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营改增”事业单位纳税风险防范

“营改增”事业单位纳税风险防范

摘要: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当前税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其是税务机关在结合时下经济现状提出的,实现了地方税务与中央税务的平衡,有利于调整国家的税收收入与分配。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在“营改增”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做好纳税风险防范成为“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营改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指出事业单位应对税务风险的具体策略,继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事业单位;纳税风险防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展革新背景下,为实现经济的长久稳定增长,国家要进行税收制度改革使其适应新的社会需要。传统的税收制度对商品的增值额和实际的销售额多次征税,给众多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营改增”相较于传统的税收制度只对增值额进行一次税收,大幅地减轻了事业单位的税收负担,鼓励是事业单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税收制度改革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再分配,同时避免重复收税以及逃税漏税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对“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纳税风险的防范进行探究。

一、“营改增”中事业单位的困境

(一)进程扩张与改革步调不符“营改增”是现阶段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收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为促进其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加速推广,在下设的各地区都设定了推进的实施目标,大幅度的进行改革而开展试点工作,以保障“营改增”的顺利推行。但是当前多数的事业单位还尚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致使“营改增”难以获得有效进展。第一点,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面没有意识到“营改增”的重要意义,片面的将其理解为加重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不利于新税收制度的实行反而使事业单位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第二点,事业单位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与“营改增”相脱节,传统的财务部门工作机制不能满足“营改增”的进程,不仅无法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效果,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久进步。因此着力调整改革进程和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1]

(二)改革缺乏稳定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迅猛增长,但是事业单位为代表的公有制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若想有效推行“营改增”政策就要保障其在事业单位的落实程度。增值税与传统的营业税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报销和审批上更为复杂同时需要新的税收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未能正确认识到“营改增”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准确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导致改革的步伐较为激进,事业单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其平稳过渡引发税务风险。

(三)新税收制度实行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的税收涉及服务性收入,动产和不动产方面的收入等方面。传统的营业税工作机制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所占份额的不断提升,为平衡好中央与地方财政,促进社会的长久稳定运行,应积极推进“营改增”的推进。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对其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票据的管理等当面仍存在大量的实际推行难题,需要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首先,内部管理不到位应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从宣传落实,教育先行的角度入手,将“营改增”的先进理念传授给事业单位内的各个部门以及主体,使其意识到税收制度改革与其之间的密切联系,确保工作得以顺利实行。其次在员工的培训方面,必须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报销,管理制度培训,依据需要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派驻专门的部门进行把控,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再次做好各项票据流转的监管体系,把资金税收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2]

二、事业单位防范“营改增”背景下面临的纳税风险的措施

(一)做好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市场份额所占的比重也随之提升,事业单位面临着严峻地发展形势。税收制度对稳定经济社会起到重要作用,“营改增”是基于当前的经济走向做出的税收制度调整,对于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为企业减负和避免偷税漏税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较为固化,人员结构冗杂,自身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应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完善财务部门的工作制度。“营改增”背景下会对事业单位的纳税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这就导致纳税工作的内容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首先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积极地学习知识,对“营改增”产生的意义有正确认识,充分配合“营改增”背景下所产生的变化,管理人员也应该会其应有的管理作用,积极宣传“营改增”的内容和“营改增”的影响,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氛围。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也应当及时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内容,并将“营改增”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联系起来,提升自己的税务处理能力,在充分完善事业单位原有的办税方式方法基础上,迎合“营改增”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税务筹划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重视税务申报流程和税务申报对于税务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将“营改增”的相关内容及时发放到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手中,让他们进行学习,并组织会议,让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针对“营改增”的相关内容及时发表意见和建议,管理人员也应该及时吸纳专业人员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优化。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机制,因为纳税所依据的是事业单位的账目,因此也应该对账目进行仔细核对。需要注意的是,“营改增”背景和税法并不冲突,因此在进行“营改增”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还应该注意对税法的学习和对税法内容的强调,做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优化与税法内容不冲突,从而协调“营改增”背景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升事业单位的纳税能力和纳税精准程度。针对现阶段的“营改增”税收进程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步调不符的问题,应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入手转变管理机制。首先,应在单位内部进行“营改增”相关内容的宣传推广。对财务部门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了解新税收制度与其的关系,同时要求单位各部门积极落实“营改增”制度,配合好财务部门的新工作机制。其次,财务部门要以“营改增”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转变工作机制,在原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保障事业单位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科学的进行改革。

(二)重视财务人员能力的提升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对其的进一步推广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进步。传统收税制度对增值额和商品的销售额重复征税,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造成了财政负担。为平衡好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发展,要把握好改革的关键点,进行适时地调整以跟上发展的步调。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市场中仍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专项能力的提升。例如针对现阶段“营改增”在推行中存在的人员管理不配套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通过专项提升财务人员的相关素养的方式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首先,为加快“营改增”的顺利推行,事业单位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财务工作管理团队。对现有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借助名师授课,外出学习,宣传推广等形式加深工作人员对“营改增”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就“营改增”所涉及的业务进行指导。财务人员在熟悉“营改增”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助力其在事业单位内部的逐渐普及。

(三)严格把控票据管理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稳定社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将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事业单位为国计民生的稳定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是税收中的关键一环,因此事业单位要就当前的形势进行适时地管理体制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税收机制。“营改增”是在综合分析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制度,对于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针对现阶段改革缺乏稳定性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通过转变管理制度,严格把控票据流转入手,是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适应新的税收机制的需要。首先,事业单位应做好内部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专项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项技能,学习“营改增”的相关知识并向其他部门传授“营改增”其如何配合新的税收制度的需要。其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控票据的流转。与以往的工作机制不同事业单位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派专人组成工作小组对增值税发票保存管理。最后事业单位的高层要会同有关部门就发票管理规范进行制定,就发票的开具,报销,使用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制。

(四)完善税务筹划工作最优化使用单位财政资金是事业单位税务筹划的目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营改增”的相关政策充分了解,同时对单位投资、筹资、管理具有清晰认识,做决策时能考虑诸多因素,制定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降低单位的税负成本,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综合绩效的提高。[3]

三、结语

“营改增”是我国当前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由于“营改增”的扩张进程和单位的改革步调不一致,缺乏稳定性以及实际推行中存在问题等,事业单位应从做好内部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养、把控票据的流转和做好税务筹划入手应对,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炳奎.基于“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涉税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19(14).

[2]朱宇立.“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与应对方法[J].智富时代,2019(1).

[3]刘春来.“营改增”下的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应对[J].营销界,2019(2).

作者:王娜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