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汉语言教学中文学鉴赏探究

高职汉语言教学中文学鉴赏探究

【摘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文学鉴赏质量,对于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和陶冶学生情操的需要两方面,分析了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意义,指出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其自觉战胜不良思想侵蚀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写作背景的把握、加强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和加深对情感的把握三条有效的鉴赏策略。

【关键词】高职课程;汉语言教学;文学鉴赏

汉语言文学作品,不仅内涵丰富,是许多文学大家多番经历才书写而成,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形式多样,同样表达离别,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对高职学生来说,在教师指导下对其进行文学鉴赏,不仅可以夯实文学知识,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传承,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化修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1]。作为授业解惑者,教师要深刻认识肩上的重任,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便他们的逻辑思维、审美等能力得以提高。

一、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

网络的普及,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事,从而开阔视野,然而,网络也存在弊端,其中的不良思想对大学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当学生不知道真善美的真谛,自然也不可能变成一个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人,也不可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美。这种状态是极其危险的。然而,高职学生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对于讲道理有抵触情绪。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汉语言文学经典文章促进学生鉴赏,会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塑造学生的审美观,让他们了解“美”,不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其内化,成长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的优秀人才[2]。

(二)陶冶学生情操的需要

如今的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不免出现急功近利的念头。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净化心灵,实现情操的陶冶。其次,汉语言文学经过岁月洗礼与历史沉淀的经典作品,都是人类艺术的精华,通过对优秀文章的学习与鉴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人格,促使他们逐渐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对人文精神的宣扬,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住的茅屋,根本不能遮风避雨,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想的不是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住进坚固的房子,而是将目光放到了广大百姓的身上,希望终有一天无数百姓不用像他这样,在茅草屋中被冻得瑟瑟发抖,而是能住在青砖红瓦的房子中开心生活。这种由己推人的博大胸襟与崇高愿望必定会感染学生,使他们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又如屈原的《离骚》,彼时屈原的国家已经腐败昏聩,即便如此,作者依然没有停止奔走呼号,依然想唤醒国人,让他们一起加入建设美好家园的浪潮中。二十一世纪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实现个人的快速成长,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在关键时刻,能够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发挥不怕艰苦的优良传统。汉语言文学鉴赏,能够让学生战胜各种诱惑,坚持正确的信仰,逐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二、高职汉语言教学中文学鉴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写作背景的把握

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中产生的思想、感慨、观念,都是作者对于自我心情的表达、对于自我情感的抒发、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述。汉语言文学作品自然也是如此。因此,要想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就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引发的感受等等,进行深入的剖析与研究,对于作者的人生历程与思想进程进行分析与研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首先,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文学作品进行仔细预习,以便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当时创作这篇文章的心情,从而在学习时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流动,实现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文章内容,向学生呈现更多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资源对于文学鉴赏能力提高的积极影响,从而转变观念,端正态度,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实现个人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提高。其次,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加强对诗词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文学作品是作者经历了某种特定事件生发的感悟,最终通过写作将感悟进行抒发的产物。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对于作品内涵与意境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一方面,让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升,为日后进行更多优秀作品鉴赏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意境的把握,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3]。比如在鉴赏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时,学生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了解到汪伦曾在安徽省泾县的桃花潭边隐居,由于他崇拜李白,得知李白来到安徽以后,立刻给他写信请他前来自己隐居的地方畅游。李白向来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汪伦担心他看不上自己居住的地方而不愿意前来,于是将桃花潭说成是“十里桃花”,将姓万的店主人开的酒店说成“万家酒店”。李白看完信,瞬间有了游历的兴趣,于是欣然前往,结果发现汪伦骗了他。但是因为与汪伦一见如故,所以两人相谈甚欢,最后李白与汪伦竟然结为金兰之好。在两人离别之际,李白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学生了解了这些写作背景,学习兴趣与热情会有所提高,而这为日后进行鉴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加强对作品内容的把握

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能够流传千古,被后人敬仰,除了其思想内涵比较丰富,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文章的语言相对精炼。现代人写文章,对于一个中心思想,可以洒洒洋洋写上数千字,依然觉得意犹未尽。而古代文章,限于篇幅,内容不会太多,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唐诗。无数诗人,要在相对有限的篇幅里,将感情几经转折,语言必须做到精炼。当然,经典文章的优秀之处远不止这一处,正因如此,才值得后人学习。优秀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都会在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所教内容进行灵活的解析,拉近学生与经典文章的距离,促使他们自觉战胜畏难情绪,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参与学习[4]。具体的方式有留、补、换、调、扩等等。“留”是指在汉语言文学鉴赏的课堂上,可以保留经典文章中涉及的人名、地名等等。比如《赠汪伦》中的“李白”等名词,要在解释语气中有所保留。“补”是指将经典文章中未能表达出来的地方进行科学的补充——由于篇幅所限,有时候即便是一些重要内容,作者也会做出舍弃,以便能够让整篇文章的基调更加接近自己所想的。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句中,就少了表达主语的“我”和表达宾语的“童子”。在进行文学鉴赏时,优秀的教师会补充这些内容,以便学生可以理解诗词的意境。“换”是指将经典文章中那些与现代词汇意义不同或者是用法不一致的词语进行调换,增加学生的理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词语与原来意思不同,甚至有些已经没有原来的意思,加深对这些词语古今意思的转换,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作者的心情。“调”是指将经典作品中词汇的顺序进行调换,使其符合现代文学的阅读特点。而“扩”则是将承载了较多意义的词汇进行科学展开。同时,教师还要加大对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的力度。不可否认,学生由于阅历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很难把握文章的优秀之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指导并非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通过各种启发手段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当前社会交通比较发达,不管身处何方,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到达。而作者所处的环境,交通工具落后,即便是千里马日夜赶路,也很难与亲人相见。在这种情况下,每逢佳节,自然就倍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想念他们在重阳登高时会如何做,而当发现少了身在异乡的他以后,心中又是何种感想。在讲述这篇诗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提问题等方式,启发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无法与故乡亲人及时相见的痛恨与思念。教师需要知悉经典文章中的某些词汇,是易于学生理解的关键点,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更深入的理解,那么就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加深对情感的把握

要想做到对经典文学的鉴赏,就需要对作品中体现的思想与情感进行准确且科学的分析,如此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学习文章的优秀之处[5]。然而学生阅历、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候对于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并不能体会。而要想改变这一窘境,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科学启发与正确指导,以便学生能够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与作者同行,感知到作者的情感波动。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6]诗词一旦没有感情就会成为词语的堆砌,这样的作品,是不可能成为佳作的。作者在特定时间经历的特定事件,产生的感情,让整篇诗歌有了灵魂,有了不同于其他诗歌的活力。比如李商隐的《锦瑟》,作者用寥寥数笔就表达出鲜明却又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如果没有身处其中,如果在鉴赏的时候,没有仔细体会,没有仔细辨别,那么是很难体会到的。在对经典作品鉴赏的时候,要看作者的语言是否精炼,是否用恰到好处的文字,表达出自己所思所想所感。“对仗”“押韵”等修辞的运用,增加了古诗词在意境上的优美,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享受,同时增加了鉴赏的难度[7]。对此,教师要进行全面分析,科学把握,力图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从而使其精神得以陶冶,使其审美能力得以提高,使其爱国情怀得以感染,使其文学修养得以培养。同时,教师要切记,文学鉴赏的能力绝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即便是有教师的科学指导,即便学生的感悟能力极佳,对于一些经典的文章,也是很难在最初就做出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对于学生在文学鉴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进行高度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提升计划,以便学生能够对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逐渐获得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鉴赏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与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为了让文学鉴赏课程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学生在获得文学知识夯实的同时,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从而逐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有必要深刻意识到肩上的重任,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古丽努尔·依曼拜.浅谈高职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学鉴赏[J].中外交流,2019,26(34).

[2]梁秀玲.浅谈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文学鉴赏[J].魅力中国,2020(40).

[3]魏俊桃.谈谈高职院校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学鉴赏[J].消费导刊,2016(10).

[4]李芳.文学欣赏课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意义[J].科学与财富,2016(07).

[5]李煊.浅谈高职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学鉴赏[J].语文天地,2019(25).

[6]郑顺婷.高校汉语言教学中的古代文学鉴赏[J].语文建设,2016(20).

[7]郑小娜.高职汉语言教学中的文学鉴赏[J].语文建设,2015(02).

作者:朱旦 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