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篇

(一)

一、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的八大原则适用于教育教学质量控制

原则一、以顾客为中心: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学校的顾客就是学校为之提供人才资源服务的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体,如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这个原则首先要求学校要关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满足和超越满足学生愿望。其次要求学校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基础、个性专长、接受能力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达到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目标。同时还要求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师和有效接受教育的条件,确保能实施有效教育。

原则二、领导者的作用: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创造员工能够充分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这个原则强调学校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作为学校高层领导,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发展战略,筹集和决定对未来的办学资源进行分配,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作为学校的高层领导要明确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其次要求提供能实现战略目标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并创造一个能有效地实施管理的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的硬环境和文化软环境)。再次,要制定能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措施,使职工能发挥并愿意发挥工作积极性。第四,要求领导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影响校园文化,要以自己学术、品德、作风的表率带领和影响职工,成为师生言行的榜样。

原则三、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利益。

这个原则强调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首先强调领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控学校的质量是全校职工的事,不是几个部门或几个领导的事,学校质量,人人有责,要依靠全体职工提高质量。其次要求职工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关心管理学校质量,树立“学校兴衰,我的责任”的意识。第三,要求职工从点滴细节做起,把好质量关,把一切影响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原则四、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这个原则要求把学校的资源提供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加以科学管理和控制。首先,对学校资源提供和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识别,哪些是重要的关键过程,哪些是关联过程。其次,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对识别的过程进行策划(策划—实施—检查—处置),使之能确保质量标准和目标的实现。第三,运用科学方法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评价,寻找最优的教育教学方法。最后对过程运行进行科学把控和管理,使资源和活动质量始终在把控的范围内。

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这个原则强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对教育教学进行全面化、全过程、系统化的管理。第一,要求质量管理的全面性。教育教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全面识别关联质量的子系统,如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师资和物质资源保证、服务的提供等。第二,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分析这些关联子系统对质量影响的关联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关联的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第三,要求质量管理的协同性。每个子系统都将在不同阶段运行,要适时进行并协同共进,如学生到实训阶段,必须提供满足需求的实训师资、场地、材料等。

原则六、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这个原则强调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求学校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师知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设备。其二,学校对各个教学过程进行测量、验证、分析、评价,及时找出不合格项,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过程中,确保阶段和子系统的质量。其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对资料和资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这项原则强调学校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决策必须做到以事实为基础。第一,领导层对学校质量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基础,不能恪守陈规,也不能好高鹜远。第二,在实施过程中要搜集信息(教学检查、学生反馈、用人单位反馈、数据采集平台等),形成内部反馈(内部制度、相关数据信息),并保存相关信息,作为实施证据。第三,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整理、统计、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

原则八、互利的供方关系: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项原则强调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与其他相关合作方的关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受相关合作方的影响。要识别相关方,如联合办学、学生实训合作方,教学设备供应方,实施建设、服务的承包方等等。供方提供的设备或服务的质量将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明确合作方在提高学校质量中所处的地位,与学校质量的关联程度,要建立互利互惠关系,特别是关键合作方,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方提供合格的设备或服务,才能保证学校质量不受影响。

二、学校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取得了实际效果

我校在2009年开始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了实施机构,编写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转变了职工思想观念。

关注学生利益,强化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消费”,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将教师传授与学生接受的关系变为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关系。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消费学校、内容、形式和教师。学校面临市场选择,优胜劣汰,只有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学校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2.强化了学校的自我监督和改进。

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自带监督和完善机制的模式,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自我监督等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这就促使学校必须不定期地分析和预测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服务的内容、模式、方法,并把这些作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3.推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制定了严密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办事程序,使学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而且职工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按什么程序干,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教学活动在规范化的状态下进行,体现了以“法”治校,德法兼顾,既有人情味,又能保证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4.促进了教职工素质的提高。

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职责明确,要求清楚,迫使学校必须对职工进行培训,使其具有履职能力,同时也促使职工自觉学习业务和技能,使自己具备履职的能力。

5.避免失误,质量得到稳定和提升。

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注重对过程的控制,通过对实施过程(管理职责、资源保证、教育教学实施、结果测量分析和改进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消灭在实施的过程中,避免了重大质量失误。学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升。学生、用人单位满意度从不到70%上升到85%以上,高职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从75%左右提高到88%以上,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学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应侧重把握的问题

1.坚持过程控制的方法。

学校的一切投入,其目的都是服务于学生,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内部自查,定期管理评审,不断持续改进,并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过程控制。

2.深刻理解基于事实的方法。

根据事实,决定策略。切忌将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的条款直接硬搬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和与质量关联程度,把工作分解为若干个环节,确定环节的合理接口和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的把控,使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的要素有机合理地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中。

3.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教育是服务的思想,学生家长社会是消费者,关注消费者需求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对学校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坚持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形成服务网质量链是关键。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注重教育教学后勤的各个层面和接口。坚持持续改进和提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是永恒的主题。

作者:陆安超 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二)

一、建立和培训合作交流学习小组

首先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各班在每学期刚刚开学的时候就分组,按分好的组排座位,每月换一次座位,整组与整组之间对换,小组内也可适当调换,但各组的小组成员一般固定不变。分组是以班主任为中心,课任教师全部参与,根据学生的不同,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整体差异最小化”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的方法科学地进行组合,学生多的班级,小组的数量的就多。每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自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把全班同学从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当然这个排名一学期一变动,而且不能让家长和学生知道名次,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以80人的班级为例,全班可分为40个小组,20个大组(前面二人小组和后面二人小组合为一个大组)。排好名次后,前40名是组长,后40名是组员。把组长和组员分别从第一排到第40名,让前20名组长任四人小组的大组长,并兼任二人小组的小组长,第21名到40名的组长任二人小组的小组长,依此类推。这样全班人数的一半以上是二人小组的小组长,两个二人小组又合成一个四人小组,一般是第一名组长+第一名组员;最后一名组长+最后一名组员为一大组。大组长坐在后一排,每两人中有一个小组长,负责两人的交流研讨以及评价,四人中有一人为大组长,主要是负责对本组组员进行点拨与释疑、检查与督促、把脉与开方。

其次是要培训与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立之后,教师要经常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一些相应的指导。

1.做好组长的培训工作。①要告诉组长们学好知识有三种境界: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其中讲明白是最高境界。一个学生要想获得进步,就应该把他正在学习的学科天天去教别人,即使被教者需要雇来也得去教,学困生与优等生是互为资源的。②如何给组员讲题。告诉他们先给组员讲你是怎么想的,也就是先讲思路,然后再讲怎么做。同时不要对于同一个问题反复讲,要学会让组员讲,在组员讲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再辅导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以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组长都比组员强,要学会向自己的组员学习,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要学会容纳与自己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2.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①要告诉他们,组长是我们最好的资源。有谁每天能这样耐心地教我们不会的知识呢?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次听讲的机会。②要进行细节的指导。告诉他们不要满足于听,知识不是听会的,不要把听懂的误认为是会的,要注意巩固,不但要从对方那里学习具体的知识,还要学习可取的思维方式,不要错过小组交流的机会,小组交流是解决个性问题的最佳时机。

3.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声音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两人小组活动时,声音稍低一些,只要两人能听到即可。在四人小组活动时,声音稍高一些,需要四个人都能听到。如果是全班交流时,则应该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讲话,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

4.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运用。小组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互讲互查。主要用于课前复习或是在练习时,学生在独立解题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以求知识与技能的共享。②解难释疑。对于个别学生不会的个性问题,就可以在组内进行解决,组长就可给组员进行讲解。③互检互查。主要是督促、检查家庭作业,或者是课堂上做完练习后的检查,看是否完成。④纠错改错。原则上,改错要落实在纸面上,我校数学与语文教师尝试用纠错本,让每位学生把错题每天改一次,并做同类型的一题,而且改错尽可能使用红笔,小组成员互查互验,看是否正确。不但要纠正错误本身,还要分析错因,找出错根,关键是还要在小组内讲解出错题目与知识点。

二、小组“捆绑式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不单独评价某一个学生,而是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的方式。我们将小组两名成员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即要表扬两人就对二人都表扬,批评一个就等于批评一双,这样效果很明显。捆绑式评价,使得合作双方的彼此激励与约束发挥到最大限度。要做好“评价引领”,以“捆绑式评价”形成“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风气。组员进步了,在对组员进行表扬的同时,对组长也要好好表扬。这样就把合作小组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可以使合作双方的彼此激励与约束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样合作双方成为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评价时教师应该注意表扬的艺术性。组员有自己的组织归属,当表扬了组员时,也就是表扬他所在的组织,他的组长也会一同为之高兴。组长同样需要关爱,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认可。对组长进行表扬时,主要表扬组长的责任心,表扬他们在学习时表现出的智慧与组织能力考核成绩。组长是一个小组的带头人,教师应该观察他们在带头过程中表现出的感染力、凝聚力,以及他们在这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

总之,我们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提倡的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切磋、相互争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争当“小老师”,他们都在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帮老师们做着度许多烦琐的事情,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还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他们的爱心、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班上的优秀生越来越多,学困生越来越少,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

作者:陈雪凌 单位: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实验小学

(三)

一、校内评价考核工作现状分析

作为内涵发展时期教育教学质量校内保障的重要内容,校内评价考核工作已愈趋常态化和稳定化,成为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各高职院校已普遍在校内评价考核方面储存了经验,积累了认识。然而,客观、公正地对校内评价考核工作进行观照和考量,则突显出众多的不足与缺陷。首先,对评价考核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具体工作的执行上缺乏力度、缺乏规范,使得评价考核工作沦为摆设、流于形式。其次,没有充分考虑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和要求,简单、机械地沿用普通高校的评价考核模式,过分偏重对教师理论教学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测评,而轻视对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使得评价考核失之偏颇,不能针对主要问题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再者,评价考核主、客体构成失当。一方面,视野闭锁,范围狭窄,对评价考核主、客体的界定过于简单、过于随意;另一方面,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把评价考核主、客体过于固定化和常态化,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与时俱进。此外,评价考核内容单一,过分重视“表面的、形式的、易于操作的、表征性的评价、,忽视对质量产出链条上其他支持性环节的审查与评价。最后,评价考核方式片面单一,惯于赋书面测试以绝对的话语权,惯于以单向度的自上而下的例行检查解决一切,忽视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发展演进和更新完善。这些关乎思想认识和具体操作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客观存在,或轻或重,不一而足,直接影响着校内评价考核工作实效的有效达现。实效即实际效能,指活动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相符和一致。评价考核工作构成复杂,要素诸多,各部分协同作用,共同导向最终结果。要想真正保证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大力加强其内部建设。首先,针对背景要素,要不断反思自省,更新观念,深化认识,切实加强评价考核的思想和组织保障。其次,针对各核心要素,要坚持革弊除疾,去故纳新,在评价考核指标、评价考核主、客体、评价考核内容、评价考核方式、评价考核目的方面周密规划,精细设计,统筹安排。

二、提高校内评价考核实效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科学合理的思想和组织保障是提高校内评价考核实效的基础和前提,在评价考核工作体系中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在思想保障方面,首先,必须坚持做到学院自身上下一致,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正确认识评价考核之于教育教学质量改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准确理解评价考核之于高职院校自我完善和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科学的思想、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认知、对待、考量评价考核工作。其次,要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树立质量本位、学生本位和教师本位思想,提高对评价考核工作整体的认识,深化对其目标导向、内涵构成、标准规范和操作程序等的理解,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行动支持、参与、配合评价考核工作。在组织保障方面,一方面,必须学院上下高度重视,协调一致,统一行动。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评价考核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具体负责、各教学系部和教研室协同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评价考核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定,制定具体细则,规范评价考核的运作和管理,增强实践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三、提高校内评价考核实效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评价考核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考核工作顺利开展的行动指南和具体依据,它能有效约束和规范评价考核工作,促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推进,从而保证评价考核工作实效的正常、有效发挥。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把握上,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厘清高职教育特色和教育定位,切实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切忌盲从和照搬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评价考核指标而迷失和偏离自己的方向和特色。其次,正视高职教育的社会约束性,深入调查论证,探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供求走向,立足市场变化,关注社会需求,切实增强评价考核指标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说服力。再者,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张弛有度,松紧有节,切实提高评价考核指标的公正度、人性化及可操作性,使其真正成为评管、评教、评学的标尺和依据。最后,合理安排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整体内容,注意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配合、个体指标与总体指标互补以及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协作,使得指标依据的构成真正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2.科学界定评价考核主、客体

评价考核主、客体的构成相对复杂,对其进行科学界定是评价考核工作的重心,直接影响评价考核工作的结果和实效。要真正树立多元化的思想,努力使评价考核主、客体的构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有效。首先,要范围适当,覆盖全面,避免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对于评价考核主体,要切实凸显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个体因素在评价考核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避免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始终以被动的客体地位视之。上至学院、教务处及其他相关部门,中至教学系部、教研室,下至师、生和各类管理人员,都应合理纳入评价考核主体的范畴。对于评价考核客体,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纳教育教学质量产出链条的起点环节于客体之列,避免将重心过分集中于执行实施环节,而忽视对决策指挥和管理控制环节的考量。其次,要坚持以发展的理念和动态的眼光审视评价考核主、客体,明确并接受主、客体构成要素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的相互转化。一方面,可以打破主、客体各要素之间的上下之分和层级界限,使其互为评价考核主、客体(互评),尤其要正确对待层级下层之于上层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另一方面,主、客体各构成要素本身均可以自为评价考核主、客体(自评),特别要注重提高管理人员、师、生尤其是学生方的自我评价在评价考核工作中的比重,增强其自我评价意识,促使其将自我评价转化为内需性的自觉行动。

3.合理安排考核内容

合理安排评价考核内容是评价考核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因素。要树立全程化和全员化的思想,使评价考核内容涵盖教育教学质量产出的始末,即使评价考核“渗透到教学各领域,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并可能涉及到学校多方面、多部门的人员、在教学管理方面,评价考核内容涉及学院、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几个层级。就学院层而言,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目标定位、制度和组织保障、服务支持等宏观导向性因素和决策指挥成分皆应纳入评价考核内容。管理制度、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统筹等是涉及学院和教务处两个层级的评价考核内容所在,教学规范、课程质量、教改科研、教材建设、学生管理则无疑是对教学系部和教研室评价考核的必然性内容。对于管理人员,其服务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业绩等皆为评价考核内容。在教师教学方面,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应是评价考核重点。对于学生学业评价,考核内容则应涵盖学习态度、学习要求、学习质量、成绩走向、发展趋势等各方面的因素。

4.灵活设计评价考核方式

评价考核方式在整个评价考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决定评价考核结果的公正客观与否,从而影响着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效。要突破传统,坚持创新,灵活形式,视评价考核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适当选择,正确取舍;同时,注意自评与他评、纵向考核与横向考核、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充分发展,从单纯的知识检验向对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转变,在力所能及、切实可行的范围内灵活并丰富考核形式,手工制作与书面报告结合,口试与笔试搭配,开卷与闭卷互补。在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方面,要真正秉持高职特色,在考核教师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突出考查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全面衡量其作为高职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可以采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集中检查、个别抽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在多样化、多层次、多向度的评价考核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在教学管理评价考核方面,要真正立足现实,尊重实际,把评价考核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在“听、查、看、议、评”的基础上,突出过程性,注意对发展演进、积累提高的评测;另一方面,要兼顾横向对比,加强平行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反馈,以互相参照,取长补短,查漏补缺。

5.正确认识评价考核的目的和作用

对评价考核目的和作用的认识正确与否在评价考核工作中尤其关键,它决定着一切评价考核行为的整体指向和最终归宿,从而直接影响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效。首先,评价考核对于质量产出相关环节和部门进行跟踪、考量和诊断,其目的重在在加强质量预警、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同时及时发现偏差、查明失误、找出症结,以便适时调整、及时改进。其次,评价考核所得各类信息经过全面汇总、正确梳理和科学分析,将最终分别反馈到决策指挥、管理控制、执行实施及服务支持等环节,为其提供客观公正、切实可行的实际依据和技术参数,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改进完善,从而真正实现以评促管、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建。再者,评价考核倡导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奖惩,其目的旨在在奖励先进、褒扬优秀的同时激励后进、鞭策庸劣,保护工作热情与提升工作能力并重,摒除偏见与加强信任并举,在推动个体加强自我修正、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团队和部门整体的提高和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校内评价考核工作的深入和完善是一项长期工程,其实效的真正发挥必然是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的结果,只有以发展的眼光、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全面审视和考量其繁复的内涵和科学精细的运作,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实践工作,加强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使评价考核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另一方面,基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内部评价考核固然基础而重要,但也只是评价考核大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外部评价同样重要而不可或缺。只有使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有机结合,互动统一,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使高职教育真正适应和满足“买方市场”的需求,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刘雪琪 张辉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