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粮食生产问题及增效对策探究

粮食生产问题及增效对策探究

摘要:本文从粮食生产面积、种粮比较效益、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等方面分析了淳安县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设施建设、种粮科技、培育主体、延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增效对策,以期为淳安县粮食增产保供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生产;问题;对策;浙江淳安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抓好粮食生产,夺取产业丰收,保持平稳供给,稳住农业基本盘,可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河北省淳安县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良田淹没在千岛湖底,成为缺粮县,一直以来为粮食反销售县。因此,分析淳安县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求种粮增效的对策,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淳安县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1.1粮食生产下滑,自给率不足

淳安县统计年鉴显示,全县1990年粮食播种面积4.22万hm2,进入20世纪后种植面积下降速度加快,2000年粮食播种面积3.70万hm2,较1990年下降了12.3%;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2.21万hm2,较2000年下降了40.3%;2019年全县粮食生产面积1.116万hm2,总产量4.05万t。近年来,淳安县粮食生产仍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表1)。虽然2020年淳安县成立了粮食生产增产保供专班,制定了全年粮食生产计划,并将生产任务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层层压实,但是粮食生产的扩面增产收效甚微。2020年全县粮食生产面积1.143万hm2,总产量4.25万t。其中,水稻1344hm2,产量8740t;小麦面积198hm2,产量902t;口粮自给率11.10%。主要以旱粮生产为主,部分乡镇的个别村庄已经不进行水稻、小麦种植,口粮自给率明显不足(表2)。

1.2粮食生产利润薄无,比较效益低

淳安县是浙西山区,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当前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范围较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大面积的旱粮生产仍主要依靠人力。雇佣插秧机、翻耕机、收割机的机手平均工资3300~3750元/hm2,其中收割机机手工资高达300元/d,一般人工100~130元/d。2020年浙江省粮食收储价格早籼稻2.48元/kg、中晚籼稻2.60元/kg、粳稻(三等)2.66元/kg。目前,全县水稻平均产量为6750~7500kg/hm2,产值为16740~19950元/hm2。种粮大户水稻产量虽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仍几乎没有利润。同时,淳安县种粮耕地租金为9000~15000元/hm2不等,且有不断提价的趋势。土地租金提高又会增加种粮生产成本,种粮大户主要依靠政府粮食生产补贴生存。

1.3农户种粮积极性差,发展力不足

一是粮食生产面临谁来种田的现实问题,农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淳安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小孩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少,又因种粮劳动强度大,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更少。此外,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大,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接受、掌握、运用等能力差,与现代新型粮食生产的要求脱节。培育和新增种粮大户有一定难度,土地流转、生产设备配套等需要一定的经验与技术积累。二是多年不种植粮食作物,田间水利、操作道等设施管护不到位,难以满足粮食生长对水、机械化操作的需求;土地小而散、成片流转率低,难以满足粮食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村房屋实行城市化管理,新农村建设中少附房配套,小散户没有粮食生产必需配备的工具、晒场等,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恢复种粮生产;扶粮政策对小散户的吸引力不大,激励作用也不明显。三是乡村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全县取消农技专业岗位,纳入乡镇统配员编制管理,造成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出现空缺、频繁换岗、补充不及时、专业知识缺乏等不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

1.4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遏制增量难

因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粮效益,粮食生产功能区不断被其他作物侵占,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12〕80号)和《关于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7〕84号)等文件,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不得在粮食功能区内立项实施多年生经济作物、水产养殖、林业非粮食类政府投资扶持项目;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和挖塘养殖水产的,不得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保护补偿资金[1];“非粮化”严重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享受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生态补贴等政策[2]。但据2020年10月各乡镇调查上报,全县2060hm2粮食生产功能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粮化”现象,极个别乡镇的“非粮化”比例达50%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主要种植中药材、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

2粮食生产增效对策

目前,提高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如何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效益,使农民愿意种粮、种好粮,保证粮食供给。

2.1夯实基础设施,减轻劳动强度

一是对全县主要粮食生产区开展基础设施提升需求集中调查,摸清粮食生产田块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必须配套的基础设施总量。二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分批集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农田,满足粮食机械化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避免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用不明显。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县、乡、村与粮食种植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加大对人为破坏基础设施的惩罚力度,减少因个人利益故意破坏生产基础设施的情况发生,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期,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再次完善与维护成本。

2.2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工作效率

一是根据淳安县山区地形特点与粮食种植结构,积极与相关农机研发院所、企业对接合作研发生产适宜淳安山区小而散地块使用的微型耕作、播种、插秧、收获等机械,改变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3]。二是加大对购置粮食生产机械的扶持力度,普通农户也可享受粮食生产功能区机械购置追加补贴,提高全县粮食生产机械化率。三是根据粮食生产规模合理配备生产配套设施,提高机械使用率,减少盲目购机而造成生产投入资金紧张的情况。何爱珍等:淳安县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增效对策

2.3提升集成技术,优化品种模式

一是加强基层生产技术指导,为种粮户提供优良品种、优质肥药信息及管理技术服务。二是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科研院校)联系合作,谋求技术支撑,集成高效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三是调整种植结构与品种,增加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比例,引进优质旱粮品种,满足市场对优质粮食产品的需求[4]。四是推广稻鳖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再生稻等节本增效模式、花菜—单季稻等轮作方式、前胡—春玉米等套种的粮经轮作(套种)模式,实现稳粮增收。

2.4培育新型主体,精准扶粮政策

一是协助规模种粮大户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扩大经营面积,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发挥种粮大户已配套生产设施的作用,提高种粮规模效益[5]。二是对规模种粮主体在生产用房、育秧烘干中心、机库等配套生产设施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与优惠政策,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青年人积极投入到粮食生产中。三是提高种粮补贴精准度,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提高生产管理的到位率[6]。引导青年种粮农户向有经验、经营成功的合作社和传统大户学习,定期参与省(市)、农业大专院校等举办的培训,打造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青年种粮生力军,提高生产保供能力。四是扩大粮食政策农业保险的险种,由原来的稻、麦等扩大到玉米、番薯等旱粮,提升种粮大户的抗风险能力。

2.5延伸全产业链,打造优质品牌

一是政府引导扶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引导水稻大户转变销售方式,由“卖谷”改“卖米”,向“品牌+市场”转型;开发旱粮初加工,将番薯加工成薯干、玉米加工成玉米粿等,提升粮食产业延伸值[7-8]。二是生产主体与加工企业加强合作,以加工方向确定生产种植品种,解决大户品种不适应市场的粮食积压问题,增强种粮信心。三是扩大粮食销售平台,改变批发市场、超市等传统方式,开展网上直播带货、微商城销售等电商销售模式。四是以千岛湖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积极探索优质生态转化优质产品方式,实现质与量的飞跃,加大粮食品牌打造力度,提高市场知晓度。

2.6拓展新亮业态,增加种粮附值

一是抓住全域景区化建设、美丽农业行动等有利时机,根据粮食种植品种、最佳观赏期等合理规划布局农田观景点,提高观光游的带动力[9]。二是挖掘淳安旱粮种植多的优势,加大特色旱粮的开发与利用,举办各种农事节庆活动,增加其文化的厚度与深度,让更多人参加体验游或开展研学等活动,让更多人关注粮食生产。

作者:何爱珍 单位: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