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效果

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方法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儿童正确进行刷牙,纠正不良口腔习惯,有效降低龋齿、牙龈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口腔保健

儿童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历着恒牙萌出、乳牙被替换的过程,这一时期牙齿结构、功能处于成长阶段,颌牙弓发育使牙列齿间的结构较为疏松,易出现口腔细菌感染,进而导致牙龈炎、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任何口腔疾病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1,2]。口腔疾病调查显示,我国不同地区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均较高,这与儿童认知能力较低,存在不良口腔行为有关,因此重视儿童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控制口腔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本研究就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效果进行比较,供临床指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进行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儿童因牙齿处于发育阶段,日常饮食多为软食与甜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部分家长存在错误口腔卫生观念等原因,导致口腔疾病患病率较高,口腔疾病不仅会造成患者生理方面的痛苦,也可通过影响患者颌面部发育的完整性、美观性而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交活动[4]。研究表明,口腔健康行为与牙龈炎、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口腔疾病的主要途径,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口腔健康知识,促进人们养成良好口腔健康行为最有效的措施,也是现阶段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教育服务措施[5]。儿童具有较高求知欲、模仿性,可塑性强,是口腔健康观念、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但传统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健康教育侧重于指导儿童进行正确刷牙,使儿童依从性差,无法实现良好的口腔保健效果[6]。基于此,本研究对46例儿童实施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有效指导儿童进行正确刷牙,纠正其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降低牙龈炎与龋齿的发病率。本研究实施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设备展示、讲座等形式进行,多元化、全方面地向儿童及家长普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其中针对儿童特点,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更利于儿童进行理解,也增加了儿童学习口腔保健的知识趣味性;另一方面针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纠正家长错误的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对儿童日常口腔行为的监督与指导;同时为儿童推荐了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儿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此外,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口腔检查使儿童与家长了解儿童口腔情况,及时发现口腔疾病,也有利于提高儿童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的重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7]。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刷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口腔疾病发生风险,与傅乐等[8]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综合健康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获得更好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公文,李刚,王万春,等.青岛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需求分析.齐鲁医学杂志,2017,32(3):324-327.

[2]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7.

[3]张媛媛,程华刚,王胜,等.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90-2893.

[4]景国华,蒋娟雯.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龋齿患病率的效果观察.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9):1117-1118.

[5]牛杰,董楠,王雪,等.幼儿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护理研究,2018,32(7):1132-1133.

[6]陶丽敏,赵玉梅,顾联斌,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应用.上海口腔医学,2017,26(1):94-97.

[7]李旭艳.多元互动化教育模式对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研究.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7):68,70.

[8]傅乐,童锦发.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效果观察.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1520-1522,1536.

作者:林岩 张英华 秦玮 单位: 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