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粮食仓库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粮食仓库工作计划

第1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全面检查县辖区内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粮检〔〕28号省粮食局关于开展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云粮法规发〔〕3号和《州粮食局关于开展全州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西粮〔〕35号等文件精神。局高度重视此次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于3月30日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要求各股室及国有企业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全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经过努力,4月7日完成了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现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能顺利完成,根据省、州粮食局关于做好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做好粮食库存检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成立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经县粮局局务会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粮食局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综合股,于3月30日开始进行粮食库存检查,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不走过场的原则。

二局参照《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来进行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

二、库存现状

分别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和军粮供应站,县国有粮食企业两户。共有粮仓8栋(间分布于县城和乡镇,仓容吨,目前无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储粮,全县纳入粮食库存检查范围的粮食(原粮共有吨,其中:地方储备粮(均为中晚籼稻吨,地方(县属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吨,分别储存于县城、勐伴、尚勇、勐棒、勐润5个库点14个仓位。

三、积极开展粮食库存检查抽查工作

县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统一要求。严格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原则。于3月31日起对我县辖区内的收储公司、军粮供应站实物和账务开展自查、抽查工作,抽查工作于4月7日完成,具体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其中:地方储备粮吨,一粮食库存数量情况。经检查3月末全县粮食检查时点统计库存(原粮下同吨。商品粮吨;检查时点实际库存吨,地方储备粮吨,商品粮食吨;粮食库存品种分别为中晚籼稻、小麦,其中:中晚籼稻吨,小麦吨。

检查与账面数吻合。1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10号仓(县城1-1号仓(勐捧4-1号仓(勐捧4-2号仓(勐捧储存稻谷公斤。

检查与账面数吻合。2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9号仓(县城1-2号仓(勐捧6-1号仓(勐润6-2号仓(勐润1-1号仓(勐伴1-2号仓(勐伴3-1号仓(尚勇3-2号仓(尚勇储存稻谷公斤。

1号仓(县城大米公斤,3军粮供应站2号仓(县城稻谷公斤。1号仓(县城面条、面粉折小麦吨,检查与账面数吻合。

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三账账面数量基本一致。经检查,二粮食库存账务检查情况。经过核对。2户国企的账务处理符合规定,不同性质、品种的粮食按规定进行分账管理、分仓储存、统计报表库存数据相衔接,表内关系平衡、表间勾稽关系正确,粮食库存分品种、分年限与统计报表中有关库存一致。企业统计台账健全、按规定保存。

专人负责对储存粮食质量情况检查,三库存粮食质量检查情况。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中。经检查全县粮食都处于安全水份之内,质量全部达国标三级以上,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质量合格率达100%地方储备粮为宜存粮,粮食储存通风良好,无发热、霉变、结块、虫害等情况,粮食储存正常。

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与计划一致,四县级储备粮轮换情况。轮换计划下达规范。轮入粮食的生产年限和质量符合政策规定,没有发现擅自串换品种、变更轮换库点和数量以及未轮报轮、转圈轮换、超轮空期轮换等问题。

第2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粮食仓储设施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载体,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市绝大部分粮食仓储设施使用时间长,仓房破损严重,储粮设施和技术比较落后。全市现有可用粮食仓容中完好仓容仅占33%,需维修改造仓容占67%,严重影响了储粮安全和粮食流通功能的发挥,加上我市没有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应急保障能力很弱,不利于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地处边海防地区,既是国防战略要地,也是缺粮销区,在当前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加快我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对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抓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作。

二、我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市本级储粮设施,建设或改造市、县区级中心粮库和基层收纳库,提升市、县区级中心粮库储粮条件和流通功能,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形成以市级直属储备粮库为重点、县区级中心储备粮库为支撑、基层收纳库为基础的仓储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市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全市粮食安全。

三、我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发〔2012〕54号)精神,各级地方行政首长要担负起落实粮食储备、保证本地区粮食供需平衡、保障市场供应的责任和任务,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加快本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责任,从确保粮食安全和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将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作列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规划立项、项目用地、资金来源、优惠政策等问题,进一步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四、我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

根据桂政发〔2012〕5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筹集和落实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资金。

(一)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本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

(二)各级国有粮食企业原有的旧仓房及其他划拨土地,可结合实际,采取出租、出售或置换的办法进行处置。处置原有资产所得资金(包括各级政府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企业取得的收益),除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和支付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外,全部用于新建粮食仓储设施。拆除旧仓房异地征地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其土地使用面积不能少于原有面积,仓容不能低于原有仓房仓容。

(三)根据桂政发〔2012〕54号文件精神,合浦县作为产粮(油)大县(区),要从获得的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中,按规定安排不低于15%的奖励资金用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并逐步提高调整奖励资金用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支出比例。合浦县财政、粮食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产粮(油)大县(区)奖励资金中用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资金落实到位。

(四)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1〕786号)精神,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各级财政、粮食部门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继续落实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主要用于粮食晾晒烘干设施建设,用于推广应用充氮气调、低温储粮等绿色储粮技术,降低粮食损耗,提高储粮保鲜能力。

(五)中央和自治区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申报办法。对于建设条件成熟且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积极性较高的县、区或单位,可按照国家、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的申报办法,申报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

(六)通过其他途径落实的资金。

五、加快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我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一)粮食仓储设施属于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安排项目建设用地,适当减免相关建设费用。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招商引资,异地征地建设新粮库与旧粮库进行置换。

(二)各级人民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因城镇规划或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对原有粮食仓储设施进行拆迁的,或者“退城进郊”需要占用粮食仓储设施场地的,应按照“谁占谁还、占一还一、占补平衡、先建后拆”的原则,安排符合建库条件的土地建库置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储粮安全。

(三)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改变土地用途,建设各类粮食仓储物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项目,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0〕3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享受资金安排、费用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

(四)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桂政发〔2012〕54号文件精神,牵头研究制定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建设、资金变现、土地置换等具体优惠政策,报各级人民政府审定实施,在本级政府权限内减免项目建设和经营的相关费用。

(五)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土地、消防、粮食、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在依法审批的前提下,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精简申请材料,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提供必要的建设条件。

六、加强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资金和项目的监管

(一)各级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和规定程序拨付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挤占、挪用或延误拨付项目资金,确保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二)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的程序申报、审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法律法规和粮食仓库标准及规范,按要求进行设计、招标、监理、施工和验收审计,保证实施效果。各级发改、财政、粮食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完善督导检查机制。

第3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从1998年开始,作为粮食流通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些成果在国家粮库建设中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全面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水平,使我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储藏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国债建库催生集成创新

(一)改变储粮落后状况是“四合一”技术研发基本目标 建国后至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储备数量相对较少,对仓储设施需求不高,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建设标准很低,配套设施设备少,保粮技术比较落后。相当部分仓房是上世纪50年代仿造前苏联粮库建设的苏式仓和简易平房仓,设施陈旧简陋,只能保证粮食不被日晒、雨淋,保温、隔热、门窗气密、地坪防潮等条件很差。由于保粮技术落后,储粮安全主要靠人工艰苦劳动来保证。粮温测报靠人工入仓检查,时间长,效果差;害虫防治由人工进仓投药完成,作业有一定危险,而且用药量大,杀虫还不彻底;粮食出入库作业要靠人背肩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粮食损耗严重。因此,当时我国大部分粮库的原有仓房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品质良好的要求,科学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建立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亟需攻克的难题。

(二)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为“四合一”技术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提供难得机遇为应对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筑牢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6月决定发行国债用于建设包括储备粮库在内的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国家共分三批安排了国债粮库建设项目。一是1998年安排172亿元建设25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二是1999年和2000年国务院又决定再投资150亿元分别建设两个10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三是2002年和2003年再次安排21亿元投资用于粮食仓储设施的完善配套和功能提升。三批国债粮库建设共投入资金343亿元,建设储备粮库项目1114个,建设各类专项工程1936个。共建成储备仓容510.5亿公斤。这是我国历史上集中建设粮库仓容规模最大的一次,使全国粮库有效仓容到2005年末达到2600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国债粮库项目主要建设了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仓型,实现了创新推广现代化仓型、改善储粮设施条件的重大飞跃。其中高大平房仓是主导仓型,占新建仓容的83%。仓房跨度从21米到72米不等,散粮装粮高度一般为6米,单仓容量可达500万公斤,是旧式平房仓的2~3倍、苏式仓的5倍。浅圆仓占新建仓容的10%,是一种占地面积小、单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仓型,可同时满足中转和储备的需要。

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作为储备粮库,因单仓容量大、堆粮高,储粮周期长,配套设备要求高,原有的仓储技术、工艺设备及作业方法已不适应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的要求,创新研发推广亟待突破。为此,原国家粮食储备局组织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广大科技人员克服困难,很快形成科研成果,“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推广应运而生。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子丹等有关科研人员是全行业科研队伍的突出代表,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推广储粮新技术作出了贡献。

“四合一”储粮技术彻底解决了高大平房仓和浅园仓储存粮食面临的粮堆环境复杂、湿热转移严重、易结露、易发热霉变、害虫易扩散、熏蒸杀虫不彻底以及储粮品质陈化快等难题。总之,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将“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成果作为解决新型粮仓建成后安全储粮的主要支撑,保证了项目的投资效果,确保了粮库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提升了粮库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国债粮库从项目建设和使用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研发应用的新要求,提供了广阔的集成试验空间,促进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的研发集成,推进了技术成果在粮食行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库建设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

二、转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成果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应用。为做好“四合一”储粮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家投资建设粮库项目中的推广应用,重点抓了通用图设计技术集成、实仓试验完善标准和设施建设与改造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采用通用图设计,全面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1998年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项目启动之初,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储备局为选好储备粮库建设的仓型和储粮工艺,专门委托国贸工程设计院、郑州科研设计院、无锡科研设计院、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在总结我国粮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和储粮技术,编制各种仓型通用设计图纸。请郑州粮食学院、郑州粮油食品建筑设计院结合仓型通用图设计制订了统一的安全储粮工艺技术要求。1998年第一次编制《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型设计选用图集》和《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储藏工艺设计图集》并推广使用,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对设计图集作了修订完善。该套通用图在2004年荣获国家第七届优秀标准设计金奖,2 009年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建国60周年“作用显著标准设计项目”大奖。

国家粮食局还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浅圆仓设计暂行规定》、《200亿斤国家粮库平房仓通用施工图优化设计统一技术规定》、《国家粮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粮库建设历史上第一次将安全储粮、作业装备、信息管理、质检监测等技术与粮库建设全面结合实施,彻底解决了以前存在的粮库建设与建成后使用“两张皮”的问题。建库期间,国家粮食局组织了多次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烘干机、吸粮机等一类设备的公开招投标,组织了三期大型粮仓设备展览会,促进了科研与设备制造的有机融合,使粮食仓储设备质量与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批国债粮库项目所建粮库全部配备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系统,共配备粮食检测系统1169套,环流熏蒸系统1118套,购置计算机6213台,谷物冷却机645台。

(二)通过大规模实仓试验,不断完善“四合一”储粮技术 “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是粮库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推广之初,四项新技术

研究成果只在少数库点做过一些单项试验,尚未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进行系统生产试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尚需完善,粮库管理和技术人员亟需培训。为此,国家粮食局组建了粮食储藏技术咨询专家组和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检测等专项技术组,从1999年到2000年分别在全国13个省(区、市)的21个粮库,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产性试验,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试验数据,编制(修订)了《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规程和标准。配合生产性试验,国家粮食局编印了《储粮新技术应用简报》30多期,很好地指导了新仓储粮工作。总结生产性试验成果,编制了《储粮新技术教程》和四套多媒体教材,举办仓储技术培训班,先后为全国近千个粮库培训了一万多名技术骨干,为“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继续推广应用“四合一”技术,全国粮食仓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将“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保障储粮安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粮食仓储技术规范,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纳入国家或行业标准,强力推进转化应用;二是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现代物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突出国家补助投资重点,引导企业在粮食现代物流、粮库建设、维修改造项目中积极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三是将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企业的必备条件,明确标准和要求,严格审核,截至去年年底,全国认定的1906家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全部采用了该技术;四是把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纳入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国326家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上述措施,“十一五”期间,无论是中央投资安排的储备粮库建设项目、现代物流项目,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省级储备粮库和市县中心粮库建设以及粮库维修改造项目,都广泛采用了“四合一”储粮技术。

截至2009年底,全国粮库有效仓容中应用“四合一”新技术的比例比2005年底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应用技术增加40%以上。全国共有1.29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专业的环流熏蒸设备,占总仓容的40%:1.76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计算机测温系统,占总仓容的54%;2.44亿吨仓容装备了机械通风设备,占总仓容的75%;南方地区粮库共装备谷物冷却机1029台,基本上可满足高温高湿地区低温储粮的需要。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全国粮库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保证了粮食安全储存,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粮情电子检测实现了粮情变化的动态监管,为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采取机械通风、低温冷却、环流熏蒸等措施有效防止了粮食虫、霉、鼠害发生,控制了水分减量,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二是保证了粮食品质,提高了粮食耐储藏性。以低温低氧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主,辅以必要的低剂量、无残留的化学药剂熏蒸,减少了药物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储粮。试验表明:储存三年后的粮食与当年新粮的品质没有差异,各项卫生指标安全可靠。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中的陈化粮已被全面消除,储粮损耗也从“十五”初期的4%降到目前的1%以下,体现粮食新鲜程度的宜存率指标从以前的70%上升到99%。三是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仓储管理水平。粮库项目建设与“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粮库保管化验和仓储企业管理队伍,大幅提升了粮食流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落后面貌。

三、创新发展提升建设水平

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根据《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粮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和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继续做好新技术、新材料、新仓型、新设备在储备粮库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粮库维修改造、农户储粮等重大项目上的成果转化。特别要突出国家投资补助的引导作用,在项目设计和安排投资中优先支持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的设施建设和储粮新技术的应用。

(二)加强储粮新技术研发应用 一是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应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适用仓型和保温隔热工艺,筛选性能优良的粮仓反辐射热和隔热材料进行应用示范。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不同粮种的最佳干燥模式,推广高效节能、低增碎的粮食烘干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强智能粮库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开展智能化粮库建设,创建粮食信息化宏观调控平台,实现对储备粮管理信息的集成与监控。

第4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一、清查范围和内容

本次清仓查库的范围为我区的地方储备粮,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以上所称粮食,包括大豆,不含食用植物油。具体内容如下:

(一)库存粮食数量检查。我区重点检查地方储备粮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情况,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的数量、品种、质量和粮权归属情况。

(二)库存粮食账务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帐、统计帐、会计帐、银行资金帐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情况,账务处理的合规情况,以及不同性质和品种的粮食按规定进行分账管理、分仓储存情况。对利用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收购的粮食,重点检查农发行粮食贷款与粮食库存是否对应、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三)库存粮食质量检查。对库存粮食质量,重点检查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

(四)地方储备粮轮换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年地方储备粮的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轮换计划下达是否规范,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与计划是否一致,轮入粮食的生产年限和质量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擅自串换品种、变更轮换库点和数量以及未轮报轮、转圈轮换、超轮空期轮换等问题。

(五)成品粮库存检查。重点检查地方储备成品粮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六)政策性粮食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7年和*年地方储备粮保管费和轮换费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代储企业。

(七)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的情况。重点检查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的情况,并选择1-3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粮食库存情况的典型调查。

二、清查时点、方式及进度安排

(一)清查时点。以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结报日为检查时点。

(二)清查方式。一是由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辖区清仓查库工作。二是组织和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按照全国粮食库存清查的统一要求,切实做好自查工作;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粮食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普查。三是审核、汇总企业自查结果,向市级领导小组提交工作报告。四是协助各级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普查、复查、抽查和案件核查等工作。区政府有关部门对重点库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进行严格复查。

自查、普查、复查和检查的具体检查方法,按照山东省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办法》执行。

(三)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底前,区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成清查动员、人员培训和相关资料、查库器具准备等工作。

2、自查阶段。2009年4月5日前,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督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纳入清查范围的企业完成自查工作,完成情况汇总,并上报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3、迎接检查阶段。2009年4月5日到2009年10月,国务院、省、市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粮食清仓查库工作进行普查、复查和抽检,区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积极做好准备,迎接上级政府检查,圆满完成粮食清仓查库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区发改局、监察局、财政局、农业局、审计局、质监局、统计局、粮食局、农发行参加的全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遇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区政府。联席会议有关具体工作由粮食局承担。区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清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对本地区粮食库存清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全责,要建立和完善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企业法人代表、有关部门主要责任人都要在清仓查库工作报告及相关报表上签字。各环节检查的原始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准确、真实,并妥善保存、留底备查,不得擅自篡改、损毁。对故意掩盖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妨碍清仓查库工作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严明纪律。各有关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检查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和廉洁自律教育,严明纪律,严格要求。参加检查的人员要坚持原则,不得参加可能影响清仓查库工作的活动,不得吃请、受礼,对违反廉政工作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四)公开透明。要增强粮食库存清查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宣传报道,向社会公布粮食库存检查的政策、内容、程序、方法和工作要求。监察、审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国家粮食库存的数量和布局属于国家秘密事项,对检查过程中涉及的中央政策性粮食库存及全省粮食库存的数量、布局要严格保密。

第5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一、各项指标检查情况:

1、全年平均库存粮食共计51200吨,经省、市(地)、县历次普抽查和月报表统计,一符四无粮食51200吨。占全年库存总数的.100%。

2、省专储粮食10000吨,其中:小麦5000吨,稻谷5000吨,菜油700吨。市级储备粮食1050吨,其中:大米200吨、稻谷850吨。县级储粮食8000吨,其中:稻谷5100吨,小麦2900吨,菜油600吨。经上级检查,普查以及抽查全年“一符四无”平均达到100%。

3、科学储粮:其中:双底储粮50784吨,占库存总数的99.2%,规范化储粮50274吨,占双低储粮总数的99.0%。通风51038吨,占库存总数的99.7%。低温储粮48780吨。

二、我们具体做法:

1、为确保粮食的安全储藏,各企业积极完成对仓房的加固,维修工作。利用有限的应急资金对全系统有可能利用的仓房进行排危加固,广大的保防职工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的精神,团结拼搏,勤俭节约,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仓容最大限度的恢复,使我市大、小春粮食入库和执行最低价收购政策有足够仓容来保证。

2、认真完成全国粮油库存检查工作。我们从人员上、物质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人员业务素质上我们举办了全市粮油库存检查的业务的培训班2期,参加人员4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参会人员对全国粮油库存检查工作认识与业务水平。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本着有粮(油)必查、有仓(罐)必到、有帐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我们对5个国有企业的所有储存的粮油库存进行了逐库、逐仓、逐罐实地测量,粮食的比重、食油的温度以及密度的测量对照计算,力争做到测量准确。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测量数与实际数都在允许误差内,无短库、超损现象发生。在市粮油的库存检查工作总结会议上得到上级的好评。

3、认真落实省粮食局在我市开展的农户科学储粮小粮仓的工作,积极的汇同有关部门做好各方面的衔接、资金的管理、计划的安排、招标实施的落实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对四个镇的七个村落实完成了1297个小粮仓的发放,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1000个计划的129.7%。在省、市组织的有关人员对我市小粮仓的验收评测中对我市该工程的计划安排、资料管理的使用、善后的服务、通过对现场的检查,资料的查阅与对农户的了解等。得到验收组的一致好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4、加强储粮工作的管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一符、四无”和专储粮的“三专,四落实”。认真做好粮情记录,坚持粮情检查制度,坚持科学储粮,坚持检验制度,全年无事故发生。

5、加强对专储粮食的管理,落实储备粮管理的各种制度,措施,坚持建立储备粮食专卡和台帐制度,坚持做到收有凭,支有据。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认真做好仓内的各种记录,认真分析粮食的变化。适时开展推陈出新,认真做好轮换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各级专储任务。

6、积极做好全国粮食质量扦样,送样以及质量化验的调查工作,对该项工作我们严格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及早做好安排与落实。并按时的上报样品与质量报表。今年共完成对稻谷7个、小麦5个样品的测报工作。

7、认真开展“双低、规范化”科学无公害储粮,利用现有的通风机械做好对粮食的降水降温,努力保持原有的品种质量,延缓陈化。特别是城区省粮食储备库充分利用微机测温的优越性,坚持定时,定点按时测温,为切实掌握粮情的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8、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粮方针,按照经济、有效、可行的原则加强对粮食的处理,始终坚持低药量与低温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次数。

9、认真加强仓储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我们着眼于整个粮食经营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我们始终把思想素质、业务技术作为我们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质量作为整个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始终坚持以会代训,办短期培训班,利用大、小春粮食入库的时机,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6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粮食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条件不断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年流通量逐步加大,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

(一)粮食物流规模巨大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外调粮食较多,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年*万公顷以上,年总产量2800万吨左右。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14%。有42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粮食商品量保持在*万吨,商品率30%左右。近几年调出省外粮食年均400万吨,从外省购进小麦、玉米等粮食近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预计随着商品量的增加以及与外省粮食品种互补性的增强,到2015年,*粮食流通总量将增加到1300万吨。从流通方式看,火车运输占70%,汽车运输占25%,水路占5%。*出口粮食主要经*、*到*张家港、*港和*港换船外运。

(二)仓储设施较为完善

全省现有国有、国有控股仓储企业*个,总仓容*万吨,其中完好仓容*万吨。非国有企业总仓容在*万吨左右,基本上为完好仓容。有铁路专用线库点*个,仓容*万吨,年实际中转量*万吨。有专用码头粮库*个,泊位*个,总吨位*万吨,年实际中转量*万吨。*年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国储粮库项目*个,仓容*万吨,总投资*亿元,分布在全省*余个粮食主产县、市。散粮收发功能得到了加强,*年建设了容量*万吨的浅园仓,具备了铁路、公路的散粮接收发功能。新建粮库项目均配置了机械通风、熏蒸杀虫、粮情检测及汽车衡等先进储粮设备、检测管理系统。粮食进出库基本实现了机械操作,全省三批新建粮库共配置机械设备*台套,投资*万元。*年建设的7个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总仓容*万吨,均按散粮装卸要求设计,有力地提升了我省粮食流通“四散化”水平。

(三)粮食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粮食储藏技术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全省机械通风储粮达到90%,一批储粮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建立了“潇湘粮网”网站,各市、州粮食局和新建国储粮库按标准建立了局域网,有近300人的专业操作人员,及时粮食市场信息。省粮油产品质监站作为全国唯一的稻谷区域重点粮油产品质检站,拥有国家和*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权,承检产品(参数)达到六大类173项。全省还有8个市州建立了粮油产品质监站,并通过了国家局的验收和授牌。

(四)粮食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粮食产业形成了以米面油为支撑的加工体系,目前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408家,总资产逾100亿元。其中大米加工企业377家,年加工能力450万吨。有农业产业化部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9家、市级龙头企业142家。*年,新增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15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工大米突破300万吨、面粉面条3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20多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现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8个、*名牌产品39个、全国放心粮油企业产品186个。粮食物流企业初具规模,全省现有仓储企业344家,其中仓容量5万吨以上的49家,年周转量50万吨的企业有20多个。

但从总的来看,*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目前现有完好仓容中适合散装、散卸的仓容仅占3%,其余97%的平房仓不适应散粮接收发的需要,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在新建国储库仓容中也只占到13%。二是运输方式落后。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流通中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材料耗费大、粮食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人工成本非常高。三是装卸自动化水平低。绝大部分粮食的装卸仍采用传统的肩背肩扛装卸方式,效率很低。目前我省还没有粮库配备专业的铁路散粮卸车设施。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资源分散,粮食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整个粮食流通的发展。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主要通过编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从政策上扶持企业投资现代粮食物流。粮食物流项目建设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运作,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自行筹措,风险由企业自行承担。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粮食流通体制的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促进仓储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粮食物流链各个环节的无缝联结。

——整合资源、企业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整合资源,以粮食企业为主要力量,实施粮食现代物流项目。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规划第一阶段主要建设纳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解决粮食物流“四散化”水平过低的突出矛盾。在规划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重点项目的配套建设以及区域内部的粮食物流现代化问题。

——技术先进、注重效益。要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及粮情,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减少粮食损耗,降低流通成本。规划安排的项目要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完善重要物流节点,基本实现粮食流通“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物流环节的无缝化连结,建立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以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等区域性现代物流园为骨干,以宁乡横市、湘西洪源粮食物流园等遍布全省的粮食储备、加工、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统一开放、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三、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布局

1、粮食物流总量规划。近年来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900万吨,其中省外流入约300万吨,省内调出约为400万吨,省内区域间流通量约为2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1300万吨。

2、主要粮食物流通道规划。根据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结合*粮食流通实际,在全省规划建设“四纵两横”六大粮食物流通道。“四纵”为:京广线、洛湛线、枝柳线铁路和*水道。“二横”为:湘黔线、湘桂线二条铁路。这六条通道既是我省粮食流出、流入通道,也是全国跨省粮食运输的主干道。

3、区域布局。国家发改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把*、岳阳、衡阳定为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布局的跨省粮食物流通道节点。根据我省实际,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四大骨干”,即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辐射省内外;以岳阳为湘北物流区域、以怀化为湘西物流区域、以衡阳为湘中南物流区域、以郴州为湘南物流区域的四大骨干,流向粤、桂、云、贵等地,形成南北对应、东西互动、地区协调、各有侧重的物流格局。

(二)主要任务

1、建设好一批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要求特别是散装散卸的粮食物流园区,完善物流节点,发挥园区功能,实现铁路、水路、公路的有效衔接和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其中以*粮食现代物流园为中心节点(重点建设好*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和霞凝粮库水运码头),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物流园为区域性骨干节点,其他为市级节点。

2、形成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重点建设京广线、枝柳线、湘桂线、湘黔线、洛湛线沿线有铁路专线或有月台、罩棚的粮食流通项目,增建或改造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提高粮食快速中转和供应能力。完善港口中转库及粮食码头功能,建设好洞庭湖、*水道粮食通道。其中长、株、潭、衡、郴州稻谷流出通道主要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省份。环洞庭湖区粮食流出通道经水路运往东南沿海;经铁路直达两广等销区;经公铁联运销往湘中、湘西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主要是三条:一是由京广线进入全省各地;二是由京珠高速或107国道入湘;三是经海运由*抵岳阳。

3、发展散粮运输。依托现有散粮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重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配套设施,打破制约散粮运输发展的“瓶颈”。推动形成收纳、集并、中转、运输、储存、发放多环节一体化的散粮运输系统。加快发展散粮汽车运输,形成收纳库到中转库和收纳库、中转库到粮食加工企业的“包粮改散粮”运输,提高粮食公路散粮运输的比重;建立水运散粮中转运输系统,发展散粮船舶运输;推动散粮集装箱公铁联运,发展“门对门”散粮配送服务。

4、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加强与省外销区及省内产、销区的有效对接,搞好小麦、玉米、大豆等调入品种的产购衔接,建立稳定的粮食运输通道。鼓励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整合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集粮食收购、储存、中转、加工和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粮食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粮食物流。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5、加强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和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加快研制并推广散粮运输工具和技术设备。制定和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编码、品质检测标准化。

6、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在全省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和骨干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投资方式,控制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全省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四、建设项目

为实现我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和任务,要重点加强物流园区建设、主要物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设施建设。

(一)项目建设内容。规划期内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物流园区。在主要粮食物流通道,按照粮食流向、流量、区域位置、基础条件等综合要素,建设一批对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粮食物流园区。

2、建设和改造部分散粮中转库。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建设和改造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和粮食集装箱中转站等散粮中转设施,增加铁路散粮发运和接卸能力。建设标准为: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港口库、码头年中转量在50万吨以上。

3、增加散粮接收发设施。在主要散粮物流节点,依托物流园区、大型粮库和粮油加工企业、码头,建设与散粮车辆配套的卸粮坑,提升输送系统,提高散粮接卸能力。为物流节点上的大型平房仓等配备吸粮机、散粮倒运车、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设备,提高散粮发运及接卸能力。

4、增加散粮运输工具。按照跨省跨区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粮食流量、品种和作业需求,增加适用的散粮运输工具。鼓励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增加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及散粮集装箱。

5、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检验检测设施。鼓励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和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粮食电子交易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在粮食物流的主要环节建设相应粮食检验检测设施。

(二)建设项目

见附录。

(三)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募集民间资本等多渠道筹措。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用于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来说,属于规划中的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通道及节点的港口、中转库、储备库装卸发放设施、运输工具等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目录,由企业自主投资,国家给予补助或贴息;属于规划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等,争取由中央预算内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属于规划中的新建和改建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粮食物流园区项目等,主要通过企业自主筹资建设,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及贴息。

五、组织实施

(一)项目组织。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粮食局负责本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关粮食物流企业是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根据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确定的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执行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各项法规制度。

(二)实施步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和省发改委、省粮食局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分步推进实施。

(三)政策措施

1、创新体制。进一步创新粮食仓储、运输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推进仓储、码头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储粮库建设项目、世行粮食流通项目、机械化粮库项目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探索引进社会和外资进入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领域,形成粮食物流多元化投资格局,推动物流设施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

2、完善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倾斜、税收优惠、价格支持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广散粮运输,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散粮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优先审批。跨省跨区粮食物流项目要纳入国家和同级政府重点项目管理,加快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发展。

3、加强协调。各级政府要把粮食物流现代化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协调,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保证全省粮食物流建设专项规划的顺利实施。铁路、交通、财税等部门要从支持全省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考虑,将散粮运输纳入农产品绿色运输通道体系,改进交通工具和运输组织方式,合理调整粮食运价和税收政策,减少各种不合理的运输附加费用,降低运输总成本,促进粮食物流发展。

第7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长期落后,加之5.12汶川大地震影响,使我市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出台后,我们积极抢抓机遇,按照“急需与长远兼顾,重建与提高并举”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应急恢复和长远规划工作。根据有关精神和我市实际,共梳理12个项目上报市政府,目前有4个项目得到落实,4个项目分别为粮库应急维修、粮油质检站、应急供应网点、军粮供应站。基本情况如下:

(一)受损粮库应急维修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60万元,对我市所有受损粮仓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恢复维修。该项目20*年11月开工,已于今年元月完工,使我市仓储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尚未达到震前水平。

(二)粮油质检站项目。该项目为新建项目,计划投资780万元,建设面积1600m2,计划2010年2月开工,同年12月竣工。项目完成后,将依托我局所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堰粮缘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技术优势,开展对内对外检化验业务,既能满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检化验需要,又能为市场监管和民营粮食加工经营企业等提供快捷服务,也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并为深化“放心粮油”工程打好基础。该项目已完成可研、规划选址,目前正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军粮供应站项目。该项目预算投资335万元,建设面积270m2,原计划今年10月开工,12月竣工,明年1月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成后,军供站将改变目前租赁房屋进行办公的局面,每年还可节约中转费用等约10万元,并根据需要为部队提供一站式服务,既能供应粮油,还可供应其他副食,开展其它经营业务,方便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增加效益。该项目因占地修建面积较少,不能单独修建,拟采取购买方式解决。目前已确定选址兴堰公司灾后重建项目——二环路安置区铺面,待资金到位后即可组织实施。

(四)应急供应网点项目。该项目预算投资1000万元,在全市城乡布设14个网点,其中城区8个(恢复重建3个),乡镇6个。每个网点面积城区不少于120m2,乡镇不少于50m2,总面积达到2500m2以上。该项目计划2009年11月开工,2010年11月竣工,采取直接购置和连锁经营管理方式,将各网点建成“放心粮油店”。网点建成后,既承担应急供应任务,又使放心粮油工程延伸到乡村,增加覆盖面。同时,还能带来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项目城区8个网点具置、乡镇网点大致布局已确定,项目可研报告、购买请示也获市政府同意,待资金到位后即可组织实施。

二、精心组织,认真开展清仓查库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20*]118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9]22号)和《成都市2009年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我局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牵头组织实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开展业务培训,购置必要设备。按照计划,于3月下旬会同市监察、发改、统计、财政等九个部门,本着“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全市粮食储备、信贷挂钩和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结果显示:我市地方储备粮和商品粮库存真实,账务处理及时,账账、账实相符。县级储备粮收购、储存、销售等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专储粮油“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账、卡、牌。统计工作严格执行了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专储粮食补贴资金到位及时,使用规范,财务核算准确。4月上旬,成都市粮食清仓查库检查组前来我市进行检查。检查组对我市每个储粮仓间进行了逐一丈量、核实数量,派出专人到市财政、农发行对储粮的资金补贴和库贷情况进行核实。通过检查,检查组对我市储粮情况和清仓查库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在此项工作中组织领导健全,工作责任落实,清查标准严格,粮食库存真实,储粮管理规范,粮食质量安全。

通过这次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摸清了家底,掌握了实情,规范了管理,健全了制度,锻炼了队伍,激发了发展热情,增强了大局意识,取得了“让政府清楚,让群众放心”的良好成效。

三、完善储备体系,增强粮油供应保障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粮食储备多年以来品种单一、数量偏少,至20*年底仅有5000吨县级储备规模,供应保障能力十分有限。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各级灾后重建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储备指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储备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年初,我们从新津国家直属库争取中央临时储备粮4000吨玉米代储指标,该项工作于4月开始组织实施跨省移库调粮和入库管理,历时50余天,于5月31日全面完成。

(二)与成都市成化区粮库合作,利用大春收购有利时机,完成省级5000吨储备粮食的收购入库工作。

(三)从2月开始到9月中旬,完成成都市级小包装粮油代储600吨,其中:大米400吨,食用油200吨。

(四)完成县级储备稻谷轮换1800吨。按照《江堰市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于9月底完成我市5000吨县级储备稻谷中的1800吨轮换工作(其余3200吨因5.12地震受损,已于20*年大春收购期间完成补仓入库工作),入库质量达到国标三级以上。

(五)推行储粮管理新技术。在去年引进“粮食就仓干燥”技术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加强技术练兵,保证“粮食就仓干燥”从技术到设备都能发挥最好效能。从而提高粮食储藏技术和安全储粮水平。在今年大春收购期间,该设备对大量湿粮及时、快捷入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引进社会资金,建设万吨油库。为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在争取各方面援建资金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和完善我市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我市粮油市场调控能力。9月,与市岷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天马粮库1万吨级食用油储藏罐建设项目”。该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5000吨,全部建设资金由岷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储油罐安装阶段。

(七)加强监管,确保储粮安全。按照各级储备粮管理实施办法要求,我们指导承储企业认真执行储备粮管理规定,采取学习培训、制定轮换计划、更新升级配套设施、完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各级各类储备粮安全,“一符四无”率达到95%以上,受到各方充分肯定。

截止目前,我市粮食储备总量达到14600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市粮食储备的落后局面,基本达到了“销区保持3个月储备供应量”的要求。

四、克服困难,努力探索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和相关目标任务分解的要求,我们继续指导所属粮缘公司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努力克服因5.12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该项工作面临各项困难并处于亏损状态,但仍然在试点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在实现助农增收、发展农业科技、引进高效品种、保持优质稻面积、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五、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促进农户减损增收

(一)小粮仓建设。近年来,我市实施的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小粮仓建设工作倍受瞩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国家、省、成都市有关部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从资金、政策上进行了大力支持,并被列为“*省农户科学储粮试点示范区”,后又被列为全国示范区之一。今年,我们再次争取各级资金30余万元,计划新建1000个小粮仓。并按省、市的统一要求将原来固定与移动仓相结合全部改为移动彩钢仓,目前已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制企业,并进入制造阶段。年底前全部免费发放到部分农户手中,使我市小粮仓总数达到2240个,规模效应渐次增强,“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达到农户储粮减损、直接增收和维护粮食安全、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的目的。

(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该项工作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粮食主产省实施的集创新集成、成果转换、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市在农户科学储粮工作上取得的优异成绩,省粮食局确定我市为全省四个“农村储粮*示范点建设项目”试点县之一。该项工作从2007年开始实施,今年为最后一年。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工作落实力度,认真开展粮食入仓称重、取样、检测、样品检化验的整理、上报,圆满完成了这项持续3年的工作任务,受到有关部门好评。

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工作机制

5.12地震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工作机制。

(一)开展《*堰市粮食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20*年7月,由我们代拟的《*堰市粮食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2007年底,我们对《预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年3月,准备第二次修订时,突发5.12大地震,使修订工作中断。今年4月,我们重新将修订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对《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经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7月颁布实施。

(二)恢复重建应急网络

按照《*堰市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对9个粮油应急保障供应点、2个应急加工点、2个应急储存点开展了恢复重建,签订了《*堰市粮食应急网点协议书》。

(三)做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

认真编制各类粮食流通统计报表,全面掌握我市粮食流通经营情况,严格价格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粮油市场行情,定期收集粮油价格情况,形成价格周报,并上报有关部门,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截止11月30日,已形成价格周报48期。

七、认真开展粮食执法检查,规范粮食市场秩序

坚持日常市场检查和大小春、春节等重要节假日专题检查相结合,对各大超市、粮店库存和销售的粮油质量实时监控,杜绝陈化粮等劣质粮油流入市场。重点对粮油经营户建立经营台账、报送经营数据以及粮食库存进行查看,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在执法过程中,克服人员少,缺装备等困难,坚持不走过场。同时,结合“五五”普法、依法治市、法制城市创建等工作,积极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食品准入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经营户严格粮油准入制度。一年来,共开展粮食市场专项整治行动3次,大小春专项执法各1次,例行执法检查42次,使全市粮食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年未发生重大粮食违法案件。

八、坚持优质服务,保障军粮供应

军供站在办公场所因地震严重损毁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重建活动,选择方便部队车辆进出场所恢复办公秩序,保障军粮供应。全年共向驻地官兵供应优质粮油合计288吨。

(一)坚持质量第一,严把进货关口。质量工作是军粮供应工作的生命线,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军粮供应质量,我们制定了一整套从采购、调运、入库到保管的各业务环节相互制约的手续制度,对指定生产厂家实行质量保证制度,以杜绝发生质量事故。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定点加工、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的军供保障机制,同时合理安排库存,多供新米新面,每一批粮油均由厂家出具检验报告,粮油入库率达到100%。

(二)加强信息反馈,设立服务热线。全年进行10次以上走访调查,认真听取部队官兵对粮食质量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不让一粒不合格军粮流入军营;建立了军粮出入库质量检验报告制度,并上墙公布,对各品牌军粮的各项指标逐一列式,让部队官兵明明白白真正吃到放心粮油。

(三)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军供站与95517部队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坚持常年与部队开展共建活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及时听取官兵意见建议。利用建军节等机会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带去现金、物品等慰问部队官兵,受到好评。

第8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在国家惠农政策刺激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今年东北玉米播种面积有望继续增加,如后期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将又是一个丰收年,届时秋粮上市后东北粮食收购库存压力将十分巨大,建议有关部门未雨绸缪,及早为库存玉米寻找出路,避免后期库存积压和坏粮风险,把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仓容基本饱和大量玉米露天储存

“国内玉米供应整体过剩没有疑义。”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说,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1.66亿吨,玉米消费总量在1.4亿吨-1.45亿吨,玉米过剩量在2000万吨-2500万吨左右,尽管我国粮食供应整体呈紧平衡状态,但并不排除个别品种的阶段性过剩。

作为玉米产量和商品量最大的省份,吉林省4批玉米临时收储指标为1730万吨,目前已收1424万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吉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廉凤国表示,吉林省国有粮食仓容1085万吨,除去中央储备粮已占用的,剩余仓容不到600万吨,初步统计现有1000多万吨玉米都是露天存储。

据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介绍,黑龙江省国有粮库设计仓容1800万吨左右,实际储粮能力1440万吨左右,完好仓容设计能力800万吨左右,实际储粮能力只有650万吨左右。目前,完好仓容已被各级储备占用,闲置仓容多为简易仓房,一些仓房房顶漏雨、墙壁裂痕、地面返潮,仓储条件差。目前黑龙江省国有粮库闲置仓容实际储粮能力450万吨左右,按照已下达的收购计划,预计露天储存数量在700万吨左右。

中储粮辽宁分公司购销计划处负责人说,多年不见的露天囤又出现了。目前辽宁露天囤存粮大约200万吨,占已收临储粮的36%。据了解,辽宁省包括企业库存在内的粮食仓容量在900万吨-1000万吨,现已基本用满,仓储压力很大。截止3月25日的统计,辽宁省已收购玉米547万吨,预计最终的收购量为600万吨-650万吨,完成不了730万吨的收购计划。

库存和安全“双重压力”

据了解,现在东北粮食储存方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具有熏蒸、通风、检温、降温功能;第二类,具有熏蒸、通风、检温功能,如立统仓等;第三类为简易仓房,包括罩棚仓、露天囤等,露天囤在各类储粮方式中是最差的。

吉林吉安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公文表示,有一些民营粮库,储粮设施非常简单,比如罩棚仓,这种仓库保稳定的能力太差,冬天冷没事,就怕夏天热,保存超过一年的可能性非常小。他说:“估计吉林省1000多万吨玉米至少有30%-40%都是罩棚仓、露天囤存储。”

中储粮辽宁分公司购销计划处负责人说,露天囤储粮存在诸多弊端,除每年要损失水分2个百分点给国家造成损失外,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需防汛、防火,节假日要防烟火。温度升高后,质量下降比较快。另外,露天囤的防虫性较差,六七月份为雨季,是防虫关键期。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鸡西监管处董丽霞也表示,露天囤是用钢筋、苇席围成的,防火安全性较差,如果因燃放烟花或者明火引燃个别露天囤,弄不好会“火烧连营”。此外,露天囤夏季存在漏雨隐患,粮食露天存储,受气温影响大,粮食质量变化难控制。

储粮安全存在隐患,同时库存压力也比较大。从目前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今年我国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继续丰收的可能性比较大。据相关部门调查,今年黑龙江省、河北、山东的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0.5%、2.2%和2.3%。

记者在吉林省九台、梨树、辽宁省铁岭等主产区农户采访发现,现在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玉米面积将保持稳定。据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白山乡大泉眼村农民邱国利介绍,他们家去年收的1.3万斤玉米,已按1.32元/公斤的价格卖了5750公斤,剩下的留着养殖,每亩地能挣400元。“现在农村都抢着种地,今年家里的8亩地还是种玉米。”邱国利说。

中储粮辽宁分公司购销计划处负责人说,如果玉米丰收,价格低迷,需继续托市收购,中储粮应责无旁贷的执行。但是客观的看,目前确实是从南到北,从产区到销区,粮食仓容非常紧张。辽宁铁岭县大青粮库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担心今年新粮上市后库容吃紧,正在对一些不安全的设施整改,同时向集团公司上报建1万吨罩棚仓的投资计划。

玉米消化:渠道均有梗阻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玉米供应已经出现过剩苗头,玉米消费在深加工行业、饲料行业和出口三个方面的通道均不顺畅,更加剧了后期玉米大量积压的风险。

深加工行业方面,任公文介绍说,可以计算一下政策性收储玉米的成本价格,按照国家政策性收储价格,加上前期的收储、烘干、保管、利息及出库费用等成本,每吨玉米的成本至少在1700元以上,深加工企业根本用不起。据他介绍,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计划消化玉米300万吨,但他们自己前期已经收购了250万吨,继续消化库存玉米的能力有限,其它无论是淀粉企业还是酒精企业,玉米价格如果在1700元/吨,生产一吨产品就得亏损七八百元,目前看可以说依靠深加工行业消化库存玉米的路子已经堵死了。

饲料行业方面,任公文介绍说,原来东北玉米的30%都进入南方用作饲料,此次国家在东北政策性收储玉米,在山东、河南等中原地区却没有,导致南方很多玉米消费区价格低于东北产区,南北价格倒挂饲料行业消费库存玉米有严重阻碍。任公文帮南方销区饲料企业算了笔账:目前美国玉米运到广州港口价格每吨1500元,而东北玉米运到广州每吨价格要达到1850元-1900元,在这种价格反差下,东北玉米根本走不动。

玉米出口方面,有关专家认为,虽然国家大政策还未明朗,但如今国际玉米价格处于低谷,出口就赔钱,依靠出口消化玉米也难有作为。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吉龙说,从美国玉米价格周期看,目前可以说已经跌入了最低谷,这个阶段去考虑出口肯定不合适。他认为,对于国际市场,国家从长远考虑应该着手建立一种稳定参与国际粮食流通的新机制,最终实现一种市场供应的动态平衡,不仅可以对国内市场发挥调剂作用,而且还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多管齐下除隐患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看,去年的玉米已经把库存填满,在国家政策性惠农刺激下,今年玉米生产形势良好,加上玉米消费整体不旺,消费通道受阻,今年玉米一旦再次获得丰收,后期玉米库存压力会很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未雨绸缪,提早下手疏通玉米消费各个环节,利用政策手段理顺市场杠杆,尽快把政策性收储的库存玉米消费掉。

专家建议,首先应尽快着手疏通玉米消费渠道。加工行业上,恢复玉米加工企业产品出口退税,鼓励适度择机出口;饲料行业上,尽快通过政策手段理顺南北方玉米价格,可探索给饲料企业补贴、铁路运费补贴等形式;出口方面,可着手建立一种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流通的新机制,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动态平衡。

库存压力及储粮安全上,专家建议,适当降低玉米销售底价、加快出库速度,提前释放一部分库存,同时综合采取跨省移库、仓储物流建设等方面措施,防止库存积压及坏粮隐患。国家首先应加快已收购玉米出库速度。鉴于东北国家临储玉米收储数量大、储存条件差的实际,为了减少损失,保证粮食安全,为今秋粮食收购腾出场地,应尽快安排粮食出库。粮食的储存期越长,不但产生的相关费用增加,品质也会下降。此外,当前玉米市场流通量大幅减少,一些深加工企业为保证后期生产需要开始抬价收购玉米,释放一定数量的库存也能满足企业需求。

第9篇:粮食仓库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粮食物流 发展 意义 对策

粮食物流的概念阐述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以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是涉及工业、商贸、交通运辅等多个部门和领域的新兴产业。粮食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粮食部门自建国初期至今一直都在做的一项上作。狭义的讲,粮食物流就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最佳运输路线、最廉价运输工具而进行的粮食实物移动的活动,以达到量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义的讲,粮食物流是指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整个过程中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

大力发展粮食物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总量大、人均数低,因而,总的来看,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粮食问题的基调。但是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均衡性又影响着国民经济计划的有效运行,粮食的调出与调入成了仅次于粮食生产的大事。加之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年度间的粮食产量丰歉波动,使粮食市场难以避免地产生动荡。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这里就较为集中地表现为对粮食物流的具体操作。如实施专项粮食储备,从产粮区调运适量的粮食以充实缺粮区,使粮食供应在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有机调配。 其次,粮食的运输、装卸、储存、保管等诸个环节都是物流的组成部分。国有粮食部门必须在各个环节里强化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其日趋现代化,才能在竞争激烈,不断变革的粮食市场中占据主动,在保持粮食动态的供需总量平衡、品种、结构、地区平衡中,发挥能动作用,在保证粮食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统一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唯有如此,国有粮食部门才能坚持与巩固主渠道地位。这是改革大趋势必然结果。 最后,在市场操作中,必须遵循盈利最大化的原则,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超的经营本领,力求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要摒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向管理要效益,从市场找出路,须知增收节支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永恒主题。粮食在物流领域的节约潜力是巨大的,据权威专家测算。我国粮食在收,运、储、销等环节的损失率至少为10%,年损失总量近五千万吨。如果粮食系统具有现代化的物流运作体系,就能大幅度地减少损耗,增加盈利,从而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粮食系统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努力实现物流现代化,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1.涉及部门多,难以统一

粮食物流的特点是量大、点多、面广,牵扯到的部门多,难以统一协调规划,不能有效整合资源,不能共同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2.流通费用高

近年来,我国粮食的仓储、运输、装卸等条件不断改善,但粮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仓储设施不能适应散粮接卸的需要。现有粮仓大多是平房仓,适合粮食散装散卸的立筒仓、浅圆仓库容不足。二是运输方式落后。目前大部分的粮食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粮食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整个流通环节需要经过多次灌包、拆包,包装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

3. 粮食物流技术存在瓶颈

我国的粮食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技术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瓶颈。例如,粮食运输缺乏先进的计量输送设备、散粮接卸设施、专用运输工具;粮食仓储缺乏计算机管理手段、先进的品质检测方式和生态储粮方式;粮食加工缺乏粮油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信息建设缺乏适应具体操作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等,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4. 流通环节多,市场流转慢

一般来讲,从粮食收购到市场销售终端,需经过十多个环节,仅靠铁路发运粮食,从申报车皮到粮食发出,一般需20--30天时间,最快也要半月。这极不利于产区粮食销售和销区市场供应,亦很难应对特殊情况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虽然公路运输发达,但汽、柴油价格居高不下,限超载运输又是一个关口,直接影响到粮食物流。

5.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少、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粮食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对于地方政府,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市县政府,难以独自承担。建设现代粮食物流,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产业,在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建立自动化流程,实行网络化管理。而这方面的管理人才缺乏,同时具备粮食专业技能和物流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更少,人员整体素质与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加快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1.强物流节点和中心库的建设

重要物流节点应多功能结合,以发挥集聚效应,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建议对全国粮食物流节点进行统筹规划,并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入住物流节点和大型粮食港口,为物流企业提供稳定的流量,便于粮食物流规模化组织和高效设备的应用。另外,在有条件的省市,每个县区培育1-2个中心库。中心库原则上仓容规模在1.5万吨以上,没有1.5万吨以上粮库的县(区)要加大现有仓容的维修改造力度,提高仓储保管能力。中心库规划以县为主,市县区统筹规划。

2. 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粮食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粮食、财税、工商、铁道、交通、信息等多个部门,粮食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在《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指导下,负责研究、制定本级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3.加强现代粮食物流队伍建设

应争取在高等院校开办和设置粮食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粮食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粮食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在开展粮食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中,把粮食物流职业纳入其中,建立我国粮食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聘请国外的专家参与国内粮食物流的经营和管理,在同国外专家的交流、合作中提高国内专业人员的水平。总之,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培养粮食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以满足粮食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4.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保障体制

一是制订粮食物流发展规划,让粮食物流建设有组织有计划。二是制订粮食物流发展的方向性政策,在收费、价格补贴、优惠政策等方面有针对性调整粮食流量、流向和流速,把政策对粮食物流的调节发挥到最大程度,使粮食物流在政府的引导下规范运行。三是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筹集资金。对闲置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存量,实行产权置换;现有土地出让,筹集资金;以产权为纽带,采取集团带动和股份合作等模式,全面推进购销、加工等企业联合重组,壮大实力;招商引资,通过吸引外资和民资发展粮食产业,带动粮食物流建设。但是粮食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在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时要慎重,同时在粮食企业资产处置时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合法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与体制创新实例分析

1.安徽省粮食产需现状及趋势

安徽省有47个县(市)是国家商品粮大县,滁州、阜阳、宿州市是部级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保持在2750万吨以上,粮食总产中水稻、小麦约占80%。2006年全省粮食产量2861万吨,粮食商品率为44%,粮食需求量2100万吨。预计2015年粮食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粮食商品率将提高到53%,商品量达到1495万吨,粮食需求量将增加到2600万吨。

2.安徽省粮食流通现状及趋势

粮食跨省和省内流量双向增加(见表1)。出省粮食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省市,江苏、福建、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约占75%;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市约占20%;京津等省市约占5%。省外调入的粮食,玉米占一半左右,主要从河北、河南、东北购进;其余稻谷、小麦、大豆主要从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购进。省内粮食主要是从北部和中部主产区流向粮食加工量大的城市、主要消费城市以及皖南、皖西南山区。

目前出省粮食的铁路、水路、公路运输比例为44%、33%、23%,省外流入粮食的运输比例为69%、14%、17%,省内粮食的运输比例为31%、3%、66%。预测在规划期内运输方式仍以铁路为主,水路运输比例有所增加。近两年安徽散粮运输开始起步,2006年原粮散运比例为6.5%。

安徽省粮食物流总体布局与规划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总体布局是:依托一网两河五线,建设两通道七节点。“一网”是指全省公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网。“两河”是指淮河及其支流、长江及其支流。“五线”是指京九线、京沪线、宁西线、皖赣线和沿江铁路干线。“两通道”是指淮北小麦流出通道(属国家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主要包括亳州、阜阳、宿州、蚌埠)、长江流域稻谷(小麦)流出通道(属国家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滁州、芜湖、安庆)。“七节点”是指合肥、阜阳、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安庆七个节点(见表2)。

粮食物流节点布局在粮食主要集散地、加工聚集区和交通枢纽,年粮食中转量100万吨以上。节点城市以现有的粮食流通设施、粮食产业园区和加工企业为依托(见表3),形成安徽粮食现代物流的增长极和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安徽省为实现粮食物流发展和体制创新的项目建设

为实现本规划的整体目标和任务,促进粮食现代物流各环节、各物流通道和主要节点功能整合,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建设项目包括5个方面。

(一)内河港口散粮中转库及专业化码头项目

在淮河、长江及其支流上重点建设散粮中转库及粮食专业化码头项目29个,新增和改造中转仓容75万吨,提高水路快速接发中转能力。项目选择标准:部级的内河港口库、粮食码头的年中转量50万吨以上;省级的内河港口库、粮食码头的年中转量20万吨以上。

(二)内陆散粮中转库项目

在淮北地区、长江流域粮食外运陆路通道的主要交通枢纽及集散地,重点建设与完善立筒仓、浅圆仓等散粮中转库项目,新增和改造中转仓容60万吨,提高陆路的散运比例和快速中转能力。结合退城进郊的储备库项目建设,建设仓容260万吨。项目建设主要针对各粮食集散地、粮食产业园区的散粮流通瓶颈障碍,兼顾解决粮库布局和立筒仓、浅圆仓等适宜散粮中转仓型不足问题。项目选择标准:部级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省级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20万吨以上。

(三)散粮运输工具项目

按省内的粮食流通量和作业需求,重点发展散粮汽车、散粮火车和1000吨级以下散粮船舶,推行公铁水集装箱运输与规模化散粮运输方式,扶持和引导省内具有社会化运输服务业绩及实力的物流企业参与散粮运输。项目内容包括:购置、改造散粮汽车或散粮集装箱汽车700辆,购置散粮船舶52艘和散粮火车50节。

(四)散粮接收发放设施改造项目

选择处于重要节点上的储备库、中转库和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等提升散粮接收发放功能,包括散粮火车、散粮船舶、散粮汽车及集装箱的装卸设施。通过散粮接收发放设施功能提升,扩大散粮运输需求,提高“四散”效益。项目选择标准:交通区位优势,中转库和储备库仓容5万吨以上、年中转量在20万吨以上;加工企业要有品牌优势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面粉加工能力500吨/日以上,大米加工能力200吨/日以上。

(五)粮食物流信息系统项目

按照构建粮食物流信息网络的要求,建立省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重点省辖市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全省统一的粮食配载、信息、粮食安全预警、粮油市场监测、粮食储备监测五个子系统。对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重点建设竞价交易、财务管理、交割结算、信息、网络安全、不间断电源等六个子系统。

参考文献

[1]陈金龙,潘朝松,王亚南.现代粮食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粮食储藏,2004(3)

[2]陈金龙,潘朝松,王亚南.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业.现代商贸工业,2004(6)

[3]刘小艳,林珊珊.粮食物流流通方式研究.中国市场,2008 (2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