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

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

[摘要]此文研究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策略,重点提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策略,即注重教师自身提升,促进做好教学引导;注重学生个体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情感感知;注重学生基本道德观念与基本人格塑造,促进学生整体价值观念的生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文素养;融合;策略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概述

汉语言文学就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的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文艺理论素养。学生通过大学专业课的基本学习需要掌握如下几方面的知识技能与基本素养:第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第二,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第三,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第四,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第五,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修养与文学鉴赏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六,形成一定的哲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

当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已经基本上认识到传统的讲授法存在的弊端,已经逐步开始注重重点讲解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并且注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贯彻。但是,就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相撞来看,其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与对话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中心性地位,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观念,因为学生不能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认知与经验方面的优势不会很好地发挥出来。并且教师自认为其有优势,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却不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第二,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过程较为单一,一般是师生之间的“问答式”的交流互动,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内容也相对的较为肤浅,缺少启发式的问题引导与探究性的问题互动等。第三,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不充足。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具体地教学实践中欠缺教师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有效交流,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中会忽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第四,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表演成分,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不能真实有效的得以提升。第五,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评价,学生课堂收获不明确。

三、人文素养与高校学生人文素养

新的教学理念除了注重原有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涵盖人文知识、人文技能、人文能力、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人文品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高校教学过程,学生要达到的人文素养目标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即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具体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人文能力与人文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让学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策略

(一)注重教师自身提升,促进做好教学引导

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与促进者,引领着整堂课的具体开展与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活动与知识、思想、能力等的生成与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活动的研发者与规划者,促进着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具体教学内容如何更好地落实到课堂上,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并更好地去实践,所以,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需要注重教师自身提升,促进做好教学引导。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的具体做法可以是:第一,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自身不断的自我学习,参加一些部级的培训或者学校组织的重要培训活动,注重学习先进的理念,阅读先进资料或者经典的文学著作,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地自我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第二,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注意把握好课堂教学,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上的具体行为规范,做好基本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做好课堂的实践者、参与者、领导者,提高教师自身的讲授课的实践能力。第三,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的评价,开展具体的自我反思,反思自我教学行为与自我教学认知,反思自身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自身人文素养。

(二)注重学生个体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活动与学生探究是整堂课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生基本特点着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心状态与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学习。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生基本特点时,以及分析学生的内心状态与学习需求时,考虑全体学生的具体状况更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具体状况。原有的教学一般还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基本特点、学生的内心状态、学习需求,所以在日后教学过程,我们需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基本特点、学生的内心状态、学习需求。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的个体特征具体包括:第一,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即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特长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认知特点。第二,学生的个人关系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第三,学生闪光点与薄弱点以及学生的优点与缺点。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做到注重学生个体特征,一方面,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可以很好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发挥自身的闪光点,并不断减少自身的消极情绪与消极因素,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征设定教学进度与具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有所得,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并很好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特征的了解还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新的认识,他们能更好地意识到老师的重视,学生学习的信心会增强,学生这种认知会变成强大的进步的动力,促进学生个体进步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指定的阅读材料,注重学生个体性,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促进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提升基本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真切的体验,不断地使不同学生体验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并在交流过程中丰富学生个体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帮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

(三)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情感感知

情感感知是学生对于基本学科认知的重要体现,它是学生对于学科中学习到事物的主观感知,它是学生的重要价值观念与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情感感知。学生的情感感知包括学生基本的情感感知,学生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具体的情感体验以及教师与学生交流之中所能体现的学生的情感认知。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感知更多的源于教师与学生交流之中所能体现的学生的情感认知,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除了课下谈话外更多的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具体互动环节。例如,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在文学鉴赏课堂上,首先可以设置“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这样一连串的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感认知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阅读中充分的感受理解,在思考、讨论、交流中不断感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中碰撞互动,进而形成高层次的情感认知与情感状态。学生自觉学习,学习状态良好,更具有创造性的感知情感,启发而合理想象,学生情感态度的创新能力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五、小结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可知,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需要做到上述四个方面:第一,注重教师自身提升,促进做好教学引导;第二,注重学生个体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三,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情感感知;第四,注重学生基本道德观念与基本人格塑造,促进学生整体价值观念的生成。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靠上述四方面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并且不断更新、补充与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不断地更新、补充与创新具体策略,进而促进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贡献微薄力量,为我国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贡献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春梅.我国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2]李险峰,何思洋,张华娜.语言教学与文学相融合的策略分析[J].西藏科技,2017(6).

[3]顾路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6(2).

[4]涂纯璐.试论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J].新西部(理论版),2016(2).

[5]王联合.以提高专业素养为目标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5(7).

作者:卢琼霞 单位:甘肃电大庆阳分校