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诚信问题探讨

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诚信问题探讨

【摘要】弘扬科研诚信,防治学术不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世界性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概括了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的内涵,对医学科技期刊在防范论文学术不端中发挥的作用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促进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诚信;道德规范;学术不端;对策;医学科技期刊

近年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但不可否认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过去20年,中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居世界第二位,但与之伴随的还有论文的撤稿数量。2021年初,199篇中国学者论文被SCI期刊《欧洲医学药理学评论》(EuropeanReviewforMedicalandPharmacologicalSciences)撤稿。这是继2017年《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撤稿107篇国人论文后,中国学术界所面临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撤稿事件[2]。这将学术界一直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再度推至风口浪尖。论文撤稿的原因中剽窃、学术欺诈(如编造、篡改结果)以及虚假同行评议占据了近3/4,背后反映的是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问题,这将对我国科学生态的构建乃至科技创新的潜力造成巨大影响。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做出部署[1]。2019年首次将“科研伦理”“惩戒学术不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国家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视再度提升[3]。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修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充分显示出政府对治理学术不端、营造科研诚信氛围的高度重视[4]。

1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

1.1科研诚信

科研诚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1],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5]。其基本内涵在于:科研工作选题立项、执行以及报告方面的学术诚实;研究项目申请及研究成果报告中对自己贡献表述的准确性;同行评议的公正性和学术交流中的同行相尊和资源共享。科研诚信发生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和结果的应用中,既体现了科研工作者个人的学术道德修养,也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之中。维护科研诚信,就要建立有效的科研诚信机制,即在项目申请、基金管理、评估评审、执行、验收、、监督举报等环节进行完善。《意见》中首次明确科研诚信管理的职责分工:“科技部、中国社科院分别负责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科研诚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自然科学论文造假监管由科技部负责,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造假监管由中国社科院负责,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要求教育、医疗、学术期刊出版等单位完善内控制度……[1]”首次明确提出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行为的“终身追究”和“一票否决”,并明确了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调查处理规则,体现了惩治严重科研失信行为的高压态势。

1.2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广义上讲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狭义上通常表述为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因此,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19年5月29日《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中对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三方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精细地描述了不同类型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即: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分为: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审稿专家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为:违背学术道德的评审、干扰评审程序、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规定、盗用稿件内容、谋取不正当利益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编辑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为:违背学术和伦理标准提出编辑意见、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要求、盗用稿件内容、干扰评审、谋取不正当利益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6]。同时,对从事学术、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违法违规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意见》也首次明确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应主动开展调查,严肃惩处。这一举措,有力地回应了一线科研人员的需求和心声。

2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诚信问题分析

2.1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

国际撤稿事件中,中国被撤稿的论文接近3/4的稿件是由于学术不端而被撤回,其中剽窃居首,欺诈(编造、篡改结果)次之,虚假同行评议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期刊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学与医学领域[7]。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在:一稿多投、、剽窃、伪造数据、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

2.2原因分析

2.2.1主观原因。(1)学术道德意识薄弱学术道德是指学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与结果应用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总和,因此也可被称作学术道德规范,其体现与维系主要依靠学术界乃至社会的道德舆论、研究习惯和学术研究者的内在良知[9]。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重专业知识、轻意识形态教育。科学精神的缺失使得科研人员自律性差,容易受利益驱动。(2)个人压力很多学者不仅从事学术研究,同时肩负着教学、临床等业务上的重任,很难潜下心来做科研、写文章,很大程度上都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和晋升职称的目的,而缺乏做科研的基础。2.2.2客观原因。(1)评聘考核制度目前,在我国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当中,医学论文占比超过一半,体量巨大[7],这是因为国内医学高等院校将在学术期刊作为医学生毕业、获取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医务人员也将发表学术著作作为晋升职称职务的必要条件[8]。而很多单位是以“数量”作为评审标准,这种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实质的评价管理机制给学术界带来了严重的浮躁之风。在急于发表学术成果的同时,势必会出现学术论文产出量极高,但学术质量普遍偏低的现象,基于学术失信问题也随之发生甚至越来越严重。(2)期刊评审制度有的期刊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自身对学术质量把控不严,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评审中规定的回避制度、保密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形同虚设,使得科学、公正和严肃的评审过程渗透了诸多社会上的歪风邪气,诱发和助长了学术不端。(3)市场监管体系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和科学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例如国际学术版权保障体系(IF-LA),对有效抑制学术造假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的学术期刊在诚信保障体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依靠各类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内容进行检测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抄袭等行为进行防控,但程度与涉及的范围却十分有限,对于缺乏学术诚信的人也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

3医学科技期刊在防范论文学术不端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撤稿数量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存在负向而不显著的关系,不同类别的撤稿原因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影响力越大的期刊越少出现撤稿的情况。这样的期刊往往具备较为规范的审稿制度,同时也更加珍视自身信誉。

3.1加强诚信宣传教育

科研诚信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良药,学术期刊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期刊可以依托自己的官网、投审稿系统、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账号、学术交流群等宣传科研诚信的理念、制度、政策、要求。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有利于研究者正确认识科研诚信问题,加强自我反思和自身道德约束,营造诚实守信的学术创新环境。

3.2加大审核力度

(1)收稿前的审核:编辑部应要求投稿者即作者中的某一位,而不应是第三方机构。投稿者认真阅读承诺书,提供单位介绍信和作者授权书。单位介绍信主要表明作者单位经核查,该论文不存在资料不真实、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其他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问题,不涉及保密内容,可以公开发表。如涉及论文基金问题,基金类别较多,编辑部无法查验作者所提供的基金项目是否是由作者主持、参与或独立,即该论文是否可以署名该基金。而单位介绍信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忙把关,筛选出真实信息,避免事后补救。作者授权书即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和独家权的授予。要求作者保证文章为原创作品,全部数据真实可靠,无一稿两投。保证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以上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负责。尤其是对作者署名问题要求更加规范,文章作者均具备下列条件:①说明所有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内容;②最终同意该文发表,本文作者对排序无争议;③说明那些对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但又不符合署名条件者的姓名及其作用以表示感谢,包括执笔者、资助者、赞助者和其他人员。(2)审稿流程:无论是约稿还是自然来稿,都要通过三级审稿制度和同行评议加强论文的质量把关和审核工作。编辑部可以通过各类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初筛,再送至少2位外审专家审稿,最后由主编终审。对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纂改研究数据、弄虚作假的文章,一经发现,立即撤回,并将情况反馈到作者单位。该作者两年内不得在该刊。(3)编校流程:编辑部应严格执行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即由中级以上责任编辑校对3次,再用黑马等专业校对软件通读校对1次。规范的编校行为不仅能够保证出版质量,更加体现了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4)自查程序:期刊编辑部需要定期自查,对事后有关问题稿件进行撤稿,即通过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撤稿处理并撤稿声明。

3.3加大惩处力度

实施联合惩戒,开展学术失信行为动态管理。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科技部等4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科研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为依据[10],结合学术期刊自身功能和发展走向,对于严重学术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加强学术信用管理,建立失信作者数据库,将学术失信者列入观察,或直接将严重失信者纳入投稿黑名单。对存在学术失信行为的责任主体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各省科协、期刊协会、编辑学会及行业内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更新失信信息。同时,联合行业内其他学术期刊建立相应的惩戒措施解除规程,但记录长期保存以供查询。

4小结

科技期刊对于科研学术诚信问题的规范只限于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而真正要防范和杜绝的应该是源头。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是良好科研环境最终发展的目标。

作者:高健 闫红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