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械心脏按压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

机械心脏按压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心脏骤停患者,对照组42例接受人工胸外心脏按压,观察组42例接受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比较两组抢救效果与心肌损伤情况。结果两组短时间复苏成功率和总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1812±207)min]短于对照组[(2537±286)min],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存续时间[(640±081)min]长于对照组[(393±0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血清cTnⅠ、CK水平均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救治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可快速恢复其自主循环,延长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降低心肌损伤,提升复苏效果。

【关键词】心脏骤停;急诊;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心肌损伤

心脏骤停即心源性猝死,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其中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获得广泛认可[1-2]。传统胸外心脏按压为人工操作,其依据胸泵原理以恢复心脏骤停患者全身血供,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胸外心脏按压逐渐应用于临床,二者在临床应用的优劣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3]。本研究旨在探讨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心脏骤停患者。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32~70岁,平均(5126±973)岁;诱因:心肌梗死28例,呼吸困难7例,情绪过激7例。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3~72岁,平均(5248±811)岁;诱因:心肌梗死27例,呼吸困难6例,情绪过激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心脏骤停;发病至救治时间<30min;既往无心脏骤停及抢救史者。排除标准:连续服用心功能治疗药物超过6个月者;入组前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发作史者;不能接受随访或配合性差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参照《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4]进行,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0次/min,每名按压者按压时间≤2min,且按压换人间隔≤5s。观察组接受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最初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持续15s后接心肺复苏机转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同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①抢救效果:统计两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首阶段(≤30min)自主心率存续时间、短时间(≤30min)复苏成功及总复苏成功情况。②心肌损伤情况:分别于复苏前、复苏后1h采集患者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心肌酶检测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肌酸酶(creatinekinase,CK)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果

对照组短时间复苏成功8例(1905%),总复苏成功3例(714%);观察组短时间复苏成功14例(3333%),总复苏成功7例(1667%)。两组短时间复苏成功率和总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7、1816,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存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肌损伤情况

复苏后,两组血清cTnⅠ、CK水平均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脏骤停指的是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心音与大动脉搏动均消失,身体重要脏器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生命终止,若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死亡率极高。胸外心脏按压以直接增加胸内压的形式促使心脏产生机体运作所需血流,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目前临床较常采用的两种胸外心脏按压形式为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与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前者操作简便,后者执行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存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更利于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及维持自主心率,这与龙飞华等[5]报道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机械胸外心脏按压的以下优势有关:①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具有按压快速且柔和、压力稳定、按压深度精确等优势,可保证每次按压对心脏的有效泵血[6]。②其按压部位稳固,可有效垂直用力,促使心脏产生血流。心脏骤停患者经胸外心脏按压治疗后由于自由基损伤、心肌能量代谢受损等因素的影响,可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直接影响患者最终复苏效果。cTnⅠ、CK均为心肌酶谱指标,其在血清中的水平表达与心肌损伤情况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复苏后,两组血清cTnⅠ、CK水平均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救治心脏骤停患者利于缓解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提升心肺复苏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机械复苏条件下患者可获得较高的平均动脉压与较好的喷射血流有关。综上所述,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救治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可快速恢复其自主循环,延长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降低心肌损伤,提升复苏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晔.207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s1):160-162.

[2]贾耀红.心脏骤停病人急诊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0):2423-2425.

[3]黄海燕,宋维,丁毅鹏,等.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38-39.

[4]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学术委员会.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6):356-357.

[5]龙飞华,胡艳娟,马有根,等.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1):54-55,58.

[6]陈永华,张广潮,陈子清,等.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2):130-132.

作者:杨欣欣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