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政府对农业机械的投入不足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发展,国家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期以来,农机管理部门在开展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国家对农机试验、推广的资金明显投入不足,使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无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1.2生产集中度低

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户土地分散不集中,不适于机械化生产,这致使适宜于田间作业的农机具发展缓慢。近些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很多地区的土地由老一辈来打理,这些农户个人购买力有限,加之思想保守,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的使用,阻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3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科技含量低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结构的特点:一是农机装备以动力机械居多,尤其是小型动力机械,如小型拖拉机数量相对较多,大中型农机装备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二是粮食作物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现代农业转变,进行集约经营,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机械科技水平、可靠性等与美日等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

1.4农机市场服务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农民缺乏在农机的购买、操作、保养和维修方面知识,这制约着农民对农业机械装备的使用。另一方面,农机市场服务不健全,各农机企业自成一家,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零件通用性差,缺乏专门的农业机械设备作业、维修、中介、租赁市场,这增加农机装备的维修难度。国家也尚未制定出评价农业机械装备的统一标准,更缺少农机装备产品的质量保证措施,这些都制约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解决措施

2.1完善农业机械化立法,加大政策扶持

新农村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业机械装备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应高度重视政策法规建设。我国农机化法制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4年我国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地方性居多。近些年来我国各省市采取购机补贴政策、开设购机贷款创新补贴方式强化惠农务实,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但这还远远不够。各省市还应进行更大力度的财政政策支持,并加大宣传农业机械化,通过优惠信贷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大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国家应花大力气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加之政策扶持,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2.2引导农业经营集约化,全面实施农机化

土地分布不集中,农田生产规模小,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外出务工青年的不断增多,很多地区已经出现无青年人耕作的现象。因此,进行土地租赁流转,将小块田集合进行集中耕作,符合农村未来发展趋势,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应该鼓励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

2.3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产品科技含量

结合我国农机装备结构现状,有目的性的发展大中型农机装备和经济作物机械,逐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国家应鼓励企业、学校、研究院进行农机产品的研发,通过企业、学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将目前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农机产品上,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科技含量。

2.4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科研院校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进行合作,提高我国农业机具的技术科研水平和服务水平。国家应加大对农机科研人员、农机维修人员等各层次农机工作者的培养,建立健全的农机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从事农机装备行业,以满足农机市场的发展需要。

作者:王忠楠 郭悦娥 单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