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身份认同的高职专业导论课程设计分析

身份认同的高职专业导论课程设计分析

摘要:专业导论课程是针对高职新生开设,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喜爱专业的入门基础课。以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理解层次理论的视角下,以认知自我特点为起点,提出专业导论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主题项目,探究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职业人,构建对旅游专业和职业的身份认同,从而确定大学时期发展规划。

关键词:专业导论;身份认同;课程设计

专业导论课程是高职院校面向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自信,为学习和就业提供指引和支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专业导论课程创设背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生选择高职院校的意愿大幅提升。同时,也要看到,不少高职学生升入大学前往来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忙于学习和考试,缺少社会接触;入学之初,只是根据专业名称或专业介绍对所学专业建立了直观的了解。一些接受专业调剂的学生更是对所学的专业感到茫然甚至排斥。学生对自己缺乏认知,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不能充分认知所学专业并认同其价值,容易导致大学生活得过且过,影响对学习的投入度和意愿度。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激情,如果不能点燃高职学生重塑自我的激情,很难引导学生开启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结合专业特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导下,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企业参观、校友分享等活动。入学教育总体是有效的,然而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一是定位行政化,体现在将入学教育作为行政事务,设置专题,要求各专业在新生入学后开展相关活动,时间少则一周,多则一月,和军训穿插进行,并提报具体的时间、内容和安排。二是内容碎片化。入学教育各项活动间缺乏规划与设计,组织工作不系统,组织人员不固定,活动之间缺乏衔接,造成学生对大学和专业的认知没有系统性。三是理解表面化。学生在入学教育中更多看到的是物质和行为层面的因素,缺少对所学专业精神内涵、价值层面的深刻理解。

二、将身份认同引入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个体身心成长层面,身份认同是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之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对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从属于哪个群体、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感到迷茫,迫切希望建立一个新的自我形象,确认自己在社会集体中的情感位置。[1]这种“自我同一性给自我提供的方向和意义感”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自我定位恰当将为未来的人生增添绚丽的色彩,尤其是高职新生成长的必需。

(二)职业发展层面,身份认同是职业胜任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理论,预测一个员工的绩效表现与职业成功的根本要素不是显性的知识、技能,而是隐性的角色认同、价值观与动机。[2]个体对职业的身份认同是职业成功最重要的基础。优秀企业招聘、选拔人才时往往将角色认同、价值观作为关键性的评价指标,进而将职业与组织身份认同作为新员工入职教育的首要任务。联想公司将这一步骤命名为“入模子”,就是让新员工理解、接受联想的价值观,以身为“联想人”为荣,养成“联想”的行为方式。丽兹•卡尔顿酒店在新员工入职时强调“我们是为淑女和绅士提供服务的淑女和绅士”这一企业价值观的传承,目的是引导员工认同自己的身份并为此感到荣耀,从而产生激情与动力。面向高职新生的入学教育不是一项事务性的行政工作,而是关乎学生身心发展、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的任务,应当实现定位课程化、内容系统化和理解立体化。入学教育应以专业课程形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置于前导性的位置,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规划基于共同的主题及专业身份的认同,不仅要涵盖物质和行为层面,而且要突出对专业角色精神内涵的揭示。

三、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设计

(一)课程定位专业导论的首要任务是关注学生,引导学生觉察自己、重塑自信、构建自我。只有直面内心,从不同维度认识自己,觉察到自己的优点,学生才能建立信心,唤醒内在的能量,产生探索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的动力,欣然接纳自己、发展自己以至欣赏自己和更好地做自己。专业导论课程的根本定位是帮助学生从专业维度建立自我的身份认同。

(二)设计思路1.从理解层次理论的视角构建专业身份认同。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提出,要想让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最有效的不是指令他做出这种行为,而是让他认同行为所属的角色,想成为这样的角色,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和意愿遵守角色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罗伯特•迪尔茨深化了格雷戈里•贝特森的理论,提出了以构建身份认同为核心的理解层次理论。所谓理解层次是指人们的大脑分六个层次去理解并处理事情及问题:系统,指自己与世界中的各种人、事、物的关系,即自己人生的意义;身份,指自己以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即我是谁,我有怎样的人生;信念,指配合这个身份应该有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力,指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选择,我已掌握、尚需掌握哪些能力,即我如何做、会不会做;行为,指在环境中我们做的过程,即做什么,有没有做;环境,指外界的条件和障碍,即我们可以选择运用的时间、地点、人、事、物。[3]其中,身份是统合上下的关键与枢纽,一个人确定了自己的身份,就获得了人生的意义、信念、价值,明确了自己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行为,进而探寻与身份相适应的环境。具体见图1。 2.基于理解层次理论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将专业认知聚焦在让学生了解将来“干什么”“怎么干”,仅是在行为的层次上定位专业。学生不能在系统、价值的层次上建立对专业的认同,不能明确“为什么干”,就会缺乏足够的意愿去了解“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理解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构建专业导论课程的整体框架,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动力,从自我探究的角度自发地和主动地认知自我、认知专业,确定大学发展规划。基于理解层次理论构建专业认知,首先要明确专业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让学生认知、认同行业的价值、前景和意义。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能够取得行业成功,即行业成功人士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专业认知的核心指向要通过学生自行的探究才能得到。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有文化内涵的快乐体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记忆”,进而介绍职业人应当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模型,通过主题项目和专题实践,让学生在体验、总结和认同中构建自己的职业愿景。

(三)课程框架与内容体系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导论课程设计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强化学生对课程建设的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理解层次的思维模式,设置5个主题项目,共20学时,包括认知自我、认知专业、探究榜样力量、调研旅游行业和定制个人规划。认知自我项目基于身份层次,结合4D识人工具和九宫格,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激发自身正能量,唤醒个人觉察,进而觉察个人信念和价值观。认知专业项目基于系统层次,引导学生理解专业使命和价值。探究榜样的力量项目通过讲座、访谈、论坛等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归纳、总结榜样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探究旅游行业项目通过集体参观和企业调研,帮助学生体验行业使命和价值。定制个人规划项目旨在教会学生运用平衡轮、ORID、复盘工具确定个人职业目标以及学业发展规划,学会阶段总结和复盘方法,掌握在行为层面实现规划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主题项目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并总结出运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培养自己应当具备的能力的方法,实现成为职业人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关注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基于理解层次理论的专业导论课程设置和设计,通过引领学生构建对旅游专业和职业的身份认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其主动自觉关注专业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专业学习,日益成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郑泽萍.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基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思考[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1):30-33.

[2]彭剑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实践与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10.

[3]李中莹.重塑心灵,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95.

作者:王媛媛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