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教课程改革实践思路

职教课程改革实践思路

一、职业院校必须坚持课程改革,突出实践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示范性院校的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等建设带动了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质量不高,学生认为学不到真正的本领,适应不了岗位的要求,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的职业需求,高薪就业和短时间岗位接轨的就业人数比率太低。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部分教师没有从理念上认知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不能从传统的高等教育中解放出来而进行实践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没有深入人心,甚至是职业院校没有完全摆脱“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真正意义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职业教育办得名副其实,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从理念到行动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我们每位教师积极行动的方向。如何在课程开发中突出实践性,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着重探索的紧要事情。

二、巴音学院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

巴音学院对课程改革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实践教学

一个好的课程能带动一个专业,一个好的专业能带动一个院校。巴音学院能结合本地区经济特色,确定以特色林果业等四个专业为特色专业的申报,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此开展了巴音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工程,带动全院教师从观念和行为上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这些建设的确引导巴音学院各专业的教师们参与到专业建设之中,群策群力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开发献计献策。以至于各专业在每学期的课程进行中,修改课标、实训指导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传统的课本教学,向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的实践教学转移。

(二)以市场调研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确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突出实践性的课程开发,市场调研尤为重要。巴音学院各专业依据专业方向都进行了一些市场调研工作,而且与企业、行业专家进行了交流,共同开发体现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确定出能够满足该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要求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课程开发突出校企共建课程,使职业能力教学落实到实践性教学中。

(三)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性教学深入开展

学院各系以各种积极的方式与企业交流,进行深层次挖掘,与企业多方位的交流,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也为实践性教学打开了通道。有些专业采用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还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对口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个别教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专业技能培训,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与企业进行多方位的交流等等,促进实践教学有效深入开展。

(四)以各种技能大赛强化实践性教学

各种技能大赛为我们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挖掘精英之才搭建了平台,也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的强化训练。近几年,巴音学院代表队相继参加了英语大赛、沙雕大赛、电子技能大赛等赛事,在学生中兴起了强化技能学习的热情。大赛是给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如何将学校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让学生对本专业和本人做出恰当的思考和正确的定位。我们在给参与技能大赛学生培训过程中,以一个个具体的实际应用强化实践训练,同时也为我们探索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方法积累了经验。

(五)以课程设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课程建设决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职业教育培养职业能力的载体。巴音学院教务处本学期开展的课程整体设计和合格课程的建设,也从另一个方面,让全体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实际中去,让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将已学到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从真正意义上走出实践教学的路子来。

三、强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巴音学院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建设,采取了诸多行动,但是在突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一些老师理念上还无法从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彻底转变过来,院内外一些已经成型的经验在广大教师中传递、交流不够普及和快速,老师们不会系统的操作实践教学的方法。

(二)由于资金缺乏,在市场调研、校企合作的工作只是开展了浅层面的交流工作,虽然各专业也召开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会议并进行了论证,但是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的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使我们的教师没有在别人成功的经验中走出自己的路子。

(三)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不能使企业与我们互惠互利的达到合作开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何加大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改革的力度,仍然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四)技能大赛不同程度的成绩,反映出了我们实践教学的弱点。而我们的教师恰恰有等、靠、要的思想,未能认真总结技能大赛反映出的问题,探索实践性教学的规律。

(五)在整体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们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可是仅是将原来的课程对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调整顺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四、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院的办学宗旨是“高薪就业”,我们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怎样从就业岗位中分析职业能力?怎样通过我们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尽快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怎样使学生能直接在高薪岗位上就业?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结果如何?”这一些基本问题,在课程改革中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尝试。我们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实质性课程改革的课程开发,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要突出实践教学。怎样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我们在一线的教师做了大量的尝试性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一些思考。

(一)充分借鉴、利用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

巴音学院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每年都选派一些教师到内地先进的职业院校学习、培训,学院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将送出去学习人员带回来的学习材料、已经做好的特色专业材料等资料打包,选派一些学习回来的老师下到基层辅导、示范、讲解,尽快将课程体系建立的技术普及,各专业教研室学习讨论,尽快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技术。让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少走弯路,并且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二)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对于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要进行培训,,让他们切实能带动专业的发展。要以骨干教师形成团队的力量,形成专业建设的梯队,共同研究、解决课程改革、课程开发的问题,以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内容序列,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安排(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学过程,以典型产品和服务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等等。

(三)以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典型的工作任务

电子学院的教师在实施实践改革中,将具体的工作过程放进了教室,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学到了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在电子工艺课程中,学生自作充电器,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选择器件到焊接、调试,最后形成作品,完成整个工序,。教photoshop的课程教师,将具体的工牌制作引进教室,学生在学习制作过程中,完成了具体产品的制作,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通过工学交替让学生及早对自己有所定位

在实施以典型产品和服务载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让学生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感受,找到自己应该发展的方向,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注重的钻研而培养出专才。电子学院的学生肖博和何佩同学,在校期间就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ASP.NET和网站制作专心研究,以至于为学院开发的考试抽提系统得以运行,老师的精品课程网站也让学生制作。学生还在周末和假期的实践锻炼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对职业岗位的训练,在后期的学习中,可以最大能动性的开展创造,这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真谛吗?

(五)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强化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每一次的技能大赛,都能选拔出一批精英学生。全疆大学生计算机调试大赛冠军杨财云同学,在大赛培训期间能够从中强化技能,以至于在今天考上了公务员。2009年的全疆高职学生电子技能大赛获优秀奖的几名同学,在训练过程中学会了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实践,掌握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明显表现出比其他同学优势能力,甚至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掌握了如何采取行动用何方法等关键能力,这不是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双丰收吗?学生正是在培训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学会了实践的方法。我们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思路,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我们巴音学院的特色,让我们那些个别闪光的学生,成为一大片,遍布到各个行业,成为有作为的职业人,实现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高薪就业”办学目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