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培训实践研究

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培训实践研究

摘要:创业教育在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中有着新的历史意义。但是,受制于多方因素,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完善。为此,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以培养创业意识、开发创业基本素质和提升创业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在课程平台、实践平台和保障平台三个层面进行探索,进一步深化我国技工院校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就业是技校生唯一的出路吗?显然不是。教育部数据显示: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0.2%的创业比例相比,高职、高专、技师等学校学生的创业意向达43.2%,创业意向与专业匹配度更高达57.6%。这就意味着,技校生(职校生)因为有一技之长且动手能力更强而更具创业优势。也因此,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培训实践的探索,是推进技工院校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更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

一、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2015年,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浙中地区职业院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当前技工院校创业教育培训存在以下特征。1.创业氛围浓郁,学生需求旺盛创新创业是时代主题,尤其是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电商和移动电商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浪潮中。整个社会包括学校校园,都形成了浓郁的创业氛围。调查显示,有392人表示对创新创业项目感兴趣,占据调查人数的55.06%;有404人有参与创业的冲动,占调查人数的56.74%,其中男生对创业的需求更旺盛。2.创业教育非专业序列,学生培训课程体系不完善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而技师学院又属于人社部门主管,对创业教育的专业划分不明确,造成课程体系、课程架构不明确,现有的培训课程未能规范化、本土化。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所技工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班,且培训人数远低于学校总人数,没有做到全覆盖。3.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缺乏教师培训课程技工院校的教师往往善于专业技能教学,而缺乏创业实践能力,难以一下子从教室走向创业工作室。因此,在课程体系不明确的背景下,师资队伍的结构、数量与质量都不能达到创业教育培训所期待的效果。而有关教师创业教育的培训配套也相当不完善。4.空间建设不到位,课程内容难以落地调查阶段,笔者发现只有3所学校建立了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或创业园等平台。而且这些创业空间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满足某些专业或某些社团创业的初级阶段。而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建有校外的、适合创业活动的实践载体,这就导致创业教育课程难以真正落地。

二、金华市技师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技工院校作为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创业教育培训的探索与实践也应立足本地产业,发挥培训优势,凸显实践特色,彰显服务能力。因此,金华市技师学院从课程平台、实践平台、文化平台三大平台建设突破技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局限性。

1.引进培训机制,构建课程平台

首先,做好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借鉴高职校创业课程设置与安排的基础上,立足“行业办校”的校情,笔者所在学校创业教育围绕“培训”创设了包含创业理论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和创业活动课程三大模块在内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主,并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融通,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帮助学生做好创业准备。其次,优化系部层面的自主设计。笔者所在学校将课程设置权限下放到系部,构建以岗位培养为主、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包。即以专业系部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创业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的建设,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文化教育的大融合。这些课题包以项目或者专题为主,启发学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活动。例如学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电商创业课程等。最后,延伸课程内涵,打造第二课堂——活动化课程。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在校内大力开展以“创新创业创青春”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学生自主创业摸底调查及一期“创新创业创青春”主题分享会。在校外,则积极参与北大金华科技园主办的大学生创业联盟和“创启未来”国家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并在校内设立联盟的分站点,让学生成为大赛参赛者及服务人员。从而在实际竞赛和活动中,滋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2.优化创客空间,打造实践平台

创客空间是孵化学生创业梦想的温床。对此,笔者所在学校构筑起了集转化、提升、孵化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学生双创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开放式创业园”三级联动孵化体系。校内创业中心则突破原有班级监制,对在读的有兴趣创业的学生,开设试点班级,重点将“创业认知、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交叉渗入,构成连续性创业实践体系。学校和北京大学(金华)信息科技园合作也独具特色,形成了“基于特色小镇的校企共育双创产业人才合作模式”:第1年创新创业启蒙意识教育(尤其是岗位创业意识教育);第2年基于校内创客俱乐部框架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接触“创业圈”,深化创新创业的点子;第3年基于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平台开展各类创业计划书、创业项目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创业点子初步转化为创业项目;第4年与创业园区合作共同开展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落实“政府官员讲政策、专家讲理论、园区创客讲经验、学生撰写创业计划、创业导师指导计划、与园区对接输送”全程化的创培体系;第5年与创业园区达成合作输送双创人才孵化创业项目;毕业后基于“创新创业创青春”主题分享会请回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分享经验体会。为了与校外创业园区形成长效的互动机制,学校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一是让园区领导参与学校双创教育计划的决策;二是在园区建立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三是基于学校校企合作论坛,邀请园区老总、本地区成功企业家参与,畅谈如何培养双创人才。

3.深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平台

如何培育“创业文化”,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是学校创业工作的重点。第一,学校借力创业园的建设,将创业文化特征生活化,形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高度统一。同时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创业文化活动,做好创新创业的宣传,挖掘树立优秀典型,营造“创专融合化、快乐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最为关键的是,学校把创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强化创业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上。即借助教师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完善创业文化平台。一方面根据实际采用“专兼结合、两级管理”的模式,优化创业就业工作队伍结构,形成“校内师资+实务师资+创业学生师资”的多元化师资团队。目前,学校创业就业工作队伍共有12人,其中就业处和团委合计4人,每个系专(兼)职创业就业人员2个,初步搭建起学生创业就业管理与跟踪机制,通过该管理跟踪机制,各个系每期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毕业生创业就业信息和典型案例。另一方面,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提升创业就业工作队伍水平,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导师。学校经常派教师去周边创业园区学习交流,2015年曾有3名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的证书。此外,学校聘请了18名双创导师,其中9名为园区领导、行业精英、园区入驻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定期组织学生去园区参观、学习、观摩。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园”的互动互融、互惠互利格局,学校和园区的关系也完成了从好邻居向“战略合作伙伴”的跃升。

三、金华市技师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培训的成效

1.乐创文化引领,学校从“单打独斗”到开放协同

在乐创文化的引领下,学校每年都组织开展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在校内积极培育创业的土壤和优秀项目、人才的上升通道。同时,学校积极与市区各创业园区联系互动,建立价值链,并成功与北京大学(金华)信息科技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金谷创业园建立了双创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关系正逐步向纵深推进。

2.乐创实践支撑,学生从“想创业”到“能创业”

2016年在校自主创业学生超过200人,并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市场实战意义的创业项目,如“基于Wish平台的义乌饰品网络营销”“乐泊错峰停车系统”“学生邮递服务中心”“校园生活通APP”“贝兹创客咖啡”“互联网+创意策划O2O项目——金华市完美创意策划工作室”等等。同时,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年共获得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3项、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有2个项目进入北大科技园“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金华城市赛复赛,还得到金华教育频道的报道;“学生邮递服务中心”项目获2015年度金华市青少年工作优秀项目奖,获得金华市邮政监管局局长的点赞,并得到中国邮政快递报头版报道。

3.乐创品牌辐射,双创从“校园式”到“社会化”

在乐创品牌的辐射下,学校双创教育引燃了社会服务的高响炮。学校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2015年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班3期(5个班次),共计培训学员378人,考试鉴定获得《大学生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有299人,合格率达79.1%,并成功孵化院级创业实践项目9个。逢国家开展双创之天时,依托互联网乐乐小镇之地利,结合学校办学优势,构建了“乐乐小镇双创产业人才孵化服务平台”项目,并成功入选金华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第三批项目。同时,笔者所在学校也和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一道成为“金华市区首批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作者:周金䶮 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