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创意能力培养及孵化服务设计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部分学校培养儿童创意的方式单一,一些家长没有足够的能力训练儿童的创意,这些因素使儿童的创意方案难以得到有效转化。在此背景下,运用服务设计的方法构建儿童创意能力培养及孵化的平台,通过各利益相关者的配合,借助产品的孵化过程,可以全面培养儿童的创意能力。
一、问题背景
儿童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科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会对其后期创意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部分儿童培训机构把手工制作和绘画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对于创意能力的培养则稍显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服务设计的方法研究儿童思维创意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构建儿童创意能力培养的服务系统,为儿童的创意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可以实现儿童创意的产品化落地,在创意实现的过程中,一步步挖掘、锻炼儿童的创意能力。
二、服务设计方法和工具
服务设计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服务设计的全局性视角能够帮助设计师从全流程体验的角度重新思考复杂的问题,形成独特的设计切入点。服务设计中的很多方法和工具借鉴了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方法与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在设计语境下,能够帮助设计师重新解构问题。服务设计常用的流程分为共创、构思、概念、原型、测试五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产物,把复杂的设计对象拆解,可以洞见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核心需求;构建服务系统,满足用户需求,最终表现接触点;通过制作原型和方案测试,完善服务设计,最终交付执行。在不同的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灵活选取不同的设计工具展开分析和研究。如:在共创阶段,设计师常利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集体速写等工具;在构思阶段,设计师常利用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图、利益相关者地图、接触点矩阵等工具;在概念阶段,设计师可以使用故事板、问题卡片、系统图、服务蓝图等工具。
三、设计调研
通过桌面调研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儿童普遍具有想象力,很多想法具有创新性。但是,儿童的想法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之后,如果没有后续的渠道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和孵化,儿童的想法就容易停留在绘画作品的阶段。在调研阶段,笔者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社会渠道的投入,让家长和社会机构帮助儿童更好地完成创意能力的锻炼。在此基础上,笔者研究了用户及其利益相关者,制作了用户画像(图1)。通过用户画像可以发现,儿童需要家长持续支持他们的创意,需要专业的机构帮助他们完善创意、拓展知识、实现想法。家长需要可以辅助自己更好地培养儿童创意能力的机构,家长在其中可以承担与儿童沟通、鼓励儿童的职责。设计师可以通过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为自己的设计提供思路,同时能够在设计方向上引导儿童充分表现他们的创意。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孵化儿童、设计师的创意,为产品提供更多元的创意。
四、设计概念
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儿童创意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个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儿童创意能力培养及孵化的服务系统。家长可以在平台上儿童的创意绘画作品,设计师可以挑选其中有价值的作品进行设计改良,在保留儿童核心创意的基础上,考虑设计的可实现性,并通过手绘、效果图等方式,将创意绘画作品转化为概念设计方案。在此期间,家长可以与设计师及时沟通,让儿童参与设计方案的全过程。经过改良的概念设计方案在平台上后,企业可以选择有价值的概念设计方案进行产品化,制作模型或实现量产。通过这一过程,儿童将获得从设计草图到设计产品的全部设计流程的熏陶和培养,有效提升创意能力。
五、App设计表现
该App平台取名“创意集”,由“大脑”“问号”“蜘蛛网”的图形结合而成。App用户主要分为家长、设计师和设计企业三类群体,不同的用户在注册后会进入不同的版面。在进入使用界面之前,用户同意“遵守个人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方可进入。App设置有专门的朋友圈、工作台、市集和个人信息版面。朋友圈可以让自己关注的朋友查看动态,也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予以相关推荐。工作台上有儿童创意、手绘作品等相关图片。设计师平台、企业平台能够上传照片、视频、进行聊天和沟通。市集主要是供用户进行作品、概念方案和产品的线上交易。针对用户群体,App建立了精简的交互架构,主要遵循简洁的设计原则,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界面的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图标比文字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建立起信息图形与用户认知的映射关系。在色彩选择上,用户界面主要以干净、清晰的白色为背景,采用明亮的颜色搭配,形成有序、指向清晰的色彩系统。
六、设计实践
设计实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导儿童进行发散思维并利用绘画表达创意。第二阶段,设计师与儿童沟通交流,让儿童的创意思维更加明确,鼓励儿童将创意以手绘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阶段,设计师利用效果图等形式,改良用手绘表现的儿童创意。第四阶段,邀请儿童参与模型制作的全过程,使儿童了解设计制作的步骤,以开阔儿童的视野,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并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增强儿童的创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2)。为了检验设计概念的可行性,笔者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实践和测试。设计团队赴济南明睿小学、青岛黄岛区隆美美术体验馆、青岛黄岛区蒙娜丽莎美术培训学校,分别进行了多次儿童创意能力培养的工作,利用头脑风暴、思维发散等方法,收集到儿童的创意作品方案100余张。之后,设计团队招募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与儿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再设计。很多设计方案经过设计师的转化形成了效果图,部分设计方案在模型阶段转化为实物。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通过多次的沟通,使儿童的创意更加完善,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了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在手绘、建模、制作模型阶段,设计团队邀请儿童、家长参与设计,利用多方的资源实现创意能力培养及孵化。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于儿童思维创意的产品设计和开发”;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设计选修课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少华,陈汗青.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论核心的系统性文献综述.创意与设计,2016(2).
[2]胡鸿,郝代涛,白斐然,等.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酉州苗绣品牌升级研究.包装工程,2019(6).
[3]佟佳妮.设计启发——儿童电子绘本设计的创意思路构想.美术大观,2018(5).
[4]宋瑞波,孙晓彤.基于用户体验的莱芜“一线五村”古村落旅游服务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4).
[5]侯玉珂,宁芳.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教学辅助产品设计研究.工业设计,2019(12).
作者:荆鹏飞 陈晓苗 刘秋燕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