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提琴揉弦技术特征探索

小提琴揉弦技术特征探索

摘要:揉弦技术是小提琴演奏中应用得非常多的一项左手技术。揉弦技术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可以极大地丰富小提琴演奏的音响效果。完美的揉弦可以带给小提琴演奏以生命,让听众获得最大限度的听觉享受。以揉弦技术作为讨论对象,重点介绍小提琴揉弦技术的特征、种类,以及相应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小提琴;揉弦技术;技术特征

小提琴揉弦技术诞生于16世纪,普及于19世纪后叶。揉弦技术被运用到小提琴乐曲的演奏中,完美的揉弦赋予小提琴演奏以强大的生命力,此技术的运用可以将作曲家倾注于作品之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此外,揉弦技术还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风格,提高旋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揉弦作为一种颤音技术,又具备很强的技术性特征,需要经过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基础训练来实现。目前,关于揉弦技术的表现性与技术性争论很多,两种观点往往各偏向其中一个特性。笔者认为,作为一种表现型艺术,其每项技术都需要既兼顾表现性,同时也兼顾技术性。技术性是表现性的前提,表现性是技术性的升华[1]。对小提琴演奏者而言,首先应充分理解揉弦技术,包括揉弦技术的表现性特征和技术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揉弦技术,如作品的情感表达、风格需要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揉弦技术对声音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的积极作用。其次还应充分了解揉弦技术的种类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达到在使用揉弦技术方面融会贯通的状态。要充分掌握各种揉弦技术的练习方法,以便可以在日复一日的勤加练习中不断磨砺和提高揉弦技术,并提升对揉弦技术的感悟。

一、小提琴揉弦技术特征

(一)表现性特征

1.渲染情绪

揉弦技术的诞生目的之一便是表现,其应用旨在表现小提琴作品音乐内容的美,不论是在诞生之初的修饰之用,还是在后来的展现音乐美和音乐情感之用,其都意在给予听众以更好的听觉享受。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目的便是为音乐情绪的渲染而服务。情绪可以促使听众的情感产生波动,从而对音乐产生更为深刻的感触,形成更好的听觉感受。情绪的变化多种多样,纷繁而复杂。作曲家希望在某一乐段或具体情境之中融入特定的情绪以丰富旋律的色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一定的揉弦技术呈现作曲家蕴含于作品中的情绪。不论情绪的变化有多么难以捉摸,但总结起来往往是激动或者是平缓两种类型。对于激动情绪的处理,揉弦技术的紧张度相对较高,幅度也相对较大,速度相对较快,而在平缓时则要适当放慢揉弦的速度,减小揉弦的幅度,保持一种相对松弛的状态[2]。演奏者在使用揉弦技术渲染情绪时,首先要充分把握作品的整体情感、氛围、思想等,进而充分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在处理具体揉弦技术时可以更好地把握力度、幅度和速度,将音乐情绪完美地渲染出来。

2.体现风格

揉弦技术不仅可以体现音乐作品的风格,还能很好地反应不同演奏者的个人风格。例如,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其揉弦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往往以中速度和稍大的幅度为主,而且其揉弦多采用手指与手腕相配合的方式,使其演奏温和之中透着委婉,细细品之,亦能感受到些许旖旎之态。也有演奏家的揉弦以激烈紧张而见长,如德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其演奏风格便以激情和紧张感而闻名,其惯用速度很快但幅度较小的揉弦方式,意在产生一种颇具紧张感的音响效果,从而让其整体演奏更有力度和激情。

(二)技术性特征

1.主观性

揉弦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主观性,在乐谱中并没有明确的揉弦标记,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思路来进行主观性添加。而且揉弦作为一种颤音技术,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幅度、速度、力度等,都是根据演奏者的个人主观意愿酌情使用。之所以揉弦可以明显地体现不同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技术特征。即便是在演奏一些很著名的,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作品时,不同演奏者也会由于基础技术水平的不同,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同,演奏时的实际状况不同等,在揉弦技术的运用方面呈现明显的不同,这便是揉弦技术的主观性技术特征[3]。

2.即兴性

在技术性特征方面,揉弦技术还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揉弦技术与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情绪、状态等有直接关系,很多时候往往由于现场气氛的缘故而使得演奏者的实际揉弦技术的运用不同于平时的练习或者是过去的表演过程。有表演经验的演奏者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场听众的热情会很大程度上感染演奏者,会让演奏者的实际演奏状态随之发生改变。在不同情绪、心境之下所呈现出来的揉弦效果不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一首已经练习过很多遍的作品。

二、小提琴揉弦技术种类

(一)手指揉弦

手指揉弦是小提琴诸多揉弦技术中运用较少,同时也是最为难以掌握的一项揉弦技术。手指揉弦技术的动力来自于手指本身,具有幅度小、力度轻微的特点,手指关节的小幅度移动带动了手掌的轻微运动,对琴弦的松紧程度造成些微的改变,从而产生振幅相对较小的颤音效果。手指揉弦的要领在控制手指按弦的深度,即手指在指板上所施加的压力[4]。在压力的作用下,手指带动琴弦左右移动,产生颤音效果,而由于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所以,颤音效果的强弱便与手指按压琴弦的力度有非常大的关系。通常在手指揉弦时,指尖必须与琴弦和指板紧密接触,否则一旦脱离紧密接触状态,便会造成琴弦振动的消失,从而影响琴弦的正常振动发声。

(二)手腕揉弦

手腕揉弦技术的难度相对于手指揉弦技术而言要小得多,手腕揉弦技术也是小提琴揉弦技术中可以称之为入门级的揉弦技术。手腕揉弦之所以这样称呼,并不因为其单独由手腕动作而完成,恰恰相反,手腕揉弦的发力点为手腕,揉弦过程手臂保持不动,而手指则随着手腕的摆动而发生伸缩运动。此时手指关节的运动是被动的,是在手腕运动的牵扯之下产生的伸缩运动。通常手腕摆动向琴头方向时,手指关节舒展,当手腕回归原位时,手指关节则弯曲起来。虽然手指关节的运动是被动的,但手指指尖与琴弦和指板指尖的发力却是主动的,同样需要时刻保持贴紧的状态。小提琴揉弦技术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很多时候一个揉弦动作往往是由几种不同的揉弦技术组合而成。其中手腕揉弦技术便是小提琴几项独立揉弦技术中起承上启下关联作用的关键性技术。

(三)手臂揉弦

手臂揉弦与手腕揉弦相同却也不同,相同之处是都需要手指的被动配合,不同之处既在于发力点不同,同时也在于稳定性和难度的不同。手臂揉弦的难度更高,稳定性也相对更差一些,因为手臂在运动过程中缺少支撑点,而容易发生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因此许多初学者并不会使用这项揉弦技术[5]。然而手臂揉弦技术对于音色的改变作用较比于手腕揉弦技术则明显很多,也更适合于表现情绪更为激昂、高亢的音乐情绪。

(四)混合揉弦

混合揉弦技术通俗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手指、手腕、手臂揉弦技术的不定向组合,是实际演奏过程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项揉弦技术。混合揉弦技术灵活性非常强,同时也更为复杂,而且主观性非常强,需要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艺术修养、音乐理解、演奏习惯等酌情加以运用。

三、小提琴揉弦技术练习方法

(一)手指揉弦

手指揉弦练习的第一个重点在于保持指尖与琴弦和指板的压力。在练习过程中左臂保持持琴标准姿势,即左手手臂抬起至胸前,保持肘关节夹紧状态,手臂内侧紧贴肋骨,手掌朝向左方并保持手指弯曲状态,感觉好像手掌握着一个球体。将拇指当成琴弦和指板,依次从食指开始,保持适宜的力度按压拇指,寻找实际按弦和按指板时的力度感。在此之后便要练习指关节的移动动作,保持同样的模拟持琴动作,依次从食指开始在拇指上保持一定按压力度地做反复拉平动作,训练指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

(二)手腕揉弦

手腕揉弦练习的重点在于训练手腕的支持力量和连接手指和手臂的运动。练习时可以选择将左手放在第三把位上,让琴身与手腕相接触,取第二指即中指放在E弦B音之上,保持手指自然弯曲状态和按压指板的力度,然后转动手腕朝向琴马方向,带动手指自然伸直,同时保持对琴弦和指板的压力,继而手腕转动复位,带动手指自然弯曲。以上动作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练习过程中需要多加重复,以促进手腕灵活性的提高,为游刃有余地控制颤音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三)手臂揉弦

手臂揉弦的练习难度相对较大,主要在于力度的把控。手臂揉弦是最具力度感的揉弦方式,其力量源泉为左手下臂的实力。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表现情绪激昂、内心高亢的乐句片段时,手指揉弦和手腕揉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时便只能使用手臂揉弦,制造一种非常强烈的波动之感。另外,在一些需要高难度技巧时,手指和手腕揉弦也往往不适用,如在G弦上的高难度技巧展现,通常会用到手臂揉弦。对于手臂揉弦的练习效率较高的方法是在第三把位或者更高的把位上进行。以第三把位为例,在练习时务必保持手型的准确性,以便养成良好的发力习惯,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保持左手中指在A弦的E音上按实,寻找下臂发力带动手指和手腕的感觉,发力方向为琴马方向,发力终点为左手手心触碰到琴边板为止。手臂揉弦的难度较大,建议在练习过程中多下功夫,在锻炼手臂力量的同时,寻找个人的发力习惯和发力感觉,同时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不断总结个人对手臂揉弦的感悟[6]。对于混合揉弦的练了要做好手指、手腕、手臂的单独练习之外,便是结合不同乐曲来综合性地使用三种揉弦技术,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尝试不同的揉弦方式组合,也可以尝试模仿知名演奏家的揉弦方式。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左手手型的准确,多尝试由低把位到高把位的换把动作,寻找不同把位上的不同揉弦组合的发力感觉。

四、揉弦技术运用中易出现的技术缺陷

(一)音准

音准问题是揉弦技术运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初学者把握不准的问题。揉弦动作的发生必然会带动琴弦松紧程度的改变,通常是会使琴弦变紧,也有可能使音高偏高。除此以外,也有可能会出现音高偏低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是手指指尖与琴弦和指板的接触不够紧密,使琴弦的振动略有损失,所以才导致音高出现偏低的情况。对于第一种情况,演奏者合理的控制揉弦动作,不论运用何种揉弦方式,都要确保揉弦动作在不影响音高的前提之下,让揉弦动作仅起到装饰音色的效果,而不至于产生影响音准的情况。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需要演奏者注意手指按压指板的力度,既不能过大,这样有可能导致左手手指、手腕或者手臂的肌肉紧张、僵硬,也不能过小,过小则难以克服音高偏低的情况。对于这一力度的把握,同样需要演奏者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形成。在保持正确手型的前提之下,尝试在不影响手指、手腕、手臂运动的前提下按紧指板,形成良好的肌肉发力感觉。

(二)揉弦速度与频率

揉弦的速度与频率对于音乐整体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有着很直接的影响。许多对揉弦技术掌握得不到位的演奏者经常会在演奏过程中出现揉弦速度或频率失当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音乐的整体感觉很容易被破坏,导致整体音乐形象不够饱满。过快的揉弦很容易让听众产生一种焦虑的感觉,过慢的揉弦则容易破坏音乐的流畅感觉。对于速度与频率的把握除了需要大量的练习之外,还需要演奏者拥有非常好的音乐感悟,也就是所谓的乐感,包括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对于音乐形象的构建等,在应对揉弦速度与频率问题时应更综合性地考虑解决办法。

(三)揉弦的连续性

揉弦的连续性是影响音乐表现力的关键,通常表现为揉弦的超前或滞后,以及揉弦过程的断断续续。第一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左右手配合不当造成的。往往演奏者右手的弓子已然完成了拉弦,而左手的揉弦动作还没有做出,这样声音出来之后便是未经过揉弦处理的,而如果在声音即将结束时做出揉弦动作,那么声音便会呈现不和谐的感觉。第二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左手动作不标准而导致的肌肉紧张或僵硬,从而导致手指、手腕或手臂无法连续完成动作。

五、结语

小提琴揉弦技术是一项演奏表演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项对追求技法多变化、多层次的演奏技术。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既要保证手型的正确性,以便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演奏者本身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能力,提升演奏者的音乐修养以及艺术理解等。此技术只有经过大量反复练习之后,演奏者才可以更好地驾驭小提琴的演奏,并将音乐的整体音准完美演绎出来,从而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乐曲的整体演奏效果,将艺术作品完美地呈现给音乐爱好者。

参考文献:

[1]于涵.小提琴“准音揉弦”技术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9.

[2]刘瑾.论不同时期小提琴协奏曲揉弦技巧的运用[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5.

[3]田英童.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术之我见[J].当代音乐,2019(9).

[4]王媛.谈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应用[J].艺术评鉴,2016(7).

[5]谷芸芸.小提琴揉弦技巧与应用探析[J].北方音乐,2018(2).

[6]柯丽娜.小提琴揉弦练习浅析[J].音乐时空,2016(6).

作者:胡亚凯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