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民科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农民科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摘要: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主体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必须以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需求为前提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本文结合农民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文化素质和价值取向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农民科技需求特点提出了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建议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关键词:农民科技需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特点

建议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丰硕但是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万多项科技成果5000多项专利成果产出但转化为商品应用的低于5%耀10%我国每年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而转化为生产力的仅为35%耀4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耀80%水平[1]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接受者应用者和最终采用者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农民科技需求得不到满足将大大限制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占据主导地位农民接受和使用新的科技成果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推广成效[2]农业科研成果从研发到具体使用于实际生产中的过程也需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必须以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为前提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受其本身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文化素质心理因素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

1当前我国农民的基本状况

1.1经济现状

在我国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近年来国家取消了农林特产税给农民发放农业补贴但农业效益仍然较低当前农民的家庭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来自小规模的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耕地分布零散土地面积小种植和养殖的规模较小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近几年的农用物资如化肥农药种子种苗等的价格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导致增产不一定增收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总体上讲我国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刚达到温饱水平资本积累水平较低

1.2生活条件

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一般短则需要几个月长则几年才能收益近年来非农产业的逐渐崛起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年轻力壮的农民劳动力都进入工厂工作其在工厂工作的工资比农业种植所得来的效益要多得多并且当月就有收入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进厂工作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其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思想固化具有安贫守旧从众等心理对新技术接受力较差[3]部分贫困山区自然资源贫乏农业生产缺水土地干旱严重土地荒芜面积较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许多水利设施老化损坏有些还没有通电通网通公路信息闭塞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从而阻碍了农民增收

1.3文化素质

据大多数学者研究表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素质普遍不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但总体上仍然偏低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62%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5%农村劳动力缺乏系统的培训据中国信息时报显示中国农民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4]

1.4价值取向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

其对农业科技信息的关注度低袁对科技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理解程度普遍较低个人价值观和信念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和交往人群的影响缺乏科学知识和正确的导向在接受新的科技成果时往往具有盲目性在选择农业科技新技术新产品时主要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选择因素农民面对各种风险如产业结构趋同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等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因而大多数农民采用新技术时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在见到采用者获得实际效益后才决定是否采用新技术价值观念上大多数倾向于目前的短期利益安于现状从众思想较强大多数农民满足于现在的种养方式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并不关注盲目相信传统的生产实践经验

2农民科技需求的特点

我国农民的经济特征和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对农业科技成果需求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科技需求表现出新的特点农民采用的技术重点产业由粮食转向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农户技术来源渠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地区农民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在扩大

2.1相对分散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人均播种耕地0.16hm2每户耕地平均0.61hm2每个务农劳动力耕地只有0.49hm2[5]而且分散在4耀5块地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是分散经营规模极小的农户根据调查现阶段有77.8%的农户迫切需要能够增加产量的科技成果有65.0%的农户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科技成果有51.5%农户需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科技成果有35.7%农户需要能够减轻劳动强度的科技成果[6]

2.2多样化

农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业其涉及农林牧副渔加工等行业与金融财政水力气象科研环保运输农机等诸多部门存在广泛的联系相应地农业科技成果也渗透于农业的各个行业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还受到农户自身特征家庭收入土地特征农产品经营种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农户的技术需求结构也不是单一的黄玉银[7]对我国13个省411个县5439户农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最迫切需求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农户最多占37.9%最切需求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需求的农户占25.2%最迫切需求施肥技术的农户占10.7%农户对果树畜牧蔬菜等方面的技术需求也各不相同对不同种类的农业技术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民比较关心的是产前产中的各项农业技术同时对养殖技术信息技术也较为关注

2.3更新成本低

经济效益周期短由于农民生产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加之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要使农民有效地规避风险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成果更新要做到成本低周期短效益快才能加快推广速度扩大推广范围降低推广成本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建议

3.1提高科技成果质量

提供给农民的科技成果要求兼具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技术难度少技术成熟实用等特点这样进步农民会率先试验获得成功后就会带动周围的农户采用反之科技含量不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农户不会乐于接受和采用甚至抵制且不成熟不实用的技术将会大大打击农民薄弱的经济承受能力挫伤农民接受新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农业新技术研发部门应以研究轻简高效适用的农业新技术为主以降低农民学习和掌握运用农业新技术的难度提供给农民科学技术必须是成熟实用的只有针对农民的生产需求为农民提供行业内成熟完善的科学技术才能够避免农业技术推广成效不佳的困境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也能够迅速帮助农民在短期内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样先进成熟的技术能够使农民减少不必要的投人和生产成本负担能够帮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盈利当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取得一定成效时会吸引更多的农民模仿和学习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及成效

3.2优化科技成果推广方式

据有关调查农户最喜欢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是农技员专家入户指导其次是科技培训和电视报纸再次是向亲朋好友和承包大户请教选择网络和典型示范的较少[8]因此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对农民采用技术的智力支持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指导产前组织专家对市场需求潜力进行预测引导农户正确决策产中委派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实现优质高产产后及时多方开通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增产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收入切实降低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应重点围绕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展开并通过专家讲座现场会科技示范活动等形式将新成果送达农户手中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9-11]

3.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农业技术成果进行转化的主要动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越高其推广的效果就越好广为农民所接受的科技成果推广方式是农业科技人员和专家入户进行农业科技指导因此要重视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多方面多渠道提升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建立一支结构最优技术精湛数量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4结语

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主体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采用中应充当主角由农民自主决策自行决定农业科技成果采用的方向和重点这是市场化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户作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采用的主角农业科技成果就必须满足农户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任何农业科技成果都是以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的应用为最终归宿只有在具体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一项农业科技成果才真正实现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5

参考文献

[1]岳福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145-48.

[2]韦志扬.我国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袁35249页冤309714-9716.

[3]陈斐康松康涛.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J].科研管理200425123-28.

[4]吴晶晶.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N].中国信息报2007-10-15002冤.

[5]付华超杨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2-23.

[6]陆文龙王丽娟王晓蓉等.天津市农民科技需求意愿调查与实证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145-9.

[7]黄玉银.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转变研究[D].南京院南京农业大学2014.

[8]冯林芳.基于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研究院以余姚市为例[D].杭州院浙江农林大学2015.

[9]李世平南灵.制约农户科技有效需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J].粮食经济研究2000537-39.

[10]李晓明龚传胜李冬等.大力开展农业科普活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院基于安徽省农村科普活动的调查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171-74.

[11]王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青岛院中国海洋大学2012.

作者:谢学方 何其祥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