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技工院校加强工匠精神教学理论

技工院校加强工匠精神教学理论

摘要: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更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技工学院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工匠精神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1“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1.1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设计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术不断改进、为制作不遗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工匠精神不仅代表的是对于产品加工中精雕细琢的一种执着,更是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进行改进创新而体现特定时代的最新成果。简要地说,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爱岗执着的奉献精神。

1.2工匠精神的意义

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不仅需要大批科技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个能工巧匠。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是当代技工学院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责任和使命。(1)企业发展,民族工业振兴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让现代人望尘莫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匠精神不断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不仅在冷战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封锁下进行艰苦创业造出了原子弹,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向世界强国之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造卫星和“神州”飞船上天,“蛟龙号”潜艇下海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升华。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制造出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中国制造享誉全球,走向世界。(2)国家利好政策和制造业发展,呼唤工匠精神。党和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总理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已经由制造大国逐步走向制造强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近年来,由于利益的驱动,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在众多企业中工匠精神逐渐被淡化,某些精尖产品出现短板,甚至连我们日常使用的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当然,收稿日期:2017-10-18作者简介:程显冰(1982-),女(满族),辽宁东港市人,讲师,现在大同煤矿集团技师学院工作。目前我国太钢已攻克了这项难题。(3)技工学院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工匠精神。技工学院是培养技工人才的摇篮,技工学生未来成长、发展需要工匠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改进体现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是技工学院首要应当思考的核心问题。因此,技工学院要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潮流,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当今时代,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改革中,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工匠精神。随着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很多传统产业处于产能过剩的困境。因此,这类型产业需要注入新的科技活力以创新升级发展,打造技术科技含量较高而能源资金劳动力投入相对较少的产品,才能满足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因此,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工匠精神。

2技工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2.1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把工匠精神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长期以来,技工学院职业教育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道德和精神层面职业素养教育,偏离了育人的教育目的。要改变现状,首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工匠精神贯穿于课堂。职业学校应当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把工匠精神纳入基础课体系和教学设计中,以《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为依据,将工匠精神的素质教育贯穿于实践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次,把工匠精神教育与学校就业典型事例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再次,把工匠精神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科学安排主题活动。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2.2把工匠精神融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之中

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并被视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伴随工业社会的推进,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被先进的教学理念所取代,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艺、塑造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发挥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把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并融入学生自身的内在精神情感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教学课堂延伸到企业,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体验企业文化,感受品质精神,得到锻炼和培养。加强多部门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使校企合作有序开展。

2.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为打造学生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教师问题是职业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技工院校教师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执行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职业素质对实施工匠精神举足轻重。目前,在技工院校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具有系统的专业实践锻炼和示范能力的实训教师短缺。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兼职教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创新意识不强,教学积极性不高等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摆脱师资困境,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用人机制,拓宽人才来源渠道,聘请名师到技工学院任教,使教师真正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加强对专任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104-105.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的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53-56.

[4]宦平.工匠精神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作者:程显冰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技师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