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精选(九篇)

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防水减灾;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环境问题十分的严重,这就导致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营销,尤其是洪水灾害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难以正常的维持,因此我们就要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将相关的介绍方法投入到防洪减灾的工作当中。

一、环境保护和洪灾的定义

1、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包括环境治理和环境改造,目的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能源进行保护,实现环境和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活中所采取的多种措施都属于环境保护范畴,比如植树造林、水利工程建设、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等等,这些凡是不会对环境进行破坏,不会给环境造成负荷的措施都属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要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环境保护行为的实施要以不破坏、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不允许环境保护行为本身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二,环境保护要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不允许人为破坏环境,比如将化工产品倾倒到河流中,将化工废气排放到大气里。

2、洪灾的定义

从洪水发生的根源来看,洪灾主要是指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洪水喷发,并且对人类财产、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种灾害。洪灾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天气变化影响,人为因素是指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且这种破坏达到了一定程度,造成了洪水泛滥。

探析环境保护和洪水灾害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环境保护是洪水灾害的拯救措施,它能通过一系列保护行为来减少洪灾的发生概率,有效预防人为性洪灾。环境保护和洪灾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如果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不当,人们在实施环境保护过程中将化工产品导流到河流中,将化工垃圾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自然资源将受到危害,河流水位也极有可能在这类行为的影响下发生蔓延,从而引发洪灾,对下游建筑物造成冲击和损害。

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河流水位暴涨而导致的一种自然灾害,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暴雨季节所导致的上涨。出现这种超常规的水位蔓延时,会对河流下游的建筑、作物等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甚至造成淹没灾害。当一个地方被河水、海水或雨水淹盖时,这个地方就是遇上了洪灾。从科学上划分,前者属“环境学”,后者属“灾害学”。

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1、形成原因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提升生活水平,持续的进行了大量不同规模工程建设,这其中的涉猎范围较广。而也正是由于人类的大肆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导致自然地质的作用速度加速,无论是生物圈还是生态系统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整个自然界都发生着剧变,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改变,导致环境出现更多的天灾。虽然这方面的进度并不明显,但是从近年来,各个地区越发频繁的洪灾,就能够明显的看出问题所在。

2、洪水的主要危害

2.1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

绝大部分的洪灾现象,都会使得当期的饮用水供应体系遭到破坏,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灾害过后还极易出现倡导疾病的传染现象。当洪灾发生之后,之前的水库都会被洪水所淹没,严重情况下还会淤塞,进而冲垮水库。在这期间,人们可能被被迫饮用地表水。但是地表水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人畜粪便以及尸体和其他污染物等。依据相关水质部门的监测来看,洪水所呈现出的水质污染程度,远远超过某些污水的污染程度。并且在洪水暴发的过程中,泥沙也成为了污染载体,大量的堆积在水体之中,影响了水所具备的自我净化功能,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污染源。随着洪水的冲刷,大量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从而导致污染物总量增加,并且紊动冲刷可能导致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形成二次污染。特别是在低洼内涝地区,灾民被洪水较长时间围困,更易引起水源性的爆发流行。孟加拉国水灾时曾因此而造成大量人群死亡。

2.2生态环境的破坏

伴随着洪水的发生,将造成土地的水力侵蚀,使松散的土壤受到洪水冲击而解体,进而被猛烈的迳流和洪水挟带流入河流之中,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贫瘠化和沙化,并使河道淤塞,水害不断。灾害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土壤蓄水能力、渗透率、营养价值、有机质含量等表层土壤指标降低;另一方面,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沉积于河床,造成大多数河流河床有淤积抬高趋势,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并可能造成改道。严重的洪水会冲毁植被,居民房屋倒塌,农作物减产或绝产。农田(村)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流域野生动物被迫逃逸或被淹死,公路、铁路被冲毁,交通、信息受到阻隔,社会生态经济受到破坏。

2.3自然生物的破坏

洪水一方面影响动植物的栖息地环境,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如陆地的岸坡再造,水体的水量水质的激变,对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淹没、冲击、压盖直接造成动植物体的死亡或生存威胁,影响了动植物群数量与种的多样性。而且,洪水的发生使得浅滩区和洪泛区的湿地重建,从而保护了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纽带。

三、环境保护意识对防水减灾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暴雨洪水对于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特别容易造成植被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这虽然和自然因素有关,但是只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就可以将植被的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点,保证基本的生态平衡。

对于我国来说,保护河流植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森林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为的过度砍伐,植被遭到了破坏,涵养土壤的能力差,一旦遭遇了洪灾,就可能无限制的抬高水位,造成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极坏影响,而且局部的破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退化,人和自然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一些灾害事件中,环境保护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为的不合理开发,这是利益的趋势,却给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大力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充分认识到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发展整体的经济布局。

四、结束语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我们在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对环境保护在防水减灾中的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孝祥. 江苏省近40年洪涝灾害概况及防洪对策[J]. 灾害学. 1994(02)

第2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环境教育的提出始于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该会议提出利用跨学科的方式,在各级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在校内和校外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之后,环境教育开始被各国政府所重视。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从小学学龄到成人都要接受环境和发展的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国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低。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环境教育,二是面向大、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其中,学校教育系统的环境教育是现阶段我国环境教育的重点。如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规定,“在小学的《自然》和中学的《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如环境学等,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境觉悟,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人教育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环境问题的严重,对于实施环境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也更为紧迫。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中提出,环境教育主要是针对公众,针对每一个公民。这把环境教育提到了全民教育的层面,是人人都参与的。在1977年第比利环境教育大会中提到:应该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途径向所有年龄层次的人士提供环境教育。在1992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提到:“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公共意识和培训,应当是使人类和社会发挥出最大潜力的过程。教育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处理环境和相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由此可见,环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儿童、少年,还包括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成人群体。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全民的参与,环境问题难以解决。我们的社会是以成人为主导的社会,因此,成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成人教育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成人教育提高了社会人口的环境素质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教育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教育的分支──成人教育则是环境保护中的先锋。Close(1977)指出成人基本教育目标:“……助长人们与自然及文化环境之间密切关系,培育改善环境,尊敬及保护自然生态”。他给成人教育提出了这一要求,促使成人教育以环境的保护为自己的目标。成人生态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弥补既往教育过程中环境教育的缺失,对不懂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的人进行补偿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自身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状况的意识,包括环境知识、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和行动的教育和培养,从而形成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系统知识。成人教育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在生态平衡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成人教育的对象包含了年满18周岁的所有成人,而成人又是社会的主体。成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与社会的联系密切,直接从事着生产实践和管理活动,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破坏的实施者。在以成人为主导的社会中,成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成人爱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的模范行为,也会激励和带领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年龄层次的人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的教育;环境教育也是一种全民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终身性、全民性的教育思想也正是现代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2.成人教育培养了专门的环境保护人才

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都需要一批专门的环境保护人才,需要环境专家为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出谋划策。而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和数量还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这给成人教育带来了市场,成人教育通过开设与环境工程相关的专业培养高学历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通过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升环境保护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生态环保继续教育基地实施生态环保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成人教育还通过一些专业培训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环保素养高的师资队伍。

3.成人教育培养了具有环境素质的政府

1987年莫斯科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明确指出:“环境教育应扩大到更高层次的决策者中去”。中共在“三大对策”中也提倡:“各级党校和干校也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对环境和发展关系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作为成人决策者的环境思想和意识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环境建设,因为他们制订了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并能集中治理大型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工业生产及日常消费的决策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开展情况,取决于当地领导的环保意识的强弱,当决策层具有了对环境重视的意识,才会制订出关于环境的保护措施,呼吁全社会来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人员作为环境教育的优先对象,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融合到他们的政策和活动中,是改善自然及生活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如创立于1981年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是国家环保局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培训全国各地环保局长5000多名,培训两万余名各类环境管理人员,大力提高了政府人员的环境意识,培养了具有环境素质的政府。

三、成人环境教育的对策

1.树立成人教育的环保意识

在莫斯科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中指出:“保护环境就意味着合理开发,这个思想应作为环境教育和培训的前提”。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在于生产方面的,也有认识的原因。认识产生行动,有了正确的环境意识,才会产生爱护环境的行为。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水平和产生相应行为的自觉程度,即在环境和发展关系问题上,人们的观念、态度、责任感、行为自觉性等,促使这种认识水平和自觉程度形成的教育活动就是环境与发展意识教育。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许多人忽视了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的辨证的关系,成人教育应帮助每一个成人形成对待整个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帮助他们获得有关环境的一系列观念和情感,并形成积极参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的动机。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机关、媒体、学校、单位、社区等各级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大众媒体负有宣传环境保护的使命;社会各种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也成了宣传环保的载体;还可通过电视、电影、讲座等向成人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一些具体的关于“保护环境”的文艺活动来宣传教育;帮助成人自觉树立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了解人与自然互相制约的辨证关系。

2.加强成人生态环境教育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广泛性,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全民的协作配合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因此,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机制。组建成人生态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成人生态环境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组织,指导群众性环保活动的开展,制定完善的成人生态环境教育的方案和相关的环保行为法律规章制度等,依法加强和普及环境教育,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成人环境教育的开展。要加强环保、教育、司法、工商、人社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发展和利用环保协会和工会等协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技场馆和公共图书馆等科普机构、干培中心及生态环保继续教育基地等政府培训机构来全方位的开展成人生态环境教育。

3.成人教育课程内容渗透生态环保

生态环境教育要立足本土,着眼于社会。在成人教育的专业课程中渗透生态保护的思想,一方面应当在学科专业课中渗透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开设关于环境工程的专业课,并把这一课程作为成人教育中的基础课进行教学。如,自然辩证法、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课程。环境教育内容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和职业特点,把岗位和污染的实际、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管理相联系,同时结合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环境的现状选择有地方特色的实用性的环境知识。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认识、生态环境的形势、环境保护的知识、环境污染事故的防控技术、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和义务等。重点要介绍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使生产活动直接实践者的成人懂得如何来进行环境保护,怎样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

4.创新成人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

积极引导成人参加环保活动,倡导环保行为,在环境中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教育成人从身边细小的事做起,不因事小而不为,要积少成多,环境保护本来就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为成人多途径、多形式的提供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和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机会。开展社会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环境知识讲座和环保读书活动;创建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如绿色家园,绿色地球;参加一些植树活动,义务劳动,卫生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如何保护环境。总之,加强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接触,把认识付诸于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在活动中反省自己,监督他人,共同维护环境,促使人类与生态环境这对社会的基本关系和谐发展。

5.组建专业的成人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

第3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关键词】锦州;环保意识;意见领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严重污染的环境危害着人民生命健康,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加强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的锦州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都逃不开被污染的命运。我们对锦州市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可以引起锦州市民的注意,为锦州媒体制作和投放环保节目提供数据支持,为锦州市环境保护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锦州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我们的一份努力。

经过我们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显示,影响锦州市民环保意识的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锦州市民的环保意识最高,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锦州市民对环保的关注程度较低;在锦州市民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高;在锦州市的各个区中,居住在古塔区的市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最高,凌河区次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居住在污染比较严重地区的锦州市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高于居住在其他区的市民。与此同时,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还了解了锦州市民环保意识的现状。第一,锦州市民目前对锦州环境保护的现状普遍表示不满,认为锦州市民环保意识比较差,锦州市环保相关部门没有重视环保。第二,锦州市民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有待提高,锦州市民目前对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仍然很大,缺乏对垃圾的分类知识,对环保的身体力行还停留在随手关水、关灯上。第三,锦州市民对环保活动和知识讲座感兴趣,但是否参加会视情况而定,超过半数的人表示会积极参加,只有1%的受访锦州市民表示经常听环保方面的知识讲座。

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经过长期污染,现在已经进入环境问题高发、频发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从传播学视角下对提升锦州市民环保意识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第一,提高社会责任感。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当前锦州市各媒体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过低,在各大媒体上,我们很难看见以宣传环境保护和普及环保知识为主体的栏目。这与此类栏目不能给媒介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有关。当前锦州市民环保意识较差,居民缺乏环保知识,同时又渴望得到相关知识。媒体应当发挥自己优势,共同努力提高锦州市民环保意识。电视台既可以出一档全新的环保知识讲座类的节目,也可以在平时的其他节目中加大对环保的关注力度。比如,在新闻中选取多一点的环保新闻,在访谈节目中采访一位对锦州环境保护有功之士。平面媒体可以开一个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的专栏,也可以举办环保知识有奖竞赛。当市民在媒介中接触了大量环境保护知识后,锦州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二,增强信息传播针对性,注重意见领袖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锦州市各个区的市民环保意识有差别,这便要求在提高锦州市民环保意识时应该进行差别化的环保意识宣传,比如在环保意识较差的区域加大宣传力度。这种差别化的宣传可以通过路边广告牌和社区黑板报来实现。同时,注重对意见领袖的培养,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锦州市民对环境保护最为重视,可以选择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作为环境保护的意见领袖。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更加重视环境卫生和家人健康,所以可以在一些女性喜欢的节目前后,插播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和环保小知识等,提高她们的环保意识,完善她们的环保知识。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养育子女,抚养老人,可以身体力行的感染青少年和老年人,提高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注重社交媒体与自媒体的使用,将传播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信息在媒介和受众之间传播,这不是一个单向的行为,而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媒介不仅要把信息传播给受众,更要重视受众的反馈,然后根据受众的反馈改进自己的传播手段、传播机制等。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媒介传播环保理念与环保知识应当注重社交媒体与自媒体的使用。一是可以更好的与受众沟通,完善环保栏目,提高信息普及失效。二是根据六度人脉理论,最多通过6个人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位陌生人,在社交媒体上,环保信息与环保知识可以通过不断的转发传递给无数人,最大程度的扩大传播范围。锦州各媒介的环保栏目应当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注册自己的账号,与受众产生良性互动,了解受众对节目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完善环保栏目。通过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环保意识越高,所以我们应致力于提高锦州市低教育水平市民的环保意识。在实际传播环保知识的过程中,媒介应当注重对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媒体应当更多的采取“一面提示”的传播策略,诉诸于情感,引起锦州市低教育水平市民的共鸣,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传播形式,提高信息普及失效。环境保护类栏目的题材特殊性使其很难引起市民们的广泛关注。没有受众的媒介,是没有生命力的媒介。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应当广泛地汲取其他优秀环境保护类栏目的优点,创新环境保护栏目形式,以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比如,媒介可以学习真人秀类节目的长处,做一档环保类的真人秀节目,每期邀请明星、环保名人、大V等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让他们主办一场环保活动,类如环保讲座和植树活动等等,记录下他们在举办活动前前后后发生的故事。环境保护栏目更要提高信息普及实效,关注受众的接受程度,提高受众的参与程度,优化环保传播渠道,从而切实提高锦州市民的环保意识。 [科]

【参考文献】

[1]张淑英.浅析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市场,2014.16.

第4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十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总体要求,也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石油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石油企业建设的主力军,应该站在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观念,成为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环境保护志愿者。

一、石油企业与环境保护

过去的100多年,在开采运输中,石油和其他污染物质,随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出来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环保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各大石油公司越来越重视关系企业兴衰的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石油企业在石油开采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好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部制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同时,一直在持续完善安全环保制度,努力创造安全的经营生产环境。一系列以安全环保为核心的方案与措施相继出台,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等等。

中国石油企业把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中国石油集团对于安全环保理念不断强调,已深入下属各级单位。年产千万吨原油的辽河油田在国内率先实施油井绿色作业,实现了“油不落地”的环保目标,既预防了地面环境污染,又改善了作业工人劳动条件。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中国石油主打绿色石油牌,正在以实际行动回答党的十给能源企业拟制的时代考题。

二、石油高职学生与环境保护意识

1.石油高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现状

石油高职在为石油企业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担负责着石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环境保护意识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为石油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客观要求。

石油高职学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常识,但大部分人的认识仅停留在环境卫生、校园美化等方面。对环境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了解甚少,进而对于石油高职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影响不甚了解。因此,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油高职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躬身亲行,面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敢于维权,纠正过失,引以为戒,更要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用良好的姿态参与到工作生活中的环境保护。

2.加强石油高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途径

第一、从日常生活做起,牢记节能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倡导的一种科学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从日常生活做起,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在石油高职学生中通过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一分钱活动,杜绝长流水,随手关灯,节约粮食,回收废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实施各种节能减排措施。

第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环保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把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到德育的高度,利用两课阵地,对高职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辽河油田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噪声扰民,在每个井场都设立了隔音墙;在钻机选取上,以顶驱电动型为主,代替原来噪声较大的柴油电机;过去以喊话、鸣笛为主的生产指挥方式,变成了使用令旗;常年为附近居民发放印有风险提示和举报电话的台历、水杯,居民无论谁发现隐患,或是举报不环保行为,只要情况属实都会得到奖励。所有这些都使石油高职学生认识到必须提高思想觉悟,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用绿色行动谱写石油工业发展与生态进步的和谐交响曲。

第三、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实习实训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石油高职学生无论是校内实习还是校外顶岗实习,都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工作。学生在采油取样中,要小心翼翼,不能一滴油滴漏;在修井时,地上要铺上厚塑料布,防止油污渗进泥土,所要工序要在严格监控下实施绿色作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养成了重视环保、关注环保的良好习惯。深刻认识到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但是党、国家和人民赋予中国石油的神圣使命,而且是中国石油员工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和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执着追求。

第四、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辽河油田矿区调查中,学生解了到辽河油田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绿色大油田”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环保模式。辽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和超稠油开发基地,每天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稠油污水。如今采用稠油污水循环利用技术,稠油污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回用锅炉后,变成开采稠油的蒸汽注入地下,每年可节约清水3000万立方米,节省原油15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由于辽河油田注重环境保护,国内率先实现全绿色作业,30多年前位列世界第三的辽河三角洲芦苇荡,现在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芦苇荡;在辽河油田海南8块采油作业区,成千上万棵赤碱蓬到了秋季就构成了盘锦享誉海内外的“红海滩”,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

石油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高职学生的的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思想深处,才能使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注重环境保护,为中国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从容,陈魁.环境意识与第三部门[J].理论与现代化,2005(3):20-23.

[2]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4):114-117.

[3]中国石油绿色发展有决心见行动.石油商报,2012年10月15日

第5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志愿者全体成为了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先行者,但是由于其人员的构成单一性,并且志愿者自身对于环保方面的素质也不是非常的强,这就是的环保事业发展不是非常的顺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出于性格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认识到青少年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

2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分析

2.1通过环境问题的了解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却仍然存在非常多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我国的环境意识来看,受到唯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导者,这样的观念引导之下使得环境多次受到人类的破坏。生物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短片的播放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而造成的不良效果,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唤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来,从点滴做起,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例如,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类自身原因而导致环境污染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透彻了解,实现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责任性的加强。

2.2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观念,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生意识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具体化,实现学生感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实践成果的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水资源的使用课题,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例子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通过实践活动的鼓励来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实际性转化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理念上不断的渗透环保意识,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实践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上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可以通过环保知识的讲座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在环保领域拥有建树和心得的专家或者是教师来进行环保方卖弄的教育,诸如,针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题的讲座,进而通过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来让学生实现所学习的知识与环保内容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生活中一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普活动的组织来实现薛恒在环保意识上的提高。教师可以契合现在环境保护的节日,诸如,地球日、植树节等等,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的参与来实现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黑板报以及校报等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宣传的感染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3结语

第6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1.上好第一节课

同学们对第一节课都有很高的兴趣,因而这时的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新教材的第一课时就是介绍生物学的一些常识,其中也有环境污染的内容。当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己说一说他们知道的环境污染的知识,同学们很积极,都说出了很多。比如随地吐痰的危害,比如有人进行室内装修时,什么水泥袋、木料瓷砖下脚料,不管不顾隔着窗户就哐啷哐啷地往外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给清扫工人也带来了不便等等。我就问了一句,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同学们都积极发言、争论,该怎样做等。通过小小的一节课,同学们都深刻体会到:与其将“环保”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不如先从身边的“琐事”做起——人人都保护好了身边的环境,还愁整个的大环境治理不好吗?

2.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灌输环保意识

生物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让学生获得生物知识,认识生化武器对环境的污染及其解决的方法。介绍外来生物入侵以及生物武器的危害,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引起震动,加深对防治污染的认识,进而启发学生讨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推广,使学生认识到治理污染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3.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教师要有强的环保意识,做环境保护的有心人,经常收集有关环保问题的资讯和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环境问题的事例,向学生灌输环保意识。结合课堂教学,或者以墙报、剪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无铅油?为什么要禁用含磷洗衣粉?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整治淮河、太湖、黄河的污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学生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转化为爱护地球环境、防治污染的自觉行为。

第7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初中生 环保意识 培养

人类活动生存环境面临很多问题,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泥石流、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等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也给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水、废气的随意大量的排放,生活垃圾成堆,白色污染成灾。这一切都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破坏着我们的健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影响到国家经济、政治、外交等等一系列问题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进的政策措施。中学生物教学是学生环境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落实到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传递,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环境问题严重,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实现环境立法,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作为中学生物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方面可以做出以下努力:

一、以生物课教学内容为依托,在知识教授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中学生环境教育和环境教育在中学生物课程中的实现必须依托生物课教学的内容。生物新教材中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教材大篇幅介绍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等等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向学生介绍了环境问题种种,问题根源和可以采取的解决办法,揭示着人们贪婪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认识到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德这一基本道德观念。

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依托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意识渗透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和研究既是科学探究活动,也是生物课教学的基本构成形式,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2.改进教学方法组织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教育需要培养环境意识,养成环境保护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启发学生经行环境保护,并进行环境保护习惯的培养,比如在进行植物栽培试验中,学生们不需要购买专门的栽培器皿,而是把使用过的废料加以加工,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还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另外,在生物实验基地,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废弃的可降解材料用于生物样本或者植物幼苗的培养,养成他们变废为宝的生活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挖掘教材内容讲解环保知识

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新课程改革生物课程突出了任何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和相互作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学生物教材中融入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环保内容,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通过让学生了解公顷书目在吸收有气体,温室气体,以及在防风治沙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远大于那些树木被砍伐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让学生们深深的理解环境保护、绿化家园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明白种草种树,保护环境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让他们乐于保护环境,把保护环境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好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生机和美好,再给他们讲述那些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面临灭绝的现状,让他们想象一下要是发熊猫只存在与图片中将会是多么的遗憾,让他们了解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了保护藏羚羊等藏区野生动物,国家铁路建设部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让他们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4 .联系地方实际深化环境认识

不联系实际的理论讲解如空中楼阁,要是讲述的所谓实例都是学生不熟悉的东西或者远离学生生活的东西,学生们对这些实例的体验和理论的理解总不够深刻。要是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例中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而且可以立即投入实际行动。比如甘肃省定西市自从退耕还林发展特色经济以来,定西的马铃薯和循环经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们对于身边的事物非常熟悉,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和理解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也会把这些观念和意识向身边的人进行传播,他们会更容易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些科学的方针政策也可以得到更为到位的落实,好的政策获得更好的效益,这本身就是学生在学习了环境知识对环境保护的重大贡献。

5.用数字比较传递环境保护急迫性

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8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3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目前生存受到威胁的高等植物有4000―5000种,占我国植物种类的15%―20%,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我国老虎的数量不足100只,现存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这些数字放在一起对比显得触目惊心,学生们通过比较可以立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不加强保护这个地球将最后只剩下孤独的人类,到那时人类生活不可想象。学生们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急迫性并立即投入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中去。

二、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境保护行动

课外活动是科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生物课很多活动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其中包括环境教育。

1.成立环境保护组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环境保护组织,比如校园环境保护组织,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园以及校园周围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并身体力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比如捡拾校园内各种生活垃圾,在校园补种树木花草,还可以在校园周边进行宣传,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在学校宣传栏内主办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定期进行环境保护主体演讲,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传播环境意识,既增强了他们自己的环境意识,也传播了环境意识,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2.组织郊游和参观、让学生贴近自然热心环境

结合生物教学需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郊游,走进自然去贴近和认识各类动植物,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通过了解和贴近自然,让他们热爱自然,热心环境保护。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最近的污染工厂或者污水处理厂,让他们看到环境破坏的程度和环境保护的方法,为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他们的视野和能力。

总之,我们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环境的严重破坏将带来灾难性后果,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充分发挥生物教育在环境教育中无法代替的优势,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习惯,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一份力,尽一份责。

参考文献:

第8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环保意识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由此也带来了各种公害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问题由来已久,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这种损坏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地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呼声。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结合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中,设计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进程中,当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氯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制取,应引导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进行检验,以防漏气。药品用量要适量,尽可能微量,只要实验效果明显即可,还要注意进行尾气吸收等。实验完毕后,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另外,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高一化学课本,在氧族元素中,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如世界著名的公害,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再增加一些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废气超过一亿吨,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等,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由此激发兴趣,加深印象,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通过实验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已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很多。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溴苯,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有臭味的有毒气体,既污染了实验室的空气,又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我们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氯气可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吸收,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不断改进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用细铜丝插入硝酸中,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减少了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以充分利用,变废为宝。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清除杂质,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练习题,以便及时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化学教学,可以补充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安全等方面内容。以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的关系,加强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引导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分析“温室效应”、汽车尾气的危害,使他们了解到由于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造成温室效应,是地球表面升温,冰川融化,直接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环境的认识。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等宣传环境保护,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认识到气温、气候、水土流失、森林砍伐、谷物增产等都和环境保护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现场比对,结合已学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主要原因是什么,防止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环保基础。

四、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中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人才。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课堂讲解环保的意义,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己,保护家园,拒绝垃圾。我们国家提倡“菜篮子工程”,拒绝乙烯,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塑料制品,减少白色垃圾的污染。大街上,饭店里,小卖部各行各业,最流行、最简便、最实惠的就是塑料袋,由于它价格便宜,使用又特别方便,因此,塑料袋盛行一时。买菜买书,不管干什么,很容易就被赠予几个垃圾(塑料袋),甚至买一个烧饼,都要随赠一个塑料袋。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但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重要性,有利于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那样,在环保工作中,你献一份力量,我献一份爱心,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天空就会多一份明亮,河流就多一份清澈,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保障。保护了环境,也就保护了我们自己。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办专栏,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开设讲座等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有关环保的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环保意识,人人爱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化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第9篇: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范文

德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做法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到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是覆盖面广,也是最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只有依靠公众的力量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提升环境保护的效果。德国民间环保组织在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免费开展讲座、提供环境保护知识手册等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同时,德国将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体来说,德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都非常高,对于政府任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都会积极支持,并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

德国通过持续减少向空中排放颗粒状及气态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来实现保护大气、防治污染的目标。针对空气污染防治,德国还制订了一系列监控措施,如“大型燃烧设备规定”以及“空气净化技术指南”等,以此来促使发电站经营者和其他工业企业改造其现有设备,并对排放有害物质制订了严格的界限。在治理汽车尾气方面,德国首先鼓励生产和销售排气量小、安全性能好的经济型小轿车,并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环境负担。通过实施上述举措,自1994年以来德国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等含量持续降低。

德国的供水、排水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水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水生态平衡,使水质状况符合居民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对供水量的长期需求。一方面,监测和保护地下水免遭污染;另一方面,德国河流较多,非常重视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德国以严格的法规、监管和执行以及征收生态税、污水排放费、对私营污水处理企业减税等经济调节手段共同构成水污染控制管理体系,对保持水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德国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战略高度,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以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建立了持续资助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机制,规定了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政策措施。德国政府对消费化石能源强制征收能源税和生态税以引导民众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采用财政补贴、税收、银行优惠贷款等多种手段来形成有效的激励。通过多种措施,德国有效和高速地发展了风能、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减少,为减轻环境污染作出了重要贡献。重视废物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对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然后逐渐扩展和转变到生产与消费领域。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终达到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废物末端处理、以循环为目的的废物减量化、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及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4个阶段。德国率先在国际上进行循环经济立法并施行发展循环经济政策,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日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做法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推进环境立法工作,强调环境治理要做到有法可依。日本政府从环境省到地方都制定了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形成了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而且日本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相当全面、细致,标准严格,措施得力,真正做到了有法能依、有法可依。日本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法、环境保护的专业法律、环境保护的综合法、不直接属于环境保护但和环境保护有密切关联的法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日本在环保产业领域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便注重研究开发环境保护技术,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后期又致力于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日本确立了环境立国战略,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日本通过推进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优化了环保产业结构,促进了环境保护产品的升级换代。因此,日本以创新环保产业技术为根本保障驱动了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

日本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非常突出,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的行为得益于日本政府注重培养民众的环境保护、节约和节能意识。日本环境保护节能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的教学中都将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环境问题具有社会性,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赖于社会公众的高度参与。公众高度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了绝大多数日本民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在日本,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环境立法、维护生态平衡和共同的环境利益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准则之一。

美国、德国、日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启示与借鉴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美、德、日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立法先行,通过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实施环境执法奠定了基础。借鉴美、德、日的经验,我国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和创新,形成不同法律部门、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意法律条文的细致严密性,避免在条文中有更多的号召性、鼓励性、口号性的条款,应规定得更实一些。

加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美、德、日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包括公民、企业及环保组织等,共同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高。在我国,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传媒工具对公众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知识和环境伦理知识;另一方面,要制定适当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为政府的环境决策提供建议;运用经济手段激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等。

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载体高效集约利用资源美、德、日认为循环经济作为化解环境危机、缓解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他们在探索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都以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作为重点。我们应借鉴学习美、德、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针对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特征,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基本路径,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减量化为目标从源头上降低资源的使用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另一方面,发展资源深加工,促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最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低污染物排放。#p#分页标题#e#

以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提升环保产业竞争力美、德、日的经验表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充分借助科技进步与高新技术带动节能环境保护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科技、环保产业的总体水平与美、德、日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阻碍了我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要从本源上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需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保护科技开发创新体系建设,针对重点污染物控制所需的治理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和监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加速发展“低碳技术”,推动和提升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率,从而不断增强行业综合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