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一般教学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优势和劣势比较,分析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分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进而研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完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促进改革;提高质量

一、教学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媒体的涵义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般教学媒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出现以计算机为主的多种媒体结合来使用的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要靠教学媒体进行传输,这是师生间信息交换的桥梁,如,各种教学用实物、自制的图形图像、相互表达的语言等。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一般来说,教学媒体分一般教学媒体、电脑辅助教学软件、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媒体。一般教学媒体通常以实物为基础,在教师上课时讲解的语言基础上采取的,如,教师自制教具、挂图、自己准备的图片,还有在黑板上书写的板书、教材、教辅资料等用以辅助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媒体形式。电脑辅助教学软件是人们常说的电脑教学软件,它既可以实现教学功能,又可以实现软件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功能,还可以实现利用软件对学生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指导。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媒体是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制作配套的动态音视频、图形图像效果的幻灯片,或是利用像FLASH这样的软件制作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课件,以多媒体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来辅助完成教学过程的技术。它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呈现与获得,并克服传统视听媒体的不足,更具有直观性、简洁性和生动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一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优劣分析

(一)一般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

1、一般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通常。以实物为基础,在教师讲解语言的基础上采取的,如,教师自制的教具、自制的挂图、自己准备的图片,在黑板上书写的板书、教材、教辅资料,以及教师形体语言等,这些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媒体形式。2、一般教学媒体的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相比,一般教学媒体使用广泛,操作简便易行。它借助简单的教学实物,配以教师诙谐的讲解语言即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要借助教师的语言,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眼神、恰当的形体语言,完全可以实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讲授,教学效果较好。3、一般教学媒体的不足。第一,教学质量受限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等个人素质。第二,教师课堂上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讲解,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第三,一般教学媒体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难以实现。第四,知识处于静止状态,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第五,受时空的限制,不能跨越时空,教学时效性相对较差。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优劣分析

1、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和一般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恰当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型现代教学形式。如,利用投影机播放的采用声光电、音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技术制作并集成的教学PPT,以及时下较为流行的微课、慕课、电子白板应用、多媒体录播与互动系统,教学专用软件(如,公式编辑器、虚拟实验室)、移动终端学习支持系统(APP)、网络课程等。2、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很大程度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教师、学校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一般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主要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更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第二,更具有形象性。能图文声像并茂,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兴趣和注意力;第三,更具有动态性。能动态展示更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第四,具有很好的交互性。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充分满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需求,学生也能更多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也更加主动,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反思的环境,对新的知识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五,具有一定的仿真性。通过虚拟实验室实现对现场实验的有机补充,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真实的教学情景的再现、模拟和仿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第六,具有无限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记忆。第七,能实现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可选择性,使分层教学、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第八,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性。有利于收集、整理、扩充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第九,具有网络化与即时性,使得教与学不受时空限制,具有良好的时空优越性。

三、教育理论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可行性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由“情景”“协助”“交流”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从整个学习过程看,“情景”与其他三个要素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创设情景可视作“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移动终端等为典型代表的信息技术恰好能满足虚拟“教学情景”设计的需求,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证实,信息技术手段有足够的创设虚拟教学情景的能力。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协作学习,让学生去获取信息、分辨信息、运用信息,不断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当今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正是一个能为师生双向交互活动提供最理想条件的途径,正是一个具有超前优越性的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而,当今的信息技术也自然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理想的操作平台或教学手段。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获取欲望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其知识体系。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教学软件、移动终端学习(APP)、校园网、因特网等为典型代表的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能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通过构建多种教学情景,实现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轻松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完全符合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而且,信息技术也能很好地发挥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表达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超前优越性,很好地充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外界刺激”的外界客观条件,继而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发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可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三)创新性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创新性学习是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所应具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要求学生能够大胆想象,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别出心裁地以“头脑风暴法”产生新思路、新设计、新途径、新问题、新方法的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长时间地专注某些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逆向思维(即从对立、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几个方面。学生“头脑风暴法”产生的漫无边际的想象是创新的源动力,信息技术手段和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恰恰可以使知识蕴藏着无限想象空间,只要教师用心设计,恰当点拨,就会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智慧大脑,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带来的乐趣。浩瀚、神秘、无奇不有的网络世界,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功能齐全的教学软件能将抽象的数字关系生动化、趣味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多层面地探索知识,实现创新思维的全方位发展。可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创新性学习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下的信息技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遗忘作为时间函数的测量,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规律,即人在感知对象或识记材料后,若不能强化记忆,随着时间推移,感知对象或识记材料会被逐渐遗忘,时间越久,遗忘越多。而这种遗忘趋势的进程显示出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受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及识记方法的影响。但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总趋势是不变的。该曲线对人类记忆的认知研究产生重大影响。根据遗忘曲线下的遗忘规律,可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如,英语的学习。英语是一门要求记忆力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单词的记忆。记忆的规律通常有时间律、数量律、干涉律、强化律、联系律、转化律。其中时间律指信息输入大脑维持的时间长短,重复记忆的次数越多,维持的时间越长。数量律指需要记忆材料信息量越大就越难记忆。强化律指刺激越强烈,给人感受越突出,就会使记忆强化。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以上六种记忆规律,将单词按照不同的呈现方式输入手机、电脑等终端,按照时间律规则,方便记忆。按照数量律规则,可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利用PPT重复大量的单词。按照强化律规则,将单词字母在PPT或在学习APP软件中做成动态的动画,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强化记忆。这样,既改变了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又收获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无形中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可见,信息技术在遵循遗忘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其优越性与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意义与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教学中由于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并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教学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越来越高;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浩瀚的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课堂,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存储。所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断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1、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而且影响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如,备课、讲课、教学评估、作业批改、教师的业务学习、教师之间跨地域、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等。第一,对教师备课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教育在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也有很大转变,信息技术给教师备课带来挑战,如,移动终端APP应用(如,新东方的“掌上优能”APP、奥鹏教育的“同学”APP)、平板电脑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智慧云课堂资源应用、混合教学模式资源应用等。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具备更多的基本素质,如,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要具有很强的信息素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力设计不同的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要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要考虑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和手机终端等设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使用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网络作业批改、网络教学评价、PPT、微信、微课等方式方法与手段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第二,对教师讲课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利用电脑播放教学视频代替录像机,应用电脑制作并播放形式多样的课件(PPT)代替幻灯机,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代替了纸质教辅资料,使用微信、移动客户端APP进行阶段性、即时性教学评价实现师生之间实时性互动交流、课堂作业检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些新形式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师上课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起到促进作用,给教师的讲课效果带来了积极影响。第三,对作业批改的作用。传统的作业批改可能只限于老师在学生的纸质作业本上批改,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APP学习交流互动的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学生做完作业通过网络到APP软件,教师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随时随地能进行批改,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打破时空限制。第四,对教学评价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仅局限于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估,评估参数也比较单一,参与人员相对较少,可信度较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学评价也逐渐呈现多方位、具体化、多参数的特点。阶段化评估的反馈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也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第五,对学生听课的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教学环境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听课,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主角,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又是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导师。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不断探索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第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限在课堂里听教师讲课为主,教学资源也不再仅局限于纸质教材和辅导资料。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和专门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应有尽有,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学习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网络利用自己可能有的任意移动终端设备自由地进入学习空间,进行自主的、有选择性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供广阔天地,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吸引力。评价方式不再只有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这一单一评价模式,网络评价使得教学评价网络化,丰富了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随时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设备应用可产生极大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2、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法与学法是备课的关键,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任务,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或展示,或演示,或模拟操作,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辅助设计,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情境相对比较枯燥、抽象,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努力用语言、肢体去表达,即使这样,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并且学生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多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如今,利用信息技术使用PPT、动画、视频(微课、慕课)、图片、APP(软件)以及仿真软件等,为创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促进教学改革提供极其便捷的条件,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能。3、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正向作用。教学课程资源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主动学习、选择性学习提供条件。教学过程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学习、合作性学习做好铺垫。教学手段信息化,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网络学习、异地化学习提供可能。教学方法直观化,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为学生建构认知体系提高效率。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找到突破口。教学情景虚拟化,增强了情景教学力度,为学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力创造环境。现场实验仿真化,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增强教师演示效果。

五、结论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一般教学媒体的对比研究,指出现代教学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移动终端(APP)、校园网、因特网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它与一般教学媒体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超前优越性。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科学、适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教学改革,还能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提升学生认知技能,完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所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而且完善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广大的师生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郭丽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课堂情景创设[J].吉林教育,2011(3).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韩维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

[4]张建礼.QQ群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0).

作者:李竞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