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初中德育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初中德育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初中德育教育

第1篇: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摘要:当前初中德育教育面临着教师的德育经验不足、学校不够重视和家庭的教育实践活动缺乏等诸多困难,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借助班级例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借助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级活动;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初中教师应该重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不断优化与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1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

1.1教师的德育经验不足

我们的初中教师大多经历的是高等教育和同学历的师范类教育,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挺高的,但是对于开展德育教育却缺乏足够系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一些教师不能将自身的素质与时代对于德育教育的要求达到一致,不能将国家对于学生的期盼落实到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有些德育教育教师的年龄偏大,他们对于当下学生社会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新鲜事物缺乏了解,不能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做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导致德育教育犹如隔靴搔痒,不能向学生传导正确的德育信息。

1.2学校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给初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很多学校和家长将学习集中于练习配套考试习题和考试试卷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长期处于忽略状态。在学科教学中,学校往往通过考试成绩、班级升学率来衡量各个学科老师的教学能力,将德育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单方面的教学压力导致教师一再压缩课堂德育渗透的时间,也导致学生无心感受德育教育,这样的状态无法保证德育教育的效率。此外,家庭的教育实践缺乏也不容忽视。需要家庭密切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工作。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措施

2.1借助班级例会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班级例会是班级管理和教学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初中班级例会中一般包含周例会和月例会两种形式。教师在周例会中在点评班级学生一周的学习表现和传达学科教师的意见反馈后,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品质开展必要的德育教育,指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抗拒压力的决心,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全的情感交流机制。此外,在月例会的班级例会中,教师应该加强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积极选取这个月中发生的社会新闻和德育教育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培养和综合素养提升,有效消灭学生身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学习无用论”的思想观念,加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在月例会上对于在德育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鼓励先进生,敦促学困生,从而达到全班德育教育的有效提升。

2.2开展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的初中各个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教育部专家、文学工作者和各类专家共同研究、探讨拟定的,它综合考虑了初中生的生理状况和思想状况,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初中教师更加应该提高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应该认真结合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特色,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积极进行德育学习工作,实现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双丰收。例如: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和爱国主义事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爱国爱党、服务于民的思想品质。

2.3借助实践活动搭建德育平台

初中生在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相对有限,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一定不能忽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所实施的多样化实践活动,从而能够搭建起各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新平台,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总结

新形势下,初中生与社会生活中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方式、核心价值观等,所以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正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措施,保证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多样化,从而敦促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谭晓旭.试论我国德育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2]鲁玉强,曹秀芬.学校德育教育的困境以及原因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作者:黎伟伦 单位:惠州市惠东县白花中学

第二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分析

摘要:德育也是初中教育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实现价值观念,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也更高,这就需要初中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实效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德育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价值观等还未成形,是接受德育教育的好时机,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能够避免受到不良诱惑,避免走入歧途。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教育实效性。

1、合理规划初中德育教育

以往的德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制定合理的教育规划,所以在教育中就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问题,限制了德育教育水平及效果。当前教育部门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因此,学校应该把握好有关文件精神,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制定教育规划,将所有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如学生道德水平、教师水平、资质、学生思想观念情况、预期教育目标、重点内容、课程安排等,让德育教育可以按照规划有序进行,把握好教育的节奏,这样可以减小德育教育的落差。

2、分析学生性格特点,优化教学方式

2.1分析学生的道德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特点

要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先掌握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分析他们的道德心理特点,可以对他们的心理及道德观念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效果。初中学生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道德问题,如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公德心、叛逆心理严重,他们的道德心理具有上进心强、乐观向上的优点。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点之后,还需要针对他们表现出的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学生在平日生活及教学活动中,学生出现的缺乏道德的一些行为或者是现象,教师要总结这些情况,可以将这些情况作为案例用在德育教育中,通过给学生分析和讲解以及学生们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进而指导要改的地方和怎样改,提高德育教育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2.2通过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树立榜样也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中[1]。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择一二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公开表扬这一学生,让其他学生可以向他学习,邀请榜样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经验、道德观点,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间都会有很强的荣誉感及自尊心,这也会激励他们向榜样学生学习,进而可以有效提高班级整体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德育实效性。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范围及有效性,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在《论语》教学中,有子贡问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就可以进行讲解,其中“恕”字就是包容的意思,即使别人对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这一意思,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让学生分析评价其中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引导学生正确的人机相处方式,将蔺相如和廉颇二人的心胸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宽恕的意义,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渗透了德育教育。再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及原理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函数图像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图像比喻成人生道路,是有平坦、有崎岖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要学会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正视失败和成功,这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以及踏入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再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就可以将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拓展成人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对社会有清楚的认识,在人生观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制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摆正态度,能够努力学习。

4、提高教师队伍德育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因此要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2]。学校应该将教育部门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内容都传达给教师,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让教书可以具有强大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还可以通过让教师队伍加入有关部门的培训中,学习新的成果及经验,提高他们的德育思想素质。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就需要将这些教师也集中起来进行德育培训,进而保证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提高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践行道德风尚。除了理论培训之外,还需要落实到实践方面,教师要发挥出示范作用,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道德观念渗透其中,让学生可以受到感染,进而模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将德育也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忠生,艾清萍.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措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2]徐锐,秦凯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实效性探析—对上海大学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建设案例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17(06).

作者:刘波 单位:包头市第八中学

第三篇:谈初中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本文从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出发,对二者的融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既包括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也包括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二者融合的基础在于其中深刻的联系。学校、教师、家长要想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引导,就应该将二者的关系理顺。

(一)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从教育改革的背景来看,在初中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二者融合,才能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实现全面培养;从教育目的来看,二者均是为了从内在素质上对学生进行塑造,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从专业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教育是心路健康教育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延伸,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心理健康,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从素质教育现状来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融合在德育教育之内,而心理学是教师专业培养的必备科目,因此许多德育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会下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指导融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中,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从理论来源来看,德育教育源于教育学,并与我国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相联系,因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它是从社会人的角度对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其中虽然也存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但是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教学实施方式来看,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权威性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准则,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师生之间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沟通交流,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二、初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主要实施者,初中生进入到青春期之后,无论是身体发育的变化,还是思想情感的波动都会导致其在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陷入一定的误区,而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从班主任的角度讲,其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自然也最直接、最显著,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来;另一个方面,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对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除了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是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角色,在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进而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初中阶段,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构建一个活跃、健康的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应该从基础设置建设上入手,建设并完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依据初中生特殊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正确的疏导意见,让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能有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注重对学校团委组织的建设,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德育教育发展目标,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并根据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做好教学融合,监督、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效果;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普法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接受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一方面完善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让双方及时沟通孩子在家、在校的行为模式以及心理状况,并沟通、探讨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家长的培养,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教育讲座等活动丰富家长的教育理论素养,让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初中是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态转折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并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而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从而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如东,卢会志.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57-60.

[2]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91.

第2篇: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励志教育;初中德育教育;应用

励志教育主要是指囊括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激励学理论的综合性教育形式,用以赋予学生拼搏向上、努力奋进的内在动力,唤醒学生求知欲、自信心,点燃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在成长历程中萌生生命自觉,积蓄成长能量。励志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有力补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及技能同时可升华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更优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努力回馈社会、回报家国。初中学生处于身心成熟关键时期,给予其正确价值导向尤为重要,需要班主任关注学生及其思想操守,通过励志教育使学生可以奋勇争先、积极实践、努力学习,削减班主任教书育人阻力,学生可以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此,为使初中班主任育人能力得以提升,探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原则、要点、阻力及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励志教育多以事件、实践活动、现实人物为依托科学展开,相较于灌输式育人活动,励志教育更有代入感,学生可以将自身放在事件、人物情境中换位思考,通过参加励志活动磨练品格,调整价值观念,继而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为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奠定基础。

2.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励志教育素材贯穿古今中外,例如我国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均可体现坚持不懈的励志精神,马克思图书馆的脚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科学考察团攀登喜马拉雅山等事件无不体现励志精神,励志教育素材丰富性可见一斑,为此将其应用在德育教育中可有效充实教育内容。

3.扩展德育教育范围。以往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仅围绕校园及教材展开,励志素材来源渠道较广,囊括真人真事、传统文化、实践经验、交流体悟,从形式上可拓展初中德育教育范围,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励活动,以实践为纽带回归社会并感受励志精神,跳脱固有德育教育思路,有效拓展德育教育范围[1]。

二.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1.真实可信。励志教育内容之所以深刻是源于其可引发学生共鸣,这就需要班主任围绕初中生探寻励志教育素材,确保其真实可信,发生在学生身边,使学生相信有相关的人与事并树立德育榜样,引导学生予以学习,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个性喜好、理解能力、心理素质、学习需求不尽相同,班主任励志教育切忌千人一面,需在以人为本原则加持下多渠道输出励志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例如,班主任在发现学生有“拜金主义”思想倾向时,可组织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乡村小学或幼儿园开展“一日小老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许多家庭还不够富足,幸福与快乐并非源于物质,同时学生在帮助他人过程中亦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继而通过参加励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价值观得以转变,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3.教育性强。在德育教育中应用励志教育目的是给予学生启发,引发学生共鸣,输出正确思想,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为此励志教育需契合德育教育需求,避免出现“励志性有余、教育性不足”消极现象,需班主任根据德育教育规划妥善运用励志教育[2]。

三.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要点

1.创编校本化德育教材,助力励志教育活动顺利展开。为突出本校教育优势,帮助班主任完成励志教育应用育人任务,学校应整合励志教育素材,根据学生特点、年龄、心理状态有计划的开展励志教育活动,达到德育教育预期,使德育教育更富成效。

2.丰富多元赋予励志教育参与性及趣味性。为引发学生共鸣,班主任应让学生参与到励志教育活动中,丰富励志教育模式,使其兼具教育意义及趣味性,突出学生励志教育主体地位,为班主任围绕学生群体持续创新励志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3.科学总结弥补初中德育教育中励志教育缺陷。一方面班主任应创新争优,以优化配置励志教育资源为先导丰富教育形式,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另一方面班主任应懂得自省反思,在完成阶段性德育教育任务后反观其励志教育规划及实践优势与劣势,以此为由科学规划持续升级教育体系,旨在发挥励志教育优势[3]。

四.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阻力

1.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不强。部分班主任将励志教育视为可以体现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一个侧面,未能将其作为初中德育教育关键一环,使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缺乏融合性,励志教育以子课题形式体现出来,影响励志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2.励志教育过于形式化。有些班主任为使学生可以在励志教育感染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侧重增强励志教育煽动性,以励志故事主人公为依托要求学生向其学习。然而,学习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使班主任励志教育质量随之降低,部分叛逆心理强的学生还会盲目抵触励志教育,认为其与自身成长无关,徒增班主任德育教育阻力。

3.励志教育体系发展滞后。为使励志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更加科学高效,班主任应从自身教书育人工作目的角度出发持续升级励志教育体系,明晰励志教育目的、方向、需求及意义,同时做好教育研究、评价、总结、调查等工作,使励志教育更为有效,达到初中德育教育目的[4]。

五.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略

1.增强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首先,班主任应根据校本化教材及学生心理状态、价值导向、理解能力、兴趣喜好等因素做好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发展规划工作,为优化配置励志教育资源奠定基础;其次,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赋予励志教育渗透性、参与性、趣味性、生本性;最后,班主任应从生活、学习、成长等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发展实况灵活调整励志教育方向、目的及内容,继而将德育教育与励志教育融合在一起。例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群体根据自身喜好成立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如国学小组、街舞社团、诗文社、话剧团等,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合作排练、学习探讨、共同进步,其中学生群体共同研讨、练习、配合、实践、探索的过程,就是学生磨练意志品质,树立合作意识,坚持不懈学习进步的过程,使励志教育与学生成长、个性喜好等因素关联在一切。为使学生参与度更高,班主任可组织学生以社团为单位进行汇报演出,开展竞赛活动,参加社会性比赛,使学生在拼搏进取精神指引下提升自身表现力、创造力、自信心等素养,并将励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以学生兴趣喜好、实践体悟、活动感受为养料,滋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继而落实初中德育教育目标。

2.创新励志教育方法。创新是完成初中阶段励志教育应用任务重要渠道,班主任需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可以根据教学实况灵活运用励志教育方法。例如,班主任在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展开励志教育活动时,可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书籍、网络、电视节目等渠道网罗传统文化中的励志经典,以情境表演、演讲、小品、相声等形式输出自学体悟,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励志教育内容,同时观看小组可进行点评,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励志教育内容在学生群体中的印象,鼓励学生群体质疑辩论,碰撞励志思维火花,点燃求知热情,班主任则通过总结、评价升华励志教育内容,消除学生困惑,在完成励志教育任务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指引。再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开展“研学之旅”活动,如“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长征路”、“探寻自然界中的‘励志专家’”等,通过研学之旅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在本真状态下发现励志精神、励志行为、励志事件,在实践活动中汲取励志营养,感受励志魅力,习承励志品格,使学生成为励志教育主体,将自身思想观念与励志教育关联在一起,继而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质量。部分还没有条件展开研学之旅的院校可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教育机构合作育人,丰富励志教育情境,充实励志教育内容,多渠道输出励志教育内涵,使励志教育可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3.发展励志教育育人体系。首先,班主任应明晰励志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完成德育教育任务为导向创设教案,整合励志教育资源,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其次,班主任应设立学生思想品行动态考核标准,建立德育教育档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励志教育方案,赋予励志教育实效性、发展性;最后,班主任应树立自学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科学、高效励志教育观念及模式,将其应用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旨在提升自身励志教育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价基础上开展教研工作,得出教研结果并应用在育人过程中,使其励志教育质量得以提高,励志教育方法、思想、内涵随之优化,达到助推初中励志教育育人体系良性发展目的[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初中德育教育水准得以提升,从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班主任应在肩负教书育人新时代使命基础上增强励志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性,创新励志教育方法,发展励志教育育人体系,继而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扩展德育教育范围,使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更加有效,达到高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俊.简述初中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J].中文信息,2019(9):136.

[2]丁瑞军.初中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策略探析[J].新课程•下旬,2019(9):248.

[3]杨彩平.初中阶段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渗透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04.

[4]卢文浩.简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18):44,46.

第3篇: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一、励志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诸多变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自身健康成长。励志教育作为全校师生接受科学教育思想以及提高水平的机会,这一环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的重要所在[1]。因此,励志教育的广泛宣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及校园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及个人情怀。

二、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创造励志教育学习环境

励志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想听、要听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提高励志教育的吸引力成为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利用网络平台搜索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短片,例如《人生的十字架》《管道的故事》《鹰的故事》《勤奋的故事》等。素材的播放时间不应太长,尽量控制在三分钟左右,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穿插,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励志教育应该注重其差异性,注重主体的发展以及进步。根据不同主体,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励志教育的时效性,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进步。在学校中应该开展励志教育主题活动,在每月实施以“励志成长”“明德励志”“文明礼仪”“自我发展”“提升自我”“自强不息”等为主题的励志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2]。培养学生求知、健体以及做人等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对理想的感知度。同时,开展励志主题班会,举办专场励志报告会,鼓励学生唱励志歌、讲励志故事等,并在校园内的宣传栏、广播台上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典范,弘扬励志文化等。

(二)建设全员励志教育导师制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出现问题的背景下,党中央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必须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落实德育具体工作,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德育工作的正确实施,加强学校的全方位管理。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德育制度,目的是引导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者的理念,将德育的具体任务进行深化,实施全方位的教育以及管理。导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励志教育,必须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进行全面观察,并进行引导、教育。导师必须要每两周与学生谈心,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制定提高学习成绩的相关计划[3]。导师必须要对自身负责的宿舍学生及时充分了解,同时建立指导学生的档案,记录学生的优缺点,并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培养计划。导师应该与班主任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全面掌握。这种制度的实施,必须应用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主要可以从导师过程材料、班主任评价、学生进步情况、家长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起奖惩措施,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导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工作的有效性提高。

(三)开发励志教育课程

励志德育教育课程可以从社会实践、问题研究、政治信念、学科深化、自主管理、利益安全等六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实施。课程设置必须要始终遵循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必须要将课程落实,促进德育课堂的有效发展,将励志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第4篇: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生;教师

一、德育教育概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而在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德育教育相比以往的地位作用也更加重要。

二、当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整体定位有偏差

现代德育内容不再仅限于单方面的道德层面宣传教育,而是涵盖了思想、品德、爱国主义、价值观及心理承受力等诸多方面的教育。然而,当下不少教师对德育内容的认识仍停留在自己学生时代的水平,简单地将德育教育归纳为道德认识上的“对与错”,没有真正从思想层面上把握德育教育。

(二)教育体系待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初级中学在德育教育体系建设方面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在具体实施上过分拘泥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主要体现为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少实践,德育教育的内容显得空泛乏味,难以从情感上感化学生,进而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缺少热情,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学生社会公德、个人品质和习惯上的种种问题。

(三)家长认识不到位

当前,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普及,但家长对于德育教育这一传统教育的盲区仍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德育教育比起课程学习无关紧要,这一现象在一些新优质初中的家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部分家长会对德育活动提出质疑甚至反对,也对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做好初中德育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抓好顶层设计,发挥学校统筹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在不考虑上级教育部门政令调整的前提下,学校就在德育工作中起着引领方向的作用,学校决策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相关的教育实施计划,对照学生道德水平的“盲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强调以德化人,树立教师品德在德育教育中的模范标杆

教师既是课程知识的讲授者,又是班级工作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其一言一行都在学生们的密切关注之中。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建设阶段,其未来举止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日常接触人群的特点。作为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成年人群之一,教师自身品德修养会被学生视为行为的“标杆”。因此,广大教师应充分运用闲暇时间,努力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厚积文化底蕴,陶冶高尚情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之前,首先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三)倡导创新形式,开发课程内容在德育教育中的载体功能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是德育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仅仅通过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特点,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既能够学到实用知识,又能够得到灵魂上的升华。

(四)打开沟通渠道,突出家校联动在德育教育中的枢纽地位

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成果良好,顺利成长为品德合格的有用之才,是学校、家庭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必须把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沟通放在重要地位,一方面,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相关表现;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教师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与在家表现相结合,综合分析学生德育水平的变化,及时对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处理。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士也一直在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懈努力,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围绕几种类型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构想,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水平必定会迈上新的台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邱凤英.初中德育教育初探[J].知识经济.2013(02)

第5篇: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教育

一、积极引入现代德育的教育理念

由于以往德育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对新时代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现代初中教育中,要积极引入现代德育教育理念,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在其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要积极发挥出来,现代德育教育要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保护起来,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发育与发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在学生个性发展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能力与素质。部分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但是很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出现依赖心理。严格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有时会影响学生的自由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指导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与解决问题,对待学生的失误给予严格认真又温柔的指教和鼓励,不能一味批评学生。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德育思想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与创新,加强德育教育。

二、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创新

现代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一种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教学工作顺利且有效地发展,同时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与沟通,通过和谐的沟通将问题很好地解决掉。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后,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更能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教师应当明确师生关系不仅是严厉的教学与被教学的关系,作为良好的指导者,还应当将师生关系当做朋友关系相处,有助于师生之间和平相处,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形象

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学习者,在任何阶段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都应该注意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以身作则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生长发育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建立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教师树立的良好榜样形象让学生有意识地模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形象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的价值观,教师需要对自身形象进行维护。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时间自我思考与学习,学生通过自我决定提升自主思维能力,教师作为正面引导者,需要在各方面树立正确的榜样形象,在学习方面减轻学生负担,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通过榜样形象学习到正确的思想内容,充分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同时,可逐步引导学生以老师为学习榜样,对自身不良生活及学习行为进行改善,确保德育教育真正贯等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加强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全班同学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主要包括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个性发展和品德修养等,然后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法,例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鼓励、单独辅导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有效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在对学生全面调查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记日记、与同学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现状并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成长期遇到的困惑。同时,在有效交流沟通的情况下,更可以充分改善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促使后续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

2.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属于班集体,使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秩序、为班级争取荣耀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公意识。例如可以采取值周班长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班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意识到维护班级秩序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文艺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多方面展现才艺,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现平台。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例如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叛逆的现象和逆反心理,班主任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学校和家长全面了解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4.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为了对初中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例如,在教室角落里设计图书角,同学们通过交换图书、捐赠图书的形式丰富图书角内容,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还可以在教室墙上张贴各种励志短句、名人语录等,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使学生奋发向上。同时,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促使德育教育环境得到改善。

5.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观、价值观、生活馆、世界观和金钱观等,例如:带领学生到社区开展社区志愿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发展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结语

在现代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对学生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为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与互相沟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通过榜样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燕,李奕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261(3):144-145.

[2]黄俊霞,姚本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10):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