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艺术教育心理学范文

艺术教育心理学全文(5篇)

艺术教育心理学

第1篇:艺术教育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心理学;艺术教育;个体心理;艺术教育学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学逐步运用于其他领域,形成了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正是其中之一。艺术心理学通过运用心理学内容来研究艺术赏析、艺术创作、艺术学习乃至艺术教育等。心理学在艺术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从理论层面深入细致地研究心理学在艺术教育领域所发挥的支持效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艺术教育。

一、个体心理对于艺术教育的影响

艺术教育与受教育者个体心理互相作用、互相促进。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个体的心理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而良好的个体心理则有利于艺术教育的良性循环。

(一)良好的个体心理有助于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良好的个体心理必然产生良好的个体行为实践,这样的个体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实践中,都是积极向上、不惧困难和挑战的。在艺术教育中,良好的受教育者个体心理能够坚持正确的方法和心理导向进行艺术学习,从而走向艺术领域的成功彼岸。反之,不良的个体心理则不利于个体的艺术实践。良好的个体心理是艺术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艺术人才的必然要求,这样的人才在未来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时,又会将良好的心理反哺给下一代的受教育者,如此,必然会带来艺术教育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艺术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辨识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离不来良好的个体心理。心理学是一门认识和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思维动机、精神意识以及情感功能的学科。心理学既是一门具有理论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际应用广泛的学科,它与个体、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紧密的关联。艺术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作为当代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代艺术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心理学意义上的艺术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和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的新兴文化教育,它可以帮助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美的深刻感受和理解,培养和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创造力。进一步而言,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当代艺术美育的基础和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专业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艺术具有密切的联系,如读古典小说、看电影、听广播、听相声、看歌剧、听戏剧、绘画等,都需要艺术审美。而艺术教育强调和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及其评价活动来提高个体的艺术审美水平、艺术的鉴赏力乃至个人修养,离不开个体良好的艺术审美心理。

(二)良好的个体心理是艺术教育的基础艺术教育必须建立在受教育者个体良好的个体心理的基础上,否则,受教育者个体也只能是盲目的跟从者。只有在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艺术教育才能取得突破和发展。只有激发和引导受教育者充分运用其心理调节知识,如对受教育者的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等因素进行心理调节,发挥其艺术表达的心理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的效率和水平。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只有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对于艺术展示的心理综合分析的能力,客观地总结学习艺术的心理调节规律,熟练掌握艺术表达的技巧,才能避免其他不良心理因素对于艺术学习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实践表明,艺术表演过程中的紧张主要是由于心理作用引起的,只有保持一种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调节个体的心理来应对紧张的环境和局面,个体才能变得自信和稳定,进而正常地发挥个体的艺术水平。

二、心理学对艺术教育的支持效用

艺术教育和个体心理具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支持效用。心理学对于艺术教育的支持效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心理学对艺术教育具有指导作用从教育学角度而言,艺术教育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和应用。在人类历史上,无论任何国家和地区,无论哪一个阶段的教育、任何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心理学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之法是“因材施教”,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受教育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因素、性格特征对其实施相应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艺术教育中个体的心理规律,从而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并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心理水平。另外,艺术教育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艺术表达则是一种特殊的行为习惯和一种自动化的意志和行动,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受教育者的心理通过艺术展示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因而,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都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

(二)心理学为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内容艺术离不开个体的心理活动,个体的感性认识是艺术产生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感性能够创造出多彩的艺术,我们看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离不开多姿多彩的艺术的点缀。艺术心理学发展进步到了现代,早已不再是机械的传统的艺术观念,而是更多地强调以个体的意识让艺术绽放光彩。具有独立艺术思维的个体会在其内心世界产生自己的主观感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从自身的主观感受出发,结合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积淀和修养,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艺术心理学体现的是艺术文化或作品的核心内涵,是其真正的艺术文化价值,其反映的是一个人与大自然和社会不断交融过程中的自我超越。换言之,艺术心理学在艺术实践的层面上体现出来的是艺术心理学的核心价值内涵,心理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艺术心理学乃至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内容。

(三)心理学能够丰富受教育者的心灵体验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呈现的艺术本质,是外在世界事物的特点与创作者个人内在心灵直观体验的完美契合。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呈现出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与创作者自身丰富的艺术人生经历以及丰富的艺术心理密不可分,这就是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具体体现。艺术教育既是一种培养受教育者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教育,也是一种能够启迪受教育者思维和激发灵感的教育。成功的艺术心理学教育必定能更好地让受教育者认识和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艺术追求,并通过自己拥有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受对其作品作出更好的表达和呈现。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者心理的直观体现,在我们解读特定的艺术作品或创作者的时候,作品创作者所创作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心理应当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赋予了个人特有的艺术感受和个性特征,其独特的艺术直觉和审美修养正是其独有的艺术心理认知和超高的艺术表现力。在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运用相关的心理学内容解读艺术创作者和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能够丰富受教育者的心灵体验。

(四)心理学内容渗透在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心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是艺术受教者接触美学理论和审美心理方法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如艺术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思维方式,感知方式、行为方式、认知方式等,其中很大一部分问题体现的仍然是心理学教育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将艺术教育与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效结合起来,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时发现并纠正受教育者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积极引导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艺术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其在艺术教育活动中逐渐感受到艺术主体的鲜活和灵动,这些环节都需要借助心理学的支持。同时,心理学教育是一种遵循受教育者个体心理活动发展规律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为受教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艺术学习条件与精神上的归属感,进而促进受教者心理发展的健康状态,达到心理健康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提升受教育者的艺术水平。

三、在艺术教育中发挥心理学支持效用的路径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持效用,而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有着独特的艺术教育特点和要求,艺术教育只有适应新时展的特点和要求,自身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艺术教育中,心理学发挥其支持效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一)高度重视心理学的方法和理念在艺术教育中的实际应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展,把握人民需求,要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讲话既是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要求。“跟上时展,把握人民需求”,要求艺术教育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把握时展的脉搏和人民的心理需求。新时代的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也要重视受教者在艺术教育中的心理学实践和认知。这是因为,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艺术教育要求我们解决传统艺术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针对缺乏艺术心理教育内容的问题,我们要注重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艺术教育的创新,引导受教育者在新时代的洪流中深入实践亲身体验,在扎根时代生活中推陈出新,从内在心理上适应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要求。加强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心理学对传统的艺术教育心理学的继承和发展要从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结合进行,要求与教育相关的艺术教育理论专家和研究工作人员系统地结合新理念和新时代的艺术心理学教育,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研究。教师的形象和思想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意识。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地对教师开展艺术心理学方面的培训,逐步让教师意识到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发挥支持效用的重要性,逐步改变艺术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更好地将心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教育之中,以提升和培养学生心理感受和调节能力,使得学生在对于艺术心理学教育和结合艺术心理学的具体理解和看法以及学习上能够表现出于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渴望,这对于促进艺术心理学教育与艺术心理学结合思想的养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心理学的学科研究和实践范畴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思维、情绪、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诸多领域,它又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家庭、教育、艺术、健康等密切关联。当前,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艺术教育对于人们的思维习惯、情绪控制、人格形成、社会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心理直接相关。新时代的艺术教育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更好地为艺术教育服务,艺术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感、艺术效果、艺术与记忆、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才能都是艺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将这些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融入到艺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让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渗入到艺术教育的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艺术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明确分析艺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艺术教学。例如:艺术与心理学中都包含有针对艺术的鉴赏、理解、表现并由此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艺术创造的研究内容,这就要求艺术心理学的教育要根据对艺术本身及个人的心理条件进行相应的艺术知识培训和心理教育,使受教育者产生对于艺术的心理感受力和对审美的情感。另外,艺术教育中还应当充分体现出艺术才能与艺术心理创造之间的相互关系。艺术创造才能的培养与艺术的感情和艺术的记忆力、自信力以及其他艺术心理的培养有关,而这些都是由于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艺术心理教育得以完善,因而这体现出心理学与艺术教育之间密切的相互联系。从艺术专业的学生到艺术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艺术专业技能知识的积累和艺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加强受教育者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教育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而实践又是理论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艺术教育需要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这种指导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受教育者不仅需要相关艺术理论知识的充实和储备,更需要艺术实践的磨练和经历。人们对于艺术的接受和感知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但精神又是实践的体现,这就要求艺术教育要重视实践和体验,而实践和体验都离不开心理的教育和心理的感悟,要使艺术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受教育者就要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感悟。只有在良好的心理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受教育者的艺术实践过程,才能适应新时代艺术教育“跟上时展,把握人民需求”的需求。优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善于为受教育者提供表现空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艺术表演的方式能够使受教育者切身体会和感悟生活中的艺术,使其对艺术产生心理上的深刻感悟,从而真正达到开展艺术教育的良好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持效用。新时代的艺术教育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心理学为艺术教育提供营养。只有将艺术教育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艺术服务大众、服务人民的目标,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景云.文艺心理学基本原理研究对象〔J〕.文艺理论与批判,1999,(1):113-117.

〔2〕李遥.艺术心理学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0):150-151.

第2篇:艺术教育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绘画心理学;美术教育;意义;应用

十九世纪末,随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进步,西方世界开始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浪漫主义运动中开始对绘画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进行重视,在经历了儿童绘画心理学研究、绘画治疗、艺术价值研究和绘画技巧和过程的研究这四个阶段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现代绘画心理学研究的雏形。

一、绘画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作为将人类心理变化、精神发展对人类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项目的学科,其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对人类个体情感认知、情绪引导、行为影响以及人及社交等多个领域,还包括人类日常家庭生活、教育经历等方面对心理发展影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心理学要对大脑活动对个体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心理学还要对心理机能在个体社会行为中所具有的作用进行阐述,与多个科学领域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绘画心理学发展概述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学者库克对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进行了第一次阐述,随后便在心理学界引发了一系列对于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第一次将绘画作为进行智力水平测试的一种手段,并通过逐步的实验为该方法的实行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标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德国医学家柯赫树木人格测量法的创立,成为了现代绘画心理学的基本雏形,并且经国际批准后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精神心理的临床治疗中。后来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哈里斯、库皮茨二人对树木人格测量法的研究发展,逐步形成了绘画心理学最早的表现形式画人测试法,并逐渐在心理学领域的而研究和治疗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三)绘画心理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绘画心理学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对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通过绘画治疗使儿童逐步恢复心理健康,正常健康的成长,并通过绘画疗法逐步提高患病儿童的沟通与表达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对儿童的心理疏导。并且相关专家指出,绘画心理学的应用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将自身情绪、心理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最直接的表达,医生可以对其绘画作品进行特点分析,了解自闭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对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辅助作用[1]。

二、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所具有的必要性

绘画心理学是对艺术创作者、对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绘画内容反映进行重点研究的一门学科,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活动在作品中的展现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而实现对心理变化的研究。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艺术认知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情绪进行感知和感觉的能力。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时艺术创作者心理变化感知和对其所反映的情绪现实感受的能力,如通过对作品中光影的应用、色彩的应用以及空间透视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审视,就能够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对作品所具有的内涵的感知力。第二,对艺术作品中对具体形象进行默写和表现创作的能力。这是美术教育中,使学生逐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揣摩和欣赏,对艺术作品内涵有所理解,并对其表现手法及形式的有所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从艺术训练逐步向艺术创作进行过度的重要教学环节。第三,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行培养。艺术作品的创作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对题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以及扎实的绘画功底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在进行创作时通过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挥,使自己所蕴含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通过绘画技巧和方法,结合具体事物在想象思维模式中的变形、夸张或分解再组合,进行在画布上的表现,从而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含有一定的自我色彩和精神内涵。第四,逐步锻炼学生的绘画意向能力。随着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学习的深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能够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表象中进行对其心理和情感、精神变化的所含有的意象进行挖掘的能力,使学生已经可以从创作者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进行艺术创作,最终实现对自身心理和情绪变化理性化的艺术表达。只有当学生对自身的认知经验和观察积累到一定层次时,才能学会如何站在艺术创作者的角度对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主观内容进行体验[2]。

三、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具有的作用

目前美术教育的两大价值取向,其一是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出发,注重对美术学科所具有的特点和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其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艺术美感和艺术表达手法技巧的提升,将教育教学作为其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其二是从教育学科的角度出发,注重于对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发展,将美术教育视为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认知进行提升的一个环节。因此,将绘画心理学应用到美术教育中,可以使上述的两种价值取向进行平衡,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绘画心理学的应用促进教师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

美术教育虽然具有其较为独特的教育特点,但仍然属于教育的大范畴,因此其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针也应遵循教育的整体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进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的前提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对美术学习的正确认知基础,这就需要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学生的发展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又具有群体发展的一致性,且不同学习阶段又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这就造成教师在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关注的时候很难做好对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之间的权衡,而教师若要解决教学工作中的这一主要问题,就需要做到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的了解。因此,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对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进行有效了解,从而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对于绘画作品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心理世界和发展情况的研究,已经从十八世纪延续至现在,在此期间,美国著名学者古德曼将艺术所具有的特性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艺术充实性、艺术表现性和艺术结构性。这三种特性中艺术表现性与绘画心理学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含义主要是指艺术作品中创作者运用隐晦的表现技巧和手法,对其自身心里变化和精神世界进行表达的特性,即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对创作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所了解。还有一些学说的研究从绘画对人类内心世界投射的角度出发,创造了一系列心理测验方法,并都已发展成为了当今较为成熟的主流的临床心理测试方法,可以通过这些测试方法的标准对创作者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状态进行较好地理解。综上,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绘画心理学,透过学生作品的表面了解到其所体现出的创作内涵和意义,并且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知,对学生个体间所存在的性格、认识、审美能力间的差异进行了解,以此作为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调整的根据,并能够对专业技能基础较差和发展缓慢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二)绘画心理学的应用辅助教师美术道德教育工作的展开

目前,我国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对美术文化和绘画技巧教育的过度重视,忽视对学生美术道德观念的培养。美术道德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其概念的抽象化无法指定具体的评价办法,且无法根据其概念设置专门教学课程;另一方面,进行美术道德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且无法在学生的艺术作品中进行展现。致使很多教师在长期的影像中,形成认为美术教育只需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各类艺术技巧的教学,道德教育不属于其学科范畴的错误认识。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行为进行展开的最终目的,不管是从教育学科的观点出发还是从美术学科的观点出发,道德教育都对美术教育的展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道德教育中所包含的三大要素有道德情感、认知和行为,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工作进行展开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教学内容,其中绘画心理学的发展对道德情感所产生的影响最大。道德情感是指人类对于自身和其他个体举止、思想、意识等行为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进行评判使所产生的情感。绘画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中,绘画治疗对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绘画治疗方法在教学中的使用,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对自身发展进行完善,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绘画心理学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认识的同时,弱化学生情感道德发展中一些障碍所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和美术道德水平的提升[3]。

(三)绘画心理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审美、创作能力水平的提升

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艺术认知、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提升上。第一,对于学生艺术认知水平的提升,绘画与认知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较为隐秘的联系,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学者古迪纳夫就将绘画作为对儿童进行智力水平测验的一种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因此整个绘画的过程都离不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人类在人之中素具有的情绪、兴趣、体验等都会在绘画作品中有所体现,因此进行绘画练习以及绘画技巧学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对人类的认知能力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第二,绘画心理学在发展初期对儿童绘画审美的喜好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具象化拟人,又具有夸张特点的对儿童的美术审美倾向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较为欢快明亮的高饱和度色彩能够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由此向美术教育揭示,可以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对绘画心理学的应用,帮助学生从更多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技巧和手法以及其所包含的创作情绪和内涵进行探讨,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水平得到提升。第三,绘画心理学在对人类下内心情绪和精神变化进行探析的同时,也对人类进行事物观察和感知时所具有的感知规律进行了相关探索,可以帮助学生对绘画技巧的变化所带来的艺术风格的变化有所了解,从而对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水平进行提升[4]。

四、美术心理学在美术教育展开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培养,拓宽美术教育认知层面

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类,但都属于教育的大范畴,因此其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对发展全面人才的培养。因此,就需要通过在美术教育中对绘画心理学的应用,培养心理健康发展又具有较强美术技能的人才,拓宽教师对于美术教育的认知层面。首先,教师应结合绘画心理学中对各个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研究,对学生制定相应的美术教育计划。例如,在进行儿童绘画教育时,应结合儿童阶段的绘画心理,遵循该阶段学生绘画技能发展的特点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给予儿童在绘画中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鼓励儿童积极创作、积极表达,对儿童绘画能力个体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正确认识和尊重,给予孩子能力空间范围内的绘画水平的提升。其次,教师还需要根据各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教育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即便是处于同一阶段的学生,在个体能力水平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美术教育的有效展开,必须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选定合适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水平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后,美术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虽具有的艺术表现能力,对人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感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展开时,将绘画心理学与美术对人类产生一定影响的作用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和障碍排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时,对美术所具有的心理调节作用进行重视,利用绘画所具有的心理治疗作用进行课程设置[5]。

(二)对现行的“育才”、“育人”教学指标进行调整变革

对人才的培养既要做到对其技能的的培养,还要兼顾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遵守的教学准则,尤其是对于艺术类学科的教学,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引进,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着重对于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加入对学生心理健康、情感及道德金康发展的评价标准,更好地实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实现。

(三)教师不断对自身教育素质进行提升

美术教育作为以对学生美术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为教学基础的学科,对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对自身不足进行正确的认识,做出正确的完善、解决方案,能够使教师在绘画心理学的应用实践中,逐步实现对自身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美术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绘画心理学虽然已经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但对于其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美术教育发展对绘画心理学的引用就是对当前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有力体现,而对于如何更好的是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中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广大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群体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格林.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00316-00316.

[2]朱莹.美术心理学在中高职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108.

[3]王战戈.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艺术教育,2015(08):100-102.

[4]林雪.注重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学探索[J].艺术科技,2015,28(05):26.

第3篇:艺术教育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艺术生;教育管理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学生的高等教育几乎全面普及,也就是这样才造成了一些大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因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科具有独有的特性,这也就造就了他们的与众不同,此外由于他们的思想和意识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提高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1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及成因

1)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比较超前,比较容易感性处事而且他们的专业课程以及学习方法都比较特别,使得他们普遍存在意志不够坚定,思想比较开放的情况。除此之外,艺术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然而,因为他们学业的艺术性,使得他们的思维无比开放,毫无边际,以至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方法使得他们感到压抑并想极力挣脱,如何攻破这一难题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关键所在。2)由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与普通学生的学习形式有所不同,他们不得不通过两场考试来证明自己,从而通过艺术类招生考试。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课远比文化课要重要的多,以至于有关文化课的学习不怎么受到艺术类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使得艺术类学生的素质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产生了很多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3)由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发展的独特性,造就了艺术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及思维形式,他们总是想通过自己的方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使自己显得别具一格。此外,他们还总是过分追求自身的个性化和专业方面的发展,最后就造成了艺术类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

2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2.1注重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扩展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的发展,作为艺术类教师的艺术教学方法也应当紧跟新时期的前进步伐。“丰富教学活动”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艺术类学生在初中时就喜欢艺术和文化类的东西,并且他们相对于其他学生接触的事物更多。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教师就有义务为每个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关艺术的实践活动,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可以参与相关的艺术活动,使他们可以充分地遨游在艺术的海洋里。在繁重的文化学习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调节学生的时间分配和精神压力,已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

2.2加强艺术管理的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有些现代艺术类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匮乏,空有理想但缺乏实际行动。有些学生即使有确切的目标,也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精神。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且阻碍教师开展艺术活动。艺术类课程的学习不是可以“一步登天”的,而需要一个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只有矢志不渝,才能走到最后。因此,要加强艺术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都认识到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要理性,要有始有终,要坚守自己的初衷,不忘初衷,勇敢的面对未来的困难。从总体上看,艺术类的学生的年龄不那么均衡,整体年龄相对较小,除此之外,他们自小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对艺术知识的学习、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尽管学生们都很热爱艺术,但是发展水平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艺术水平和能力,把学生分为各种学习群体,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喜爱自由结合,防止“纸上谈兵”的状况发生。正因为这种分类别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一起研究他们所喜欢的并与文化相关的事物,交流不同的文化见解,才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地体现艺术课堂的优点和效用。

2.3引入艺术类教学实例,保证管理质量

艺术类课堂需要注重的要素有很多,生活元素是其中之一,当然引入教学实例也是必不可少的。艺术类课堂的交流与其它课堂一样,都要树立并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艺术类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艺术知识,也要善于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作为教师都要创造并举办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研究和交流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各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管理质量。文化交流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举办相关的活动。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动漫”,教师就可以通过组建动漫小组,来号召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动漫视频分享等的小组活动,从而使得学生认清自己的专业和喜欢的东西,认清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有些学生喜欢“画画”,教师就可以组织“写生”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自然、亲近自然,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感官感受。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教师就可以通过举办“歌唱比赛”,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艺术类学生保持他们原有的特点更有保障,有益于艺术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艺术的价值。总的来说,艺术类课程虽然是新时期的文化课程,但是它与其它专业的课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艺术类课程的前期,绝大部分不那么理性。那么,要想使艺术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就必须要通过引入教学实例的方法,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地了解艺术类学生的个性,丰富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融合。

3结语

艺术专业类的学生与普通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各有所长。艺术专业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来说不那么高、逻辑思维能力不那么强,但是他们在另一些方面表现优异,比如:创新意识与能力、个性表达、实际操作能力、情感表达等。各高校应当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发挥教育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静.新形势下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探索[J].智库时代,2019(49):225.

[2]沈彩云.浅谈艺术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重构[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396.

第4篇:艺术教育心理学范文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诸多领域中的一隅,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故而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诸如超前性、连续性以及周期性等。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高等医学教育之重要性,毕竟高等医学教育事关医疗卫生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其管理也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医学教育的产生以及发展同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生相伴,密不可分。伴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不断革新,西方国家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管理学也相应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简单经验总结到深入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此次笔者通过通读《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归纳概括出该书中的一些特点:

首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双并重。在《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中,作者分章阐述了对于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模式,在靠前部分,重点强调了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突出对于医学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理论基础的夯实,作者充分意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至于医学专业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强调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基础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到了该书的靠后部分,作者则更多的侧重于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操作、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毕竟对于医学教育而言,高等医学教育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之上也要不忘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才能有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育,所以该书以专章论述了临床实践教学的管理以及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等内容。

其次,与时俱进的吸纳新元素。在该书中,作者重点探讨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相关问题。虽然医学教育管理这一概念以及模式在我国并非由来已久,但这一管理领域的发展却始终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在“教育技术与应用”这一章节,作者推陈出新的引入了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概念,而这些理念是近几年来大热的新兴教学模式,由此可见,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也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吸收着新的元素,展现出新的创意。而将这些新模式、新方法引入到传统的教育管理当中,必然会使得管理模式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使管理成效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再次,反思发展的进程和经验。在该书中,作者利用专节对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意在通过回顾发展的进程,结合当下发展的前景,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反思。除此之外,作者还在后文引入医学教育研究这一概念,通过回顾其发展历程,以求更深层次的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以及发展另辟蹊径。可见,作者强调对于既往经验的借鉴,而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优化,必然要在前人发展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防止管理的路径出现错误。总体而言,《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作为研究和探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代表书籍,系统的阐述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体系,作者通过归纳和梳理,为读者呈现出较为完备的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作者在其自身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之上,建设性的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发展道路。且该书更多侧重于为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提供实用性参考,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具有极高的理论参考价值。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所涌现出的新事物也应当与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相结合。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将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模式,亟需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革新理念,创新方式。因此,《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是在指导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观念革新、模式优化、体系更迭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实践价值。

作者:高丽芳 单位: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医学系副主任

第5篇:艺术教育心理学范文

1.1教师方面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情感,所以,在我们学生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们喜欢哪位老师时,也往往喜欢该老师所任课的学科。根据他们这种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必须在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使学生喜爱和爱戴的好老师。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关系融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有良好高尚的师德。只有“师爱生”,才会“生爱师”,才会迸发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必须加强业务修养。英语教师如能具备纯正的语音语调,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语,交际化的教学手段,广博的知识面,无疑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从而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的个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充满活力,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公平坦荡,必然会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和喜爱;反之,如果教师沉默呆板,态度生硬,对学生讽刺挖苦,漫不经心,必然会失去学生们的好感,造成学生们的心理负担,是师生关系不协调,压抑阻碍课堂教学。不少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就是由于他们喜欢这一学科的任课教师,不但敬佩老师的学识,而且喜欢老师的风度和气质,谁会拒绝,排斥自己的崇拜者呢?

1.2学生方面

我校学生仍处于青少年阶段,凭兴趣学习的成份较大,他们喜欢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往封闭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使他们感到沉闷和压抑,影响学习情绪。所以,应首先考虑他们这种心理需要,努力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英语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力求使英语课堂形式活泼多样,气氛轻松愉快。课前,学生用英语进行值日报告,故事演讲,以丰富学生们的语言信息;空闲时间安排freetalk(口语角),学生可用英语随意聊天,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非常兴奋,越来越积极投入。对于最枯燥的单词记忆,采取竞赛式,或“满负荷工作式”,使学生在枯燥的单词记忆中全心投入,效率极高。此外,针对学生爱唱爱跳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唱英文歌曲,或用英文改唱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都非常受到他们的欢迎。

2利用心理学艺术,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等积极健康的心理不受损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不单单取决于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自信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情感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强,注重他人的评价;同时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不能象其他高中生那样,有更多的升学机会,所以常感到前途渺茫而敏感自卑,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笑脸相迎,鼓励不断,杜绝责难,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敢开口,怕出错,我便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对于他们的正确回答,多用“Good!”“Verygood!”“Excellent!”“Right!”“You'resoclever!”……等词语加以表扬和肯定,对于出错或答不上的同学,也要避免用生硬的态度去批评指责,而是和颜悦色地用等来引导。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又能保住他的“面子”。以免使学习跟不上的孩子产生焦虑,担忧,害怕等心理障碍。那些怯懦,紧张的学生一遇到老师那充满微笑,鼓励和期待的目光时,往往信心倍增继而回答出正确答案。此外,还要注意更正错误的方式方法。如果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意打断,纠正,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唯恐出错出丑而不敢发言,造成心理障碍。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总是对学生声明:“英语课堂允许出错,欢迎出错,只有出现错误,才能有所改进和提高。”这样,学生消除了心理上的畏惧,能开口大胆讲英语,形成了一个轻松活跃,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