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利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利用

摘要:简述了挖掘和利用劳动资源要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劳动教育;资源挖掘;实际利用

劳动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范围广,包含众多的劳动教育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其必要性。

一、挖掘和利用劳动教育资源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重构主题单元

教材仅仅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的例子,教师在利用语文教材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和整合教材。可以明确劳动教育主题,打破单元限制,重构单元,开展劳动教育。如将《回忆我的母亲》《大堰河———我的保姆》进行组合,让学生真切感受贫苦妇女的艰辛劳动。

(二)统筹语文学习资源

教师通过研究语文教材,搜集和整理关于劳动教育的资源,并通过交叉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认识劳动教育。如新闻实例中的防疫工作者、奋斗在一线的脱贫攻坚者,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口语交际”等活动,组织学生排练,并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时代劳动最强音,了解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下的不同劳动者形象,以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

(三)加强课内外资源的结合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时展需要,不断拓宽语文教学领域,并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充分整合课内外语文资源,以不同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如带领学生进入田野开展劳动,组织学生开展以“劳动最美”为主题的辩论比赛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初中语文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开展群文阅读,体会劳动真谛

以群文阅读为模式,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可以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劳动的真谛。1.课文群组挖掘同一年级或整合不同年级的有关劳动教育的文章,组成群文,在分析与比较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如以“不同形态的劳动”为议题,教师可以将《回忆我的母亲》《白杨礼赞》《愚公移山》结合起来,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家庭、革命、体力等三种不同的劳动形态,以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劳动观。2.课内外结合如以“最美劳动者”为议题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选择《卖炭翁》《扶贫故事》《钟南山:苍生在上》,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卖炭翁”的辛劳,的坚持奋斗,钟南山院士的医者仁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深深体会只有个人劳动融入时展,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通过课文内容与劳动教育考题的结合开展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明白无论哪个行业,要想有所成就与发展,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二)加强读写结合,深化劳动认知

结合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要求,教师可以挖掘中考中的作文试题,引导学生从“劳动”视角开展写作,并通过多样化活动的开展,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例,教师可以精选与劳动有关的话题,比如“逆行者”“打工人”,让学生在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基础上,分析这些词汇产生的过程,这些词汇代表的意义,并走进生活观察普通劳动者的千姿百态。然后引导学生从“新时代—最美劳动者”出发,开展写作,要求学生通过对社会百态劳动现象的解读提炼出新时代的劳动观。

(三)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体会劳动价值

在整合劳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校内外结合的项目式学习,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劳动的价值。1.跨学科的协同在植树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以“植树”为例,引导学生搜集关于树木的古诗词;然后在生物教师指导下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并选定合适的节气开展种植活动。通过劳动探究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强化了对劳动的认知。2.加强校内外的合作结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活动,开展致敬“劳模”的采访项目学习活动,在确定好报道题材的基础上,拟定采访方案,带领学生进入田野、下车间采访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的事迹,学习他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通过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可以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新闻报告项目。

参考文献:

[1]路晓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1(8):178.

[2]檀传宝.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J].人民教育,2020(8):13-14.

作者:吴艳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中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