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热潮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与高校是开展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并依托继续教育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指出了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以期全面推动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共育人才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国家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应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两者在达成人才培养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合作。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开展继续教育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需要。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真正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绝不能仅仅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更重要的是依靠团队精神、人才创新力,人才才是现代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利用校企合作对人才进行继续教育,是企业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第二,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是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企业开展继续教育需要多种教育资源,就内部资源来说,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继续教育职能部门来整合企业的教育资源,但是企业并非专职教育机构,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其教育资源往往是分散性和低层次性的,系统性和高层次性的教育资源只能依靠外部教育机构的支持。故而,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深入推进继续教育的重要选择。第三,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社会的主要任务,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弥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手段少、实训基地缺乏的问题,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总而言之,国家对于校企合作给予了足够的支持,现阶段,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路径。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开展仍旧保留着浓厚的学历教育特色,成人学历教育模式已成为现在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学校基本上独立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真正参与的空间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继续教育无法真正体现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特点,没有建成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与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继续教育培训的层次、形式都比较单一,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缺乏教育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忽略对教育质量的后续评估,导致部分学生只关注证书而忽视经验和技能的获得。再者,部分企业对继续教育的心态不正确,过分关注自身利益,这就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内容陈旧

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大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沿用传统的本科教材,没有结合企业需求设计专门教材,这就导致课程内容缺乏实效性与前沿性。面对陈旧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继续教育迟滞性明显,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部分内容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和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不能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实效。

(三)教学方法单一

从根本上来说,继续教育的目的是让成人重返工作岗位,提高成人的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现阶段的继续教育主要采用相对集中的教学模式,仍然延续传统“授受制”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学方法单一且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还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过分依赖课本、脱离社会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人才质量提升。同时,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自主组织培训或请人做讲座,不愿进高职院校培训,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四)缺乏教学经费体系保障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非常关注经济效益,充分衡量投入与回报是企业投资的前提。部分企业自身经营规模比较小而且资金有限,考虑到回报少等因素,不愿承担培训风险。就高职院校来说,其在开展继续教育时缺乏资金支持,开展继续教育甚至会出现得不偿失的问题,因而开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不高。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对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够,没有对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形成强烈刺激。

(五)缺乏双师型队伍

师资力量是保证继续教育开展质量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双师型队伍的支持。现阶段,高职院校大部分的继续教育教师没有经过特殊培训,他们不了解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特殊性,部分教师沿用本科教学模式进行继续教育授课,未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这也导致大部分学员对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还有部分教师只懂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性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双师型教师的稀缺对继续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理顺校企合作之间的关系,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体系。企业是开展实践培训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是开展理论教育的基地,这两者均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承担起理论教育的重责,为学员生产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企业应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资金以及实践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均是继续教育开展的实施者与考核评价者,均在继续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两者之间是合作共赢、彼此服务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提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校企合作规章制度、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合作协调机制等,从而更好地保证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共育人才机制

首先,树立共育人才观念。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必须清醒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竞争属于人才的竞争,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思维意识。高职院校作为知识传授和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故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树立共育人才的观念,全面提升继续教育开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深入探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例如高校可以深入了解了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用人需求和专业对接状况,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与企业行业专家、高校专家、中职名师等一起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商务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讨和交换意见,为学校下一步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校本教材编写等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并由企业派出专家和技术工程师直接授课,把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素质要求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中,以便于培养出更好对接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先在学校接受校内技能培养,企业负责安排为期一个月的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阶段则由企业负责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开发,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使学生毕业就具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传统继续教育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这就致使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之前,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具体合作阶段,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结合彼此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具体合作过程中,需要结合继续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并反馈学生、教师、监督人员等情况,并予以合理调整。在合作结束之后,应对两者的交流合作情况进行整体评估,为下一阶段的合作做好准备。需注意,在信息化环境中,需要积极改进沟通方式,加强沟通平台建设,灵活借助跟踪调查、座谈会、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沟通,以全面提升沟通效果。第三,加大共用教学设备和实训室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在理论培养方面独具优势,尤其在是在继续教育理论知识培养方面优势显著;而企业则在实践环境以及生产设备方面拥有诸多优势。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本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共用教学设备和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在充分发挥两者优势的基础上,避免双方教学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例如,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校中厂”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移动互联实训室”、“广告实训基地”等“校中厂”,利用企业软件开发、测试、图形制作方面的人力、项目、环境等资源优势,通过课程置换,实现接力培养。第四,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与企业合力建设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着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方面有一定欠缺;企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其中不乏实践专家,这正好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在这一基础上,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力建设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并整合师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为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第五,加大校企合作研发力度。在校企合作继续教育开展过程中,合作项目是两者之间加强合作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需要将项目研发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围绕如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高效益做文章,在项目的带动下,架起合作桥梁。要以项目带动研发,更好地与企业生产、科研工作对接,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技术服务功能。例如,某高校与钢铁企业就“优钢特钢开发、洁净化炼钢、钢种全流程评价”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企业依托高校的技术优势,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就高精度、高性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的合作重点,积极开展冶金前瞻性课题的研究,对提升企业产品结构、工艺更新与技术进步、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强化继续教育保障体系

首先,完善企业、高校和学员三方承担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充分的教育经费是开展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必须本着培养优秀社会人才的目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企业必须认清人才培养对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作用,对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积极鼓励职工进行自学,安排员工培训。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对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更好地保障继续教育的开展,提升继续教育的质量。其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在制定继续教育目标时必须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在教材选择与编写方面,需要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以及高职院校情况,双方共同编订教材,全面提升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保证继续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现任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到一线岗位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以及综合教育素养,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再次,积极构建双重教育监督体系。有效的监督检查是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前提,必须贯穿继续教育的全过程。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企业与高职院校必须联合成立监督小组,对课堂教学状态、学生与教师情况等进行动态监督,高职院校与企业也可以互派人员跟踪调查双方的理论与实践基地,更全面地掌握学员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继续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对策。为了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在结束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后,高职院校还需要安排专职人员深入到企业中检查学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与企业方的沟通交流,针对学员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办法。最后,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员的考核纳入继续教育培训全过程中。对于学员的考核可以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模式,对学员在校的理论知识情况以及实践基地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员进入企业之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面信息给予考核判定。对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考评,可以从企业和高职院校选定部分专家,对上述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上述多个方面的考评,形成全方位的综合考评体系,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了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问题,并从提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共育人才机制、强化继续教育保障体系这些角度详细论述了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荣,吴岳军.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2]郭娟,帅晓华.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有效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作者:于强 单位:广东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