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艺术教育论文全文(5篇)

艺术教育论文

第1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理性与情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感情往往通过艺术教育得以正确发展。艺术教育具有的审美功能,在陶冶人的情操和发展各人感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感性的、直观的方式,使审美个体切身体会美的标准、美的特质和美的规律。这种超越理性的观照方式,能够更加触动个体内心,从而对个体起到直接的、强烈的教育作用。个体情操的不断发展和完整,最终将促使个体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即是艺术教育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润滑剂”作用的最好体现。

2最重要的环节离不开艺术教育的培养

每个人都具有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创新往往与人的个性有密切关系。人的个性培养,需要获得方方面面的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感受的多样性,通过艺术教育使个体尽可能地获得丰富的独特感受,成为高校艺术教育者的共识。如果说智育和德育主要发展了人心智和德行方面的个性,那么美育则发展了人审美方面的独特个性。艺术教育的这一审美功能,促使个体在和谐的最高境界中追求“和而不同”,保持了个性的独立性。只有每个个体具有独特的审美认知,才能够达到整体的“百花齐放”,进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生动的而非呆板的、独特的而非随波逐流的、内容丰富的而非单一的发展模式。

3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第2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国内艺术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很快。90年代中期,大批的综合大学、民办院校以及设计学院开设设计专业,促使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办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内现有的几所设计院校学科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比较高,在国内外的影响比较大。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都较早的引入国外先进的设计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结合自身的现实环境,创建出各具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为市场培养了优秀的现代设计人才。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具体的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a.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专业定位、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等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b.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二、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要建设文化强国,就不能不大力发展与繁荣民族文化,通过艺术教育来发展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搞好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需要探寻者、搜集整理者,需要有一大批懂得艺术价值、有眼光与心智判断民族艺术瑰宝与矿藏的人投入艺术研究队伍。这些人要有宽广的学术胸襟、敏锐的学术眼光与深厚的学术功力,让他们把民族常态生活表象背后蕴涵着的那些民族特有的真、善、美发掘出来,与世界民族之林大家庭中的成员既平分秋色又共同分享。说到底,繁荣民族文化,除了外部条件,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培育出与建设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国家只有具备这样一个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艺术人才队伍,才能更迅速的发展成为文化强国。

三、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艺术教育作用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兴起。尤其是创意产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的转变。而且,高校艺术教育经过密切参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和学科交融,逐渐摆脱了以往的边缘化地位,成为高校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我国在全球生产力竞争分工中我国尚处于低端地位,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参与世界高端产业分工。政府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决定加快文化建设,这一战略决策为国内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虽然国内高校艺术教育还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较好的发展基础,也能使国内艺术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储备。

2.重视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在民族经历长期的历史积淀后,使文明逐步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们认清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在艺术教育上面,要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使艺术人才能够扩宽视野,洞察未来社会对艺术的需求变化,推动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3.重视普及教育

普及是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在我国一直受到很高的重视。高校艺术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要立足当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实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重视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发挥出艺术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在20世纪九十年代,教育部制订并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且特别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人文素质教育。最近,教育部又制订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方案》中要求普通高校应将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学生至少要选修一门艺术课程且通过考核才能毕业,教育部的这一新规定,为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吹来了一股春风。

四、结语

第3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专业艺术院校培养的是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方面的人才。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世界上的职业和分工不同,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的人,都会涉及到艺术,他要么阅读小说,要么聆听音乐或者观赏舞蹈活动等。审美教育,就是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开展审美活动的教育方式,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其中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而集中的。因此,审美教育中教育者运用的审美媒介以艺术为主。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的目的,以采取多种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受教育主体参与审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促进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审美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但审美教育不只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能的教育,而归根到底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教育。这种形式使得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既能共存,又能相互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又兼顾到整体,以不损害整体的有机统一为限”。

(一)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主要途径

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许多种,其中艺术教育是其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径,也就是说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审美修养、人格品质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只有突出了其审美的本质,艺术教育才能够塑造出美的灵魂,才能培养出受教育者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滕守尧认为,艺术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能的教育,而归根到底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教育。一方面,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其中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而集中的。因此,审美教育中教育者运用的审美媒介以艺术为主。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的目的,以采取多种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受教育主体参与审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促进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

(二)美育是艺术教育的直接目标

虽然艺术教育与美育在根本目标、具体任务、实现途径等方面不同,但艺术教育直接目标是培养大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这和美育的目标非常符合。素质教育是现代普通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同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基本一致的。

二、审美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人类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其中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而集中的。

首先,美育以塑造鲜明而感人的形象为物化手段。在美的实践环节中,美的欣赏、美的创造都不能离开形象,因为美的事物具备动人可感的个别形象。离开了艺术形象,美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所。著名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描写了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作品中保尔的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而且顽强的革命意志塑造了主人公崇高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深深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苏联青年和中国青年。其次,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由于艺术教育培养着受教育者的感知、洞察与想象能力,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了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美的形态有很多种,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其中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而集中的。因此,审美教育中教育者运用的审美媒介以艺术为主。审美教育的目的,以采取多种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受教育主体参与审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最后,审美教育的最终功效是陶冶人的情操,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结语

第4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传媒艺术是当代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媒艺术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从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至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至近100万[2]。其中,直接开设了播音主持、影视类、编导类等传媒类艺术专业的高校超过100所(不包括开设传媒艺术类专业方向的高校)。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过决议,将艺术学独立为国家第13个门类,共设立5个一级学科,传媒艺术从新闻传播和文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全媒体发展对于艺术传媒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传媒艺术人才知识结构、类型、层次、数量、需求领域都较以往发生了极大变化。在传统媒介为主导时期,传媒艺术人才仅需按照固定模式提供和制作单一形态内容产品,但在媒介融合发展时期,传媒艺术人员不仅应掌握新技术和融合技能,还应具备创新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素质。

2现阶段传媒艺术教育问题认识

在高校扩招后,传媒艺术类专业即面临着与其他专业类似的共性问题,如盲目扩招、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方案不成熟、缺乏培养特色等,也有传媒艺术类专业特有问题。

2.1传媒艺术人才输出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

在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中,融合传媒艺术专业的一级学科“戏剧影视学”设定11个专业: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制等。很多高校习惯了过去单一专业下的惯性培养模式,对于部分专业的掌控无所适从或者有心无力。国外高水平艺术院校在因材施教把握、师资力量配备、学生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对接方面均有成熟的经验,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就业市场准确对接。国内很多院校仍沿用以往固定的专业模式授课,对专业的理解和建设不够,缺乏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性引导不足,数字技术和新的教育理念引进迟缓,适应新媒体和全媒体发展的新专业发展缓慢,用人单位难以在毕业生中找到专业对口、层次合适的学生,传媒人才“供”与用人单位“需”之间出现鸿沟。

2.2学生“偏科”问题突出

许多院校按照一套固有培养方案,侧重对艺术技能和实践的培养,而忽视科技、人文、经济管理等跨学科知识的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理念和传媒操作生产过程或缺乏对于人文关怀“精神内核”,或在综合驾驭能力上显得青涩,专业面过窄等问题使得人才规格在复合性、创新性上底气不足。艺术类学生的英语考核有自己的学位考试为标准,整体难度和水平比普通专业低,导致传媒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阅读外国作品和文献时存在较大困难和障碍。传媒艺术教育将艺术本体与人文、经济管理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充实传媒教育内容。

2.3需加强阐释学术理论的力度

传媒艺术发展不仅需要实践,更依赖于理论构筑。在全媒体时代,传媒艺术的传播新特性、精神性需要更为前沿、稳健、扎实的学理透视。在电影与电视、传播与艺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之中的各自性状、交织可能都需要进行理论的探究。探寻并准确把握传媒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理论根基,才能确保传媒艺术教育的枝干和花叶不“长偏”。

3媒介融合发展视角下传媒艺术教育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发展需要传媒艺术教育顺势转型。在艺术门类独立以后,全媒体视角下的传媒艺术教育应围绕战略发展方向和市场需要进行转型。

3.1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扩招以后,出现学校盲目办专业、缺少培养特色的问题。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应紧跟传媒业发展步伐,适时完善培养方案,建立因地制宜、寻求特色、注重服务社会、找准坐标、顺应时势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向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方向转型。如重庆广播电视集团与重庆工商大学的合作模式开启了高校开办传媒艺术专业培养的新篇章。重庆广电集团与工商大学在校园实践大楼内共建500平方米专业、标准化演播厅,重庆电视频道和栏目整体平移进重庆工商大学。多档受当地市民喜爱的节目在此生产,学生可全程参与节目的生产制作过程,而进驻高校的专业电视编导、记者通过定期讲评会的形式,加强对学生专业教育。目前,已构建起“记者编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顶岗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模式。通过师生在业务领域“角色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创了中国传媒教育的先河。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现场的节目生产制作掌握专业知识,更能在这样的平台里面,领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发酵、互补共生的内在规律和外在价值,为全媒体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

3.2加快结构转型,培养和打造勇于创新、知识转换能力强的复合创新型传媒人才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时,高校对于传媒艺术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冷思考”。在艺术门类下,如何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促进专业布局平衡,如何做好学生专业培养、就业能力实际考核、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跨学科专业教育等,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国家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下,大力培养熟悉影视与新媒体传播、掌握传媒经济与管理、传媒资本运营等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站稳脚步。有财经特色的高校,如重庆工商大学在对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经济、管理类可能的贯穿和引进。在全媒体时代,懂得资本运营是学生踏入社会的竞争力。与单一知识结构的记者、节目制作人、编导相比,具备综合素质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对于未来市场的驾驭和把控能力更高一筹。

3.3深化传媒艺术教育理论建设

第5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1.实施机构及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培养出一批社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办学能力参差不齐,管理缺失,甚至出现欺诈宣传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起点低,无证办学者多

1992年10月12日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政府包办教育的做法。”[1]民办艺术教育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2003年9月1日正式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后[2],大大促进了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民办艺术培训教育更是如火如荼,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在政府提倡、社会支持的同时,地方政府放松了监管,放宽了民办培训机构的入行标准,形成一种人人可办学的乱象,叫上几个人、租几间小屋就办起了学校。如A市某区河西就有培训机构300多所,而登记注册的只有十多家。

(2)恶性竞争,虚假广告泛滥

为了抢食教育大饼,拉到更多生源,获得更大利益,市场形成恶性竞争。各培训机构使尽一切招数做广告,其内容根本不经主管部门审查,大肆造假。把一些无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宣传成授课名师;临时租赁一两个门市房,放上一些教学设备却宣称教学环境优越、设施完备;等等。许多培训机构不惜给学校领导、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回扣”以招揽学生,严重扰乱了教育市场,损害了公平竞争和公平办学的原则,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质。

(3)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不高

A市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从事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管理工作的职员。不论是哪一类都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从教师方面看,其来源有三:1)各高校的在校生或毕业生;2)民办学校的兼职教师或退休教师;3)社会各行各业兼职群体。在校大学生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兼职教学的,随着课业的变动和毕业等问题,他们随时可能离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就职多出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旦找到稳定工作,随时走人。兼职教师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本身有稳定的收入,如果全职工作或个人生活变动或出现问题,就会辞掉兼职工作。从管理职员来看,他们常常是干了几个月或一两年就跳槽到工资高的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由于不同的“出身”决定了其整体专业素养良莠不齐。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授课人员根本无授课资格,甚至是非专业类的。教师资源稀缺及其素养的有限性已成为民办艺术教育培训全面发展的障碍。

(4)管理制度不健全

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办法要么没有,要么只是做做样子。有的没有学习导师,有的教师上课无教案,有的教师上课迟到、讲课时任意打手机、抽烟、随意调课外出,等等;学生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比比皆是。正如某区一家文化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所说,“学生是买的,老师是请的,场地是租的,教材是‘引进’的(复印或撕掉别人的封面就成了自己的教材),理念是拼凑的……最终没一个是自己的”。

(5)追逐利润,忽视公益性的教育理念

一些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把办学当作自己谋利的手段。表面上看,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大力发展有助于更多人得到学习发展机会,教育之理念可用制度规范来维护,但许多藏在“制度背后”或“制度漏洞”下的利益冲突,使其教育理念大打折扣。

2.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主体不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六条明确指出,“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项条款规定,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由工商行政部门来管理,但国务院至今尚没有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此外,国家没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和监管部门对各个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帮助,使其陷入没人管理的状态。现有的监管体制是教育部门审批文化类、工商行政部门审批教育咨询类、劳动部门审批劳动技能类等,结果是“审批部门多,政出多头,各自为政”[3],大家都管,大家都不管或管不着。一遇问题,如破产关门、卷款走人等,各部门都说不该自己负责。

(2)评价机制缺失

民办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从现况来看,主要是自我管理。学校的教学水平、学生质量、教师业务能力、学校规模、校舍硬件标准等,都是自己定标准,自己管理。这种自是否能推动培训活动朝着国家教育目标方向前进、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缺失公认的评价标准。

(3)社会监督不到位

访谈时发现,学生家长对民办培训机构的认识存在着局限性,他们选择培训机构只考察教学环境是否舒适、有无名师、课程是否新颖等,对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规范、师资是否稳定、机构是否注册、由哪个部门来负责监管、有无规范管理和发展规划等,却不知晓也无人问及。学生及家长对政府管理和培训机构运作在认识上的缺失,容易造成民办培训机构教育活动的随意性,生出种种弊端。

二、我国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改革的对策

1.确立办学标准

统一办学标准是保证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机构对其整个教学活动自我批评与评价的依据。

(1)明确办学规范

各地方民办文化艺术机构应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章程和《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所载明的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类别、层次、办学项目和内容,依法开展办学活动,不得私自办学。以其他形式和途径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名为教育咨询实为教育培训的机构应当予以取缔。另外,在办学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办学场地面积指标、教学设备标准、师资聘用质量条件,以及培训和招生计划、薪资待遇和收费等标准。

(2)合理有序招生

招生部门要按照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制订规范的招生计划和方案,各培训机构间要形成统一规范的招生秩序,杜绝任何虚假广告。不得用“回扣”来招揽学生,按照正规招生轨道规范招生。

(3)完善教师选拔培养制度

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命力来源于教学质量。要保证教学质量,培训机构要有自己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如果教师全是临时聘用,就难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和教研上去,提高教学质量、创新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就会成为空话。其次,要建设“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一名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定期组织培训及年终评估与考核,对绩优者进行奖励,考核不合格者,要让他们重新学习上岗。

2.完善管理制度

(1)明确审批监管部门

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当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管理,而鉴于它的营利性,工商部门也应对此进行规范。为了解决“各自为政”的问题,政府应建立专责单位,由一个部门牵头监管,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而有关联的其他各部门予以协作,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和权责,保障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正常运转。

(2)坚守公益性教育理念

民办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存在与发展,在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更高品质的教育环境、更多元的教育选择机会与更好的教育产出。政府管理机构首先要明确这一理念,把握其教育的正确方面,维护教育事业的声誉。

(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