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工学结合论文精选(九篇)

工学结合论文

第1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一)困惑一:接力棒该交接么?———教育者的变化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前两年集中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在工厂、企业实习,或者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工厂、企业学习技能。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一般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相关行政人员等。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困惑是学生一旦走出学校,到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不是该完全发生变化,由企业或者工厂的培训机构承担,由实习指导教师承担,这个接力棒可以交接么?甚至有思政课教师认为,思政课一般在新生中开设,大一结束了,课程也就结束了,后面学生顶岗实习和思政课教师完全没关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到底是由企业还是由学校承担,思政课老师是不是可以撒手不管。殊不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培训时往往注重技能的培训,指导往往注重业务的指导,企业更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更注重的是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收益,可能导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双不管”,学校不管,企业不管。

(二)困惑二:学生还是上班族?———受教育者的变化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不再是单纯地过着“三点一线”生活的学生,他们的身份变成了“准员工”,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把自己当成上班族。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除此之外参加一些活动,结交一些朋友,等等,相对来说是单纯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之后,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会像员工一样关注自己的业绩,会和别人竞争,会加班、考核、受到奖惩,他们也要学会和同事、上司等不同对象相处,有些刚刚到企业的学生因为不适应相对复杂的人际交往,不能承受相对繁重的业务工作,出现了精神压力,甚至有了心理问题。此时,怎样定位学生的角色,怎样根据角色的变化调整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成了一些教师的困惑。

(三)困惑三:教什么,怎么教?———教育介体的变化教育介体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学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要涉及道德和法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内容。工学结合模式下是不是要有所变化,怎么变化?有些思政课教师困惑了,还有一些老师有这样的疑问,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教学内容,还是每个专业都一样,流水线式地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传统学院式模式下,思政教育一般以课堂集中教育为主,老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便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工学结合模式下,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思政课教师怎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成了一些教师犯难的问题。一些教师提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原有的班级建制被打乱,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工厂和不同的车间,该怎样集中进行教学活动成了问题和挑战。(四)困惑四:环境改变我们?还是我们改变环境?———教育环体的变化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既作用于教育者(施教主体),又作用于教育对象(受教主体),共同制约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反过来它又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认识、利用和改造,成为人们(主体)共同面对的客体[3]。学院式教育模式下,学生身处单纯的校园,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经过优化的校园环境,一草一木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要处在校园、企业和社会等多种环境中,有些学生初别校园,甚至会觉得到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了校园的温馨、宁静,却多了冷漠和残酷的竞争。出了校园,开始真正接触社会,复杂多样的企业文化、思想观念、社会思潮、交往理念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观念、行为特征产生深远的影响。环境的变化给思政教育带来了难度。

二、路在脚下: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该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按照教学计划在大一开设,有些思政课教师课程结束了,便不再和学生联系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阶段通过某些课程就能完全达到效果的,区别于其他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平时教学中,下课了、放学了,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学生在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问题时,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聆听他们的倾诉,为他们答疑解惑,做他们的人生导师。思政课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时就将自己的各种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延伸课堂。如果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了,思政课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解决在企业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通常,人们认为一个好的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其实,一个好的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二)更新思政教育内容,突出职业教育,注重与专业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的教材是全国通用的,从重点院校到专科高职,一本书通用,这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转化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内容之外,必须突出职业教育。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技能是专业课承担的培养任务,高素质则是思政课必须承担的培养任务,学生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要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工作后能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树立能到基层到一线去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放弃。

(三)借用新媒体,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

新媒体指的是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之外的新出现的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9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运用和影响普遍而深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一手机,一世界”,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运用诸如微博、QQ、电子邮件等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超时空性使空间无障碍,无论原来的学生分散在天南海北实习实训,均可以通过如QQ群,微博等方式取得联系;新媒体的及时性为思政教育的素材积累提供了便利,偏于师生针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和观点,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在企业遇到问题便于企业管理者或者学生干部第一时间传达给教师;新媒体的互动性有利于“工学结合”中学生和老师的全面沟通,互动性打破了单项灌输问题,可以互动交流,更重要的是一些平台的交流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互助解决思想问题;新媒体的匿名性有助于学生心理、情感问题的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是涉及隐私的,新媒体时代可以让心理咨询不再面对面,相比传统的方式学生更能毫无顾忌,这也便于问题的解决;新媒体的超文本性,也就是多媒体性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较之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冲击力更大,能强化教学效果。总之,思政课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新的媒体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加强与辅导员、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第2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一)满足教学要求

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当与教学相融合,满足教学要求。社会实践为课堂教学传递真实的反馈信息,补充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脱离或滞后的现状,促进学校与教师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4]。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社会实践融入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更加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一方面,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社会实践的本质。高职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还要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将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通过企业实训、“三下乡”、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业人”,使高职学生适应并服务于企业。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适应企业具体岗位要求,使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学生才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途径的思考

(一)开展专业实践

拓宽专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职院校注重组织以专业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一方面,通过学习参观、人物访谈等形式,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学生深入企业、公司、车间、社区等,走访企业高管、劳动模范、行业能手、道德楷模等,了解社会、了解基层,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奉献青春;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调研、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深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企业,使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强调企业与学校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机制,使企业在高职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5]。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即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由专业教师带队。这就使企业仅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与育人环节相脱节,实践效果欠佳。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让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共同制定社会实践实施计划和方案,使企业将其未来发展、人才需求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增强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挖掘校企双方合作的潜力,实现校企“无缝链接”,使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三)加强基地建设

第3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1、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组织岗位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不断改革的情况下,教材的建设也要同步,适用于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特色教材应该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的。编写的特色教以任务驱动为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选择的教材内容,也应当尽可能满足岗位需求和能力的形成。按活动项目进行教材的编排,每个活动项目对应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新的教材应该表现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学、做”巧妙融合的特点。让学生在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下产生求知欲,提高职业技能。

2、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加强职业技能训练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一方面要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训机会。首先,院校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在校内建立仿真实训基地,并根据会计专业分别设置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创造高度逼真的职业环境。学生在此情境下,轮流担任不同角色,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思想。学生在角色替换扮演中,既明白了岗位所需要的具体技能,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实训经验,独立工作能力大大提升。第二,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毕竟是一种模仿,与真实的就业环境还有一定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将学生的实习基地逐步拓宽倒金融、服务、工业等各个领域。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了正确的工作过程,为今后从业做好充足准备。由此可见,建立实训基地能帮助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落实。

3、创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也是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举措。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改变过去讲授法为主的教学传统,工学结合模式倡导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问题引导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考核方面,传统教学以笔试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核的内容应该关注技能的掌握,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的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化,引导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4、加强教师在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学院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单位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多种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开展与外校的合作,借鉴外校名师、专家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团队。加强政、校、企三方合作,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合作、学校的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更离不开三方的合作。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拓宽合作领域;企业也要从社会发展角度认识校企合作的意义,担负起自身在人才培养中所应担负的责任。校企合作中,学校应当把以企业为中心是作为准则,寻找互利互惠点,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学校可设立合作资金,支持合作开展。学校还要主动指出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如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到合作中来。在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中,还可以邀请企业的参与,给予企业人才培训和选拔的机会,企业通过对学生实训课程表现的观察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从中为企业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这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施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支持,应加强三方合作。

二、结论

第4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创新 设计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从2008年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尤其在电气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以这几年的实践来看,不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而且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创新模式

具体做法就是与株洲电气控制设备厂合作,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由系里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员负责对电气专业的学生进行GGD1-13进线柜、GGD1-06馈电柜、GGJ1-01C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柜的部分设计与制作安装三个课题的技术指导,学生通过在“学中做、做中学”来制作出实实在在的低压电气柜产品,并经性能测试达到合格要求。学生再把设计、制作的过程用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通过答辩才算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二、创新模式的特色

该模式一实施就很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发现该模式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使之更加贴近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毕业论文设计从传统的在教室内由教师指导学生做课题,变成了在企业生产现场由学生亲自做具体电气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主要是通过实践磨练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不仅能增强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隐性知识”,实现了从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向传授技能为主的转变;从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向注重知识的实践性的转变;从介绍理论研究成果向介绍实践技术和经验为主的转变。

2.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方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仍然沿用传统自然分班制的齐步走教学方式,就会遇到学生“一头吃不饱,而另一头吃不了”的教学难题,而个性化的分级教学正是化解这种两难问题的有效方法,它吸收了激励、竞争、动态管理等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激发了其积极性和自觉性,改变了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从而根除了“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创新的这一模式就方便实施个性化分级教学,因为这一模式有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电气柜的设计和制作,底子差的学生可选择一个容易的电气柜进行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难一点的一个或两个电气柜进行设计和制作,一个产品的设计和制作由3到5个学生组成一组来完成,每个成员都能根据能力和喜爱选择能够完成的任务,若有困难也能请教指导教师和能力强的学生来协助自己,直至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3.激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兴趣,改变了学习观念,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对具体的电气产品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国家标准做设计,并亲自动手制作,使学生产生了极强的新奇感和挑战感,愿意不断主动学习、琢磨、钻研想方设法完成它。这一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从以往的学科知识和动作技能导向的教学过程转向为现代的职业活动和智力技能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且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绩效评价,给他们更多自学、动手、应用、表达、创作和合作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心,勇敢面对就业。许多企业或公司招聘员工时,都要求必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这正是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所缺乏的,因而就业竞争力不强。而该模式弥补这种不足,增长了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学生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看到亲手制作的崭新、漂亮的电气柜,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时不仅心情激动,而且对自己拥有这样的实际能力和经历感到自豪。面对企业招聘时,就能心有底气从容应对,顺利被用人单位录用。

5.校企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环,具有持续性。课堂设在企业里,企业建在学校中,以毕业论文设计为纽带,学校将课堂延伸到合作企业,选择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课题,专兼职教师和学生以双员身份共同完成设计和制作企业产品的全过程,在“做中教、教中产、做中学”实现教学、学习、生产与人才培养同步,师资质量与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同步。这几年由学生制作的电气柜,很大一部分已经销售出去,从买方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电气柜性能优良运行正常,为合作企业创造了几万元的经济利润,在校企之间形成了互利互惠、合作愉快的良好氛围,为校企的持续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通过工学结合创新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改革,真正形成了“专业+生产实训车间+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特色,成功构建了电气专业以毕业论文设计为切入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韩伟平.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特征及创新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

[2]刘畅,杨远芬.创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J].四川兵工学报,2008,(2).

[3](美)AC奥恩斯坦,(刘付诚译).美国教育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第5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一)教材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介绍较少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要求企业要做好很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的制定,生产通知单的填写,入库单,领料单,发料汇总表的填写,生产工人的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的填制,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单的编制等等,这些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而教材中往往忽视对企业生产经济管理特点的介绍,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产品特点、日常工作基本流程都缺乏具体的介绍,同学们都是没有实际工作或实践经历的,若只简单介绍,同学们没有感性认识,感觉抽象,一头雾水。

(二)教材案例过于抽象

不同的企业成本核算特点也不一样,如制造性企业,施工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他们的成本核算流程都不尽相同,而目前的教材中往往都是用甲乙公司代替公司名称,AB产品简单代替产品名称,一些步骤也往往被模式化,比如甲公司20××年×月一车间投产生产AB两种产品,经过两个步骤,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每个步骤完工进度都假设为50%,第一个步骤的产品提供给第二个步骤,然后要求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类似的案例往往让学生感到生硬和抽象,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企业,企业到底生产的产品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工人如何工作等等都是不清楚的,不免会产生距离感。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

(一)结合工学结合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的做法是将成本核算放到具体某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开发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该教材以某生产制造企业为例,将理论和实践能够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我是以一个造纸厂为例来介绍的,该企业适用于多步骤大量大批生产方式生产。假设这个造纸厂有四个生产车间,分别是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超三车间,制浆车间生产麦草浆,麦草浆是半成品,提供给抄一车间生产有光纸,提供给抄二车间生产卫生纸和凸版纸,制浆车间在制浆过程的浆渣提供给抄三车间生产包装纸。成本核算对象为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成本核算方法为成本法和分步法的结合。制造厂是典型的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学生对产品很熟悉,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二)设置典型工作任务

将造纸厂的成本核算按照成本核算流程分为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任务二: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任务三:归集和分配其他费用,如水电费,折旧费等。任务四:分配辅助生产成本;任务五:分配制造费用;任务六:将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编制成本计算单。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配有原始凭证,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同学们一边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生产特点,一边填制和编制相关会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如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案例中首先把该造纸厂的材料领料单,各车间领用各种材料的发料汇总表,每种材料的分配标准等资料发给同学们,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大家完全模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发出,填制各种领料单和发料汇总表,然后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和总账,明细账。这样,大家对企业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作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三)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相结合

典型工作任务中有些工作量大,难度比较高的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中分岗位可设会计主管,做账,制单,等岗位,如任务二,工资费用的分配。小组中可由一人负责各车间工资表和整个造纸厂的工资汇总表的填写,一人负责记账凭证和账簿的登记,会计主管负责复核工作。这样也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是相符的。达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在下一个任务中小组成员可以互换角色,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锻炼,也可以熟悉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同的岗位任务。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可以先让大家集思广益,自行解决,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由老师再集中解决。

(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

以往的考评主要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内容也主要是书中的知识点。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考核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所占比重可以适当降低,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不要求过深研究,以够用为原则,可以针对高职教育目标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实践考核可以将模块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目前很多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比较适用于高职教学考核的应用软件,比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就有专门的成本核算模块,借助这些软件,可以达到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考核,在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作业提交,考核也随之完成了。如果平时不随着老师的安排完成作业,是无法在期末一次突击完成的,这也给学习主动性不太强的高职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督促他们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相应任务。

三、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的主要优势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实现多方位,立体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实现从技术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展示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哪些生产步骤,各步骤的费用耗费情况,了解企业是简单连续生产还是复杂连续生产,每一个步骤或者加工工序投入了多少费用,费用项目的具体种类有哪些,为理解费用的核算提供更感性的思路。如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各车间的工资费用汇总表,整个造纸厂的工资费用汇总表。通过工艺流程图知道抄三车间的包装纸主要原料就是制浆车间在生产麦草浆过程中的浆渣。抄一和抄二车间生产的有光纸,卫生纸,凸版纸的主要原料是制浆车间生产的麦草浆。

(二)可以实现从管理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

通过展示企业组织结构让同学们了解各部门发生的费用应该通过哪些账户核算。企业的组织结构图直接明了的告诉学生由产品直接耗费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若一个车间同时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还需要将领用的原材料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耗费,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间接费用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先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管理部门领用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领用的计入销售费用。这样同学们可以对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三)可以实现从会计角度了解企业如何生产

针对生产企业特点并结合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设计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按照锅炉,供电,供水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为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开设制造费用明细账,反映四个基本生产车间的非直接费用,开设管理费用明细账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发生费用;开设销售费用明细账核算销售机构的费用。

2.抄二车间卫生纸有期初余额,将期初余额录入。

3.对生产车间和各部门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账务处理。对锅炉车间,供电车间,供水车间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账务处理,

4.将归集在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在各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完工成品成本,填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

四、结语

第6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比本科院校更注重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达到“零距离就业”。特殊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灌输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达到“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而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则更高一些。

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介绍较少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要求企业要做好很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的制定,生产通知单的填写,入库单,领料单,发料汇总表的填写,生产工人的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的填制,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单的编制等等,这些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而教材中往往忽视对企业生产经济管理特点的介绍,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产品特点、日常工作基本流程都缺乏具体的介绍,同学们都是没有实际工作或实践经历的,若只简单介绍,同学们没有感性认识,感觉抽象,一头雾水。

(二)教材案例过于抽象不同的企业成本核算特点也不一样,如制造性企业,施工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他们的成本核算流程都不尽相同,而目前的教材中往往都是用甲乙公司代替公司名称,AB产品简单代替产品名称,一些步骤也往往被模式化,比如甲公司20××年×月一车间投产生产AB两种产品,经过两个步骤,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每个步骤完工进度都假设为50%,第一个步骤的产品提供给第二个步骤,然后要求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类似的案例往往让学生感到生硬和抽象,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企业,企业到底生产的产品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工人如何工作等等都是不清楚的,不免会产生距离感。

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

(一)结合工学结合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的做法是将成本核算放到具体某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开发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该教材以某生产制造企业为例,将理论和实践能够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我是以一个造纸厂为例来介绍的,该企业适用于多步骤大量大批生产方式生产。假设这个造纸厂有四个生产车间,分别是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超三车间,制浆车间生产麦草浆,麦草浆是半成品,提供给抄一车间生产有光纸,提供给抄二车间生产卫生纸和凸版纸,制浆车间在制浆过程的浆渣提供给抄三车间生产包装纸。成本核算对象为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成本核算方法为成本法和分步法的结合。制造厂是典型的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学生对产品很熟悉,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二)设置典型工作任务将造纸厂的成本核算按照成本核算流程分为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任务二: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任务三:归集和分配其他费用,如水电费,折旧费等。任务四:分配辅助生产成本;任务五:分配制造费用;任务六:将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编制成本计算单。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配有原始凭证,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同学们一边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生产特点,一边填制和编制相关会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如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案例中首先把该造纸厂的材料领料单,各车间领用各种材料的发料汇总表,每种材料的分配标准等资料发给同学们,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大家完全模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发出,填制各种领料单和发料汇总表,然后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和总账,明细账。这样,大家对企业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作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三)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中有些工作量大,难度比较高的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中分岗位可设会计主管,做账,制单,等岗位,如任务二,工资费用的分配。小组中可由一人负责各车间工资表和整个造纸厂的工资汇总表的填写,一人负责记账凭证和账簿的登记,会计主管负责复核工作。这样也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是相符的。达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在下一个任务中小组成员可以互换角色,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锻炼,也可以熟悉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同的岗位任务。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可以先让大家集思广益,自行解决,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由老师再集中解决。(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以往的考评主要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内容也主要是书中的知识点。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考核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所占比重可以适当降低,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不要求过深研究,以够用为原则,可以针对高职教育目标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实践考核可以将模块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目前很多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比较适用于高职教学考核的应用软件,比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就有专门的成本核算模块,借助这些软件,可以达到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考核,在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作业提交,考核也随之完成了。如果平时不随着老师的安排完成作业,是无法在期末一次突击完成的,这也给学习主动性不太强的高职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督促他们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相应任务。

四、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的主要优势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实现多方位,立体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实现从技术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展示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哪些生产步骤,各步骤的费用耗费情况,了解企业是简单连续生产还是复杂连续生产,每一个步骤或者加工工序投入了多少费用,费用项目的具体种类有哪些,为理解费用的核算提供更感性的思路。如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各车间的工资费用汇总表,整个造纸厂的工资费用汇总表。通过工艺流程图知道抄三车间的包装纸主要原料就是制浆车间在生产麦草浆过程中的浆渣。抄一和抄二车间生产的有光纸,卫生纸,凸版纸的主要原料是制浆车间生产的麦草浆。

(二)可以实现从管理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通过展示企业组织结构让同学们了解各部门发生的费用应该通过哪些账户核算。企业的组织结构图直接明了的告诉学生由产品直接耗费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若一个车间同时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还需要将领用的原材料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耗费,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间接费用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先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管理部门领用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领用的计入销售费用。这样同学们可以对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第7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如表1),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经历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磨练。技能训练主要由专职教师指导,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指导,技能训练和实习交替进行。这样就形成了“三级递进、双师执教、双境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三级递进、双师执教、双境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过去“在黑板上学操作”,“在实训场地训练想象的项目”,“与实际的真实的工作不搭边”的局面,做到在职场环境培养职业人、在真实环境和岗位上学到实用技能和知识。

二、实施名师引领,改革教师考核机制,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专业双带头人制度,选聘了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内专业教师作为校内专业带头人,同时聘请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罗学照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专业双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聘请夏明扬高级工程师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湖北“楚天技能名师”,并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夏明扬高工重点指导产学研合作,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了楚天技能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和在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桥梁纽带作用。学校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作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教师培养和考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根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六个一”工程实施意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及服务行业企业管理办法》,实施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一个企业、结交一个兼职教师朋友、深入一个专业建设、开发一门专业课程、每年做好一项研究、建好一个个人网站,达到在学生中有权威、教改中有作为、企业中有威信、行业中有影响、服务中有贡献的“六有”要求。同时,专业教师必须通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专业实践能力达标、企业工作经历达标的“三证联认”的测评才称为合格教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0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3.3%,教师合格率100%。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多渠道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要求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工学结合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进行实训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等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建有30余名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常年聘用20余名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三、强化实践育人,打造多元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引东贝集团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入校门,在校内建立“欧宝实训室”,引进现代企业“8S”管理模式,融入企业现代文化,将东贝集团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压缩机亿元生产线瘦身建成校内“欧宝实训室”,供学生实训实习。引深圳博宝科技有限公司入校门,成立“深圳博宝科技(黄冈)冲压制造事业部”,以“校中厂”的模式,实施企业化运作,独立核算,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场所,使专业生产性实训达50%以上。与东贝集团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将学校搬到企业,成立了“厂中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欧宝学院。公司生产副总担任院长,学校专业团队负责人担任副院长,成立了教务科、学生科、技术科和培训科,分别由双方骨干人员任职。与湖北彤鑫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在企业建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实习工厂”,专业每位学生在工厂进行为期两周的编程与加工的生产教学,学生与工人同生活、同刷卡考核、同生产劳动。与武汉TCL空调器有限公司合作在公司设立专门培训部,公司人事经理任培训部主任,学校派专人管理,学校派教师、企业派技术员,共同组成教师队伍为学生在厂期间上课。这些“厂中校”、实习工厂、培训部的建立,既满足了教学需求,又节省了教学投入;既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又让学生带薪实习;既培育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了提高学效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四、实施多方评价,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8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育人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要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将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彰显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有的作用。本文结合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谈谈行业背景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合理地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校内校外结合的综合工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新形势下,高职校园文化成为彰显品牌特色、拓展生存空间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建设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应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自觉地对接产业,服务企业,走依托企业、突出行业特色办学之路,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环境育人的大教育观念,着眼长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实现措施,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列入高职院校的整体规划,渗透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来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物质方面优先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实验室、实习车间等。我们要营造职业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职业氛围。在精神方面,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安排,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化、特色化、经常化、规范化,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益。

二、走出去、请进来,搞好校企文化对接

校企文化的对接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是指高职院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主动吸纳企业文化。高职院校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新来的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连续半年以上的生产实践,还要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参与到企业的课题研究。基础课教师要经常到用人单位走访考察,了解企业文化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校园受到来自企业的文化熏陶。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培养认同企业文化、符合企业需求的准职业人,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2.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如湖南石化职院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方面,邀请长岭炼化公司技术开发处的有关人员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学院邀请合作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有关企业文化的教育,从企业聘请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参与学校实训教学。

三、体现行业文化,培育专业文化,彰显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所以其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体现行业文化的特色。高职院校可以将体现行业特色的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如我校石化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安全生产令”“事故处理三不放过”“三勤、三细、三个坐不住”等行业道德传统和职业守则。每年新生入校,我院开展“劳模进大学校园”活动,邀请数名长岭炼化公司的全国劳模、公司劳模到学校召开劳模报告会和劳模文化专题研讨会。我校还从企业聘请校外辅导员、兼职导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改革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正确认识为了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各个专业还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培育各自的专业文化,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以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问题生活等都要体现出对这些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色,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得以充分物化,形成视觉冲击力,营造培养职业人的浓厚氛围。如我院的行业特色是石油化工,学校大门的设计与加油站有几分类似,既体现了行业特色,又寓意深刻。

四、突出能力本位,注重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必须突出能力本位。为此,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技能,适应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通过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实验、安装技能竞赛、维修服务等活动,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逐渐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管理文化。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上,要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如进入教学楼,刷卡登记;进入实训实验室,统一穿工装,备安全帽,严格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环节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按章操作、令行禁止、训练有素。强化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按时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作为企业的“准职业人”,在学校内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具有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总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新模式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将随着校企合作机制的不断强化而优化完善。与此同时,它将对促进产学研方面的友好交流,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是2009年立项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GA2009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小敏.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探究[J]. 职教新观察, 2008(10).

第9篇:工学结合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设计;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这个目标,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能力强,素质修养高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1]。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评定大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考核环节,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手册》详细说明了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在毕业设计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和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缜密、全面考虑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思维方法。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做好这一实践环节,可以使大学生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以最短的时间适应实际工作。如何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加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2-4]。

本文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探讨如何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工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演讲交流能力等四方面能力的培养[5]。通过在这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竞争力。

2.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6]。独立学习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需要独立地学习某一专业的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前期课程教学中没有讲或讲得不够的)以及独立地学习开展毕业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等。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仅起到指出方向或者答疑的作用,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自主控制。合作研究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不仅在开题、论文初稿、论文定稿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言传身教,使学生接受关于课题研究的意会性知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同时指导教师也深入参与设计的过程。

通常我们将毕业设计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在开题阶段,学生根据初步印象选择了某个题目,但很可能实质上还不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更不清楚如何针对所选题目开展理论研究或设计工作。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核心文献和研究资源网站,概况性地点评拟研究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但总体上说,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和范围,而不必深度介入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在合作研究方面,教师在学生理解相关文献和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时间分配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框架。

在开展研究阶段,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某些具体研究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检索和学习理论及方法类文献,或者对已选择的设计方法或研究工具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在合作研究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需要与教师讨论,教师应结合这些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定期讨论使学生在接受指导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的研究作风并促进良好的研究规范的养成。

在撰写论文阶段,学生要学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学习如何总结科学研究和如何表达研究成果,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检查指导,查找问题并让学生仔细修改完善论文,而不是教师直接修改论文。在合作研究方面,需要教师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师生一起讨论确定论文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通过反复的讨论与修改,使学生明白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这也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2 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

科研工作能力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技能。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综合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周期长,工作内容较系统全面,工作内容多,工作量比较大,是学生走出校门前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性和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最重要阶段。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了解、掌握从选题、调研、可行性分析、方案确定、研究内容总结、撰写论文,直到答辩这样一个系统的科学研究过程。

我们在毕业设计安排时通常采用一人一题的方法,避免了个别学生偷懒、搭车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各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经过这样一个系统的科研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完成一件系统性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自身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毕业设计环节不仅是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和提高,也是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智慧、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次全面培养,这些都为他们毕业后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毕业以后,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需要完成撰写科技论文、技术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技术合同书或者产品说明书等写作任务。因此对大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总结毕业设计取得的研究成果,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和提高的一次总测试。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如何调查、如何操作仪器、如何分析、如何总结归纳等。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学习如何总结科学研究和如何表达研究成果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7]。

大学生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之前,基本上没有论文写作的训练,也没有任何经验,因此,他们缺乏基本的学术论文写作技能,语言不够专业化,书写格式也不规范。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1)强调对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禁止抄袭,不做主观结论和不严谨的结论;(2)毕业设计论文符合规范要求,如中英文摘要、引文的格式、文字的格式等;(3)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论证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掌握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在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并为学生讲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综述、研究内容、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各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教师要认真审阅,第一次必须全面审阅,按照科技论文撰写规范指出具体修改意见。学生按要求修改以后,再审阅,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2.4 演讲交流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广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毕业答辩不仅可以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还可以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在毕业答辩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许多大学生在答辩时表现得比较紧张,汇报的速度非常快;有的学生则照本宣科,拿着演讲稿上去直接读,根本不是在做演讲;有的学生运用幻灯或多媒体等辅助设备不到位,介绍起来逻辑混乱;有些学生回答问题不得体。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近两年的毕业设计指导中加强了对学生演讲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答辩前一周,教给学生一些答辩技巧,比如:怎样设计和组织精致的答辩演讲稿,怎样清晰地表达要讲的内容,怎样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怎样克服紧张情绪,怎样给听众留下好印象,如何灵活应对提问等等。要求学生首先撰写好答辩演讲稿,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由于学生答辩讲解的时间只有短暂的10分钟,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围绕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讲解,做到重点突出。待学生制作好答辩稿和多媒体课件后,要求学生先自我预演讲解过程,达到熟练掌握答辩稿内容,控制好讲解时间的目的。然后面对指导教师进行1次模拟答辩,指导教师直接指出答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答辩稿,修改好后再找指导教师进行1次模拟答辩。学生经过自我预演和两次模拟答辩,答辩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到真正答辩的时候学生已经不再紧张,而是讲的从容,答的得体。通过多媒体制作和答辩过程的多次训练,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演讲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评定大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考核环节,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教师应抓住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和体会,详细探讨了在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工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演讲交流能力等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毕业后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靖,潘小炎,李雪斌. 加强大学生“四种能力”培育的探索[J]. 高教论坛,2009,25(3):70-72

[2]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 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18-120

[3]刘西健,田莉娟,姚秋霞. 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5(4):89-91

[4] 范立南. 提高信息学科毕业设计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8,(6):13-16

[5] 赵健.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在提高本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中的作用[J]. 职业教育,2012,(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