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

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课程或一项活动,也不是特指一门课程或一项活动,而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整体课程观,是指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责任,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各类非思政课教学中根据课程自身的特性深入挖掘内隐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其转化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的具体化、生动化教学资源,并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间接、隐性、润物无声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培养一代又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课堂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解析

“课程思政”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整体课程观,是指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责任,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各类非思政课教学中根据课程自身的特性深入挖掘内隐的思政教育资源,并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间接、隐性、润物无声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实现“三全育人”的创新举措,已从“上海经验”转化为国家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在大中专院校推广实施。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意义

从理论上看,“课程思政”是“全课程育人”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各门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从实践上看,“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政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呈现。“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非思政课程的隐性育人价值,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价值范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更加生动、有趣、易接受的方式,在“润物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价值引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三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育人主体上看,“课程思政”进一步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从单一的思政课程“主渠道”拓展到所有学科,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做“大先生”,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实现了育人工作从专人到人人的转变,扩充了育人队伍、拓展了育人载体、丰富了育人内容、创新了育人方法。

三、深入挖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关键是要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找课程内容与价值观引领的结合点,根据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找准思政内容切入点;同时思政材料要贴近教师的思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既要紧扣时展的主题又回应教师的关切,才能引发教师的心理共振和价值认同。具体说来,思政元素的挖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动态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既要紧扣时展又要回应教师关切的问题,而时代在发展变化,教师关切的问题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思政资源的动态挖掘机制,及时更新补充思政资源。开展思政资源筛选,去除不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的思政资源,根据国家政策及实践需要查漏补缺,确保思政资源能紧随时代步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

2.全过程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包括课前、课后以及自主学习等各环节,全流程挖掘思政元素,全程铸魂育人。比如在教师授课的PPT上补充全国及本地的优秀教师简介、计算机科学界的名人介绍、我国在计算机技术行业取得重大成就、网络安全的典型案例,“课程思政”核心要点等;根据课件内容的不同选取合适的中国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选取体现中国元素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等;

3.全方位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的挖掘要不仅仅拘泥于课程内容的角度,还要从讲解的范例,处理的对象、教师的示范、案例分析等角度寻找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最有利的结合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范例本身就可以是很好的思政教育切入点,比如,排版的段落是于永正先生的“蹲下来看孩子”,统计的数据是“徐州教育发展的相关统计报表”,编辑的音频视频为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等等。

四、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力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将思想教育融于学科知识传授之中的思政教育新形式,本身就带有融合的思想,如何把高度概括的“课程思政”内容细化为对具体学科内容的要求,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对教师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教育”,同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也不是“计算机学科内容+思政内容”的简单罗列组合,应该在把握学科内容、思政内容、计算机技术融合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各种载体,根据不同载体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融入不同的思政内容,找准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掌握信息时代的话语权,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中,不只是“技术过滤者”、“技术使用者”,更多应该是“技术设计者”。教师应依据学科的不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教学的创新模式,把恰当的内容,在恰当的时间,采用恰当的载体,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掌握信息时代的话语转化,既听得懂“网络原住民”学生的话,又要把思政术语转化为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让学生们真听、真信、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Z].教育部,2013-5-6.

[2]凌云志.基于道德学习视角的师德培训有效性探讨[J].中小学德育,2014(11):15-18.

作者:顾玮 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