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机制研究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建设的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也迎来新的契机。通过对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存在机制问题的分析,明晰下一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产业园;建设机制;现代农业

一、浙江省农业产业园建设基本情况

2010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创建一批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管理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业园区。使其成为全省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全省园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扶持政策、推进措施。成立由省委常委、副省长任组长,相关省级职能部门组成的省园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省政府连续7年召开由省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的全省“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参会领导进行现场讲评并提出工作要求,全省11个地市每年都会组织召开“两区”建设现场会。2017年,《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7〕17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8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18个,涉及面积超过500万亩,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10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11个。

二、浙江省农业产业园建设机制实践举措

1.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统筹推进机制建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必须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浙江省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推进。全省11个市都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园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全省已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省政府除专门成立“两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外,又设立园区督查组,赴各地抽查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责任落实等情况。作为园区的重要管理部门的农业系统,做到主动对接工作,为园区宣传发动、规划建设、组织指导、项目实施、监测评价等各方面工作做好服务。财政部门在园区建设方面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建设资金。水利部门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国土资源、金融、交通、林业、渔业、科技、环保、电力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2.制定建设标准,构建考核监督机制浙江先后印发了《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水利建设标准》、《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和《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考核验收办法》等文件。在农田水利方面用“标准化”助推“现代化”,积极推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和推行科学、统一的建设标准,在全省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推进全省园区农田水利现代化进程,从而全面提升设施建设质量,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细化园区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每年进行定期由省级有关部门以及专家成立的考核验收组进行考核验收。考核评价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低于80分不予通过。通过考核验收的,由专家组出具考核验收意见,没有通过考核验收的,专家组应明确整改内容及相关要求。通过考核验收的现代农业园区及时予以公布,同时给予以奖代补支持,每个现代农业综合区300万元奖励,主导产业示范区40万~60万元奖励,特色农业精品园15万~25万元奖励。同时,如连续5年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予以考核,以督促各级政府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省协调组结合工作重点,积极指导各县根据产业现状和资源禀赋认真谋划好当地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年度创建计划,在园区选点方面做到精心选点、科学布局。

3.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农业“两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便把“两区”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抓手、主平台和主载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跟进服务,不断加力加速推进“两区”建设。“专家团队+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机制基本建立。截止到2012年浙江省农技人员的缺口就达2600多人,急需大量能在农村基层长期扎根的经营管理和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浙江省农业厅与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农科发[2012]12号),着力构建一套基层农技人员培养和进入的新机制,培养一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新骨干以服务农业,具体培育由农林大学承担。为让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门构建了“专业模块+特色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实行“双导师”和全程实践教学制度,目前两批委培毕业生已奔赴35个县市区入职上岗。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园区相关人员、种植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培训以更新知识、宣传政策、解答疑难。以“农民信箱”为载体的服务平台面向普通农民注册,目前农户使用数量超过总用户的50%以上。会员们可以在农民信箱消息、查看信息、学习交流。

三、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为了加速科技推广,许多国家发展了科技园并使其与农业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方便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从美国开始,农业园区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国外农业园区都带有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和科技产业化的功能。近几年,我国农业园区发展较快,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园区各具特色。客观上农业生产受自然与环境影响较大且规模小,分散性强使新技术、新设备想直接进入个体户难度较大,需要将现代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一些区域性的基地,使其向四周农村示范辐射。有些地方只是把园区作为展示窗口,描绘的只是单纯未来农业先进科技,却不讲效益,脱离实际。换言之,园区只是示范没有带动作用,跟园区的本质相背离。也有把园区当作普通企业来经营,这些园区唯一目标是盈利,并没有考虑带动农民致富的社会效益。投资者利用园区的基础建设和政府补助,选取的项目不具有浙江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农民看不懂,也学不了。

2.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农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虽然2017年慈溪市和诸暨市两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批准创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两区”的生产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两家园区也存在总体基础设施标准不够高、科技装备依然较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灌溉排水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还未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在江苏省级园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已达到76%,甚至大部分园区还达到了“七通一平”,物联网农业、智能大棚、遮阳防虫网覆盖、滴灌设备等基础性现代园艺设施已在园区广泛应用,规模大、效益好、档次高。其他园区更普遍存在桥梁、道路、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急需开工建设。许多园区农副产品物流区、加工区还在建设过程中。

3.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地貌决定了人均占有耕地面较少。由于建设用地指标受到严格限制,园区在休闲养生农业、特色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用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用地都存在互相用地矛盾,阻碍了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为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的主管部门间未加强沟通与统筹协调用地。

4.生态环境保护不科学浙江森林覆盖率达60.96%,森林资源已连续多年实现“三增长”,山清水秀,从总体上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生态条件良好,园区内暂无重大工业污染。然而在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部分水渠建设时无防渗衬砌,出现老化、渗漏、塌方等问题,造成水土流失。接纳了园区内及附近村庄排放的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及村民倾倒的生活垃圾与废弃物等,导致淡水污染。比如诸暨珍珠养殖废水流入造成水体高营养化。粮食、果蔬等种植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高,都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机制的几点建议

1.发挥示范带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明确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农户更加和谐的利益关系,使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明显,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农业生产中间环节应该尽量降生产成本使农民能够学得起,提供给企业更加优质的产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要以园区为依托,通过电视、报纸、农民信箱等载体加大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新农艺要创新推广方式成为农民乐意接受和容易接受的形式,促使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向以科学为主的现代农业。定期在园区内免费为农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利用园区的先进设施为农户提供免费试用农机作业。鼓励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创新建立风险基金、信用担保公司,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示范园区坚持底成本技术优先,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成本高产出的模式。总之,示范只是形式,带动是目的,有示范没有带动只是展示,不能使农民受益。园区建设机制必须不断增强产业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能力,走在全国农业发展前沿。

2.强化金融支农资金短缺是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业的弱质产业性质决定农业回报率低且周期长,加之农业园区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法人地位,加上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导致金融支农差异大,影响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效益、速度和规模。鼓励各地商业银行积极转变观念,根据各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得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在该地区吸收存款的同时要安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当地信贷投放。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投贷结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支持农业园区建设。各金融机构间要加强合作,资金充足的机构可将贷款批发给储备不足的小额贷款机构或农村商业银行,从源头上增加农业园区信贷资金总量。创新抵押物种类与范围,科学划分贷款额度,根据园区建设所需周期长的特点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延长贷款期限并给予利率优惠。加强制度改革,尽快实现园区可以进入工商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格,以法人出面融资。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使园区主体抗风险能力增强,收入更加稳定。

3.加强用地管理国土和住建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主管部门要与农业部门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及时沟通政策,积极落实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政策。在建设规划中单列一定土地建设指标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同时各地可出台政策鼓励土地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做到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

4.保护生态环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推进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园区内道路修建、灌溉网络、防洪渠道等项目的建设中要做好防渗衬砌,防止水土流失。各地要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及时掌握当前状况,研究生态破坏的危害,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对策,努力搞好园区环境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防止农药超标,开展绿色食品认证。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利用等措施来改善土壤和培肥地力。各园区要按照不同区域、不同部位水资源状况,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条件,量水而行地发展植被。合理布局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园林景观绿化,净化和美化环境。

作者:郑海勇 傅云峰 温兴趣 雷燕 单位: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 浙江师范大学 丽水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