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现代化路径

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现代化路径

【摘要】期刊是展开科研等活动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也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文献。伴随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下的实际需求,给图书馆期刊工作质量形成了影响。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就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现代化路径展开相关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期刊管理;图书馆;现代化

一、影响期刊利用率的因素

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期刊拥有着高价值、连续完整、报道及时、新颖、内容广泛等特征,可谓是相关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及学生的良师益友。但是,也存在诸多因素,给其利用率形成影响,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点:

(一)期刊订购的因素。图书馆在订购期刊的时候,通常会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分析和评估期刊的引文情况、期刊文中、期刊成本、借阅情况及期刊成本等要素。二是考虑读者群体的需求。然而,在实际订购的时候,却常常表露出一些主观性和盲目性,缺少综合的分析与具体研究,致使缺乏一些重点期刊、核心期刊,这就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偏离。

(二)管理与服务意识的因素。不少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方面,都有着一些问题,比如新到期刊的验收、登记、上架效率偏低,没有及时装订过刊,期刊位置不固定、混乱,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服务方式被动和单一等。上述问题的存在,都给期刊的利用率形成了较大影响,期刊管理效率也可想而知。(三)读者自身的因素。图书馆的读者大致可分为三类,社会读者、学生、科研人员。其中,借阅频率最高的为科研人员,这部分人员有着较高的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且借阅目的也十分明确。而社会读者与学生,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知识层次及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期刊的需求差异较大。

二、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路径

通过上述对影响期刊利用率的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可从如下方面着手,实现期刊管理工作现代化。

(一)更新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管理。应摒弃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结合当前的期刊工作主要任务、内容、模式、运行状态及组织机构等展开综合管理、重新分析,正确认识到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的作用及意义,拓宽期刊信息服务领域及信息传播范围,扩大期刊工作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范围,进而把电子期刊的管理利用层次尽快地纳入职能范围内。将期刊部的主要工作任务设立为各类电子期刊的采集加工、管理和利用,逐渐推动图书馆期刊工作,转变为以网络为主的期刊工作,并建立起虚拟馆藏。简而言之,要不断开发期刊文献新资源,从众载体、公开化、多层次、社会化、多来源的期刊资源建设环境之中,实现期刊服务质量、效率的提升。(二)借助网络技术,开展相应的管理优化。伴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我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之中,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要实现期刊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就应合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取自动化管理系统展开标准和规范期刊的基础工作操作,以使数据的实效性和统一性得以保障,利用与交换馆际数据,为实现期刊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奠定基础,着手相应网络化信息协作地建立。我们知道,没有一家图书馆能够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每一个图书馆,都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尤其像笔者所在的企业图书馆,科研人员怎样才能在网上查到期刊,是长时间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故此,笔者建议在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加强馆际间的信息协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同时,在读者没有在图书馆找到所需要的书籍、参考资料的时候,网络信息管理页面则会自动显示拥有这一资料、书籍的图书馆,并给出最近的选择,以便于读者借阅和查阅。

(三)坚持以读者为本,加快图书馆服务特色建设。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事业,在现代学习型社会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需要通过图书馆来丰富自身知识,发展自身智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对于图书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须对读者的需求差异及变化进行深入了解,进而为其提供更为贴心的个性化服务。例如,重视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充分结合弱势群体的实际要求,展开有针对性的各种服务,又或是为家庭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一些家庭读书活动,将图书馆关爱读者的精神及平等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此外,还应对传统导读工作做进一步优化,对馆藏进行大力宣传,积极推荐好书,促使大众阅读能力的增加。

三、结语

总之,创新发展是图书馆永远的主题。推动图书馆期刊管理现代化,不仅能够将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有效发挥出来,也拥有着现实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利用效率。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枫.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98-99.

[2]段洁洁.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模式创新的浅思考[J].文教资料,2018(32):77-78.

[3]马康佳.县级公共图书馆期刊管理现状及开发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7(8):132-133.

作者:吾尔古丽•阿不都克里木 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