,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做好课程思政,引领学生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5)文创引领式实践教育,精心创设核心价值观实践平台。将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专业课业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校园网络平台与实景文化平台提供给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学业实践平台,让两个平台既成为完成学业的进步平台,又成为展现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平台。两个平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体现革命理想信念、体现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体现新时代共同理想,融合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文化内涵,让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健康高雅、文明活泼的文化作品占领高校文化阵地;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健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论坛,打造有校园特色的网络小程序和公众号,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抖音、快手等网络APP,制作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视频作品等,积极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自己与教育他人的过程中弘扬主旋律。

作者:胡泊 陈卓蔓 潘小鸭 黄艳梅 凌莉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