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精神科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精神科健康教育

第1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17-02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手段的干预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的健康。它作为优质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了护理人员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它既可以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医从性,又有效地对家属起到指导作用。但由于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他们不但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异常,且大多缺乏自知力,如果仅给予简单的程式化健康教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为了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健康教育落实及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断深化,我科护理人员针对精神科病人的健康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

1.1组织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通过授课、查房和外出学习等形式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地学习了健康交流技巧及整体护理有关知识,从根本上转变护士的观念,丰富护士健康教育的知识,提高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力。

1.2组织健康教育技能训练定期在科内组织健康教育只是培训及课程交流。针对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设置各类课程,由课内护士收集整理资料,在课内试讲,护士长总结指导,进而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以提高护士健康教育实践能力。

1.3组织制定健康教育内容护士业务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健康教育内容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在较充分地了解精神科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指导,全科护士共同参与编写了精神科健康教育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利于更加规范、准确、全面的传递疾病相关知识。

2健康教育时机灵活

健康教育时机的选择是健康教育是否有效的一大重要因素。以往,我们通常按照新病人入院内3天完成所有的宣教,但事实证明,新病人刚入院,对人员、环境都还在适应阶段,往往不能很好地接纳新知识。既而我们采用了常规健康宣教和随机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在系统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发现问题,随时宣教,发现漏洞,随时补上。以病人的“知、信、行”程度作为评价的重点,病人缺什么,我们讲什么,见缝插针地进行有的放矢的宣教,随时随地为病人答疑解惑。

3健康教育形式多样

健康教育具体形式是健康教育是否有效的又一重要因素。我科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了个人宣教、小组宣教、集体宣教、病人座谈会、专题讲座,操作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可以在护士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参加不同形式的宣教。在轻松愉快和互动互助的氛围中,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4健康教育媒介丰富

我科作为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的精神科病房,每天收治着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为了切实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适合各类人群理解掌握,我们在原来单一的口头讲述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运用多种媒介,包括书面材料,口头讲述,走廊宣传栏,PPT动画展示,广播播放等。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运用图文并茂、结合视听教材的方式,更利于患者及家属对宣教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了病友和家属的普遍欢迎。

5健康教育内容广泛

以往在住院期间,护士对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以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对心理护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关注较少。而我科护士真正实现了走到病房为患者进行各项健康教育――从入院的病区环境、病区相关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介绍到疾病知识指导到饮食、活动指导到药物知识指导,各项检查指导,康复出院及随访指导。健康教育使患者减轻了疾病带来得焦急恐惧不安,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护士,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出院后还能把健康的生活行为及方式持之以恒的带到生活中,提高生活治疗,降低疾病复发率。

6医护合作

我科自2011年开办“心灵驿站”,有主治级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担任主讲,按不同疾病为主题,面向住院及社会人士,全面系统地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座,并开展了问答、竞猜等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帮助广大病友掌握、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体会

第2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医学科学,健康教育;门诊护理工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精神科护理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和加强健康教育,将会完善提高精神护理工作。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 精神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内容

门诊是体现医院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医院管理水平的反映[1],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医学和人文学交叉的学科,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列入重要位置。 由于精神科疾病患者与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也与其他科有所区别,一般分阶段进行。在入院初期、康复期、出院前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入院初期,患者往往缺乏自知力,精神症状明显,不能很好的配合教育计划,接受教育的能力差,此时主要以劝导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督促其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料理为主;在康复期刊,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自知力有所恢复,有接受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育的目标一般是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能病因、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怎么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以及不同患者需要的具体知识等;而在到出院前期,患者基本康复,这一期的教育目标是让患者掌握如何避免疾病复发、如何调控情绪、如何适应社会的技能等,为出院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在每一阶段要进行效果评价,如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应重复该阶段的教育,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育计划。精神疾病大多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我国对晋升病患者的治疗模式又是急性期住院治疗,待精神症基本控制后出院回到家中,大多数的照料工作由患者的家属来承担。

由于他们缺乏与精神病有关的知识,常常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照料患者。患者的自杀、服药过量、不按时服药、自行停药等行为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此外家属对患者持有不正确的态度,如歧视,看不起、排斥或者害怕等,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回归社会。因此,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精神科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患者和家属在精神科进行健康教育有以下方面意义:(1)对患者的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回复自知力,增加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区后的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减少在住院的次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按时服用药物,改变烟酒滥用习惯,避免不良刺激,增加人际交往,重归社会(2)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将增加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更好的照料患者,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关精神病知识的增加可以改变他们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使得他们不再歧视、排斥或害怕患者,从而有利于患者重归社会。

3小结

健康驾驭的基本任务是传播健康信息,要认真分析患者的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拟定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并对其评价。计划―实施―评价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应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始终。评价的目的是随时修正补充发展计划,不断改进和提高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明霞、成翼娟 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护士进修杂志1998,6(13)62.

[2] 黄丽华健康教育在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1998,6(13)63.

[3] 殷砚芹;;产科健康教育的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第3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健康教育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较高,给患者和被攻击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而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己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目前,对精神病的治疗仍以传统的治疗,即药物治疗为主,目的是控制精神症状。我科于2005年开始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我院精神科两个男病区和两个女病区的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第10版关于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2]。实验组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4~59岁,平均38.89岁,病程1.5~8年。精神分裂症4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1例,其他精神病12例,对照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25~60岁,平均38.74岁,病程1.5~7年,精神分裂症4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7例,其他精神病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疾病分类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药物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而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1.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主要是加强心理健康、病房组织管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宣教。健康教育的方式:以上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编写了小册子分发给患者及家属,在病房内粘贴宣传画,定期更换内容进行讲解,让恢复期的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认识所患疾病的性质及预后情况,组织患者座谈,每周考查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不良行为的改变情况,并结合奖励手段给予奖励和强化。

1.2.3 治疗效果的评定 由2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NOSIE评分,时间为入院时,即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进行评定。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于治疗4周末和8周末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都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交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3]。

3.2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是精神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治疗性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以帮助患者为目的所建立起来的专业性关系,可以达到治疗性的结果,被认为是精神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精神科护士和首次住院的患者接触,护士要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灵活掌握时机,运用沟通技巧。首先主动给患者以关心的信息,如介绍环境、自我介绍以减少患者的不安,建立信任感,患者信任护士,才会放松心理警戒,暴露思想,愿意接受护士的引导。

3.3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对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有别于其他科的健康教育。在宣教病因、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时应有所侧重,如在宣教病因时,应重点介绍情绪因素和个性特点对疾病的影响,并鼓励患者培养积极乐观的个性,稳定的情绪,以利于病情的好转及预防复发;在宣教药物的副作用时,应重点介绍最常见并且是通过患者自己的注意可以避免或减轻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性低血压等。在精神科病房中,较常采用保护性约束、安全检查、强制性治疗等措施,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给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以取得支持与合作,否则可能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会发生医疗纠纷[5]。在护士帮助患者了解自我,适应角色的转换,促进疾病的康复中收到一定的效果。对康复期患者维持健康的自我认识、与家属的沟通和指导更能体现现代护理观念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参 考 文 献

[1] 蒋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9.

[2] 杨德森.基础精神医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42.

[3] 韦丹.健康教育在精神科的应用.华夏医学,2002,15(5):663-664.

第4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治疗依存性;生存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复发率、致残率较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全面衰退,其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其精神症状,减少复发率,由于精神分裂症病程长,患者需长期或终身服药,服药依存性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不良患者75%复发,在服药患者中也有25%复发[1]。本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和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32~68岁。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方法,从患者入院开始以小组健康宣教为主,个别健康宣教为辅。小组健康教育由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负责,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方案制定每周教育计划,至少2次/w,40 min/次。个别健康教育有主管护士根据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个性化教育。主要采取的教育形式有:①讲授式教育:以手写板或多媒体的方法讲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愈后;②卡片式教育:由护士提供精神科常见健康知识小卡片,发给患者相互讨论学习并随身携带,相互交流1次/w;③问答式教育:引导患者探讨自身疾病存在的健康问题,护士给予耐心解答,提高认知,加深理解;④游戏性教育:护士带领患者做一些心理游戏,促进患者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自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模范式教育:选择表现好有进步的患者如作为榜样,给予精神表扬及物质奖励(如:食品,生活用品等)

1.2.2内容 分五阶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①住院初期:护士主动耐心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各项制度、主管医师、主管护士、减轻患者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敌对情绪,充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治疗期:讲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病因、临床表现、抗精神病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各种化验检查的指导与作用。③康复期: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教育重点是让患者了解服药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来掌握服药的时间、剂量、作用等知识,运用认知疗法纠正不合理的服药信念。④出院前期:对患者进行生活、用药、社会适应、心理调节、预防复发等全面指导。鼓励患者接纳自我,正确看待生活,制定出院计划,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及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并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针对性的指导。⑤出院后采取电话随访教育,每周随访一次,询问患者及家属是否按时遵医嘱服药,了解有无药物副作用,鼓励患者正确服药,督促家属做好药物保管和监督服药工作。

1.3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包括日常生活、服药行为、健康行为、遵医嘱行为4个分项,每项满分10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说明依存性越好。采用GQOLI-74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对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愈后、康复是精神科的棘手问题,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可促进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类健康[2]。治疗依存性是指治疗和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患者治疗依存性差,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严重程度、环境、药物副反应、医疗机构、病情性格、社会功能等,都对治疗依存性有明显影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3]。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及用药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规律生活是治愈疾病、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4]。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对患者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适用性,才能提高患者的兴趣。同时,本研究提示: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患者的不同病程阶段,还要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等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所以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群体性教育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因人因时而宜,随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也促进了护患关系,使护士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存性日常生活、服药行为、遵医嘱行为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

参考文献:

[1]周兰.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116-118.

[2]林桂荣.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军医出报社,2005:66-67.

第5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病程阶段;健康教育;对比

The femal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ompared to health education, disease awareness in different WANG Si-we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Liaoyong City,Liaoyang 11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different disease stage of schizophrenic females.Methods Divide 100 inpafients who met CCMD-3 diagnostic standard of Schizophrenia into initial hospitalization period,symptom control period and recovery period by different disease stage. Get the patients awreness rate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which is implemented combined regularly with randomly. Results With differently recovered self cognize ability in different disease stage of schizophrenia the patients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an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raise the patients awareness of disease and the compliance of treatment,improve patients psychology and enhance patients viability and social adapt ability.

【Key words】 Schizophrenic patient;Disease stage;Health education;Effect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约占住院患者的50%左右,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自知力,否认自己存在疾病,尤其是急性发病期患者因其自知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往往不愿接受治疗[1]。因此,对住院精神分裂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她们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及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质量。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患者或其他人群获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知识的护理活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后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接受社会,家庭较少,导致社会能力下降,自感孤独无助,加之新入院患者和病情较重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由于自知力缺乏,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愿住院和接受治疗,以导致影响治疗和康复,甚至造成多次复发。因此对住院患者不同病程的实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结合心理支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康复,减少复发,是精神科护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对我科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分为住院初期、症状控制期、疾病恢复期3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并作观察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顺序入院的女性患者共100例。职业分布:农民60例,干部10例,学生10例,工人10例,无职业1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l0例,中专15例,高中20例,初中35例,小学20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20岁以下20例,20~30岁30例,30~40岁20例,40~50岁20例,50岁以上10例;属首次发病住院者30例,住院2~3次者40例,4次以上者30例;住院时间7~120 d,平均住院(60.5±8.1)d。

1.2 方法

1.2.1 按患者的主要药物治疗进程分为3期:住院初期(接受治疗阶段)、症状控制期(缓解阶段)、疾病恢复期(康复阶段)。人院后至主要治疗药物药量增加阶段为住院初期;药量维持阶段为症状控制期;药量减少阶段为疾病恢复期。

1.2.2 由护士长制订计划,包干制负责患者,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以计划性教育(群体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个体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语言教育、示范教育、书面教育等,将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传授给患者,使其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1.2.3 检验测试方法,让患者复述应知道的健康教育内容,每一大项内容回答正确达到50%以上者为知晓,50%以下为不知晓。统计每一大项知晓的总例数,以百分比表示。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入院宣教 热情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的病室、床位、经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科主任、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病员的组织,告知患者及家属探访及安全制度、住院期间需注意的特殊事项等。

1.3.2 康复指导 ①精神卫生常识宣教。②心理指导与护理。③工娱疗活动及功能锻炼。④生活、学习、就业等回归社会前的角色适应指导。⑤预防本疾病复发的相关措施。⑥饮食宣教:防噎食,老年患者饮食注意点。

1.3.3 治疗及药物指导 ①特殊治疗的目的及注意点(音乐康复、松驰)。②静脉用药的目的及注意点。③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④主要药物的名称、用法及作用。⑤服药的注意事项。

1.3.4 检查指导 ①常规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大肝功、小肝功、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两对半、甲脂蛋白、总二氧化碳)。②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B超、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TCD、脑电地形图、心理测验)。

1.3.5 出院健康指导 ①服药方法及药物保管。②定期门诊随访。③生活保持规律、劳逸结合,避免意外刺激。④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⑤正确对待及处理有关的社会矛盾、消除自卑与不满。

2 结果

100例住院初期患者对“入院宣教”回答正确率为最高24%;症状控制期患者对服药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主要药物名称、用法及作用,常规检查项目、B超、心电图的注意事项回答正确率为50%以上;而疾病恢复期患者对精神卫生常识,生活、学习、就业等回归社会前的角色适应指导,生活保持规律,饮食的注意事项,疾病复发征兆等的总知晓率平均为87%。说明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随着患者自知力恢复程度不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Borison等曾报道至少有4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识功能损害。该病发病初期的特点除了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有随着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不愿接受治疗[2]。患者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和新的群,没有家人的陪护下,首先接受的健康教育仅仅是“入院介绍”一项,知晓的比例稍高一些,但因病态的影响,对其他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总体知晓率还是低的,只达到6.86%。经过治疗后,随着疾病的好转,其自知力也随之逐渐恢复,当其处在症状控制期时,其对治疗“主要药物的名称、用药的注意事项、常规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目的和饮食的注意事项”有比较深的印象,因而对这部分内容的知晓的比例均超过50%。当患者处在疾病恢复期时,其自知力大部分已恢复,对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总体知晓率达到87%,提示患者在病程恢复阶段,其记忆力,注意力也逐渐恢复,健康教育的力度和频度应重点放在这一期。

有人认为精神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2,3]。因此,作者从患者人院开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交流,它是一种护患双边的活动,它要求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适用性,才能提高患者接受的兴趣。同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不同的病程阶段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及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学历上的差异和年龄上的差异都造成了患者对健康的知晓率有明显的差异(P

参 考 文 献

[1] 曹新妹.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197.

第6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

目标任务,宣传健康教育实际行动,着力营造全院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教育和引导全院职工群众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把力量凝聚到工作健康教育工作上来,推进医疗保健等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全院职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强化爱我中华,爱我永胜意识。引导职工克服消极颓废、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乐于奉献的精神,把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转化到工作、学习中去,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围绕打造诚信医院,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坚决制止和杜绝各种不利于医院集体利益的违纪行为,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持续开展健康宣传,发挥我院的专业特长,在日常工作中把正确的健康知识,保健理念,卫生常识带给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作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三是倡导礼仪规范,树立文明形象。在生活礼仪方面,要做到讲究卫生、体态端庄、穿着得体、相互礼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在社会礼仪方面,要做到文明乘车、文明出行、文明就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在职业礼仪方面,要注重窗口单位仪态规范、服饰规范、语言规范建设,严格执行职业规范,切实做到服务热情,文明行医。

三、实施步骤

健康教育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2月1日7月31日)。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协调会议,按照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分工,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劲造势,在全院营造起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8月1日10月30日)。按照任务分工和制定的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要求,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现场调度、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对各责任科室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11月1日12月31日)。组织各责任科室开展全方位、大容量、高密度的健康教育活动,为检查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认真对照考核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改。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规范整理有关文字、图片和图像等档案资料,迎接上级检查。

四、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我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责任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化措施,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健康教育任务落到实处。超级秘书网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要将创建健康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指派专人负责,加强督查调度,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自身特点,把健康教育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建立搞好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保持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

第7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有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2 mo的健康教育,在非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选择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2 mo后评定康复作用。结果研究组的康复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26-01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和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健康教育对不少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女性患者57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CCMD-2-R),病情均处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行常规治疗护理+系统健康教育。

1.2方法研究组进行为期2 mo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采取一对一教育和小组式教育。教育分三个阶段:即入院初期,康复期和出院指导。入院初期病人处于急性期。病情严重,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教育方式,重点好似督促,劝导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和自理生活;康复期病人因病情稳定,教育方式采用小组式教育:每组10人,每次30~40 min,以宣讲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病因、临床特点、治疗、药物副反应以及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同康复期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以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的先兆症状,长期服药、定期检查的重要性为主。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每月接触进行一般流,未开展健康教育。

1.3评定方法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评定。出院后依据患者父母或配偶返院复查提供的病人健康情况或根据随访的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自知力,以及复发的比例。经χ2检验:P

2结果

第8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工作对精神科患者入院治疗康复出院后返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79例,作为健康宣教干预组,进行连续3年随访记录其复发返院情况;另外选择2006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经3年随访复发返院情况。结果:经3年随访,干预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7.59%、24.05%、43.04%;对照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28.74%、48.28%、66.67%。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应随访年限内返院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分别为12.28、10.46、9.30(P

关键词健康宣教;精神科;返院率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Jia Jianqing

The Six Ward,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 City,Jiangsu 21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work on 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after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and hospital discharge.Methods:79 cases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in 2009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upon recovery in this year.They accepted the system health education work in hospitalization,and they were selected as th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followed up for 3 years with recording their recurrence recurrent hospital situation.87 cases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upon recovery in 2006.They did not accept the system health education work in hospitalization,and they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3 years follow-up,the recurrence recurrent hospital situation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3 years follow-up,the 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1~3 yea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7.59%,24.05%,43.04%.3 year follow-up records of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that the 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1~3 years were respectively 28.74%,48.28%,66.67%.Theχ2test results of the 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corresponding to the follow-up perio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2.28,10.46,9.30(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Psychiatry;Re-hospitalization rate

精神疾病具有独特的发生、发展规律,精神疾病的不断发展演变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影响很大。精神疾病的反复发作以及患者反复入院都是影响精神疾病预后的不利因素。临床治疗上,提高精神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1],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是目前治疗精神疾病的关键[2]。笔者结合本单位2008年以来面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开展系统化健康宣教工作的成果体会,就系统化健康宣教对精神科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2006年入院治疗并于当年康复出院(出院情况为好转或痊愈)的精神科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年龄20~50岁,病程

系统化健康宣教:针对住院患者,根据自知力存在以及恢复情况开展面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3]。主要讲解精神疾病病因、诱因、症状学特点、临床治疗手段及发展水平、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不良反应以及精神科用药特点、精神疾病长期维持用药治疗的必要性及原则。宣教人员以护理工作者为主,要求床位医生配合开展,特别选择个别恢复期患者或康复患者充当宣教人员。采用口头宣传、图书、手册及多媒体材料等。方式有个别宣教和集体宣教。

研究方法:两组住院当年均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的标准并于当年出院,自出院之日算起,进行连续3年的随访观察,记录每例患者在第1、2、3年内的返院情况,每例患者每返院1次记录为1人次。分别计算两组3年随访期间每年的返院率。比较两组对应期间内的返院率差异。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经SPSS 11.0软件包处理,进行χ2检验。当P

结果

对照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28.74%、48.28%、66.67%。干预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7.59%、24.05%、43.04%。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应随访年限内返院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分别为12.28、10.46、9.30(P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逐渐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相统一的当代医学模式,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观念。过去针对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医护工作者往往满足于住院期间对患者病情的及时控制和各种阳性及阴性症状的消除。现在,新的健康理念认为,在低于治疗剂量的药物维持状态下,减少患者病情复发或者减低患者再入院率,使患者能够长期处于社会适应状态,才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而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的前提则是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这又取决于患者本人及其社会支持系统成员对精神疾病相关规律的认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相当一大部分来自于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因此我科室自2008年以来,通过制定系统化健康宣教内容,并且在患者自知力恢复阶段,面向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着重讲解和灌输有关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症状学、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预防和预后等相关知识,从而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所患疾病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笔者统计分析了于2009年入院住我科室并接受过系统化健康宣教的79例患者连续3年随访期间再入院情况,并且于2006年住院患者87例经对照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返院率比较发现,同期返院率明显下降(P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是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4]。精神疾病由于受到病因学研究的限制,对精神疾病的根治目前来说还是不可能的,以控制症状为目的的药物治疗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治疗的根本目的应该着眼于患者的社会回归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宣教一方面具有科普性质的宣传功能,另一方面也是目前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尝试,能够促使护理工作者更多地参与疾病治疗,也使得医务工作者更加重视护理理念的转变。

健康宣教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精神科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服药依从性也因而得到明显提高。治疗关系由强制治疗转变为主动治疗,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医患、护患关系都得到了新的改善。患者再入院率的减少有利于节省医疗资源,也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延缓了疾病的发展速度,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上升,为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基本保障。由此可见,继续深入的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不断完善健康宣教科学体系,是未来精神疾病治疗领域的一个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陈芳.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71-72.

[2]陈艾华,梅桃英.对精神科陪伴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06,(6):40-41.

第9篇:精神科健康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对理性认识人的心理的文化属性和人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不同于自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心理的“人化”过程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以各种符号系统为中介和工具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维果茨基把语言符号这种不同于“劳动工具”的进行“精神生产”的特殊工具称之为心理工具,这是在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的心理机能正是随着精神文化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怎样的心理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置身于何种精神文化环境之中。

从校园精神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把握校园精神文化的概念。精神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义的概念,很难得出众人都能接受的解释,可以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对文化有着不同的说法。已有的研究告诉我们,适用于一切学科的校园精神文化概念是不存在的。由于其概念是依存于特定的学科或研究主题的,故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不可简单地搬用其他学科中的校园精神文化概念,而必须依据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特点或自身的研究主题来确定。参考有关界定,本文所指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中师生员工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它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集体舆论、社会心理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和各种流行的文化思潮的综合体。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建构功能

人的无限丰富的心理不是先天具有的,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但是,心理发生以后的建构则是在已有的心理结构与精神文化作用的统一中进行的i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神文化创造了人和人的心理。精神文化对心理的建构,从一个角度说是精神文化环境向人的心理的不断内化,从另—个角度说也是人以认识、情感等心理生活的方式享用和消费精神文化,这就是人的心理机制对精神文化的整合,通过它的整合作用,精神文化信息得以内化,人的心理得以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校园精神文化与个人心理建构的关系,是指对象化了的校园精神文化与人的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这里,校园精神文化指以语言、文字、学风、教风和校风等为载体,可以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世代流传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集体舆论、知识体系、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等精神文化结果,这些精神文化结果有物质载体,它是超越个体精神而存在的,同时又具有观念特征,它同人的内在精神方面可以进行观念之间的直接交流,因而它对人的心理建构有着独特的作用。

2,同化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是以一种内化为隐性的、精神的规范和尺度去影响人的。它反映的是学校中的人、事、物的精神性存在,所以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它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这种氛围的形成,其核心是特殊的心理环境的形成,它反映出学校所有成员特有的共同的心理品质,同时也给置身其中的全体成员以特有的心理影响。所以说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校园精神文化,就是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一旦形成,群体共同的价值取向,群体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得群体成员形成共同的心理倾向,甚至具有共同的心理品质。易言之,尽管心理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环境,但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乃至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一些研究者指出,心理环境对“儿童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和老师、学生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整个个体的成长”。

3,控制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从本质上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和对积极文化的摄取,即对社会文化“扬弃”后的精神沉淀,这种精神文化一旦在校园确定以后,反过来也就对异质文化具有排异扬弃功能。因而,一个经过教育者对社会文化进行有目的滤化、净化加工而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有力地控制着校园行为。校园精神文化具有使校园行为模式化的功能,当个体处于这个“过滤”过的环境下,通过个体无意、无形而又无时不在的“观察学习”,就能使其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向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靠近,并内化为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4,导向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校风建设上。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通过无形的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等无形力量实现对成员的约束。以美国哈佛大学校训“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斯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是,让真理与你为友”为例,这不只是几个字的拼凑,而是一种文化积淀,一种人文精髓,是这所学校世代永存的行为风范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与其说哈佛大学是致力于培养社会良才,倒不如说它是在用一种不息的精神引领着每一学子,引领学子们走向人文、走向科学、走向真理。校风潜藏于校园,又弥漫于校园,同时又显性于个体行为,深刻影响着校园人的心理趋向和精神状态,达到一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升华,使人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对自身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从校园精神文化出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载体,既是深层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用无声的语言传递大量信息,对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有很大的隐性教育功能。但同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笔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点人手,

1,营造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校园精神文化应当源于社会精神文化而又高于社会精神文化,具有较高的格调和品位。高校应通过组织高层次、高水平的艺术团体来校演出及名著、名片、名歌赏析等活动,大力提倡严肃文化和高雅艺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大学校园“充满一种由伟大思想、不朽著作和长远观点形成的令人陶醉的气氛”,抵制古今中外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伪科学和非理性文化倾向,逐步杜绝校园中不健康文化或反文化现象,促使大学生从单纯的兴趣满足和感官愉悦中超脱而出,引导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向着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实践证明,能否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判断,做出合乎理性的认识与了解,合乎理性的评价与设计,是把握校园精神文化继承历史而又能面向未来的关键。面向现代化的我国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当代大学生少一些情绪,多一些理性。

2,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校园建设中,精神文化简化为学校管理的范畴与职责,“重组织轻个人”、“重工具理性轻人文关怀”,师生情感、价值、需求等被淹没在同一化的、模式化的、规范化的刚性管理中,造成师生精神文化建构的割裂,因此必须把精神文化建设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建立结合起来,确立师生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主体的师生又可分为学校领导者、教职工和学生三部分。学校领导者应高度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并确立合理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目标,宏观调控,确保目标的实现。教职工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普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追求。而对学生来说,在对他们加强教育的同叽则要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没有任何的戒备心理,不必为自己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感到担心,在思考问题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能够比较自由地思考和表达。因此,要很好地贯彻民主与愉悦原则,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创造和谐、愉快的心理环境,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

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以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一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根据智能差异设计出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使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让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书画展览、摄影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体育运动等等。学生通过在文学作品里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想,在辩论比赛中表现自己的口才以及在价值冲突中确立和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在文体表演中展现自己对美的塑造,在科技创作活动中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等等,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程度上释放能量、敞开心扉、展示自我,获得身心愉悦,达到心理平衡并从中受益。

4,开设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前,一些高校正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实际上,这些课程大都是普通心理学课程,或是一般性的心理学常识课,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如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跟不上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落后于人类文化的更新,内容陈旧、老化,这种教育就不符合现代社会对生命独特性的弘扬,就会限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也不利于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自身校园精神文化特色的、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如学校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分别提出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开设青年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同时,还应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技术和手段,认真做好个案研究,增强个别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