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究

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究

[摘要]《会计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本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方式,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结合《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价值,探究传统课程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训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此为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增强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会计基础理论;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结合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财会人才的目标要求,总结《会计基础》的课程要求、特点及实践现状,能够帮助会计基础教师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通过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价值的方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逐渐从传统的学历要求、理论要求转变为素质要求、能力要求,注重学生对会计基础方法、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质量,拥有较为鲜明的显示价值和意义。

一、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强化应用性的价值

会计基础是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中较为基础的课程,可以通过阐述和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理论,提升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企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我国财政部门在《中长期人才规划》中,探讨并明确了会计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多样性;指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突出“基础会计”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我国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会计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要素,明确会计账户与科目,熟练应用相关的借贷记账法。课程教学必须层层推进地展开,不能出现断层,不然将导致学生难以充分地理解和学习后面的知识。其中报表、账务处理、账簿、凭证等内容是会计教学较为薄弱的部分,需要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对其进行巩固和夯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能够通过凭证的审核、识别到记账凭证、对账、结账、算账、登账、编制报表等具体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磨炼实践本领。此外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会计基础的应用性,还能切实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脱节

通常来讲会计基础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实务性”和“理论性”两部分内容,互为依赖、环环相扣,所以在课程开展与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基础理论”的同向同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理论中巩固实践,拥有较高的问题理解、分析及解决的能力。然而我国部分院校在课程设计及课程开展中,依旧将实践课与理论课分离开来,在理论课结束或完结后,再开设相应的实践课。容易导致会计基础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脱节、相互分离,进而带来诸多的教学问题。首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机会,导致其对会计基础的方法、程序及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形成“认识”。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轻学重教”的问题,致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较为被动,难以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地探究、摸索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在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脱节,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填制资产负债表、登记账簿、记账凭证及开设账簿等方式,巩固真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且实践过程较为机械,实践质量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模式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会计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脱节,致使会计理论教学通常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理解知识,难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此外,由于会计理论知识多以公式、文字、术语等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难以通过课堂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学习质量和效果较差。而在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或对理论知识记忆模糊,容易使实践过程变成“听教师指挥”或“自由发挥”的过程,很难帮助学生真正地融入实践过程。通常来讲,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地、自主地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而独立分析问题、整理知识、反思问题,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很难形成探究式学习氛围、实践氛围,严重影响到会计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秦红霞(2015)认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突出”和“彰显”的根本,在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不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独自思考提供条件,进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训课的整合及教学设计

(一)实现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训课程的融合

通过反思“会计基础的实践内容”能够发现,会计基础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方式,将两者融合起来。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明确了会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逻辑导向及能力要求,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会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相互融合中,教师应以“开设账簿、填制资产利润表、登记账簿、记账凭证为主,通过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导入理论教学重点或知识巩固要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式,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融合方法主要为课堂融合与网络融合两种,课堂融合主要指“做中学”与“学中做”。理论融合则指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操作与实训训练。

(二)制定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首先,提高会计基础课程的仿真性,通过丰富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法的方式,使实践教学过程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通常来讲仿真教学能够通过专业软件、多媒体等工具,使学生通过特定的短视频、情景课件,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背景和需求,更好地开展登记账簿、填制利润表和负债表等实训活动。譬如“1月12日收到山东电子器件公司前欠包装款64251元,1月15日向银行借入短期贷款20128元”等,通过营造真实情景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际问题,对相关问题或理论形成判断和理解,以此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职业判断力,特别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会计教师普遍面对案例不足、资料匮乏、仿真性差等问题,因此在登记账簿、填制凭证、利润表及负债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丰富原有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在提高仿真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力。此外,教师应确保实训流程从建账、填写凭证、凭证审核、错账纠正、复式记账、资产清查及编制报表等环节出发,使学生对业务流程有更完整、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四、理论与实训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首先是教学方法。为切实提升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应用性”,教师需要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选择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譬如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都能帮助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任务性教学法则可以针对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结合教学情景、任务情景,探索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要点,提升理论应用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使会计基础教学更具信息化、现代化特征。例如在填制记账凭证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情景,充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或者通过突出会计岗位任务与责任的方式,使学生在感悟和理解岗位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其次是评价方式。会计教师可采用“个人单项考核”“学生考勤”“团队实训考核”等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学生的“填写凭证”“创建账簿”的能力。也可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评价的全面性与真实性。然而在能力培养的视域下,会计教师应提高“能力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比重,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考量与评估。

五、结语

综合分析“《会计基础》强化‘应用性’”的意义,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明确会计基础教学的重点与方向,使其在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效率,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者:陈帅男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