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研究

教师“童趣化”的教学风格,能促使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善,又能调动学习方式的更新。那么,如何彰显小学语文教师“童趣化”的教学风格呢?

一、情境创设“童趣化”

富有“童趣化”的教学风格要求教师能关注情境创设。这里的情境创设是指利用艺术的直观形象与教师语言的描绘相结合,为语文学习的开始阶段设置一种形象的、柔和、美好的氛围,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热情,就像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的学生所说:“图画一出现,我们的眼睛亮起来;音乐一放,耳朵竖起来;角色一演,我们真想跳起来。”教师借助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大致有这几种方式:

1.借助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

音乐能给儿童带来愉悦感、兴奋感,而图片则给儿童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以及美的享受。利用音乐、图片等为孩子开启学习之旅既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例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去年的树》时,为了能将孩子带入故事情境中,王老师播放了舒缓的背景音乐,并在屏幕上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立即将儿童带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让他们很自然地走近一棵树和一只鸟的故事。

2.借助游戏等活动创设情境

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在游戏中,儿童是积极的主动的,是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的人。在课前玩一玩游戏,便能将儿童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比如教学《开天辟地》课前玩一玩对对子的游戏,孩子在开心的游戏过程中既积累了语言,又为认识“对偶”——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语言现象作了有力的铺垫。

3.借助自然美景创设情境

大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让孩子亲近自然,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之中了解事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构成的高楼大厦之间,他们被物质、喧嚣包围,他们忘记了去认识一株草,去拜访一朵花。借助艺术的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就应该打破教室的封闭空间,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习。比如教学《桂花雨》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将学生带到芬芳的桂花树下,感受桂花的香、摇花的乐。

二、教师语言“童趣化”

教师的语言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教师的语言干涩、拉杂、无趣,将严重阻滞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就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艺术化的语文教学崇尚教师的“语言美”,即教师的语言要力求规范、亲和、生动、自然、富有情趣。“童趣化”的教学语言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儿童被这样的语言所包围,浸染其中,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当然,教师语言的“童趣化”切忌夸张、矫揉造作。“童趣化”的教师语言犹如一粒粒种子,撒在学生的心田,最终会长成智慧之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童趣化”语言当做到“三有”:

1.有情趣

小学语文老师的语言应顺从儿童的天性,与儿童有良好的沟通,要以情趣化的语言唤醒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情趣化的语言要多运用幽默风趣、打比方、联系儿童真实生活的方式,让儿童在课堂之中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2.有情感

于漪老师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更是应该饱含深情。带着感情教,满怀深情说,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从而,师生心心相印。”教师的语言做到有情感,不仅是自身语言要充满真情,更要能拨动孩子心灵的“情弦”,只有融入情感的体验才是生动活泼的体验,才能带来深入的理解。厦门大学的李琦教授说:“语言真正的感染力和魅力应该在于我们把自己独特的温度和气息,融入到我们说出去的每一句话。”如果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室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洋溢着浓浓情感的温馨的地方,学生肯定能爱上这样的教室、这样的语文课堂。

3.有启发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应当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通过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使学生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收到启发心智的效果。

三、学习内容“童趣化”

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已成为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的共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语文课程走向开放,充满生机,就必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童趣化”教学风格,便能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让语文学习内容“童趣化”,就能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内容“童趣化”,有两种方式:

1.对教材进行适宜的艺术化的处理

比如教学《月光启蒙》,将其中的童谣进行谱曲并演唱出来,学生便沉浸其间,感受到童谣的魅力。再如教学《槐乡五月》,为了让孩子体会到语言的节奏美,教师将其中的一段进行艺术化的“变形”处理,使文中的句式变成诗的模样:“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变形”处理后的句子,更多了一份诗的韵味,孩子诵读起来就多了几分情趣和味道。

2.构建“童趣化”的语文课程

一本薄薄的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要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让“童趣化”的文本走进语文课堂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童趣化”文本包括优质的儿童文学、古典诗词以及图画书甚至漫画等。最近特级教师周益民就在尝试这样的语文课程的构建,他的《童年的月亮爬上来》《颠倒的世界》《谐音》《谜语》《小王子》等经典课例都是在尝试将有情趣、有意味、有质感的文本带进语文课堂。笔者在自己的班级里也在进行“童趣化”的语文课程构建并正在区域范围内推广。我们的语文课程主要包括精读课程(即教材教学)+诵读课程(童谣、童诗、古诗词、国学经典及现代优秀诗文等)+略读课程(图画书讲述课程、主题阅读、整本书及读写互动课程)。

四、学习实践“童趣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到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语言文字是一种载体,总会装载着某些内容。所以语文学习实践不能拘囿于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还应当把语文、美术、音乐、表演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进行语文学习的实践。这就需要教师教学风格中具备“童趣化”,让学生的学习实践“童趣化”。

1.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在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展开想象,把头脑中的画面用彩笔画下来,这样就把语文与美术联系起来。在精彩片段的诵读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配乐。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写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观察笔记。

2.让表演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事

学习故事类的文本,可以让儿童把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从演员的选择到台词的排练再到道具、服装的准备,学生在“童趣化”的学习实践中会充满热情,乐此不疲。

五、评价方式“童趣化”

教师善用“童趣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关注儿童个体的变化。这样的评价方式趋向于趣味性、导向性、激励性、调节性的功能,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性、全面性、过程性、多样性。我们从具有“童趣化”教学风格的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发现他们初步探索了这几种评价方式:

1.演示性评价

演示性评价原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评价方式,其核心是能力本位评价。具备“童趣化”教学风格的老师将这种评价方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演示性评价要求学生对问题、任务或活动进行“演示”,可以是口头演讲、也可以是合作展示或者进行表演。如阶段性评价时,可以让优胜小组进行合作展示学习成果;对于写得好的故事性文章可以让作者选择演员进行表演展示。

2.朗读互动法

朗读互动法主要用于儿童写作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班级里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或朗读他人的文章,然后师生进行互动评价。叶圣陶先生曾说:“给学生改作文,最好的办法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笔就改,也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让学生自己考虑。”由此可见“朗读”是评价作文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朗读互动”式的评价,实际上是让被评价者充分参与其中,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3.故事评价法

故事是孩子的精神初乳,用故事来喂养孩子,用故事来进行语文学习的评价,母语学习会变得快乐而美好。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比如一次精彩的发言,一篇很好的日记,一次流畅的朗读),给他讲述一个故事,作为表扬;当孩子取得某一方面的进步的时候,送给他一个故事作为鼓励;而如果孩子表现不佳时,则请他来讲述故事,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才能顺利过关。儿童天生喜欢图画、音乐、游戏、故事,他们希望在形象化的要素中获取语文知识,渴望在“童趣化”的氛围中生长语文能力。“童趣化”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因子。“童趣化”的情境、“童趣化”的语言、“童趣化”的内容、“童趣化”的实践、“童趣化”的评价将为孩子点亮语文学习之灯,光照孩子的言语生命。

作者:邵龙霞 单位:高邮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