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身体自尊发展下的健康教育论文

身体自尊发展下的健康教育论文

第一章身体自尊的概念及特点

一、身体自尊的概念

在查阅身体自尊的相关文献时,发现西方文献中身体自尊、身体意象、身体自我这几个概念相互出现,国外学者并没有严格的对这些概念进行定义上的的区分,这主要是它们都有着相似或相近的内涵。以下对这些概念做一个简单介绍:身体自尊(bodyesteemorphysicalself-esteem)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它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黄希庭教授则认为,身体自尊所谓自我概念就是个人对自己多方面知觉的总和,包括个人对自己性格、能力、意趣的了解,个人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个人现实生活的评价等等。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概念所呈现的很多时候是与事实不符合的,因而也就成为自我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乐国安、崔芳认为,身体自尊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和看法。身体意象,也称体象,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独特感知”。体象是个体头脑中身体的图式,是一种“随着身体的成长、损伤或衰竭,受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明显的、可塑的、经常变化的概念和持续的改进”。

部分个体对身体外表的认知是相对积极的,部分个体的认知是相对消极的。通过调查,发现消极的体象认知极易导致体象障碍,容易促使心理异常变化或行为混乱。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认知评价,属于是自我的组成部分。西方学者主张把自我作为知觉的对象来研究,认为应然的自我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自我四个层面。通过对身体自尊、身体意象、身体自我的概念分析与比较,我们发现着三个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三者都是个体对自己身体外表的一种认识与理解。其中,身体意象和身体自我是描述性的自我,身体自尊更强调的是理解性的自我。本研究关注个体对身体的满意或不满意,关注个体对身体的评价。因此,将身体自尊作为研究的对象。目前的资料显示,研究者普遍认为身体自尊的组成是多维度的,具体维度和层次划分是各有特点的。同时,我们注意到身体自尊带有很强的社会影响,身体自尊的发展与社会适应相伴随的,是自尊概念中具体的内容。个体的身体自尊与自我价值、自我尊严和心理健康的感受密切相关。国外许多研究表明,身体自尊是自我价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的构成部分。一般来说,拥有肯定身体自尊的人才可能有正面的自我意象和自我概念。因为我们通常是透过具体的身体外观来建立整体的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表感觉越好,其自我意识也越健全也越稳定。在笔者看来,身体自尊不仅关系到自尊,而且直接与自尊的诸多独立的心理调节有关。

二、身体自尊的特点身体自尊有其独有的特点

第一,身体自尊的根本特点是个体对于自己身体的认知性。身体自尊与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的感受密切相关,与对体内自我的看法密切相关。例如:运动能力知觉(运动、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及身体形态(高矮、轻重或吸引力),个体身体领域内的自我概念水平是依据个体在该身体领域内各种要素的能力概念的程度而定。第二,身体自尊的社会性。虽然身体自尊更多的是个体的心理认知,但人是社会的动物,对自我身体的认知也与社会密切相关。有学者提出了可能应用于身体领域中各层次的模式,称为“身体自尊的不同层次”。即受社会影响的不同层次。身体自尊的不同层次所表示的意义是,个体身体的自我评估会因他们过去相关的状态、持续或稳定、满意的状态而有所差异。最高层的要素被认为会因底层要素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从上而下是由整体、持久到特殊、易变的。

第二章影响青少年身体自尊发展的要素

身体自尊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很多因素都对他产生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如自尊、心理健康、自我价值、生活满意度、健康、饮食异常、体育锻炼、体重指数、媒体影响等等因素都对青少年身体自尊的部分或整体产生影响。通过调查发现,身体自尊还与整形美容、厌食症和肥胖症等一些现代疾病有着密切联系。现有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自尊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以下对关于青少年身体自尊与一些重要因素关系的总结研究:

一、身体自尊与自尊

身体自尊在个体的社会生活经历中是怎样变化的,身体自尊和自尊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将身体自尊看成是自尊形成过程中一个变化的诱因加以研究。自尊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自尊作为自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儿童早期发展起来的贯穿人整个生命全程的观念。自尊可以说是最能全面预测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核心变量,学术界认为这是“个体对自身个性、身体特点、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情感反应”。因此,自尊研究在国外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并长期以来受到重视。在构建自尊的模型时,已由逐渐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由单层次向多层次递进,对整体性自尊的讨论逐渐被更为严谨的合成性自尊所代替。目前,西方心理学领域中有很多关于自尊理论的研究,其中美国学者在1985年提出自尊结构的等级模型,强调青少年的自尊由不同的、具体的成分身体自尊、群体自尊、社会自尊、情感自尊等组成。若要提升青少年整体自尊水平,必须先采用某种手段从具体领域入手来改善从而达到目。身体自尊被定义为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十分重要具体领域。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知:青少年自尊作为心理健康重要成分,忽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而去理解其整体是不科学不完整的,身体自尊不仅关系到自尊,而且直接与自尊的诸多独立的心理调节变量联系紧密。

二、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外学者研究身体自尊起点。美国学者万特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概念,他认为在儿童时期自我效能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持力。他以美国8所公立小学436名五年级的在校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运动参与和少年自我能力认知两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常性运动参与者的身体知觉能力明显高于非经常性运动参与者。同时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为受实验对象,研究运动对身体能力知觉与整体能力知觉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运动员比非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体能力知觉与整体能力知觉,而且自我价值、社会认知能力的分数也明显高于非运动员。我国一位学者以高中女学生为调查对象,用自我描述问卷Ⅱ,探究竞争与合作的身体素质课程对身体素质与多向度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身体素质课程与身体能力的自我概念分量表有显著相关,而无论竞争或合作的课程对身体素质均有正面特定的内容的好处。在以12—18岁的青少年为受试对象,研究排球、足球和篮球等高强度运动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实验发现:通过体育运动训练对于身体自尊发展具有积极和良好的意义。我国最早对身体自尊进行调查研究的是韩进之等学者,他们早在八十年代就组成调查组,分别考察了我国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概况。研究发现,“从学前三岁到小学二年级,儿童身体自尊意识的发展近乎直线上升,是大幅度的,高速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这一阶段,总趋势是逐渐上升”,“由高中到大学自我意识发展平稳下来,年级差异不显著”,“其中大二学生与高三学生的独立性是有着显著不同的”。这次调查的总样本达9010人,研究结果应该说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对中国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维度进行了元素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构维度主要有九个方面,其中体育锻炼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身体自尊与体象障碍

我国学者对中学生自卑感的一项调查研究揭示,中学女生受性别特点的影响在外表和体能方面的自卑都比男生更为强烈。而且在年级差异上,初中生的自卑感要明显低于高中生,这与年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学校类型上,呈现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外表自卑感维度上比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显著强烈,而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无显著差异。黄希庭,陈红等人对我国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则表明,在初中时女生对自己的体能和身材有更多的满意,随着年级(年龄)的升高,女生和男生的身体自尊都在下降。这项研究结果虽然和上述研究结果有些相悖,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其身体自我、身体自尊随年龄而下降是一个客观事实。在调查了321某校女中学生,发现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有更多的节食行为和更强烈的对身体不满和瘦身的倾向,而社会影响因素中,同伴间的竞争是预测节食状况及相关态度的最重要因素。杜文东等的青春期女性体象障碍与心理反应关系的研究,探讨青春期女性体象障碍与心理反应关系,对初、高中学生421人进行调查,同时收集背景资料,建数据库,用EPI和SAS统计软件进行一元及多元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青春发育期出现的体象障碍对其心理发展与人格完善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引起心理障碍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建议在中学生中应普及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让青少年对身体自尊有科学的认识。

四、身体自尊与媒体影响

媒体影响是指青少年通过新闻传媒、电视和杂志,有了成人的身体魅力的标准。媒体强调男人拥有强健的肌肉,女人过分苗条,这些促使年青人希望自己能符合“时代文化”的标准。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社会文化将这些上升为审美的标准,甚至一些如苗条已经被青年女性脱离实际的过分夸大了。同样,青春期的男性也容易有媒体的影响认同明星化的男性身体。但是,如果过多的体育锻炼,也不能使实际体形和理想的体形相一致,那么,男人和女人都会对身体意象不满意。对身体意象的不满意会降低个体的身体意象,在人际交往时产生不自信,不大方,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增加其人际交往的焦虑心理。对高中生和大学生来说,媒体宣传对身体意象和人际交往发挥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本研究引进媒体影响作为影响整体自尊的变量。

第三章现阶段青少年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

一、低龄化关注和普遍不满

在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他们的几个重要方面如学习成绩、体育能力、受长辈关注度、身体外貌中最能反映他们自尊水平高低的是身体外貌,而且即使是在5—8岁这样小的儿童身上也是如此。这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普遍重视身体外貌,将其看作自尊心的最重要来源和影响因素,而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学业。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的极大解放,越来越多的人们(包括中小学生)受到来自体型特别是肥胖的困扰。对体重的要求引发了在中小学生中的节食、减肥等过激行为,导致了自我评价偏低,抑郁、焦虑水平偏高等身心问题。另外,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等各种人生观观念形成的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成人特别是教师、父母的影响,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身体美观念,将很容易受到低身体自尊的困扰和伤害。此外,由于青少年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时间较长,平时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和均衡的营养,这也成为身体自尊普遍偏低的一个原因。

二、女生的身体自尊显著低于男生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女生的身体自尊明显低于男生。何玲和张力为的研究也证实,北京青少年女性的身体自尊显著低于男性。他们提出,小学三年级时,男女生的身体自尊并没有显著差异。从童年中期开始,女生开始对身体不满,到高中末期,女生的对自己身体的不满度已明显多于男生。究其原因,可能在生理周期上女生发育比男生早且外形变化更明显,而大众文化对女性的身体外貌要求更高,从而使中学女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更高的要求且更容易产生不满。有关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女孩由于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她们往往很难一下子就能接受自己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加上社会上正流行“瘦即是美”的不良风潮也刮进校园,许多女生不管自己是否属正常范围之内的体重而一味瘦身、减肥药物,由此引起一些身心疾病,如厌食症、内分泌失调等,严重者可导致严重疾病。

三、身体自尊在随年龄下降

在调查中让我们感到令人忧虑的是:从小学到中学乃至以后,男女生的身体自尊都呈现出下降趋势。黄希庭等学者的研究也发现,从初一到大四,青少年身体自我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即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越来越多的不满意。国外大量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有研究发现,社会因素、传媒、文化等是影响身体自尊的重要因素。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生理成熟年龄在提高,并且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外表形象的要求,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对其身体自尊的压力。当今世界,影视、杂志、广告等传媒到处都充斥着“减肥”、“瘦身”、“除痘”、“丰胸”、“增高”的字样,文学作品甚至教科书里以及社会传统观念所认为的俊男靓女、帅哥倩妹的形象也比比皆是,这种无形的来自身体方面的压力普遍存在,成为身体自尊偏低且不断下降的社会根源。

四、青少年身体自尊在性别与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

青少年身体自尊在性别和年龄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身体自尊、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这三个维度的性别差异最大。以高中女生为例,她们体育意识淡薄,意志薄弱,怕吃苦,自信心不足,运动兴趣狭窄。这与她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在生理方面,十七八岁的高中女生,发育普遍接近成熟,她们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加之身体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期,因而在行动上表现为怕吃苦、怕流汗、较害羞,使得大多数女生怕运动,不喜欢体育活动。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

第四章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发展方向

笔者回顾了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比国内外有关研究具体探讨了身体自尊的本质,以及青少年的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等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的理论研究

身体自尊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完善的领域。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在青少年身体自尊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细致和全面。在理论方面,大多数研究主要还是基于国外在身体自尊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式也是沿袭了国外学者的方法。而针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特征、体质、环境等因素开展的调研还十分有限。因此,在青少年身体自尊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注意开辟适合我国青少年身体特点的自尊研究,并重视寻找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

二、着力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体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身体自尊的核心因素。根据研究结果看,有效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的身体自尊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体育运动与身体自尊、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都具有显著相关。因此,在研究青少年身体自尊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研究,同时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引导青少年特别是女生的体育锻炼。

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身体观

引导青少年辨证看待自己的身体。除了鼓励学生正视、接纳自己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辨证地看待自己的身体。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关注学生的饮食、锻炼与提高身体自尊的关系

青少年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大量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而此时又是学习任务最为繁重的时候,更需要营养均衡和体育锻炼。但目前,很多青少年只一味追求学习升级,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并且营养不均衡,锻炼时间少,休息时间尽可能缩短,这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成长,继而影响其身体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其身体自尊比很少锻炼的学生高。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应该多关心、多过问青少年的饮食和锻炼情况,多讲一些营养学、生理学和体育知识,督促学青少年积极锻炼,均衡饮食。

五、结语

总之,目前我们的教育工作对青少年身体自尊发展的特点还很少,但它是研究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习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方面的学者都应以身体自尊为切人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身体观,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从而使其更好地学习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