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博物馆美术教育

浅析博物馆美术教育

[摘要]博物馆是文物的收藏、保护、展示机构同时也是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功能让社会公众能从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及出版物中学习到美术知识从展示空间和展览内容中感悟美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则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人员努力探究的课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探索了博物馆美术教育方法:观察与体验利用文物复制品重技又重艺展厅临摹与写生传承与创新教育互动体验包

[关键词]社会教育;博物馆;美术教育

近年来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传播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博物馆正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2007年修订的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由此可见教育已成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并积极地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等资源转化成为公众获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教育资源美术教育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观和审美趣味、增进学习者的美术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活动[1]公众能从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出版物中学习美术知识能从展示空间、展览内容中感悟美也能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可以说博物馆美术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博物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资源的实物直观性

相较于学校美术教育实物资源数量有限、种类较少等局限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并通过陈列展示等方式向公众展示与传达文物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青铜器和瓷器的大小、造型、色彩、纹饰、材料、肌理等特征观众可以在参观中获得直观感受再如信件手稿、书画作品特别是书画作品实物原件能真实地体现印刷品所不能呈现或者失真的墨色浓淡、细节层次、笔触质感等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实物资源的直观性能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情感

(二)教育对象的全民性与社会性

博物馆是寓教于乐、丰富第二课堂的基地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美术教育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和普世性的特征可以紧密结合博物馆的文物与文化以丰富的形式让公众了解、体验以及传播优秀文化

(三)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性

博物馆美术教育不局限于学校美术课堂中使用的课标教材和范本而是充分利用博物馆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注重公众美术理论素养、技能等多方位的提升采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展览参观、精彩导赏、专题讲座、互动体验、培训研习等教育活动使参与者不受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在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

(四)教育模式的综合性

博物馆美术教育立足于社会公众建立多元教育模式增强跨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如美术与科学、美术与历史、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自然环境等使参与者在获得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其特点是让人们对美术有广义的认知引导并启发人们在文化和历史的环境中对艺术作品以及文物进行讨论解析社会、个人生活中艺术的不同目的和功能[2]

(五)教育环境的开放性

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博物馆美术教育的氛围是一种相对轻松、开放、自由的环境氛围让教育者和参与者的交流互动更加轻松、有效十分有利于参与者创造灵感和创新火花的产生

二、博物馆美术教育探索实践

当下博物馆更加强调“观众经验”的重要性正以创新的思路、全方位的布局、多样化的手段、不拘一格的形式践行美术教育

(一)观察与体验———利用文物复制品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具有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的实物遗存出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受现实条件的约束文物复制品正逐渐成为博物馆重要的教育资源[3]例如首都博物馆开设暑期研习营以青铜为专题设计了系列趣味课程课程涵盖青铜的历史、类别、造型、艺术纹样、制造工艺等多方面让参与儿童通过展厅参观、实物观察、互动体验、手工制作、绘画创作等丰富的形式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青铜知识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博物馆特请专家为青铜专题课程复制了堇鼎、班簋、圉甗、伯矩鬲等文物让教育受众不用隔着展柜玻璃近距离观察而是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青铜器的大小、造型、纹饰、质感等特征从而体会青铜器鲜明的造型、别致的纹饰、高超的铸造工艺给人带来雄奇威武的艺术感染力

(二)重技又重艺———展厅临摹与写生

南齐时期的谢赫在著作«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ꎬ“应物象形”指的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传移模写”指临摹作品可见中国绘画非常讲究临摹与写生临摹书画作品、以实物为表现对象进行写生等技法训练乃至提高审美素养培养综合素质的重技重艺的思想也历来是博物馆美术教育所贯彻的通过“传移模写”“应物象形”ꎬ可以学习基本功、提高美术技法可以传承经典为创作作品做铺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积极开展不同主题的美术教育活动其内容以博物馆展览资源为载体以博物馆教育专员与美术机构专业教师双师授课为特点以美育为目的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背景并以贴近生活、丰富精神文化、趣味生动的形式来开展例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的艺术写生活动“眉飞色舞画性格———巴渝傩戏面具”ꎮ活动开始时教师带领参与学生来到“壮丽三峡”厅让大家重点欣赏紧扣活动主题的“神秘巫文化”部分随后教师与大家分享什么是傩傩戏表现的图腾崇拜以及表达的思想内涵傩戏面具的类别、艺术特征以及传递出的思想情感等生动有趣的内容傩戏面具变形的、风格化的、富于幻想的形象迅速引起参与学生的兴趣和绘画表现欲他们随时准备创作学生作品中的一张张傩戏面具形象传递出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美使人联想到傩戏表演者带上神秘面具手舞足蹈做法事的场景从而呈现出生动、神秘、浩瀚的艺术张力

(三)传承与创新———教育互动体验包

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ꎮ”的讲话于博物馆文物工作、博物馆美术教育工作有着深刻启示博物馆深入挖掘自身教育资源以各种各样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其中互动体验包成为博物馆美术教育的生动载体2015年以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教育专员针对博物馆“MTM手工包”原创项目开发了一系列互动体验包以“MuseumToMe”“MuseumꎬToolsꎬMe”等概念拓展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外延在形式上重点打造与博物馆有机结合的体验载体的设计、制作与实施互动体验包以馆藏特色为依托和传承以美术与科学、历史、文学、音乐、自然等相融合的综合理念来开拓创新以公众为主导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例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选取灿烂陶器文化开发了«纹饰神韵———彩陶»教育互动体验包该体验包以三峡地区大溪文化为背景以«远古巴渝»厅中一些彩陶器形实物为主以中原地区彩陶器形资料为辅将比例缩小成素陶罐并同时配以趣味知识说明卡参与观众可领取互动体验包用提供好的画笔和颜料现场亲自动手在素陶罐上描绘精美的纹饰从而领略彩陶的纹饰神韵感受中国璀璨艺术与文化

三、结束语

本文对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内涵与特点进行初步阐释并结合近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针对馆藏资源所开展的美术教育探索实践表明博物馆美术教育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关于“美术”的教育也是关于“人”的教育笔者相信博物馆的美术教育功能将会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实现博物馆美术教育有特色、有内涵、有传承、有创新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ꎬ2006.

[2] 应宜文.20世纪初期(1900—1936)中国美术教育的转型研究———以中西美术教育改革比较为视角[D].杭州:浙江大学2013.

[3] 刘伊丽张席.文物复制品的价值和教育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ꎬ2015(2).

作者:杨鳗倪 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