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产教融合探索思考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产教融合探索思考

摘要:本文从技工学校机械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入手,分析了产教融合停留在“纸上谈兵”、理实融合不等于产教融合、短期或个别项目替代长效合作等三种较为典型的产教融合执行误区,归纳了产教融合开展的“四步骤”,从提高制度保障力、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产教融合、调动企业积极性等三方面提出机械专业产教融合工作开展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机械专业;技工院校;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是技工院校的基本办学制度之一。在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文件中进一步要求技工院校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笔者作为机械专业教师,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近年来致力于产教融合新模式的探索,深感产教融合之路的艰辛。下面,笔者将以技工学校机械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为例,谈谈对产教融合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产教融合现状

(一)停留在“纸上谈兵”虽然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产教融合工作较以前有所提升,但多停留在座谈、参观、企业人员到校授课、学生跟岗、顶岗实习和一些专业建设咨询建议方面,无法真正实现“厂中校”“校中厂”,教师下企业实践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等深入合作。究其原因有三:其一,缺乏有效的执行制度规范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资金、设备往来支取及管理问题,特别是公办学校执行过程中难度较大;其二,企业以营利为主,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于收益不明显的合作项目缺乏合作积极性;其三,生产经营管理与学校教学之见存在差异,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存在一定得难度。

(二)理实一体代替产教融合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推广,不少学校已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相融合的模式,但是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生产与教学相结合,而一般的实习实践虽然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却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标准。因此,不能简单的将理实一体与产教融合画上等号。而学校会将理实一体等价产教融合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学校资金和场地有限,无法将生产设备及环境引入学校。

(三)短期项目代替长效合作根据行业、专业的不同特点,结合企业的不同需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但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企业以解决用工问题为主,对长效的校企合作参与度不高,所以一些学校会以短期项目作为产教融合的主要途径。实际上,产教融合更需要长期有效的合作,才有利于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其他合作形式是对长效合作的充实与完善。

二、产教融合开展步骤

(一)寻找合适企业产教融合需要有足够的企业依托,因此寻找合适的企业是开展产教融合的首要步骤。根据合作需要,笔者认为对合作企业应该有如下几个要求:(1)企业对于开展产教融合具有较强烈且长期的合作意愿;(2)企业规模较大,有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能满足一定时间和数量的人员变动;(3)重视技术人才培养,能承受因为人才培养造成的一定经济损失或管理变动。笔者所在学校与当地某上市公司合作开展为期两年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该企业设有培训教室及讲师团队,管理规范,注重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积极主动,校企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挑选优秀师资开展培训,培训有序规范,且双方主动寻找不足进行改进,整体合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得到参训员工的好评。

(二)制订长效合作计划为了构建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应该针对企业特色、学校环境、人才需求等制订长效的合作计划:(1)依托由校企行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企业的岗位能力,结合行业的发展,共同开发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2)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且保证教学评价和实施等都能够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将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融入其中。(3)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笔者所在学校与行业服务协会合作,从协会借设备和技术员到校进行学生实践教学。该方法不仅弥补了实践教学的设备不足的情况,而且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实现教学内容和岗位标准无缝对接。

(三)有效执行某鞋模企业与中职学校洽谈校企合作,欲借用学校设备及师生力量推动鞋模设计与生产。其总经理多次走访中职学校沟通合作思路,但最终未能达成合作协议,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企业借用学校车间设备进行产教融合,想法合理,但校内实训室要满足竞赛、教学、培训等多用途,无法固定使用;其二,校企双师不能落到实处。企业技术人员以生产为目的,不能专心教学,而学校专业教师,在竞赛、教学、班主任等工作任务重,再参与生产研发的积极性低。产教融合是一种可执行的模式,而非纸上谈兵的理论。校企在接洽过程中思路创新,但缺乏可执行性及执行力,导致合作最终流于“签订协议”等表面形式。校企双方协商并制定好执行方案后,在合作过程中经常会因外因导致计划搁置,如何科学、有效、稳定的执行方案,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计划是确保产教融合方案的有效执行的根本。只有计划执行才能见成效,也只有计划执行才能有衡量的标准和改进的依据。

(四)评估与改进产教融合工作的长期有效执行需要合理的监督评估作为依托,其评估可以分为政府评估、行业评估、合作主体评估和社会舆论评估四个方面。其中,政府评估和行业评估层面较高,校企双方主要还是依托合作主体评估和社会舆论评估为主,即校企本身针对合作执行过程的监督评估,合作主体的监督评估即参与各方的客观的监督评估,而社会舆论的监督评估则是指参与学生及学生家长针对产教融合成效、收获给予的监督评估。只有听取多方意见,客观分析执行效果,对执行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并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合理改进,才能确保产教融合工作可持续发展。而在现有的产教融合项目中,有效的监督评估仍不完善。

三、产教融合建议

(一)提高制度保障力制度保障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手段。现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缺乏有力有效的制度支撑,若是政府部门能够以立法促创新,从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资金、设备、责任等);规范合作双方行为(包括奖、惩等);为合作双方谋取正当利益(包括福利、待遇、优先条件等);合作监督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可执行的管理制度,既可以有效约束校企双方按规范开展合作,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发展,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提供依据和保障。

(二)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产教融合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模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当地该行业的发展情况,以不同的模式开展。例如,模具专业可以选择“引企入校”的形式,利用学校现有的车间设备将小批量鞋模设计生产引入学校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感受工作环境,接触企业文化;机械加工专业由于其生产设备品种多、价格昂贵、设备外观大,学校资金和场地有限,无法全部配置,则可以选择建立“厂中校”,让学生到企业车间参与加工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教学模式;3D打印作为新兴的增材制造专业,结合其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生产特点,可以在校内承接企业项目,以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成品交付企业后,由企业验收评价。产教融合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理念,如何以生产与教学相结合为出发点,根据专业行业特色将其作用发挥才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

(三)调动企业积极性想让企业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项目中,应该要先让企业看到合作的收益。在经济利益方面,不论是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还是教师下企业实践,都应该尽可能的将企业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甚至还能为企业盈利,例如学生下企业生产实习的同时,带队教师下企业参与到企业的项目改造或产品开发中,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如在人才利益方面,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在选人用人上有优先权甚至是决定权,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可优先与学生签订一定年限的服务协议,减少人才流失等。合理收益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关键,也是产教融合工作长效发展的保障。简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想在机械专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地融合产教模式,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切实从校企双方利益出发,从合作积极性、设备资金管理、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真正地落实“产教融合”的要求,突破难点,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人才要求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文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科技资讯,2020(20):155⁃157.

[2]白泽森.产教融合知行合一———校企合作视域下的机械自动化职业人才培养研究[J].课程•教法•育人,2020(02):184⁃185.

[3]陈华.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才培养,2020(08):124⁃125.

[4]徐杰,王敬.产教融合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有效性及其提升措施[J].成人教育,2020(05):69⁃73.

作者:林金奕 单位: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