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教师

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教师

【内容摘要】当前,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不断完善,机器人在逐步取代重复性劳动职业,甚至正日渐威胁着“知识传递、技能传授、价值传承”的教师职业。教师在时代教育使命和压缩生存空间的矛盾交织下,需要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承担起迎面而来的挑战。文章对新时代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进行探讨,从而响应时代的召唤,能够承载核心素养的使命。

【关键词】美术教师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一、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

(一)超级教师的内涵

作为教师,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不仅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数据读取和输出,辅以精良的算法体系,便可生成一套完善的、即学即用的、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内容;还有一大批“互联网+教育”的线上视频、直播教学等创新模式,形象生动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辅助课程体系。教师作为社会中实际存在的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压迫体验。如从纯粹的理性化知识和教学实践状况来看,教师的职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那么,探讨教师在逐渐压缩的生存空间中的生存问题,就显得格外有意义。我们所提到的“核心素养”时代,其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能够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中涉及逻辑思维、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归纳和假设等高阶素养①,同时也会运用到识读、记忆等基础素养。在现代科技社会AlphaZero的出现,其训练30个小时后就已经超越了传奇性的AlphaGo,能从海量的数据学习过程中自主调整神经网络的参数,实现自我迭代。相信不久,这样的技术同样能够渗透到教育领域,以其强大的算法引擎为依托,创造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知识综合体——超级教师。然而,虽有强大的算法引擎为支撑拓展自主神经网络的适应性调整,但尚且不能对未数据化的事物做出分析、判断,主动性生成认识,也未涉及人类独有的情感领域,并且还未形成超强的人工智能对外施放“神经元”,扩大群体性的认知范围。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超级教师是学识渊博的学生,而非教师。因此,教师作为兼具理性知识与感性情愫的综合施教者,以及当前教育环境下较为稳固的主体之一,在未来一段时间仍是教育事业的关键。笔者认为,在超级教师产生之前,教师将会不断在认知与创造、传承与创新、沟通与启迪等方面继续存在于“教育”框架下。

(二)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的特点

核心素养时代是为了适应科技快速迭代、社会经济生活高速发展,以“适应生存、优质生活”为本,培养“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②,并“兼具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③的实践性教育时代。在我国很多地区,更多体现在“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的教育方向。作为教育从业者,在面对诸多教育诉求时,必然要审视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与优势,发挥教育的长板效应。因此,在探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时,自然离不开核心素养的时代使命。

二、核心素养时代美术教师的素养构建

美术,在以往都是作为闲置课程隐身于校内的课程表中。随着艺术类课程逐渐纳入中小学的学业水平测试体系,美术课逐渐被重视起来。

(一)创设课堂活动,创新教学形式

美术,作为兼具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课程,其在传统和未来的界限其实是模糊不清的。我们并不能草率地将技术性的绘画、雕塑等归入传统课程,也不能将运用多媒体、新材料的新型课程划为未来的趋势,二者在美术课程中并不矛盾,那么美术教师也并不能简单地划入传统型或未来型。由此,我们不妨将核心素养引入其中,观察课程是否围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塑造学生的必备品格。同时,美术作为学科性极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必然会围绕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来开展教学[1];也会从课程深处的大概念入手,将课题的基本问题和课程的情境问题,以组织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这区别于先前的“导入——授课——讲解——运用”体系。甚至,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亦可以是否有形成性评价、具体的评价量表等因素作为参考,区分传统与未来的界限。美术教师在授课之中应打破学科界限,围绕核心素养来实施教学,必然会形成另一番课堂呈现效果。那么,课堂活动能否作为区分传统和未来课堂的明显界标呢?笔者认为,其一,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更多会实现翻转式教学的效果,即教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和参与者,以诱因形式存在,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并将知识融入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和非认知性的素养。学生能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下,参与到不同活动过程,增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立竞争能力”④。其二,课堂活动能够融合核心素养时代所提出的情境问题,模拟现实情境状况,给予学生最真实的体验。借由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开展学科内的知识链接、学科外的跨越联合,在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同时锻造其综合素养能力,并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情境迁移、能力迁移。其三,课堂活动有别于课堂互动。课堂活动作为多元参与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与课堂互动的短暂性、即兴性是有本质区别的。活动是针对主题设计综合性互动方式,包括角色模拟、游戏体验、语言逻辑等多种方式,融合“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成长[2]。因此,在尚未实际量化考证课堂活动对美术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前提下,持“课堂活动是区分传统与未来课堂的界标”观点是不严谨的,故笔者从翻转式教学的授课理念剖析其教学主张,归纳得出课堂活动的界标地位亦是值得商榷的,在此仅做探讨之用。

(二)承担美育要求,承载时代使命

美术教师作为学科特点鲜明的教师团体,宏观来看,是以美育的宏观目标为导向,提升公民美育素养的重要组成力量,同时,也是继承、创新美育价值的综合体现。微观来看,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能力是美术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其一,专业技能的竞争能力。美术教师作为学科特点鲜明的师资团体,有别于其他教师的能力。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是美术教师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之一。其二,美学素养的深厚积淀。美术教师在课内、课外均承担着美育的责任。作为美学的“输出源”,深厚的美学素养积淀是其源源不断输出美学思维和观点的隐性逻辑支点,也是必不可缺的源头。正是由于对美有足够多大数据的支持,才能够具有超强的审美判断能力,继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教学。其三,对美的敏感。美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美术教师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时刻保持新鲜,对美的敏感,从生活中不断获取美的素材,与他人分享,从点滴生活入手,为全民美育的教育理想不断贡献美术教师的绵薄之力。其四,跨学科、跨平台、跨时代的综合运用。美术教师作为视觉艺术的直接施教者,在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追求已不纯粹是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其表现在以美术学科为平台,兼顾各学科技能的综合性素养提升、迁移和运用。因此,美术教师在该教学环境下,应具备跨学科的链接能力,能够在实施教学设计的时候,从学科本体入手,辐射各学科综合性设计。同时,以异位角度看待美术学科,综合新科技力量,从新情境入手把握时代对美术素养的需求。此外,从高位角度俯视美术学科的教学特色,应跨越时代的界限,既有传统形式的典范事例,也要有新媒体技术参与的创新型美术手法,给予学生丰富的视觉体验,积累充足的视觉数据。

结语

核心素养时代的全民美育有了划时代的崭新发展。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核心素养时代伴随着新兴科技力量崛起已经到来,教师团体作为承载21世纪全民美育任务的美术教育从业者,将响应时代的召唤,承载核心素养的使命,徜徉在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2]周培植.好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闫颖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